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儿童的人格教育(精)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是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病理学家,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关于人的自卑感的理论。《儿童的人格教育(精)》中作者认为,人的人格结构形成于童年期,要解决一个人的人格心理问题必须从他的童年着手。因此,帮助儿童形成正常的、健康的人格是教育儿童的首要和核心问题。阿德勒反复强调要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儿童培养和建立独立、自信、勇敢、不惧困难的品质和积极与他人、集体合作的能力。

内容推荐

儿童阶段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决定孩子的未来。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的《儿童的人格教育(精)》是“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关于儿童人格教育的经典著作,汲取多年儿童心理研究的精髓,从各个方面向读者阐述了如何去呵护孩子,爱孩子,并让孩子顺利地长大成人。

目录

引论

 统一人格

 心理补偿机制

 社会情感

 三个问题

第一章 人格的统一性

 儿童人格的统一性

 人格的发展模式

第二章 追求优越及其对教育的意义

 追求优越感

 儿童追求优越感的不同表现

 让儿童保持心理平衡

 学校教育与个体发展

第三章 如何引导孩子追求优越感

 区分有益与无益的优越感追求

 懒惰心理学

 口吃的心理

第四章 儿童的自卑情结

 鼓励儿童

 教师的神圣职责

 人类的归属感

 自卑情结的表现

第五章 如何防止儿童产生自卑情结

 决定孩子发展的要素

 15个问题

第六章 社会情感及其发展障碍

 人类的社会情感

 童年时期的环境影响

 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

 老幺的特征

 长子的特征

 性别角色差异

第七章 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

 早期环境的影响

 白日梦解析

第八章 作为准备性测试的新环境

 新环境

 心理问卷讨论

 男女差异

 被收养子女 继子女 私生子处境

第九章 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学校环境

 智力测试

 学习的兴趣

 课堂里的合作与竞争

 能力遗传论

 成绩差的连锁反应

 教学观察

 男女同校

 心理学与教育

第十章 外部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疾病的影响

 家庭环境的影响

 亲戚的影响

 儿童读物

第十一章 青春期和性教育

 青春期问题

 性教育问题

第十二章 教育的失误

 一个成功的案例分析

 教师的支持

第十三章 对父母的教育

 父母与教师的教育冲突

 双重惩罚

附录1 个体心理问卷

附录2 5个孩子的案例及评论

关键词汇表

试读章节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成年人的教育问题归结为自我知觉和理性的自我引导。儿童的教育也是如此,但它与成年人教育的区别在于儿童还不够成熟,因此,对儿童的引导则显得至关重要。如果我们愿意,我们完全可以任由孩子们在一个合适的环境里按照其自身的节奏发展;如果他们有两万年的时间,且有一个有利的环境,我们可以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发展,那么,经过两万年之后他们终究会发展到成年人的文明水平。但这个办法显然是行不通的,成年人必须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给予指导。

缺乏对儿童的了解是最大的困难所在。让成年人了解自我、了解自我情绪变化的原因和个人好恶,即了解自我心理已经够难了,更不用说让他们基于对自己的认知去理解并引导孩子。

个体心理学不仅仅专门研究儿童心理,但儿童心理是研究的重要部分,这不仅因为其本身的重要性,还因为我们能够借其了解成年人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不同于其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个体心理学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紧扣人格的统一性,研究人格发展和表现的动态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科学知识是实践的知识,因为知识就是对错误和谬误的认识。无论是心理学家、父母、朋友还是个体自身,谁要是拥有这些科学知识,谁就会立即懂得运用这些知识指导人格的发展。

个体心理学独特的研究方法使其研究的内容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个体心理学认为个体行为受统一人格的激发和引导,且人类行为是人类心理活动的映射。这一章将从整体上介绍个体心理学的观点,后面的章节将详细论述这一童所提出的各种相关的问题。

统一人格

关于人类发展的一个根本事实就是:人的心理总是充满着有活力、有目的的追求。一个儿童从出生开始,就时刻处于努力追求优秀、完美和优越的过程中,这种努力和追求与其潜意识中的目标是一致的。这种努力和追求反映了人类特有的思维和想象能力,不仅主宰了我们一生中所有的具体行为,甚至还决定我们的思想,因为我们的思想不是客观的,而是和我们已经形成的目标和生活方式是一致的。

统一人格存在于任何一个个体中。每一个个体既代表统一人格,又代表塑造统一人格的个体。他既是一幅画,又是一个艺术家。他是自我人格的艺术家,但作为艺术家,他既不是一个万无一失的工匠,也不是一个全面且彻底了解自我的人,他只是一个脆弱、易犯错误的、不尽完美的个体存在。

建构人格的主要问题在于:建构统一人格极其独特的方式和目标不是基于客观现实,而是基于个体对生活的主观认识。一个构想,一个对事实的看法,从来就不是事实本身。正因为如此,尽管人们生活在同一个事实世界中,但却塑造了一个个不同的自我。每一个人都基于他对事物的看法规划自己的生活,有些看法是合理的,而有些看法则不太合理。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错误的理解,尤其是儿童早期对生活形成的误解,因为这些误解将决定我们今后的生活。

以下临床案例就可以说明这一点。一位52岁的妇人总是贬低比她年长的妇女。她讲述了这样一个事实:她从小就觉得自己备受羞辱和轻视,原因是她的姐姐得到了所有人的关注。如果我们用个体心理学的观点“纵向”地来看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她生命的开端和现在(生命已处于后半程),始终是同一个心理机制在发挥作用,即害怕被轻视和对别人获得更多关注的怨恨。即使我们对这位妇人的生活和她的人格统一性一无所知,我们也可以根据以上提到的两个事实来填补我们知识的空缺,从而找到答案。心理学家和小说家一样,致力于在不影响其统一人格的情况下,通过一系列动作、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来建构一个人物。优秀的心理学家还可以预测这位妇人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表现,并能清晰地描述她人格中这条独特“生命主线”所伴随的某些个性特征。

心理补偿机制

一切在建构个体人格中采取的目标驱动活动,都有一个重要的心理学事实作为前提,即自卑感。所有的儿童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自卑感,它会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激励他们通过改善自己的处境来消除自卑感。改善处境的结果是减轻自卑感。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叫做心理补偿。P3-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6:2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