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中医教育很有特色,西医学东渐,中西医汇通,其所培养的中医人才,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医教育及临床诊疗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可以说这与他们在民国期间所使用的中医教材息息相关。有鉴于此,收集整理民国时期的中医药教材,希冀对当今中医药院校教育以及提高中医临床医生诊疗水平提供借鉴。本丛书《秦伯未国医基础讲义/民国名中医临证教学讲义选粹丛书》精选恽铁樵、秦伯未、张山雷、陈伯坛和承淡安等近代著名中医学家所编撰的中医药教材39种,按类分为15个分册。孟凡红、杨建宇、李莎莎主编的《秦伯未国医基础讲义/民国名中医临证教学讲义选粹丛书》为丛书之一,收有秦伯未编撰的中医基础讲义3种,即《生理学讲义》《诊断学讲义》和《药物学讲义》。可供中医药院校师生及中医药临床、科研人员参考,也可供中医药爱好者参阅。
民国时期(1911一1949)的中医教育历尽艰辛,独具特色。在西学东渐、中西医汇通之巨大挑战下,培养的中医英才,成为中医教育及中医临床的中流砥柱,发挥着重要的核心作用,这与当时的中医教材息息相关。以史为鉴,收集整理民国时期的中医药教材,给当今中医药院校教育改革和教材编写以新的启迪,给临床中医师提高诊疗水平提供有益的借鉴,成为历史的选择和中医科研工作者的历史担当。孟凡红、杨建宇、李莎莎主编的《秦伯未国医基础讲义/民国名中医临证教学讲义选粹丛书》精选了民国时期活跃在中医教育、中医临床的大家恽铁樵、秦伯未、张山雷、陈伯坛、承淡安等近代著名中医学家所编撰和讲授的中医药教材39种,按类分为15个分册。
本书为丛书之一,收有秦伯未编撰的中医基础讲义3种,即《生理学讲义》《诊断学讲义》和《药物学讲义》,其中《药物学讲义》书末附有药名笔画索引和药名拼音索引,方便读者检索。可供中医药院校师生及中医药临床、科研人员参考,也可供中医药爱好者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