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中国小说中反映时代深刻的作品。曹雪芹身经从荣华富贵到贫困潦倒的大悲欢,使他对社会和人生有着清醒透彻的理解。他对贾氏家族的种种弊病劣迹和子弟们的荒淫腐朽进行了不遗馀力的揭露,并借以批判整个社会日益朽坏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包括皇权制度、官僚制度、科举制度、宗法等级制度、婚姻制度以及礼法、道德观念。
《红楼梦(彩图本)》由皮元珍改编。
曹雪芹原著的《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为一部成书于封建社会晚期,清朝中期的文学作品,该书系统总结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制度,对封建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这些理想和主张正是当时正在滋长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这是一部影响整个华人世界的经典,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篇章。
《红楼梦(彩图本)》由皮元珍改编。
第一回 通灵顽石入红尘
传说远古的时候,女娲炼石补天,在大荒山无稽崖炼成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顽石,却只用了三万六干五百块,将剩下的一块丢弃在青埂峰下。谁知这块石头自经锻炼之后,已有灵性,自去自来,可大可小。因见众石都被用去补天,唯独自己没被重用,它便自怨自叹,日夜悲哀。
一天,正当它哀叹之时,一和尚与一道士远远而来,坐在石旁高谈阔论。他们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的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觉凡心萌动,也想到人间走一遭,便对和尚、道士说:“两位大师,弟子虽粗蠢,但稍通灵性,愿您大发慈悲,携弟子进入红尘。”那和尚便念咒符,大展法术,只见这石头变得鲜莹明洁,并缩成扇坠一般大小,很是可爱。和尚将这石头托于掌上,笑道:“你这模样倒像是个灵物了,只是没有实在的好处,还得再刻上几个字,使人见了便知你是件奇物,然后带你到那昌明隆盛、诗书礼仪之邦,花柳繁华、温柔富贵之地去安身乐业。”和尚说完,便将它放入袖中,同那道人飘然而去。
岁月悠悠,不知又过了多少年,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见一块大石,上面字迹分明。空空道人从头读来,原来上面刻的是被那和尚与道士携入红尘的那块顽石在人世间经历的一段故事,只是朝代不明,不知发生在何年何月。空空道人将这故事抄下来,传于世间,于是便有了书中所说的这段风流故事。
苏州城葫芦庙旁住着一个叫甄士隐的地方官员,这人生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种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样的人物。他只有一件不如意的事:自己年过半百,膝下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乳名叫作英莲,年方三岁。
夏日的一天,士隐在书房看书困了,便伏在桌上睡着了。梦中他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听到一和尚与一道士正在谈论女娲炼石补天所遗留的那块顽石的去处。士隐赶紧上前施礼,想将这希罕事打听清楚。和尚、道士却笑着说:“这是天机,不可泄露。”士隐一再追问,和尚就递过一块晶莹的美玉。他一看,玉的正面刻着“通灵宝玉”四个字,背面还刻着几行小字。士隐正想看个仔细,和尚却把玉夺了回去,并与道士进入一个石牌房里,牌坊上刻着“太虚幻境”四字。
士隐正想跟进去,刚一迈脚,忽听山崩地裂一声巨响,骤然惊醒。原来是梦,梦中的事他已忘了一半。他见奶妈抱着英莲走来,便接过孩子,带到门口看热闹。忽然,一癞头和尚与一跛足道士走来。和尚见他抱着女儿,就大哭起来,说:“施主,你抱着这个有命无运的东西干什么?”道士说:“舍给我吧!”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便不理会。他正要抱女儿进去,却听和尚念道: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士隐听了心中纳闷,正想问个究竟,那二人却转眼不见了踪影。
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