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道法天然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见君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原名《走向原本真实之路》,1997年由中国社会出版社首次出版,《道法天然》为修订再版。原本的真实,作者见君指人生和宇宙的本质,佛道都包含对这一本质的探索和认知。这本书主要通过对老子、吕祖及其著作的介绍,带领读者理解道教关于“返朴归真”的认识,从而“悟道而树德”,做一个有德的人。全书对自然和真实进行了全方位的阐释。

内容推荐

《道法天然》由见君著。

修行的最终目的是悟道而树德。道,即人生和宇宙的本质,即原本的真实,即人生观世界观。德的核心即“去骄少欲”。高尚的德植根于道之上。

修行分三个阶段:修道、证道、行道。修道容易见道难,见道容易证道难,证道容易得道难,得道容易行道难。一切在于心诚!心诚以心静为基础,心静以重德为根本,重德以见道为前提。

修行,它自合周天,自然而成,它大道大德,普济众生。大道本处处在上,道在脚下;大德乃于行于止,德在心中。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老子和《道德经》

 上篇 经外闲谈

  一 教与家的区别

  二 人的品质与修行

  三 修行的三个阶段

 中篇 老子和他的道德观

  一 老子其人

  二 老子的道观

  三 老子的德观

 下篇 经文与释义(一)——《道德经》第一至第二十一章

  一 道之精华(第一章)

  二 无为的两个特点(第二章)

  三 无为而治(第三章)

  四 道的特点和有道之人的规范(第四章)

  五 道之用(第五章)

  六 玄牝之门(第六章)

  七 合道之德:无私(第七章)

  八 合道之德:若水(第八章)

  九 富贵勿骄,功成身退(第九章)

  十 核心仍是不执着(第十章)

  十一 论“空”(第十一章)

  十二 德之本:知足少欲(第十二章)

  十三 德之相:以身为天下(第十三章)

  十四 德之相:惚恍(第十四章)

  十五 得道之人永不自满(第十五章)

  十六 道法之眼:修、证、行之准则(第十六章)

  十七 合道之治国方略(第十七章)

  十八 有为之果(第十八章)

  十九 合道合德之举(第十九章)

  二十 有德之人的举止(第二十章)

  二十一 道之体与相(第二十一章)

 末篇 经文与释义(二)——《道德经》第二十二至第八十一章

  一 德之相:不争(第二十二章)

  二 合道之法:道法自然(第二十三章)

  三 德之相:不自居(第二十四章)

  四 道之体与法:体之无边、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

  五 德之相:持重守静(第二十六章)

  六 入世之道:袭明、要妙(第二十七章)

  七 道之行:返璞归真(第二十八章)

  八 治国之道:无为,不涉(第二十九章)

  九 道之于兵:不以兵强天下(第三十章)

  十 道之于兵:不得已而用之(第三十一章)

  十一 道之体:无名、朴(第三十二章)

  十二 修德之基础:自知、自胜(第三十三章)

  十三 道之用:不自为大(第三十四章)

  十四 道之相与用:无相而大用(第三十五章)

  十五 道之用:反其道而行(第三十六章)

  十六 道之相:自然无为(第三十七章)

  十七 德之上下:无为与有为之华(第三十八章)

  十八 道之用:得一为本(第三十九章)

  十九 道之相:循环往返(第四十章)

  二十 道之修持:勤而行之(第四十一章)

  二十一 道之体:二气冲以为和(第四十二章)

  二十二 德之相:无为、至柔(第四十三章)

  二十三 德之相:知足、知止(第四十四章)

  二十四 德之相:若缺、清静(第四十五章)

  二十五 德之相:知足之足(第四十六章)

  二十六 修道之法:静虑(第四十七章)

  二十七 修道之法:日损、无为(第四十八章)

  二十八 德之相:以百姓之民心为心(第四十九章)

  二十九 养生之道:无死地(第五十章)

  三十 道与德:道生则德畜(第五十一章)

  三十一 道与万物:母与子(第五十二章)

  三十二 非道之相:盗竽(第五十三章)

  三十三 修行的目的:齐天下(第五十四章)

  三十四 德之相:赤子(第五十五章)

  三十五 德之相:玄同(第五十六章)

  三十六 治国之道:无为无欲(第五十七章)

  三十七 政之辩证:其无正也(第五十八章)

  三十八 治国养生之道:如啬(第五十九章)

  三十九 治国之道:以道莅天下(第六十章)

  四十 大小国之道:大邦者下流(第六十一章)

  四十一 道为天下贵(第六十二章)

  四十二 道之相:无事无味(第六十三章)

  四十三 道之相:慎终如始(第六十四章)

  四十四 治国之道:愚之(第六十五章)

  四十五 德之相:不争(第六十六章)

  四十六 德之三宝:慈、俭、不为天下先(第六十七章)

  四十七 德之相:不争(第六十八章)

  四十八 兵之道:居下、哀者胜(第六十九章)

  四十九 大法难闻、大道难行(第七十章)

  五十 德之相:知不知(第七十一章)

  五十一 德之相:自知、自爱(第七十二章)

  五十二 道之用:疏而不失(第七十三章)

  五十三 政之道:使民安居、畏死(第七十四章)

  五十四 政之道:统治者莫奢侈(第七十五章)

  五十五 道之相:强则死;柔则生(第七十六章)

  五十六 德之相:为而不恃、成而不处(第七十七章)

  五十七 德之相:上善若水(第七十八章)

  五十八 道之于人:天道无亲,常于善人(第七十九章)

  五十九 理想之国(第八十章)

  六十 天道人道:不害不争(第八十一章)

  六十一 《道德经》小结

第二部分 吕祖和《太乙金华宗旨》

 上篇 吕祖其人及其他

  一 吕祖其人

  二 道教的大略情况

  三 《太乙金华宗旨》其书

 中篇 经文与释义(一)——《太乙金华宗旨》第一至第四章

  一 天心(第一章)

  二 元神、识神(第二章)

  三 回光守中(第三章)

  四 回光调息(第四章)

  五 本篇小结

 下篇 经文与释义(二)——《太乙金华宗旨》第五至第十三章

  一 回光差谬(第五章)

  二 回光证验(第六章)

  三 回光活法(第七章)

  四 逍遥诀(第八章)

  《太乙金华宗旨》第八章小结

  五 百日筑基(第九章)

  六 性光、识光(第十章)

  七 坎离交媾(第十一章)

  八 周天(第十二章)

  九 劝世歌(第十三章)

 末篇 其他

  一 《阐幽问答》

  二 《太乙金华宗旨》小结

全书结束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8: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