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代谋圣(张良)/中华历史贤臣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姜正成
出版社 海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人们都赞扬刘邦唯才是举,帮他打天下的功臣多是布衣,只有张良出身贵族。正是这位韩国贵族子弟,以“汉初三杰”之首的身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推翻暴秦的事业。

张良的智慧,张良的功勋,张良的品德,不只被人们津津乐道,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这部姜正成主编的《一代谋圣(张良)》的出版,更在人们面前矗立起一个活生生的张良。

内容推荐

对于西汉舞台上的经典人物——张良,有一句经典性的话语。所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简洁概括地说明他为创立西汉王朝立了大功,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张良的位置,仅次于萧何、曹参。而且,对张良,还有一句概括性的总结定论,可谓是掷地有声——帝王师。这是刘邦给他的评价,实际上也是司马迁身为一名卓越的历史学家给予他的评价,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本由姜正成主编的《一代谋圣(张良)》主要讲述了张良从出身世家、得遇奇士、刺杀暴君、巧遇知己、帮助汉王一统天下的传奇故事,以及脱尘弃世、仙游四方的晚年生活。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一个人的战场

 出身世家将相之才

 国家濒危匹夫有责

 秦灭韩国立誓报仇

 图穷匕见淮阳拜师

 得遇奇士刺杀暴君

 椎击始皇邳桥拾履

第二章 巧遇人生知己

 结交项伯驰道狂言

 二世暴政纷纷起义

 刘项发难良伯起兵

 初会沛公辅佐韩成

 项梁战死北上救赵

 刘邦西征张良献策

 攻人咸阳还军霸上

 项羽人关司马告密

 鸿门涉险应对自如

 楚王分封子房谋汉

 惜别故友远送汉王

第三章 帮助汉王得天下

 霸王弑帝汉中拜将

 计定三秦隐士出山

 项羽中计刘邦得势

 陈平降汉楚汉交兵

 霸王回兵魏豹叛汉

 张良荐将韩信出兵

 招降英布驳斥郦生

 范增离去纪信救主

 围魏救赵卷土重来

 带伤慰将巧言说齐

 囊沙断流顺水推舟

 韩信拒谏楚汉议和

 会师垓下自刎乌江

第四章 一个人的晚年

 刘邦登基廷论得失

 杀一做百布告万民

 鸟尽弓藏谢病不朝

 众将谋反雍齿受封

 太子风波吕后求策

 高祖出征重托留侯

 商山四浩弥祸无形

 脱尘弃世仙游四方

试读章节

历史的车轮进入战国末期,统一中国已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以秦王赢政为代表的新兴地主阶级,为建立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斗争,在客观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和愿望。早在春秋与战国之交,风起云涌的奴隶起义,推动着新兴地主阶级在各国所进行的封建革命。但是东方六国(韩、赵、魏、齐、燕、楚)的封建改革,先后由于奴隶主贵族的阻碍在不同程度上遭到挫折或失败,唯有秦国的新兴地主阶级继承和发展了商鞅变法的事业,在各个方面厉行法家路线,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巩固封建的政治、经济制度,逐步使泰国变为七雄中最强盛的国家。正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从公元前230年开始,秦王赢政发动了统一全国的战争,首先向关东六国中最弱的韩国开刀。

公元前350年初春,春风吹绿了黄河两岸,人们已开始在田间繁忙地耕作,大地又恢复了生气,可是,韩国的国都郑(今河南新郑)还是死气沉沉。

这韩国原是从春秋时的晋国中分出来的,其疆域最初在今天山西省的东南部,后来扩大到河南省的中部。国都也曾多次迁移,公元前375年,最后才定都在郑。

韩国坐落在中原地带(今河南中部颍河流域),它介于魏、秦、楚诸国之间,历来是军事上的战略要地。春秋末期,韩氏与魏氏、赵氏同是晋国代表新兴地主势力的三家大夫。自“三家分晋”之后,韩国作为独立的封建国家出现在战国七雄之中,它境内一马平川,无险可守,经常受到邻国的攻击。多年来,韩国就是在这种状况下艰难生存的。

当时当政的韩昭侯倒不是个暴君,也不是个昏君,他很想有一番作为,很想挺起腰杆,像个国君的样子,很想像别国那样,重新造一座气派的王宫。可是一想到敌国大兵压境,他就不寒而栗;一想到乱糟糟的王宫,他就不免有些气馁,甚至痛恨自己无能。他不仅感到自己比其他国君矮半截,就是在自己的臣民面前,他也觉得惭愧无比。一想到这些,他就心烦意乱,彻夜难眠。做国君的是这种心态,国家怎么会有生气呢?

这天,韩昭侯正闷闷不乐地坐在宫中,相国张开地突然前来拜见,说有要事禀报。韩昭侯不假思索,立刻传令进宫。虽说张开地年纪还不算老,可是进宫辅政也有些年头了。他老实巴交,没有什么才干,也没有惊天动地的政绩,但他倒是尽心国事,为人正直,所以国中遇到事情,韩昭侯总是愿意听听他的意见,现在,他突然进宫,便问道:“爱卿有什么事吗?”

“臣发现大王近日总是闷闷不乐,甚是忧虑。”张开说。

“让你说对了,我已经有两夜没有合眼了。”

“又是因国弱民困、敌国入侵而忧虑吧?”

韩昭侯想,这不是明知故问吗?可是又一想,作为一个大臣,能和自己说说心里话,这也是难得。他今天突然进宫,说不定还有什么高见呢,于是就如实说:“从先祖立国以来,我们韩国算来已有一百年了。我们的历代先君可谓尽心竭力,可是国家硬是没有强盛起来;寡人继位以来,可谓是礼贤下士,可是臣民们硬是不把寡人放在眼里。我们国内是这般样子,周围又都是虎狼之国,经常夺我土地,抢我财物,搞得我们人心惶惶。寡人多次召集群臣,共商退敌之策。有的大臣主张割地求和,可是敌国的贪欲是无限的,而我们的土地是有限的,割地求和显然不是长久之计。你倒是主张武力御敌,可是以我们的兵力,能和哪个国家相抗呢?只要一想到这些,我就食无味、寝不安。”

P2-3

序言

一般而言,作为历史上的经典人物,总会留下几句相关的经典性话语,谋士也是如此。比如,和范蠡有关的是“狡兔死,走狗烹”,和魏征有关的是“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而作为西汉舞台上的经典人物——张良,也有一句经典性的话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张良的位置,仅次于萧何、曹参,而且,对张良,还有一句概括性的总结定论,可谓是掷地有声——帝王师。

这是刘邦给他的评价,实际上也是司马迁身为一名卓越的历史学家给予他的评价,度身定做,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不过,张良最初的形象,却和帝王师这种洒脱的气质似乎大相径庭,原因在于历史成就一位大家,手法各不相同。仔细分析来看,张良的人生成长经历,完全属于励志版本。

人们都赞扬刘邦唯才是举,帮他打天下的功臣多是布衣,只有张良出身贵族。正是这位韩国贵族子弟,以“汉初三杰”之首的身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推翻暴秦的事业。纵观张良的一生,他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智谋无双。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聪明智慧的民族,人们往往把大禹治水当作勤劳勇敢的象征,把诸葛亮的事迹当作聪明智慧的象征。其实比诸葛亮学问更大、智谋更高,又比诸葛亮早四百年的张良,才真是我国古代智慧的化身,成功的典范。

二是统一大功。我国自进入封建社会以来,诸侯割据称雄二百余年,难得一个雄才大略的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但却因施行暴政,最终不得善果。接着群雄蜂起,争战不休,以刘、项为首的楚汉战争决定了中国的命运。“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要走分封诸侯的老路,亭长刘邦却要走建立大一统封建帝国的新路。这种统一之路是时代的要求,是推动社会发展之路,是民族振兴之路。应时代之需,为实现统一大业,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立下盖世之功的当数张良。

三是洁身自好。正是这位功高盖世的西汉开国元勋张良,理应得到显爵厚禄,而张良却出乎人们意料之外地坚辞高封,只要求到留地做个小侯(留侯)。有人功不如他还到处为升迁奔走呼号,张良功高而求低酬,功成而激流勇迟,以难能可贵的沽身之举永垂青史,更被人们誉为旷世奇才。

张良的智慧,张良的功勋,张良的品德,不只被人们津津乐道,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这部《张良》的出版,更在人们面前矗立起一个活生生的张良。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9: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