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论稿》就是力图用这种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屈原的时代、生平、思想、作品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探索;力图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明屈原所处的时代背景,阐明屈原及其作品和他那个时代的深刻联系,阐明屈原及其作品出现在那个历史转变时期的意义;同时,探讨屈原的哲学思想的形成,反映战国时期怎样的历史变化及其在当时思想界的地位,探讨屈原美政理想和美学观点的阶级内容及其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探讨屈原对楚国贵族集团批判的认识价值。
自序
第一章 屈原的时代
第一节 处于转变时期的战国社会
第二节 楚国的政治和文化状况
第二章 屈原的生平
第一节 《屈原列传》考析
第二节 屈原的诞生和家世
第三节 从为官到见疏
第四节 从放逐到沉江
第三章 屈原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期儒、法两家思想之异同
第二节 屈原对儒、法两家思想的继承及其在战国思想界的地位
第四章 屈原的美政理想
第五章 屈原的批判精神
第一节 对楚王的批判
第二节 对贵族重臣集团的批判
第六章 屈原的爱国主义
第一节 历史上的爱国主义
第二节 屈原对历史上爱国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第七章 屈原对天、天神的探索、怀疑和否定
第一节 对天、天神的探索和责难
第二节 对天命、巫祝的怀疑和否定
第八章 屈原“求女”的意义
第九章 屈原赋所反映的古代社会习俗
第十章 屈原的辞赋
第一节 《离骚》
第二节 《天问》《招魂》
第三节 《九章》
第四节 《九歌》
第十一章 屈原的美学观点
第一节 发愤赋诗
第二节 内美与修能
第三节 比德君子
第十二章 屈原在艺术上的创造
第一节 比兴手法
第二节 浪漫主义精神
第三节 语言特点
第十三章 屈原精神与日月争光
跋
[附录]
屈原赋的历史意义
漫谈《九歌》
关于屈原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