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树上的风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蓑笠翁
出版社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鱼骨在喉

也许是抓鱼、杀鱼、吃鱼太多,“罪孽”深重,终于得到报应。

报应我的,自然是鱼。

那是去年一月,单位放年假第一天的中午,由于早上起床比较晚,起床后又忙于整理房间,一直到中午十二点,才到街上餐馆里点了一碗熏鱼面当“早饭”。那时已是饥肠辘辘,吃来自然是一改平日里的斯文,把一双筷子往面碗里一绞,团起个大面球就往嘴里塞,咕噜一下,也没来得及咀嚼就咽了下去。当然,吃鱼块的时候,我还是有戒备的,被鱼刺卡住,那可不是一般的难受。然性急总会坏事,万万没料到的是,在吞下最后那团面条时,喉咙猛地一痛,心猛然一抽,似乎有雪亮的匕首突然插入喉管。当时面条还未完全咽下,一口气上不来,眼泪夺眶而出。

手一摸颈脖,顿觉一阵寒意:喉结处硬邦邦的一块,而且是一大块锋利的东西,卡在食道里了,犹如一把钢叉,正想刺破颈部的皮肤挤到外头来呢!焉能不疼!凭着三十多年的生活经验,我知道,我被一大块鱼骨头卡住了!

我眼前一黑,觉得周围模糊了,身子也在发虚,仿佛觉得桌子旁边有个废纸篓,我低下头去,狂呕起来,也没在意餐馆里是否还有其他吃饭的人。

可是,待我把吃进去的食物全部呕出来,那块骨头依然卡在那里,丝毫没有移动。而且,随着呕吐时喉咙的收缩,那骨头更加往肉里钻,我觉得我的咽喉就快被刺穿了。

老板娘过来问我,是不是被鱼刺卡住了,我说不出话来,手扶着脖子,眼泪汪汪,微微向她点头。

“喝点醋,喝点醋鱼刺就软了。”她笑着去找醋壶。我知道,被鱼刺卡住,醋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但是情急之下,我没有多加考意,就接过她递过来的醋壶。

要是一壶老酒,那我一定很高兴。无奈平素我一向不喜欢醋,从小到大,不吃醋烧的东西。什么糖醋排骨、糖醋鸡,活了三十多年,我碰都没碰过;即使最喜欢吃鱼,但是名气冲天的“西湖醋鱼”,我也是坚决不吃的。不承想,今日为了消化这鱼刺,居然拿起醋壶,像喝老酒那样大口大口往下灌——那醋的酸啊,差点没把我鼻子酸掉!眼泪再次喷涌而出,人几乎背过气去!

喝了几口,老板娘又端来一碗白米饭,说:“再吞几口饭,刺就下去了。”我也知道,鱼刺在喉,吞饭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可能还会加重后果。可那时,疼痛已经让我顾不到这些科学常识,而听信于他人的“经验”。我试着吞了口饭,只觉得钻心的疼,而鱼刺似生了根,盘踞喉结上方纹丝不动。“再喝醋,再吞饭。”老板娘看着我如此难受的模样,鼓励我说。

接下来的近一个小时里,我忍着剧烈的疼痛,喝光了一小壶醋(估计有500毫升),不咀嚼吞进一小碗饭,喉咙火烧锥钻般的痛,而鱼骨依然停在那里。我知道,这些土办法解决不了问题了,必须去医院了。

曾经看见过耳鼻喉科的医生给患者拔鱼刺。患者端坐在凳子上,嘴巴张得老大,舌头吐出来,医生用一张餐巾纸包着,让患者自己抓住往外拉,并且还被要求发出“啊——”的声音,那副模样,要多难看有多难看,真是罪过。

现在可好,笑别人贪吃活该受罪的罪孽,落到自己头上了。张着大嘴,拉着舌头,仰着脸,忍受着医生的钳子在喉咙里拨弄,还得忍受着医生不时往嘴里喷射的药液。口水淌着,也不能往外吐一口,这样的难受简直无法形容。

嘴巴张酸了,舌头拉木了,可是,医生捣鼓了近一个小时,也没把鱼骨头从我的喉咙里弄出来,而我的眼泪旱已擦湿了一包餐巾纸。

“必须手术,”医生一边收拾器械,一边嘀咕,“陷在食道里,很深。”

他坐下来,飞快地开了张单子。“赶紧去付费,做个X光透视。我在手术室等你!最好叫你家属来!”

“很严重?”

“是的。”

“怎么手术?要切开脖子?”

“看看能不能钳出来,不能钳出来,就必须切喉取了!”医生面无表情地说。

P3-4

后记

跋:扯谈写作

写作是一件愉快的事。就像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胀了要排泄一样,把憋在心底的话掏出来,使心灵不饥不渴不胀,当然是一件乐事。如果你的写作是一种艺术创造,完成的是一件艺术品,则会有成功的喜悦和自我实现的满足。如果你创作的美能够带给他人审美的愉悦,那则是实践“独乐乐”与“众乐乐”的关系,予人玫瑰,手自留香,写作达到了快乐的最高境界。

写作是一件负责任的事。写作首先是对得住自己的劳动,对得住自己的良知。对得住自己的劳动,就是不无病呻吟,不哗众取宠,不矫情。写任何假大空的文字都是在耗费时间,虚度光阴。写作要抒真情,说真话。做到感情真,哪怕所写之事琐碎细小,也有价值、有意义;就算语句平淡,也能打动人心。写作还要对得起读者,要对得起读者阅读你的文字所花费的时间,要给读者带去阅读的愉悦或享受,要给读者带去精神的力量和支持。所以,要避免制造庸俗的文字垃圾,它会占据纸张、网络空间等资源;要让文字成为食品,而不是毒品;要为大众说话,要写出大众心底的声音,让大众看得见阳光,至少看得见黎明的熹微,而不是为了沽名钓誉而歌功颂德。

一切流传下来的作品,一切流芳百世的作家,他的立场必定都是站在人民的一面。即使盛世繁华,满世界的流光溢彩,真正的作家,笔尖总能探触到灯光背后的影子,总能掘出地层里的汗水和泪水。真正的作家绝不会把刀枪匕首投向人民。他的矛头总是对准社会的弊端,暴露人性的弱点;他可以刻画普通人的卑微,但内心总在为草根呐喊。几千年文学发展史证明,一切为帝王歌功颂德的文字,必定随着帝王的埋葬而埋葬。

写作是一件辛苦的事。要耐得住寂寞,要坐得牢凳子。当今时代,真正纯粹靠写作吃饭的作家,其实是极少数,大多数作家都有其主业。白天要忙于工作,还要忙于生活。因而,绝大多数的写作时间,都在夜晚,或是别人在喝咖啡、打扑克、玩麻将的闲暇。夜阑人静,往往是创作的最佳时期。当一个写手抵挡住灯红酒绿的诱惑,拒绝娇妻美眷的温馨,独居一隅,视严寒酷暑为虚无之境,一任笔尖流淌心灵的河流,或闲敲键盘,席卷时事潮流的浪涛,身心都在水里浮沉,在水里挣扎,在水里搏击……直到释放所有的能量,精疲力竭地躺在浪涛拍击的浅滩上,是极其辛苦而劳累的。从这一点出发,一切写作的人,都近乎勇士。

最后扯谈一下我自己写作,以及我出版这本书的目的。大半辈子跟语言文字打交道,我爱祖国的语言,爱我们祖宗创造的方块字,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每一个方块字都是一粒粒鲜活的种子,不同的人播种,不同方式的浇灌,每一粒方块字都会开出鲜艳的花朵,结出甜美的果实。我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探索写作,至今已写下近三干首现代诗歌、两百万字的散文、八部长篇小说,以及暂时还没有统计出来的中短篇小说和若干童话,但我很少拿出去投稿。现在选一小部分散文出版,一是给自己的写作一个交代,二是给关心我的家人、朋友一个交代,我只想告诉他们,我爱文字,爱阳光,爱生活,爱家人,爱朋友,爱社会,爱祖国……我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我希望我的亲人、朋友都和我一样,有许多爱。

我真诚希望我的亲人、朋友,读到我的文字,内心有阳光和快乐,真诚祝愿每一位读我的文字的读者,生活充满阳光和快乐!这样,我才有勇气,陆续出版我的诗歌、小说、杂评及童话。

以我某个博客的签名结尾吧:风一吹,我种下的文字开花了!

蓑笠翁

2017年3月20日

目录

风行

 鱼骨在喉

 路边的李子树

 赋石摘橘

 阳台上有盆太阳花

 劈柴

 辣椒虫

 战蚊记

 回家

 打年货

 出海,做一回渔夫

 春天,与杜鹃花有个约会

风致

 逗虫记

 流浪狗

 向晚

 听雷记

 新年记

 阳光絮语

 天下第一美食

 劈腿无门,吃虾有道

 笠翁说茶

风雅

 我喜欢的声音

 崇敬大树-

 听听那鸟语

 春天的符号

 孤鹜

 鹰于崖顶俯视芸芸众生

 我一个人苍茫

 洗冷水澡

 思念成草

 海桐嫩如小白菜

风趣

 土郎中

 我们城市里的“吉卜赛人”

 收废品的女人

 撞车记

 复仇的八哥

 跟三个美眉聊爱情

 宅女找男人

 爱情之买椟还珠

 蟊贼有道

 最浪漫的事

风景

 灵峰寺的旷味

 美丽船村

 探美景溪村

 去余村走走

 月光下的筏湖

 游龙王山

 山中赏秋

 解读西塘

 撞见城市的灵魂

 沙家浜游记

风情

 苕溪鱼

 母亲的礼物

 聆听唠叨

 守年夜

 母亲的菜地

 老婆三定理

 梦中竹漾

 老家风水

 苕溪放排

 爆米花

风语

 太聪明的人也难成气候

 男人不叫苦

 优雅男人

 男人天生是花痴

 其实你不懂富人心

 微笑的女孩最美

 女人一嗲无难事

 读书四境界

 女人说话男人不必太当真

 西湖里的鸭子姓野

 读书与洗碗扫地

 狗的待遇超过爹

 乡村不能这样“美丽”

跋:扯谈写作

序言

诗人与散文

布罗茨基在《诗人与散文》中说:“平等的概念,不是艺术本质固有的……诗歌占据着比散文高的地位,而诗人在原则上高于散文家。”而瓦雷里则更早地在《诗与抽象思维》一文中,将诗歌与散文的差别比作舞蹈和散步。

诗人写散文,可算作一种副业。一个诗人(在理论上)可以在不需要读(写)散文的情况下做诗人。“然而总的来说,没有从事诗歌创作经验的散文家,较容易变得哕唆和夸张。”“除了少数例外,近代所有多少有些名气的作家都交了诗歌学费。”

一位散文作家,或者一位写散文的诗人,可以或者应该从诗歌(经验)中学到什么?布罗茨基总结了四点,“依赖一个词在上下文中的特殊重力;专注的思考;对不言而喻的东西的省略;兴奋心情下潜存的危险”。

将这种熟稔的诗歌经验和训练有素的诗歌语言运用于散文写作,并能熟练地驾驭个体的生活经验、文化经验,这样写出来的散文,不仅是言之有物,而且是言之有文。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个“文”,不仅是文采,更是写作技巧和语言风格。又说:“辞达而已矣。”苏轼在《答谢民师书》中这样理解:“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物之妙了然于心于口于手,就能“辞达”,“辞达”了,“文”自然不可胜用。

在阅读了好朋友谢民师寄来的大量“诗赋杂文”后,苏轼在回信中说了一段很有名的话,文章“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这里说的虽然包含“诗赋杂文”,但我觉得更适合“文赋”,也即散文。好的散文,行文当如“行云流水”,叙事、状物、说理、言情,酣畅淋漓,姿态横生,读来自然痛快!

阅读蓑笠翁的散文自选集《树上的风》,我似乎也产生了当年苏轼阅读谢民师作品时的感觉。“辞达”“通达”,文理自然,颇有味道。 “诗歌是语言最高的存在形式。”蓑笠翁也曾以潇洒渔夫为笔名写诗,据称还写了很多年、很多首,也算一位诗人,想必写诗也有一定经验。建议他也来读读布罗茨基的这篇《诗人与散文》,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老朋友出新集子,嘱我写几句序言,胡诌一通,标题也用了现存的,不成其序,权当是序了。

雪青马

2017年3月19日于浙江安吉

内容推荐

这本由蓑笠翁著的《树上的风》由多篇散文汇编而成,内容主要是生活记趣、生活感悟以及风景游记。通过文字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弱小的关爱,也有对做人的优雅品质、对爱情真谛的探讨。另有部分文字,对美丽乡村建设、对社会环境保护等热门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宣传环保等。文学是一种艺术,如何用艺术的形式再现生活,弘扬真善美,是这本散文集最先考虑的问题。

编辑推荐

这本《树上的风》的作者蓑笠翁,本名刘永亮。一介布衣,业余爱好旅游、种菜、写作。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探索写作,至今已写有诗歌3000余首,散文200多万字。2004年触网,开始写网络小说,已完成长篇小说8部;另有中短篇小说、童话等作品多篇。这本散文集收入了部分文学作品,供广大读者赏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8: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