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北京路亚记(一个钓鱼人的自然档案)(精)
分类 教育考试-字典词典-字典词典、工具书
作者 王铮//王松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王铮、王松著的《北京路亚记(一个钓鱼人的自然档案)(精)》这是一本博物学一阶图书,是作者个人博物传记。本书是一本记录作者在北京几大水系,溪流、河流钓鱼的杂记,从一个游钓人的角度记录北京的水情、鱼情,同时总结一些溪流路亚的钓技钓法。中国有9000万的钓鱼人,他们每每都会去乡间野地,也许是博物学最好的实践者,作者通过北京水情、鱼情、生态、历史的探考,结合了地质学、植物学、历史等方面,在钓鱼的圈子里,普及博物的知识,发扬博物的精神。

内容推荐

路亚,为Lure的音译,即假饵钓鱼,是用模仿弱小生物的假鱼饵引发大鱼攻击的一种钓鱼方法。

王铮、王松著的《北京路亚记(一个钓鱼人的自然档案)(精)》是国内首本路亚钓鱼探险游记,是一本路亚钓鱼攻略指南,更是一本钓鱼者的自然档案。作者通过路亚钓鱼的方法,用两年时间历经春夏秋冬,行程两万公里,游钓了北京永定河、潮白河、拒马河、洵河四大流域。记录了游钓过程中所见的地质水情、植被动物,根据季节特点观察并归纳了游钓过程中遇见的水域鱼情。此外,书中还简要介绍了路亚钓鱼的装备和路线攻略,给爱钓鱼的人提供了钓鱼好去处。

从钓鱼人、鱼、自然的关系,探讨了钓鱼运动的起源,深入挖掘钓鱼运动和博物之美。通过作者一路的路亚游记,也反映了北京水资源和鱼类资源的现状,希望通过本书能够让更多的人关注城市的水环境和自然生态的保护。

目录

第一章 有关钓鱼  

 1.聊聊钓鱼的那些事,钓鱼是最古老的体

 育运动  

 2.路亚没什么稀奇,一切都是劳动人民的

 智慧结晶  

 3.我爱路亚记录下来,证明你真的热爱

 钓鱼  

 4.有关放流,我需要再强调当你站在山谷

 中,河岸旁,你就是万物之王  

 5.北京的水情,有好水,才有好鱼  

第二章 永定河  

 1.永定河峡谷穿越  

 2.一无所获和消失的清河  

 3.路过官厅  

 4.徒步永定河  

第三章 白河  

 1.潮河下游  

 2.贯穿白河的340公里  

 3.初遇捧河湾  

 4.最净的一天  

 5.黑河,河?  

 6.梦的汤河  

 7.绕了一圈:怀河、怀沙河、怀

 九河  

 8.惊喜的潮河  

 9.重唇鱼  

 10.贯通渣汰沟  

 11.渔获超多的一天  

 12.云蒙山的最高峰  

 13.有关注就有压力  

 14.潮河、白河两日游  

 15.人少才鱼多,石大才物巨  

第四章拒马河

 1.逆行,蜿蜒的拒马河  

 2.拒马河的春天  

第五章 泃河

 1.狂热的泃河  

 2.再到泃河,居然有人认识我  

第六章 杂篇  

 1.初春两篇  

 2.深秋两篇  

 3.杂鱼篇  

第七章 北京的鱼  

 1.溪流之王  

 2.速度冠军宽鳍

 3.三兄弟  

 4.麦穗鱼—最著名的入侵者  

 5.最魔性的配色—黑鳍鰁  

 6.低调的虾虎鱼  

 7.勤劳的棒花鱼  

 8.萌面猎手—重唇鱼  

 9.容易被误会的黑鱼  

 10.“最著名”鱼类—白条  

 11.另类生存法则—黄颡鱼  

 12.不同鱼不同命—河川沙塘鳢  272 

第八章 路亚之前,你需要做的准备  

 1.路亚装备的挑选和组装  

 2.纺车轮的简单抛投讲解  

 3.路亚服装的准备  

第九章 我们和路亚  

 1.我们和路亚  

 2.路亚和博物  

附录  

 1.北京的水质情况图表  

 2.钓鱼经历图  

参考文献  

写在最后  

试读章节

  第三章 白河  1. 潮河下游  2014 年5 月24 日 阵雨 20—26℃  桑干河、洋河、妫水河在官厅水库汇聚成永定河。潮河和白河却不是在密云水库汇聚成潮白河,河水流出了密云水库,还分别是白河、潮河。没有官厅水库以前,官厅本来就是汇聚成永定河的地方。没有密云水库以前,这块地方群山连绵,这就是人类的力量,可以让潮河与白河在阻隔她们的群山里,提前相遇。密云水库有白河主坝和潮河主坝,潮河、白河在密云水库的下游阿槽村再次融合,形成潮白河。  密云水库的下游,一直到和白河汇聚的潮河段,有个被承包的钓场,同学小七说几日前他去这个钓场台钓,下午临近日落时,能看到近岸的浅滩,成群的马口聚集,围捕掠食,场面甚是壮观。地点就在台钓区的对岸,相当于河床凸岸处。今天又是一个雨天,连续三天阴雨绵绵,最近刚要开始变热的天气,也被这蒙蒙的细雨遏制住了,感觉清爽。从京承高速公路密三出口下来,车辆稀少,能遇见三五成群的车队来此岸边烧烤垂钓。潮河这段河床其实是在密云城区的边缘,密云水库绝少会放水,所以早已断流。沿河而上,河槽内水面不断变化,最初还有大面积的  水面,只不过水位较浅。走了一段之后,就出现了完全裸露的河床。  河水的冲刷,砂石的沉积,河床呈现出非常顺滑完整的U 型槽形态,就像单板滑雪的巨大U 型滑道。裸露的河床上的植被非常稀疏,就像是发型中的圆寸,有头发,看着却像没有头发。现在估计是植被生态恢复的初期,植被种类单一,生长不够旺盛。继续往上,河床上开始出现零星的水潭,水潭周边长满了水草,一人多高,都很繁茂,蒙蒙细雨中有些南方水乡的幻觉。很多郊游的人就在这里的河边开始野餐、垂钓。这里水潭多,但是各个水潭之间相对独立,可以在其间穿行。甚至有人戴着草帽,敞着衣衫,陕北风格打扮,驱赶着羊群在这“南方”的水岸边放牧。  我刚把车停在一个水面相对开阔的水潭边,就遇见几个穿着雨衣、水裤的钓鱼人从河岸爬上来,好像已经准备收竿走人。他们穿着迷彩一类的军服,耐磨耐脏,皮肤晒得黝黑,一看就是皮下脂肪少,血脂血糖也低的那种健康人群。这些钓鱼人,性格开朗,打招呼一句“有鱼没?”就能和他们攀谈起来。两人都住在附近,也最了解这片水域。他们说,这里的水洼鱼不少,鲫鱼、鲶鱼、黑鱼和我要钓的马口鱼都有,但是经常有人晚上来毒鱼、电鱼。说到毒鱼、电鱼,他们都会骂上几句“缺德”。钓鱼是他们周末很好的休闲活动,大清早的冒雨赶过来,可是钓获不好,就是被这毒鱼电鱼的闹的,只能早早的收竿回家。  我们下到河床上,还是有很多人在台钓。水面的面积不小,细雨绵绵,水面的波纹斑斑点点,有小鱼不断跳出水面,似乎鱼情还不是很差。茂盛的水草,将水面分割开来,我面前的水面将近一百平方。在这环闭的水体中,水面相对静止,生活在这里的马口鱼与溪流里马口鱼的掠食习性会有一定差异,他们或者是潜伏在水草边等待时机,或者是分工合作地将小鱼围困在浅滩上,然后发起攻击。找了一个水草间的空隙,顺着这条半米宽的水道,小心翼翼地试着抛了一竿,结果收轮也就2 米左右,手上就感觉到被鱼一拉,提竿,中了一条。起初鱼还扑腾个不停,在水里左右上下挣扎,拖拽了几米后就完全松弛,放弃了抵抗。是马口,也不算太小,15 厘米左右。继续绕岸寻找适合抛投的地点,水潭向里有一片浅滩,只能没过我的脚踝,水底都是碗大的鹅卵石,索性直接涉水过去,站在水中抛投。眼前的水比较深,几乎没有水草,20 米开外才是由芦苇和水草形成的一堵墙,还有一棵柳树,这是非常好的位置,有深有浅,于是便开始在这里抛投。抛竿20 米的距离,用3.2 克的亮片,正好合适,抛投的标点都放在水草、芦苇边缘,等到亮片沉入水中一米左右,开始转轮收线。几次尝试后,一条大马口迫不及待地在亮片坠水的瞬间,直接咬住,我刚一收轮就感受到了鱼的拉拽,兴奋得急忙转轮。鱼被我快速拖拽得一下子就没了脾气,只能张着大嘴忽闪忽闪地喘着。  钓鱼对人最大的吸引力就在于中鱼瞬间的那种快感。这种快感升腾极快,鱼咬钩的瞬间,手握着鱼竿是能清晰感受到的,这是鱼在水里咬钩后,迅速作出转身、翻滚的动作造成的竿身上的手感。这只有零点几秒,就可迅速调动人体的各种兴奋的神经递质发作,让人在拖拽、取鱼、放鱼,一直到下次抛竿前,都依然感觉到快乐兴奋。可能只有男人能享受到这种快感,也正是这种快感,让几十万年以后,生活在城市里,脱离自然很久的男人们依然对钓鱼念念不忘。P66-70

序言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干嘛呢,如此投入?这是唐代烟波钓徒张志和描写的钓鱼场景。还有比这更有气势的,比如“两岸烟林,半溪山影,此处无荣辱。”

根据文献推断,历史上舜帝、周穆王、勾践、屈原、韩信、李白、杜甫、柳宗元、王安石、苏东坡、陆游、邵雍、郑板桥、乾隆都钓过鱼。

为了糊口,钓鱼活动由来已久,到现在依然有生命力,不过已由填饱肚子变成了改善伙食、消遣或者体育竞赛。我不懂专业分类,直观感觉至少钓鱼包括政治钓(人生钓)、娱乐钓、博物钓、体育文化钓等。我家的电视能收到专门的钓鱼频道!有旅游频道、钓鱼频道,为何没有观野花频道、观鸟频道?或许因为垂钓在现代社会已经演化出一个不小的产业,而在野地里看花看鸟,在中国至少目前还不容易赚钱。

我也钓过鱼!想起来总是美美的。

那是很久以前,细数是三十多年前了。钓具极为简单:木棍、浮漂、鱼线和鱼钩。只有鱼线和鱼钩是购买的,其他的则就地取材、自己制作。但完全不耽误渔获,大鱼小鱼都钓得上。大者竞达3市斤(1.5千克)。种类也多样:鲫瓜子、柳根子、宽鳍镴、高体镑鲏(我家乡称其雄性者为红绫子)、花泥鳅、船钉子、麦穗子、沙姑鲈子(棒花鱼)、七星子。除鱼外也钓蜊蛄(东北黑鳌虾)。1984年我到北京读大学后,再也没有亲自钓过鱼,倒是看过别人钓,更在《钓客清话》一类博物书中看过相关描写。当然,在换台的过程中也偶尔瞧几眼钓鱼频道。冬季,我们小区北门口时常有骑摩托的钓客摆地摊卖巨大的草鱼、鲤鱼、花鲢,声称是自己钓上的,我多少有些怀疑。在夏威夷的毕晓普博物馆参观过从前的各种鱼钩。我接触的垂钓事情,大概就这么一点。对了,还有两次替一美国亲戚在淘宝网购买过数十枚用于海钓的200克大铅坠。

坦率说,也许因为无知的缘故,我对现在高度技术化的钓鱼事业不大感冒。特别是对鱼池边上坐下阳伞下垂钓,感觉有点虚张声势、浪费钱财和精力,总之认为它与现代性的其他许多行当没什么两样,完全没有我小时候垂钓的那种自然味。

直到有一天,本书作者王铮跟我说起路亚钓,我才转变了观念,让我重新尊重起钓鱼来。当然不是全部。

王铮先生的介绍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博物是我们的交集,我们都经常游走于北京周边,被大自然牢牢吸引着。王先生兴趣广泛,对鱼以外的动物(河蚌、丽斑麻蜥、鸟等)、水文、气象、植物、地质、地貌也很在行,本书的写作以鱼为主,兼及其他。王铮还较早地玩起了无人机,给我看拍摄的照片、视频,让我羡慕不已。一时间,我竟然也想自己购买一台。在六环外一个安全地带王先生专门向我演示了无人机操控,我也亲手试了试。

接触王铮之前,我完全不知道什么叫路亚(lure)。原来是用假饵,这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我小的时候在东北吉林通化罗圈沟河钓鱼时就用过一种“毛钩”,它应当算作比较原始的假饵了。这种毛钩简单到只有一个弯钩,倒刺很短或者全无,而所谓饵就是绑在钩上的小毛毛,通常用彩线或者塑料做成。一般是站在河中的流水环境中使用毛钩,不断甩竿儿,让鱼误以为钩是一种活动的小虫子。倒刺故意做得短是为了把钓上的鱼快速收到胸前的鱼篓中。此过程是不用手摘鱼的。鱼线不长,竿立起来,鱼到眼前,对准鱼篓,直接落篓。所钓的鱼通常不大,但高手一会儿就能钓它半篓子。

我偶然了解到,王铮钓上鱼来最后又放生,不吃自己钓上来的鱼,令我肃然起敬。记得帆船航海家翟墨说过,在海上不吃鱼,“因为我感觉鱼和我差不多,都是在海上,基本算同伴了。”时常接触鱼却不吃,感动了我。我理解他们对鱼的情意。我自己根本做不到这一点啊。

王铮带了一部分稿子,讲了写作计划,我觉得选题不错。接下来,就是讨论如何把书稿尽快完成,我甚至忘记了我提过什么建议。近些年,有人打听博物学,我毫无保留,想到哪就说到哪,经常出一些“馊主意”。听不听、听多少我完全不在意。现在呈现的这部书,比我当初预想的还要好,感谢作者为首都北京贡献了一部有特色的博物志。

作者在书中写道:“路亚不同于大家常见的钓鱼方式,要在一个地方等待鱼上钩。而是需要钓手不断地根据他对鱼的习性的了解,主动出击寻找。”(本书第13页)“你我不用跟随达尔文乘坐‘贝格尔’号,不用穿越大洲大洋,需去登陆加拉帕格斯群岛,在北京就能领略自然的进化神奇。”(第230页)“随着对鱼深入的了解,我不再关注所钓鱼的大小、多少,更关注的是自然和鱼的进化,更关注的是鱼的生活故事。(第230—231页)

关注环境、关注鱼的生活,这是很高的境界。博物而有非人类中心论的思想、实践,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

这不正是怀特、梭罗、利奥波德等博物学家做的事情吗?那些只抽象地讨论他们的思想而不顾及其基础性实践的学者不是应当反省一下吗?《北京路亚记》不正是对自己乡土的一种个人化的探究吗?作为首都的北京,比起其他发达国家的城市,不是严重缺少这类有特色的作品吗?当下,对科技的高额投入并未产出合适的产品以有效满足本地居民对周围世界的了解。上世纪50年代中国引进过一部《研究自己的乡土》,现在北京应当在此标题下出版系列作品。谁来撰写呢?职业科学家当然是重要人选,但是今日的职业科学家都很忙,通常也瞧不上这类“肤浅”的工作,他们最在乎的是用百姓看不懂的洋文在外国发表有显示度的论文。此时,博物学家可以出场。实际上他们一直“在场”,只是缺少官方认可与媒介展示。  公众如何真正爱自己的家乡,怎样参与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首先得超出口号和书本,走到户外、野地,做长期的实际体验、考察,本书为公众博物、乡村旅游、自然教育、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资料。更重要的是,它是有趣的、可感的,呈现的不是枯燥的数据。希望它能吸引更多的人博物起来。博物学有不足之处,但也有优势。博物有许多路径,必有一款适合读者。

博物学是平行于自然科学的一种探究活动,过去一直是,现在、将来也是。

后记

为证明我对路亚的热爱,我写这本有关钓鱼的书。钓鱼纯属自己业余爱好,但是写作绝对是门外人,最近的一次认真写作,估计就是高考作文了,所以写作过程颇费力气。一本书的形式上,最起码要在书的开头,写一篇有关钓鱼发展的综述,显示我个人在钓鱼研究领域的“造诣”。现在网络发达,随便在搜索引擎里输入钓鱼等关键词,你就可以聚拢一堆文字内容,看了三两篇以后读起来也就索然无味,毫无兴致,因为都是各家互相转载抄袭,内容雷同。我们这个时代,新兴的个体历史学家很是流行,他们随便摘录出些素材,就可以完全颠覆我们那点微薄的历史知识。黑变白、正变反,忙得不亦乐乎,标题、观点让人咂舌,吸引了足够的眼球。不知道有多少所谓的历史学家,认真地在史料里做过第一手的考证?我估计也都是照搬照抄的三手四手的历史学家吧。就算是第一手的文字或者是证据考证,又能还原历史真相几层?如果真的想写一篇有关钓鱼的文章,的确要下些工夫。作为一个一懒、二拖、三不读书的我,很无奈,要装装样子,认真地查查资料,争取做个认真二手的历史学家吧。从网络上的道听途说,到渔业考古的科技期刊,再到文献古籍,我都争取看到最初的文字描述,做个合格的二手研究者。写作的过程没有什么可参考,单纯描写运动的文学作品本来就不多,钓鱼的更是稀少,也只能放大我所有的感觉器官,用心去感悟钓鱼运动中的美。本书的很多观点是我个人观察体验分析所得,有什么错误的话,希望更多的钓鱼人给我指正,大家共同学习。

最后要感谢刘华杰老师给我的鼓励和提携,让我用博物的视角去看钓鱼,发现钓鱼中更多的自然之美。谢谢王松同学给我在原生鱼饲养上的指导,以及鱼类摄影上的巨大支持。感谢毛毛大师张一凡,让我成为真正的钓鱼人。感谢张俊喜(小七)同学陪我游钓北京的山水。佳佳一家人要感谢我,带他们见识了那么多美丽的景色。最后感谢我妻子和儿子,陪我度过的快乐钓鱼时光。感谢我的媳妇姜辛,我的随身摄影师,拍摄了本书绝大部分的图片,记录了博物过程中的看到新奇植物的欣喜,也记录了我收获鱼获时的欣喜。希望以后,我们一家人,一有时间就出现在某一处美丽的河边,钓鱼的钓鱼、拍花的拍花,挖土的继续挖土。

过去的两年,对于北京钓鱼人来说,有两个重要的消息,第一是市人大讨论了《北京市河湖保护管理条例(草案)》。草案对河湖管理范围内的禁止行为和相关罚则中,取消了“禁止在非指定的水域捕捞、垂钓”,以及“在非指定的水域捕捞、垂钓的,没收渔具及违法所得,并处以5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的表述。第二个重要的消息是南水北调的水进京。也许是天意,南水北调的水还是先汇入到永定河,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从原来泛滥成灾,到后来的蜿蜒旖旎,再到现在多年的枯露河床,不管人类如何对待,她依旧滋养着北京这块土地。南水北调的水进入北京后,将沿着地下的管道输送至北京的各个地方,我们见不到永定河的奔流,但是就是这些暗藏地下的流水,也许能降低了我们对永定河、潮白河、拒马河、洵河的利用程度,也许能让现存的河流,能够更自然的在北京的山间峡谷中流淌。

北京的现实情况依然残酷,水资源方面越来越陷入困境,原来记录的大大小小几十条河流,现在也许只能是在地图里看到,河流经常断流,野生的鱼类资源也是越来越脆弱。希望北京河岸边多起来的钓鱼人,真的是对自然有感情、对自然有研究的新一代钓鱼人,能真的诵讨钓鱼更了解自然、更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4: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