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关于爱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西)何塞·奥尔特加-加塞特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现实社会中,即使我们经常说爱,但对于爱的深层含义,我们真正知之甚少。爱包含许多层面,爱分为很多种类,爱从来不是单一存在的。

何塞·奥尔特加-加塞特编著的《关于爱》给我们开启了关于爱的许多全新的理解,阅读本书,我们会对于爱产生许多新的思考。

内容推荐

柏拉图说:“爱是在美中生育的欲望。”

奥古斯丁说:“爱是我的引力,不管将我拉向何方,它都牵引着我。”

但丁说:“爱足以移动日月星辰。”

在加缪眼中,继尼采之后欧洲最伟大的哲学家奥尔特加一加塞特则如此定义:

爱是持续的流动,是朝往对象的虚拟移动(从爱者到所爱者);爱以温暖的肯定包围对象,积极维护对象的存在,不断赋予其生命(有别于“恨”)……

奥尔特加一加塞特关于爱的讨论,由定义“爱的本质”出发。如果你满意地认为,太好了,关于爱的问题,哲学家提供了一个标准答案,那你就错了!

一路上,奥尔特加一加塞特从对文学、历史、名人轶事、日常生活的观察中,不断纠举出种种难分难解、却又真实存在的“爱的难题”。

《关于爱》最早出版于1940年,德文版甚至早于西班牙文版问世,之后各篇内容散见其他著作,都属于奥尔特加-加塞特最知名的文章。作者潜入爱的不同阶段,揭发爱的心理、爱的意义与意识的差异,探讨坠人情网的现象及对于爱的对象的选择,并理清一般人对爱的错误认知。

关于爱,奥尔特加一加塞特为我们进行了一场最精彩的哲学讨论。

《关于爱》写作风格自然,让人原以为看到的是一位哲学家,最后发现读到的是一位温暖的作家。本书由何塞·奥尔特加-加塞特编著。

目录

序言 苏格拉底与赞西佩的和解

导读 爱是从位格的生命中心辐射出去的合一动能

谈女性对历史之影响

观桑提拉纳公爵夫人之肖像有感

莎乐美所代表的女性类型

画框随想

高尔夫球场上之对话

—谈印度教中“法”之观念

爱的面貌

沉默,最高的智慧

试读章节

敬爱的女士:

这趟郊游引人人胜。你带领我们走过三行诗节吟唱的道路,只用温柔的手在此处或彼处加上解释的重音,好让那出旧戏在新的意义中重新诞生。偶尔我们忘了但丁笔下的人物,因为你的手势而着迷。不过,同样的情形当年不也发生在但丁和他那个优秀的向导身上吗?此事自古皆知。对当代的渴望让那出古老、巧妙但失去血色的戏剧在另一出新戏面前相形失色,而这出新戏产生自古老戏剧在你心中的反射。假如但丁重回人间,我想他也不会觉得这有什么可议之处。他深刻地享受到认知的喜悦,不会轻视双重的享受,这种享受在于不总只是直截了当地来看世界,而是偶尔透过他人眼睛的反射来看世界。早在艾雷迪亚①之前的七百年,但丁就说过:在一只眼睛里也能看见一艘船顺流而下。多美好的陈述!他之所以这样说肯定是因为他曾经对着一双追随他的眼眸弯下身子,那里有充满认知的欲望,乃至甜蜜地四目相接;探索瞳孔深处流动的河水,有船只航行,眼眸驾驭着龙骨。每一行诗都藏着最幽微的秘密,是他心灵之书里暗藏的一页。由于我稍后将会谈到他保持距离的策略,因此在这里只单纯地回想他的事迹。尽管他生性羞怯,却是个爱情的勇者,那些会带来死亡的溃败并没有吓退他。他在一个只有他熟悉的海湾里看见那艘船,也唯独四目相接时才能看到。古希腊作家普鲁塔克记述了一个类似的事件:战士带着被画得五花八门的盾牌走上战场,一个士兵的盾牌上只画了一只蚊子。“胆小鬼!”其他的士兵讥笑他,“你以为敌人会没注意到你,让你溜到他身边去!”“正好相反,”遭到辱骂的士兵说:“我会靠近敌人身边,近到他不得不看见这只蚊子,不管他愿不愿意。”

不过,事情很清楚,但丁充满灵性的特质固然必须通过日常生活来理解,但这尚不足以解释,我们为何在读他的书时想起他胜过他所评论的那首诗。我们另有一个更高尚的解释,而对于这个解释但丁早在我们之前就已提出。

敬爱的女士,你是一面镜子,反映出真正的女性特质。你的形貌散发出罕见的优点,糅合了优雅,这自然会引诱我们看着你走过但丁的世界,在那里万物合而为一。我们偶尔会重新展开在彼世的漫游,从而得到新的意义和未曾察觉的魅力。因为,无法抗拒的热忱与同样无法抗拒的斥责都源自你的心。专心追随你的感觉,确定你的感觉在何处停留,在何处继续前行,这真是种享受!你的激动教导了我们,因为从每一次激动中都能看出你的赞同或反对!

不过,女性的典范不正是但丁的伟大发现吗?很遗憾,女性对历史的影响仍然是尚未写成的一章,没有人知道详细的情形。关于这一点,唯一的辩解是同样无人尝试去写男性对于女性情感的历史。一般人以为这种情感在每个时代或多或少都是一样的,事实上,这种感情涉及极度错综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男性和女性都有得有失。

首先要确定的是,世界的历史具有交错的性别。有些时代具有男性性格,有些时代具有女性性格。若要从西方文明中挑个例子出来,不妨想一想中古时代早期是多么男性化,女性不在公众生活中出现。男人投身于战争,远离温柔的女性,饮酒唱歌,过着与袍泽为伍的生活。中古时代晚期则让女性的星辰在地平线升起,在我看来,这是古代欧洲历史中最迷人的时期。你一定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因而在论文结尾提到普罗旺斯的爱情宫廷①。直到如今,绽放于12世纪的骑士礼节文化仍未在历史上得到应有的地位,在我看来,此文化乃是西方文明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圣方济各、但丁、亚维农的教皇宫廷和文艺复兴都源自此文化,我们如今的文化则是接续其后。这些都是普罗旺斯几位仕女大胆撒下的种子所结出的丰硕果实,她们树立了一种新的生活风格。面对僧侣和战士这两种不自然的禁欲生活,这些女士勇敢地提出净化内心的规范。她们的影响在于振兴了古希腊人的最高法则——节制(metron)。中古时代早期就跟男性一样毫无节制,骑士礼节的法则重新宣示了有节制之举止的统治地位,只有在有节制之举止的统治下女性才得以自由呼吸。

此一美好生活方式的消息像一阵微风飘散开来,一直飘到欧洲的边界。即便像《熙德之歌》④这般萌生于坚硬土壤的粗糙诗歌也夹杂着这样的诗句:

熙德聪明而有节制地说

也就是说,普罗旺斯宫廷里有良好教养的女士团结一致,让节制传到了遥远西班牙卡斯提尔(Castilla)粗犷的英雄诗歌中,同样地,歌德也是在史泰因夫人的影响下抛弃了他年轻时粗鲁的条顿族文化。基于这个原因,歌德称史泰因夫人为他的“驯服者”,并赠予我们这样的忠告:

若想清楚得知何谓得体,

只需请教高贵的女士。

女人对于男人来说最早是个猎物,是他掳获的一具身体。但这种猎人与猎物的关系,长时间下来无法令人满足。渐渐开化的男人希望捕捉到的东西能听命于他,于是捕捉变成了赢得,猎物变成了奖赏。为了得到奖赏,必须证明自己值得拥有它,要提升自己成为那个藏在女人心中的理想男人。随着这种奇特的转移,两性的角色调换了:冲出笼中的野兽变成了俘虏。在纯粹由性本能主导的时代,男人像强盗一样扑向每个能得到的美女。但是在精神爱情的状态下,男人克制住自己,先从女人脸上读出邀请或是拒绝的表情。骑士礼节的文化揭开了两性关系新的序幕,多亏了这种新关系,女人的地位得以提升,成为男人的教育者。在历史的这个转折点上,但丁位于其顶点。创作《新生》(La Vita IVovn)的诗人被一个女子塑造成一个新男人,在她的凿子下,他幸福得微微颤抖。只有当贝雅特丽齐点头,当她表示允许,但丁才呼吸。她远远地走过,带着前拉斐尔时期的矜持。但丁心里却只想着一件事:她会不会跟他打招呼?情绪不佳的贝雅特丽齐避开了但丁的招呼,他内心深处受到了震撼。初次看见她时但丁说:“她娴雅有礼地向我打了招呼,在那一刻我仿佛瞥见了无边的幸福。”而另一天他说:“她居然不肯理我,不肯向我打招呼。”从那时起,唯一的希望——希望得到她动人的招呼——一直折磨着他。P2-7

序言

“苏格拉底的老婆叫什么名字?”鲁汶老师竟然拿它做口试题目!

我愣住了。只好回答一句:“这究竟跟哲学有什么关联?”

所获得的回答是:“总有一天你会明白我的用意!”

这事就此不了了之,我也没有把它放在心上。直至有一天读到威廉·魏施德(Wilhelm Weischedel)的《通往哲学的后门阶梯》(Die philosophische Hintertreppe)(台北:究竟,2002),书中43页至45页有关苏格拉底与其妻赞西佩(Xanthippe)之间的摩擦时,才悟出其中要领。

世人只重视苏格拉底之盛名,却从来不曾为赞西佩着想过。一般舆论都指责她为悍妇,却毫不介意苏格拉底如何寡情地将发妻赶离刑场!(“Phaedo,”60a)

两个善良的灵魂;

一对不和的配偶。

夫妻心性发展不同步,那真是一件憾事!

说句公道话,赞西佩虽然脾气大一些,却不失为一位贤妻良母。她平日克勤克俭、任劳任怨,一手把孩子们带大,并且还独力支撑起家庭。反之,苏格拉底可曾尽过半点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

站在苏氏立场,我们固然会听到这样的心声:你何苦不务正业、弃家不顾、终日游手好闲,只管喋喋不休地与人空谈!

当然,从另一角度看,如果苏格拉底就此返家享受天伦,苏格拉底还会是苏格拉底吗?柏拉图(Plato)还能完成他的《对话录》(Dialogues)吗?后他而来的亚里士多德(Aristotle)还能获得造就吗?试想西哲史缺少了苏氏、柏氏、亚氏,那将会是怎样的局面!

诚然,凡走上哲学不归路的人,都有很高概率与亲友产生张力;类似的剧码在历史上层出不穷。

——佛陀抛妻弃子,只为了悟道。  ——玛利亚说:“我儿,为什么这样对待我们?看,你的父亲和我一直痛苦地在找你。”耶稣说:“你们为什么寻找我?且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路加二48~49)

——尼采想到其家人,就指桑骂槐地说:“苏格拉底找到一个他需要的妻子……事实上,是赞西佩不断将他驱赶到他那独特的职业里去。”

——祁克果(Kierkegaarld)拒绝了他曾苦苦追到手、而又在他面前下跪求饶的未婚妻雷吉娜(Regina()lsen)。

时至今日,相似的事件还继续在你、我及亲友身上复制。你不是耳熟能详地聆听到以下的评语吗?

——你何苦放弃一份稳定的职业,而去追寻那些虚无缥缈的学问?

——医科大门为你开启你不进去,却到哲学系鬼混!

——你毕业后有何出路?谁会聘用一个专事批判的哲学家?

其实故事的情节是可以有较圆满的结局的!赞西佩的抱怨,可以转变成堂吉诃德(Don Quixote)侍从的一句:“我喜欢上他!”关键只在于是否有沟通的管道,让彼此明悉对方的立场,从而互相谅解。如果我们无法一下子化解亲友们的心结,至少也可以通过表明自己的使命来让对方思索,从而完成破冰的第一步。换句话说,目前的当务之急有三:

一、让人明了哲学家的任务

二、让哲学人自己稳住阵脚

三、让志同道合者凝聚力量

一、让人明了哲学家的任务。没有人与生俱来就懂得哲学,甚至是好学不倦之士也不一定与哲学投缘,一般的市井之辈更毫不在意什么是哲学。不过,人生在世,早晚会遇到瓶颈,它叫我们不得不放慢生活的步伐来沉思宇宙人生;西哲称之为对万事万物之惊异,中国人称之为忧患意识。人尤在困惑与挫败中需要明智的导师指引。哲人就在向世人指点迷津上突显其重要性。他担任先知角色,向世界宣示究极真理;而万代都不缺乏他们的踪影,只是他们的智慧在经历岁月的洗礼后,已沉淀在文本中渐渐被人淡忘,而需等待我们重新挖掘。诚然,我们若能重温历代哲人的智慧,用现代人能领悟的语言来翻译及诠释,将更能融入古圣先贤之对谈,从中获得开悟。有前人的思考作借鉴,我们可以有更稳固的基础去探寻更博大、更精深的真理,并与亲友们切磋。在这里,我们所欲强调的是:我们极端地需要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哲学经典来与同胞分享,从而制造对话的机会来让人民了解哲学家的思想与任务,好让更多的人有机会瞥见真理的光辉。

二、让哲学人自己稳住阵脚。退一步说,先知的呼声不一定受广大的群众所欢迎,我们的努力不一定会获得满意的结果。可以预期的是:不是所有人都有慧根去聆听湛深的哲理的。万一别人把我们的剖白当做耳边风,那该怎么办?听说有一位宣教士在闹市中布道,路过的行人都没有停下来听讲。于是有人问他说:“既然没有人听你的道理,你又何必继续宣讲?”宣教士的回答是:“至少它还能警醒着我去坚持自己的信仰。”相似的情况是,哲学家在吐露其哲思的同时,除了向他人传递真理的讯息外,也是为了使自己稳住阵脚,以免被世俗所同化。诚然,当我们在传述历代名家之学,或讨论著名典籍,或提出个人见解之时,即使得不到理想的回应,也至少能保住自己的信念,能提醒自己去与古圣先贤精神相契,以融入真理的康庄大道。为此,我们需要不断地进修、研讨与沉思,以求充实自己。如此一来,更多的哲学作品有一再接受翻译、诠释与研读的必要;更多的有志之士有投身哲学反思与提供研究心得的需求;更多的邂逅、对话、沟通、讲授有进行的价值。

三、让志同道合者凝聚力量。哲学的探讨、典籍的交流、名著的诠释与重译,可使关怀哲学的同道彼此拉近距离,直至凝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向心力,共同向着智慧之途迈进。的确,当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心灵联系一致,将会共同绽放出庞大的光与力,就如同各家各户都点燃起明灯之际.周围的环境就会被照亮,在旁的人也因而获益。只要点灯的人多于熄灯的人,则世界将会是光辉灿烂的。诚然,有志追寻真理者不在少数:其中有渴望真道而苦无门路者;有寻得门径却苦无良师带领者;有获得良师益友指引而碍于环境的桎梏者;有时机成熟而正在迈向真理且一日千里地进步者。他们很可能就在你、我的身旁,只是暂时没有人振臂一呼而无从被召集在一起而已。假如我们能提供更多研讨哲理的机缘、出版更多有价值的典籍、刷新更多重要的翻译、开启更多被忽略的文本,则一股清流将被引发,世人将深受其冲击,以致“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

欣闻商周出版提出“哲学人”系列出书计划,内含哲学家原典翻译、哲人传记介绍、哲学专题论述、国内外学者研究心得等,从而突显哲学智慧的明灯,让我们能向着真理之光迈进,向世人传达真理,给同道凝聚向心力,使哲学人自我激励而稳走“正知”、“正行”、“正果”。世人旱已对粗俗的言论感到厌烦,此时我们更需要有哲学的先知出而传播喜讯,让苏格拉底与赞西佩之间的疏离可以获得弥补。诚然,如果苏格拉底有足够的管道与时间去与赞西佩沟通,她也不至于对苏格拉底如此的不谅解。同样地,如果我们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去推出更多宝贵的哲学典籍以作沟通工具,使之更普遍化地流传于市面,让普罗大众都可以人手一卷,则很多心结都可以冰释、很多融通都可以促进、很多隔阂都可以扫除、很多疑虑都可以厘清;到时东方可与西方邂逅、静观可与思辨连贯、古典可与当代融通、欧陆可与英关对话、主妇可与哲人默契、赞西佩可与苏格拉底和解。我们展望着一个大团圆的远景,而商周“哲学人”至少已经踏出了珍贵的第一步,我们为此而感到庆幸与期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9: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