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上海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试点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的解答。在试点过程中,我们通过随堂反馈(每堂课后立即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满意度和收集学生的问题)、网上交流、学生座谈会等方式采集到学生提出的近2000个问题。
一种范导性的释疑解惑,学生问题的解答既是对“六个为什么”及其相关问题的深入解答,也是根据学生问题的特点为学生释疑解惑。
一种艺术化的问答逻辑。解答学生问题是一种艺术。最理想的学生问题解答应当是不仅说明道理,而且充满智慧;不仅说清楚道理,而且说道理的过程和方式本身也具有哲理性;不仅令人信服,而且能打动人;不仅问题的答案本身使学生获益,而且问题的解答还能给学生比答案本身更多的东西。
一种开放式的对话逻辑。学生问题的解答使“思政课”更及时地跟上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保持与学生思想状况更密切的联系,保持“思政课”教材与学生需要的对接。
前言
一、关于“六个为什么”的综合性及相关问题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与指导思想多元化问题
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资本主义问题
四、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三权分立”问题
五、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西方的多党制问题
六、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与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问题
七、关于改革开放不动摇与“走回头路”问题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