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爱与生死(唐君毅的生命智慧)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汪丽华//何仁富
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汪丽华和何仁富编著的《爱与生死》不是对唐君毅思想的系统研究,因此,对于其哲学思想、文化思想、道德理论、宗教思想等,并没有进行拓展性研究。我们关注的主题在于,从生命教育的视角切入唐君毅的生命学问,梳理和研究他关于我们每一个具体的个人生命成长与发展中所可能关涉的重大问题的讨论。可是,即使只是从这个角度切入,要完整地理解唐君毅先生的思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基于我们个人对生命的体悟和对唐君毅思想的理解,我们认为,唐君毅生命智慧的主体是爱与生死,爱是生命的永恒主题,也是生命智慧的基点,由爱而延展到生命的不同方面,由爱而感通生命的不同环节。由此,我们选择了人生智慧的获得路径、自我的确立、青年的使命为切人点,进而对唐君毅先生关于个人生命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如爱情、婚姻、家庭、人伦、人生、人格、生死等,进行比较系统的梳理与研究。这一研究的目的,一则是梳理唐君毅的生命智慧,为唐学研究贡献力量,一则也是为现实中正蓬勃开展的中国生命教育提供中国特色的精神资源和生命力源泉。

内容推荐

唐君毅,我国著名哲学家,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汪丽华和何仁富编著的《爱与生死》开创性地从生命学的角度,对唐君毅的哲学思想进行了独特而深入地阐述。全书共分13章,分别为:唐君毅生命智慧的萌芽、智慧学:生命智慧与自我价值、青年学:青年德性与青年学问、爱情学:爱情哲学与爱情道德、爱情实现与爱情体验以及爱情实践与性情教育、家庭学:家庭根据与家庭价值、人伦学:家庭关系与人伦之道、人生学:人生实践与哀乐相生、人格学:人格类型与人格精神以及孔子精神与儒家人格、生死学:生死呼应与生死互渗、唐君毅的生命与学问。

目录

导论  唐君毅生命智慧的萌芽

一、《柏溪随笔》的文本意义

二、《柏溪随笔》中的“人生”思想

三、《柏溪随笔》中的“人文”思想

四、《柏溪随笔》的思想意义

第一章  智慧学:生命智慧与自我价值

 第一节  智慧的途径

一、人生智慧

二、智慧与心

 第二节  自我的确立

一、唯一的自己

二、自我的确认

 第三节  自我的价值

一、价值的多元

二、价值的实现

第二章  青年学:青年德性与青年学问

 第一节  青年的天德与人德

一、青年乃人生之春天

二、青年自有之天德

三、青年当立之人德

四、青年的生命课题

 第二节  青年之读书与学问

一、论读书之道与路

二、论读书之难与易

三、论学问之阶与段

四、论学问之方与法

第三章  爱情学:爱情哲学与爱情道德

 第一节  爱情形上学

一、《爱情之福音》及其作者

二、爱情的形上本质:爱情中的灵与肉

三、爱情的形上转化:爱情中的源与流

 第二节  爱情的道德学

一、爱情生活中的道德

二、爱情追寻中的道德

三、爱情实现中的道德

第四章  爱情学:爱情实现与爱情体验

 第一节  爱情实现的条件

一、爱情与外表妆饰

二、爱情与身体之美

三、爱情的无条件性

四、爱情与其他爱

 第二节  爱情罪过的超越

一、超越陷溺于爱情的罪过

二、超越曾经不专一的罪过

三、超越曾经辜负的罪过

 第三节  爱情苦痛的超越

一、再婚者的苦痛

二、与再婚者的爱情之苦痛

三、伴侣离别之苦痛

四、伴侣死亡的苦痛

五、失爱者的苦痛

附一:唐君毅母亲陈大任祭唐君毅父亲唐迪风文

附二:唐君毅夫人谢廷光为唐君毅《致廷光书》撰写的后序

第五章 爱情学:爱情实践与性情教育

 第一节 爱情理想的设定

一、爱情实践的开始

二、高远的爱情理想

 第二节 爱情对手的创造

一、琴雅书致的才情

二、性情教育的实践

 第三节 爱情理想的实现

一、从恋爱到婚姻

二、从生活到精神

第六章 家庭学:家庭根据与家庭价值

 第一节 家庭成立的根据

一、对一般家庭之论的反思

二、家庭是对性本能的道德超华

 第二节 家庭哲学及其价值

一、“家庭”作为形式因

二、家庭与“家庭意识”

三、家庭哲学的价值

 第三节 家庭道德与社会道德

一、家庭道德责任的非平等性和非充分性

二、人不能只尽家庭责任

 第四节 家庭哲学的两个现实问题

一、父母健在时,子孙不分居是常道,分居是变道

二、女嫁男家更合乎道德理性

第七章 人伦学:家庭关系与人伦之道

 第一节 夫妇之道

一、夫妇关系之常道

二、夫妇关系之变道

 第二节 父母之道

一、父母之道的双重意义

二、人类父母之道的特别意义

三、对子女之爱增进夫妇之爱

四、父母自我牺牲行为的双重生命意义

 第三节 子女之道

一、孝之普遍性的道德理据

二、孝道的道德意义

三、孝道的多重价值意义

 第四节 兄弟之道

一、兄弟关系的根本道德

二、兄弟友爱的道德意义

三、兄弟的爱敬之道

第八章 人生学:人生实践与哀乐相生

 第一节 人生的正面和负面

一、人生并不虚无

二、人生并不轻松

三、人生并不颓废

 第二节 现实人生的哀乐相生

一、生存的辩证法

二、爱情的辩证法

三、名位的辩证法

 第三节 超越人生的哀乐相生

一、价值世界的辩证法

二、成人之道的辩证法

三、超越人生的辩证法

第九章 人格学:人格类型与人格精神

 第一节 西方人格类型与人格精神

一、社会事业家、发明家型人格

二、学者型人格

三、文学家、艺术家型人格

四、军事家、政治家、社会改造家型人格

五、宗教型人格

 第二节 中国人格类型与人格精神

一、有功德于民生日用之人物

二、学者

三、文学家与艺术家

四、儒将与圣君贤相

五、豪杰之士

六、侠义之士

七、气节 之士

八、高僧

九、隐逸与仙道

十、独行人物

十一、圣贤

第十章 人格学:孔子精神与儒家人格

 第一节 孔子精神的了解路径

一、由敬畏而了解人格

二、孔子弟子眼中的孔子

三、人格对照中了解孔子

 第二节 超越的圣贤与圆满的圣贤

一、中西方超越的圣贤人格

二、孔子与圆满的圣贤人格

 第三节 儒家圣贤人格的精神建构

一、理想主义与狂狷性格

二、狂狷路径与中道而行

三、圣德而不私德

 第四节 儒家人格与儒家事业

一、政治家精神与儒家人格

二、教育家精神与儒家人格

三、新闻文化人精神与儒家人格

四、传道者精神与儒家人格

五、儒家人格精神的担当意识

 第十一章 生死学:生死呼应与生死互渗

 第一节 生命早期的生死问题意识

一、早年生活中对生死问题的体验

二、早期思想中对生死问题的思考

三、早期生死问题意识的理论意义

 第二节 “未知生,焉知死?”

一、死亡问题与死亡智慧

二、生死相依与生死呼应

三、未知生,焉知死?

 第三节 “朝闻道,夕死可矣!”

一、生死幽冥的会通

二、死亡的价值

结语唐君毅先生的生命与学问

 第一节 唐君毅先生的生命

一、家世生平

二、生命垂范

 第二节 唐君毅先生的学问

一、人生体验

二、文化承续

三、思想创造

后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5: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