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网红也分好几类,有的靠好歌声走红,有的靠表情包走红,也有的靠说段子。舞台上的梁龙也是个不折不扣的段子手,网上甚至还流传着一份梁龙的经典语录,把他这十几年在演出时说的有意思的话全记录了下来。比如2003年,二手玫瑰第一次在北京展览馆开专场演出,当晚演出时梁龙随口说了句:“如果全世界人都在卖,拉登你往哪逃。”搞笑的是在他说完这句话还不到一个小时,萨达姆就被美军逮住了。第二天梁龙接到一个电话问他拉登在哪,他哭笑不得地说不知道。梁龙坦言,很多是现场即兴的说辞,北方叫砸挂,这也是一种态度的表现。舞台上的段子有些是临时想的,有些是之前想好慢慢被保留下来的。
“俗不怕,我们乐队打的牌就是中国最艳俗的乐队。那时没人敢俗,所有的摇滚乐队都是耍酷型,站在台上一句话不说,我们一上台就开所有人的玩笑,谁火灭谁,连崔健也不放过。”梁龙笑说。
这可不是戏言,梁龙这种敢说的态度不仅仅表现在舞台上,近几年在接受采访时,他也常爆出惊人回答,劲爆程度恐怕连标题党都自叹不如。去台湾巡演时,有台湾记者问梁龙怎么评价五月天乐团,梁龙直接回答不在探讨范围之内。台湾记者瞬间傻眼,回说:“你好胆大呀,他们可是台湾之光耶。”梁龙评价五月天为成功的商业包装下的偶像团体,如果是要以五月天的例子谈谈商业经营模式那可以谈,但要谈音乐,梁龙觉得对五月天的音乐无话可谈。他认为五月天在台湾是一种现象,跟音乐没什么关系。且不说梁龙言辞犀利,光他这份不怕“招黑”的心理素质,就足以在充斥着网络暴力的时代阔步前行。
梁龙直言:“我认为所有的形式都是一种表达方法,电影、音乐、装置艺术都是故事的表达,相反也一样,没有故事再好的手法都无济于事。”
我们了解娱乐界我们去影响那娱乐界
谁该普法娱乐界管谁去整垮这娱乐界
——二手玫瑰《娱乐江湖》
二手玫瑰乐队一共更换过两次成员,主唱梁龙跟吉他手姚澜在排练室相识,后经姚澜介绍认识现在的贝斯手李自强和鼓手孙权,后者跟梁龙是老乡,同是齐齐哈尔人。除主唱梁龙外,乐队里唯一一位没更换的成员叫吴泽琨,担当民乐演奏,两人合作至今已经18年。乐队的打击乐手是一位荷兰小伙儿——要不怎么说二手玫瑰极具网红潜质呢,这无疑为这支东北特色的摇滚乐队增添了话题。
荷兰小伙儿叫雨龙,在北京读大学时,因为毕业论文要写关于亚洲音乐的几个代表人物,他最初设定的研究对象是舌头乐队,二手玫瑰乐队和王菲,后来把舌头乐队换成了小河。在雨龙眼里,这三组音乐人分别代表了中国音乐文化的三个面向。为了写论文,雨龙有段时间经常跟二手玫瑰待在一起,了解他们的生活、他们的音乐。后来雨龙回荷兰做文化交流,把他认为中国不错的乐队请去表演,也包括二手玫瑰。可从那之后双方失联了两三年,直到雨龙和他太太到北京工作,大家才又重新聚到一起。一次机缘巧合,梁龙在左小祖咒那知道雨龙是学打击乐的,便邀请他加入了乐队。
外国人普遍对中国民乐感兴趣,梁龙认为其实很简单:不知道就是好的,或者不知道就是好玩的。就像我们小时候听欧美音乐、港台音乐一样,人家是制定规则的人,我们是听从的人,所以你会认为这些你不了解不熟悉的都是好的,本质是因为新鲜。二手玫瑰曾出过一张EP(extended play,迷你专辑)叫《人人有颗主唱的心》,每位乐手自选一首歌来独唱,有意思的是里面大部分是从60后到90后皆会唱的港台流行歌曲。
“因为我们的华语流行音乐启蒙就是港台流行音乐。这种能跨越40年文化的作品是很可怕的,现在的流行音乐娱乐性太强,很快翻篇了,哪里还有代代流传的经典。”梁龙说。
P30-32
有趣的人不一定只在音乐里,但音乐里一定可以遇到有趣的人,而且并不奢侈。
——梁龙
第一次见小婧,就觉得这姑娘长得很文艺,有一种温柔的美感从她的微笑里散发出来。认真看完了关于祖师奶奶的这段,写得真不错呀!把我说过的话都认真记录了下来!我都忘了我说过什么啦!太感谢你帮助我又恢复了记忆!乐坛真的需要像你这样自然真实的主持人!继续加油让我们了解更多感兴趣的人和事物!
——张蔷
她让我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所以第一次见面,我就觉得我能信任她。
这是一种缘分。每天在工作上我都会遇到好多人。尤其是常常飞来飞去,跟很多人可能都是几年一见。第一次跟小婧私下聊天,是做完她的电台节目之后。坦白说一个歌手每天上不同节目,分享的故事再多也会开始重复;而一个媒体工作者,每天见到那么多艺人、作家、艺术家,采访的内容再多也少不免重复。但小婧在对话里的真诚,让我觉得她是真的care,她不止是在进行例行公事,她真的在用心聆听,也真的在打开心对我分享。那一刻是感动的,在“现实”里能遇到不那么“现实”的人,一下就让我能够信任她。
大概是她这种真诚,让很多人都愿意跟她这样交流。这本书,就是最好的见证。
——邓紫棋
在音乐里,遇到有趣的小婧
小婧同学的新书《黑夜不要走有光的路》即将出版,我有幸成为最早一批试读本的读者,并且有幸为她着笔几句。
由于曾在香港工作的几年主持凤凰URadio《今晚不安婧》节目,小婧在一个自由气息浓厚的城市里,做着自己喜欢的DJ工作,也采访了大量的独立音乐人。《黑夜不要走有光的路》这本书,便是小婧这几年采访几十位内地、香港、台湾独立音乐人后就写的随笔集,通过这本书,读者朋友可以走进这些或大名鼎鼎或不太熟稔的独立音乐人的世界,了解到他们的所思所想、他们的音乐作品,以及他们的生活与情感世界。通过小婧或有趣、或戏谑、或感性、或细腻的文字,让这些独立音乐人的形象得以立体丰富。或者换言之,这是一本非常好的当代中国独立音乐人列传。
我与小婧在华语民谣奖颁奖典礼上相识,作为凤凰URadio的当家花旦,彼时她是那个活动的主持人,我是评委和颁奖嘉宾。转眼认识已有三年多,但也大概只见过三次面,所以不敢说是了解非常深入的好朋友。但是我们每次见面都是围绕着音乐聊天,每次也总感觉有聊不完的话题,在我看来,小婧是一位非常用心关注当代中国独立音乐发展的媒体工作者。每一次听她滔滔不绝地讲她眼中的当代中国独立音乐和独立音乐人,讲她对独立音乐行业的问题和发展的观点,我都有点自叹弗如——虽然我也是“过气”乐评人和在线音乐平台的操盘手,但我这几年因为太过忙碌,对于独立音乐的关注比她实在是少多了。
在我眼中,小婧是一位温婉又活泼的江南女子。这位来自浙江杭州的姑娘,热爱文艺和媒体工作,总有无穷的热情与活力。当然,在她自己口中,她是“女神”和“女神经病”的结合体,大家可以自行想象一下,不要让照片变成“照骗”。哈哈。
我这近十年都在互联网公司上班,工作极其忙碌,而我生活中的片刻喘息,必定会有音乐相伴。古人云“诗言志,歌咏情”,但现在华语乐坛的现状并不让人乐观,一些歌手的歌曲很难让我找到情感共鸣。
这两年我也连续出了两本书,乐评集《忽略秘密,记住音乐》和《青春散场,留住音乐》,销量惨淡。销量不佳固然有宣传不力的原因,音乐类尤其是音乐评论类图书受众较窄当然也是重要原因。我的书是编年体,而小婧的书是纪传体,有很多有趣的人和故事,也但愿她的书不会遭遇像我的书一样的命运。
听听音乐,读一读小婧的这本书吧,书中自有颜如玉,你会遇到一个有趣的小婧。
王磊
(资深乐评人、唱片企划人、百度音乐总经理、
中国传媒大学客座导师)
《黑夜不要走有光的路》这本书,便是小婧这几年采访几十位内地、香港、台湾独立音乐人后就写的随笔集,通过这本书,读者朋友可以走进这些或大名鼎鼎或不太熟稔的独立音乐人的世界,了解到他们的所思所想、他们的音乐作品,以及他们的生活与情感世界。通过小婧或有趣、或戏谑、或感性、或细腻的文字,让这些独立音乐人的形象得以立体丰富。或者换言之,这是一本非常好的当代中国独立音乐人列传。
有这么一群音乐人,他们工作独立,生活有趣,他们的作品不完全为了迎合市场,迎合观众,更多的是出自对音乐真正的热爱。《黑夜不要走有光的路》作者小婧在节目中遇见这些人,带领读者走进这些或大名鼎鼎或不太熟稔的音乐人的世界,了解到他们的所思所想、他们的音乐作品,以及他们的生活与情感世界,以及作者对当代音乐行业的问题和发展的观点和看法。书中音乐人物包括大冰、好妹妹、周云蓬、陈绮贞、万芳、胡德夫等,一篇篇小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有趣的音乐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