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论述中西文化交流,具有一定学术价值,供参考学习。
Xu WenKan:The Tokharians and Buddhism
黄时鉴:慧超《往五天竺国传》识读余论
许序雅:8—10世纪中亚通往中国之路
张铠:16世纪欧洲人的中国观
Catherine Jami:Image and Patronage: the Role of Portugal in the Transmiss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from Europe to China
韩琦:17—18世纪欧洲和中国的科学关系
徐海松:黄宗羲与西学
李晟文:明清时期法国耶稣会士在中国与北美的传教活动之比较研究
莫小也:乾隆年间姑苏版所见西画之影响
龚缨晏:鸦片战争前中国人对英国的认识
丁建弘 李霞:再论中欧最早的文化交流
[法]谢和耐:再论中欧最早的文化交流(耿昇译)
[英]苏立文:明清时期中国人对西方艺术的反应(莫小也译)
[韩]李元淳:朝鲜西学的历史意义(崔凤春译)
荣新江:安世高与武威安姓
龚缨晏:哥德堡号沉船与18世纪中西关系史研究
莫小也:文化交流与人类历史
钱文忠:延华学于一脉
阙维民:中西方历史地理学界的一次实质对话
许序雅:阿拉伯——伊斯兰舆地文献及其研究
黄时鉴 全善姬:关于《哈梅尔游记》
黄时鉴:从海底射出的中国瓷器之光
[法]詹嘉玲:法国对入华耶稣会士的研究(耿昇译)
编后记
此外,格林威治天文台的皇家天文学家弗拉姆斯蒂德编纂的恒星目录被介绍到中国,以皇家的名义出版,使用了一百多年,才为新目录所代替,影响很大。在耶稣会士的要求下,许多科学仪器也从欧洲带到中国,其中有不少是英国制造的,北京故宫博物院还保留不少当时传入的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