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第二版仍保留第一版原有结构,即以质量保证为中心介绍水质监测质量保证工作过程的三个步骤:采样;实验室基础;实验室质量保证。第一篇加强了采样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着重补充了优化布点和污染原采样的技术理论以及采集现场质控样的有关内容。第二篇除了改写一些基本操作技术外,还增补了某些新玻璃仪器以及常用分析仪器的操作误差来源与预防方法。第三篇补充了某些数据处理新方法,增写了微机处理数据的质量控制,结合十年来的工作经验并依据国家有关标准,介绍了方法验证的程序和标准方法编制要求;着重讨论了实验室内分析质量控制的技术以及实验室间系统误差的检验方法;增补了新的标准物质和有机标样及其研制等内容。
总论
第一篇 水质监测采样质量保证与质理控制
引言
第一章 监测站位设计
第二章 监测频率和监测项目
第三章 采样方法、采样设备及采样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QA/QC)
第四章 样品保存、运输及其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QA/QC)
第一篇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篇 水质监测实验室基础
第五章 分析仪器
第六章 玻璃仪器
第七章 化学试剂与试液
第八章 实验室操作技术
第九章 实验室安全
第二篇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篇 水质监测实验室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第十章 误差和名词解释
第十一章 数据处理和常用统计方法
第十二章 微机处理数据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QA/QC)
第十三章 实验室质量保证与质理控制(QA/AC)
第十四章 标准分析方法和分析方法标准化
第十五章 环境标准物质
第十六章 实验室管理制度
第三篇主要参考文献
对天平因安装、使用和维护不当而出现的一些小故障应及时排除,以免影响称量结果的准确性。监测分析人员应掌握常见故障的产生原因和调修技术,以保证天平的正常使用和准确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