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不平常的365个日子,企业家们依旧在各自的领域书写着精彩动人的创业故事。其中的50位,应邀通过《每日商报》的《中国梦·创业梦》这个平台,向读者们敞开心扉,讲述他们的激情与奉献,快乐与感伤,成就与梦想。这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群体,这是一群有着打造“百年老店”情结的能工巧匠。
读着这些富有现场感的鲜活故事,我们仿佛进入了生产车间,犹如站在奔流不歇的流水线旁,与企业家促膝交谈。同以往一样,我们在一次次感动的同时,将全年发表在《每日商报》《中国梦·创业梦》栏曰的人物访谈收录成册,由邵根松主编成第三辑《杭商故事》,并仔细编辑校对,将她呈现给更多亲爱的读者。
由邵根松主编的《杭商故事(Ⅲ)》收录50余篇刊发于《每日商报》的企业家报道,每篇介绍一位杭州企业家的创业故事。这些企业家来自各行各业,从制造业、服务业、纺织业到互联网行业等等,通过介绍他们的奋斗心路和企业发展壮大历程,弘扬创新奋进的精神。
“广告影片必须在30秒内引爆品牌魅力,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与心理冲击;电影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而且你有更长的时间去讲好一个故事。”卢西娓娓道来,许多电影导演都是广告导演出身,而电影的拍摄流程也与广告影片拍摄高度重合。深谙影视剧发行的特点,同时积累了丰富影视行业资源,这更让她对阳光布局影视行业充满信心。
2016年,浙江阳光影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标志着阳光的经营重心转向了影视制作。卢西认为,与其他影视公司相比,阳光影业的优势不仅凝聚在多年影视广告创作经历中,也体现在冈队对市场的精准把握上。“电影其实是一种文化消费产品,观众同样是消费者,只有消费者喜欢的作品才是好作品。”她表示,阳光影业在挑选剧本方面也有自己的标准,那就是让观众“看得进,放不下,记得住”。
同时,阳光影业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发掘。“影视行业是创作个体高度密集的行业,导演个人的专业水平和才华甚至能够决定一部电影的生命力与市场价值,这也是近年来许多商业电影频频收获高票房的原因。”卢西说,阳光影业挖掘了许多有商业开发价值的IP(Intellectual Propercy,知识产权)及创作人才,并签约多名年轻新锐导演,成立导演个人工作室,他们将一起为阳光影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电影《少年》年底上映 打造影视文化特色小镇
“中国影视行业进入了黄金时期,电影票房12年增长40倍,意味着平均每月都有一亿人次观众走进电影院,电影已经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谈及罔内电影市场的现状,卢西认为,随着越来越多优秀闻产剧的崛起,那个一味迷信进口大片的年代一去不复返,现在的观众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观影需求也日益多元化。除了~线城市的居民以外,大量生活在三四线城市的“小镇青年”也是庞大的观影人群,某种程度上讲,他们已成为观影的主力军。如果能够捕捉他们的审美与精神需求,电影就不愁没有市场。因此,阳光影业出品的第一部院线大电影《少年》兼具青春、爱情、悬疑、动作等元素,满足了各类观影人群的文化需求;目前已经拍摄完成并定档贺岁档,将于今年12月9日在全国上映。
相比许多影视公司高价购买IP的做法,阳光影业更希望打造自己的原创IP。阳光影业与央视微电影频道合作开设“阳光频道”,年底正式上线。无论是生活中轻松随意的微视频、小段子,还是精心制作的微电影,任何人都可以在“阳光频道”中上传原创视频。最值得一提的是,用户还可以为视频的观看权限定价或者进行版权交易,凭借自己的创作实现“草根”的逆袭。
同时,阳光影业还在规划打造影视文化特色小镇。许多人可能会问:这与横店影视城有什么不同?据卢西透露,影视文化特色小镇集影视创作、拍摄基地、旅游观光、休闲度假、虚拟现实(VR)体验于一身,小镇制片厂、微视频版权交易中心等核心项目更是突破了传统的影视城模式,着力于打造影视文化生态链。小镇将还原大热影片的场景,游客可通过实景体验电影拍摄场景,过一把“主角瘾”。
“除了即将启动的天台山影视文化小镇,未来我们还将在全国多个城市建设这样的小镇,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提供多样化的影片场景与拍摄体验;电影小镇的建设不仅有利于集结优质电影资源,实现跨行业、跨产业的整合,还能够推动当地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卢西兴致勃勃地讲述了自己对电影小镇的美好期许。
莫道征途路漫漫,愿效滴水洞石穿。下一个二十年,卢西将续写她与阳光的传奇。
P37-38
2016,不平凡的一年。
“三去一降一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出的“良方”,引领亿万中国企业砥砺前行。承担着“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新使命的广大杭商,不畏艰难,不负众望,脚踏实地地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助推杭州在经济新常态下又一年实现了两位数高质量的增长。
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重申“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强调“非公有制经济要健康发展,前提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健康成长”。铿锵的承诺、殷切的期望,使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如浴春风,深受鼓舞;以“守法诚信,坚定信心”为主要内容的理想信念教育实践、?舌动更加深入;以“亲”“清”为核心要义的新型政商关系构建成为重要的命题。
9月,举世瞩目的G20峰会在杭州隆重举行。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自觉以峰会为圆心,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精品意识、机遇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在服务保障峰会这场大考中交出了优异答卷,在接轨世界的大舞台上展示了杭商风采。
同样是金秋9月,杭州市工商业联合会第十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会上顺利完成领导班子新老交替,我市工商联事业站在新的起点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开始了新的征程。
2016,不平常的365个日子,企业家们依旧在各自的领域书写着精彩动人的创业故事。其中的50位,应邀通过《每日商报》的《中国梦·创业梦》这个平台,向读者们敞开心扉,讲述他们的激情与奉献,快乐与感伤,成就与梦想。这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群体,这是一群有着打造“百年老店”情结的能工巧匠。
读着这些富有现场感的鲜活故事,我们仿佛进入了生产车间,犹如站在奔流不歇的流水线旁,与企业家促膝交谈。同以往一样,我们在一次次感动的同时,将全年发表在《每日商报》《中国梦·创业梦》栏曰的人物访谈收录成册,汇成第三辑《杭商故事》,并仔细编辑校对,将她呈现给更多亲爱的读者。我们同样以这样的方式,向可亲可爱的杭商群体致敬,向辛勤付出的记者朋友致谢!
编者
201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