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彼得·潘/青春励志系列
分类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作者 (英)詹姆斯·马修·巴里
出版社 中国宇航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儿童版的《哈利·波特》和《加勒比海盗》,是罗琳推荐阅读的小说之一。彼得·潘——这个不肯长大的男孩,已经成为西方世界无人不知的人物,象征着永恒的童年和永无止境的探险精神。他的快乐、勇敢影响着一代代孩子成长。彼得·潘为每曰庸庸碌碌生活的人们带来了可望不可及的梦想。

本书语言流畅,风格清新,通俗易懂,采用英汉对照的形式并对难词加以注释,便于读者顺利地阅读。如果你是一位英语学习者,阅读本书既可欣赏这部名著的原文风采,又可将原文与译文对比推敲,提高翻译水平。如果你是一名文学爱好者,阅读本书则可以欣赏文字,提高文学素养,体味思想真谛。

内容推荐

《彼得·潘》是全球最经典的童话故事之一。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永远不会长大的孩子——彼得·潘。他快乐、勇敢、骄傲,还会飞,喜欢在达林家窗外听温迪讲故事。有一天,他飞进了达林家孩子的育婴室,认识了温迪以及她的弟弟约翰和迈克尔。彼得教给了他们飞的本领,把他们带到了他居住的岛——永无乡。岛上奇幻迭出,仙女、海盗、红皮肤的印第安人以及泻湖里的美人鱼让孩子们应接不暇。彼得和走丢的孩子们让温迪当他们的妈妈,给他们讲故事。孩子们一起经历了一段惊险刺激的生活。他们和邪恶的海盗打斗,从海盗手中救出了印第安人的虎莲公主,还打败了船长胡克,让他最终葬身鳄鱼的口中。后来,不顾彼得百般阻挠,温迪还是要带着弟弟和其他孩子回家。好心的达林夫妇收留了其他的孩子,彼得不愿意长大,所以独自回到了他的永无乡。多年后,彼得回来找温迪去永无乡帮着春季大扫除,结果痛苦地发现温迪竟然长大了,还做了母亲。他的痛苦并没有持续很久,因为他发现了温迪的孩子玛格丽特,并把她带去了永无乡。孩子一代又一代地长大成人,而彼得永远都是那个满口乳牙的快乐小男孩儿。

目录

Chapter 1 Peter Breaks Through

第一章 彼得·潘闯了进来

Chapter 2 The Shadow

第二章 影子

Chapter 3 ComeAway,ComeAway!

第三章 走了,走了!

Chapter 4 The Flight

第四章 飞行

Chapter 5 The Island Come Frue

第五章 来到了真正的岛

Chapter 6 The Little House

第六章 小房子

Chapter 7 The Home Under the Ground

第七章 地下的家

Chapter 8 The Mermaids’Lagoon

第八章 美人鱼的泻湖

Chapter9 The Never Bird

第九章 永无鸟

Chapter 10 The Happy Home

第十章 快乐的家

Chapter 11 Wendy’s Story

第十一章 温迪的故事

Chapter 12 The Children Are Carried Off

第十二章 孩子们被抓走了

Chapter 1 3 Do You Believe in Fairies?

第十三章 你相信仙子吗?

Chapter 14 The Pirate Ship

第十四章 海盗船

Chapter 15“Hook or Me This Time”

第十五章 “这次有胡克就没我”

Chapter 16 The Return Home

第十六章 回家

Chapter 17 WhenWendyGrewUp

第十七章 温迪长大了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彼得·潘闯了进来

所有孩子,除了一个之外,都是会渐渐长大的。他们很快就明白自己会长大,而温迪是这样知道的。两岁那年的一天,她在花园里玩耍,摘了一朵花儿,拿着跑到了妈妈身边。我想,她当时看起来一定很讨人喜欢吧,因为达林太太把一只手放在胸口上大声说:“唉,多么希望你能一直这个样子啊!”关于这个话题,他们就说过这句话,可是从此以后,温迪明白了自己一定会长大。人到了两岁之后,总是会清楚的。两岁嘛,既是终点,也是起点。

当然了,他们住在14号(他们家的门牌号)。温迪出生之前,妈妈是家里的主角。她很可爱,内心富于幻想,嘴巴很甜,喜欢逗弄人。她那颗富于幻想的心,就像许多来自于神秘的东方的小盒子,一个装着一个。无论你打开多少个,里面总是还装着一个。她那甜甜的、喜欢逗弄人的嘴巴上挂着一个吻,温迪却永远也得不到,可是那个吻就在那里,清清楚楚地挂在嘴巴的右上角。

达林先生是这样把太太娶到手的:小时候身边的许多男孩子,长大后同时发现自己爱上了她,都跑着去她家求婚;而达林先生呢,却租了一辆马车,率先赶到,赢得了她。达林得到了她的一切,可就是没有得到最里面的那个盒子和那个吻。他从未弄清楚那个盒子,最终也放弃了那个吻。温迪觉得拿破仑或许可以得到,但是我可以想象,即使他来索吻,结果也会怒气冲冲,摔门而去。

达林先生过去常当着温迪的面吹嘘,说她妈妈不光爱他,而且还尊重他。他学问高深,了解股票股份的事。当然了,没有谁真的懂得,但是他似乎很内行,常说股票上涨啦,股份下跌啦。看到他说话的样子,每个女人都会那肃然起敬。

达林太太是穿着一袭白衣结的婚。起初,她把账目记得井井有条,几乎是满心欢喜,仿佛是在玩游戏,连球芽甘蓝也不会漏掉。但是,渐渐地,整棵整棵的菜花都漏记了,出现了一些没有脸孔的婴儿画像。这应该是达林太太合计账目时画的。这是她的猜想。

温迪先出生的,接下来是约翰,随后是迈克尔。

温迪出生后的一两个星期,父母都怀疑是否能养活她,因为又多了一张嘴吃饭。达林先生为她倍感自豪,但是他很讲实际,就坐在达林太太的床沿上,握着她的手,计算着花销,太太则哀求地看着他。不论发生什么事,达林太太都想冒冒险,但是达林先生却不会如此行事。他的方法是借助于纸和笔,如果太太提的建议把他搅乱了,他就只好又从头开始。

他央求她说:“好了,别插嘴。”

“我这里有1英镑17先令,办公室里有2先令6便士。办公室的咖啡不喝了,大约省出10先令,这样就有2英镑9先令6便士了。加上你的18先令3便士,就有3英镑9先令7便士了。我的账本上还有5英镑,共有8英镑9先令7便士——是谁在那里动?——8——9——7,小数点进7——别说话,亲爱的——还有你借给了找上门的那个人1英镑——安静些,乖乖——小数点进,乖乖——瞧,让你给搅乱了!——我说的是9——9——7吗?对我说的是9——9——7。问题是,靠这个9——9——7,我们能试试对付一年吗?”

“当然能了,乔治。”她大声说。她是想偏袒温迪的,可是达林先生才是两个人中的主心骨。

“别忘了腮腺炎。”他近乎威胁地提醒她说,又接着往下算。“腮腺炎,1英镑,我只算了这么多。但是我敢说,30先令才差不多——别说话——麻疹,1英镑5先令;风疹,半个几尼,加起来是两英镑15先令6便士——不要晃手指——百日咳,就算15先令吧”——他继续算着,每次加出来的数都不一样。最后,温迪的抚养问题总算解决了,腮腺炎减到了12先令6便士,而且他们把两种疹子当成了一种来处理。  约翰出生后,也同样折腾了一番;迈克尔甚至更险,但还是逃得一劫。两个人都留了下来,很快你也许就会看到他们三人排成一队,由保姆陪着,去福尔萨姆小姐的幼儿园上学了。

达林太太愿意安于现状,而达林先生却非常希望事事都能像邻居家一样。于是,他们自然就请了一个保姆。可是,孩子们要喝不少牛奶,家里很穷,因此这个保姆不过是一条憨憨的纽芬兰狗罢了。狗的名字叫娜娜,在达林夫妇雇用她之前,她不属于任何人。不过,她一直把孩子看得很重要,达林夫妇是在肯辛顿公园认识她的。她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公园,朝婴儿车里偷窥。那些粗心的保姆非常一讨厌她,因为她会跟着她们回家,向她们的主人打小报告。她真是个难得的保姆,洗澡时她会一丝不苟,夜里只要她看管的小孩发出一点儿哭声,她就会跳起来。当然,她的窝就在育儿室里。她有种天赋,懂得咳嗽何时不能拖拉,何时需要把袜子围在脖子上。她始终相信使用大黄叶子等老式疗法,人们谈到最新流行的细菌之类的东西,她会嗤之以鼻。观看她护送孩子上学就是在上一堂礼仪课:他们听话,她就安详地走在一边;他们要离开队伍时,她就把他们顶回去。约翰踢足球的日子,她从未忘记他的运动衫,通常嘴里还会叼一把伞,防备下雨。福尔萨姆小姐的学校的地下室有个房间,保姆们就在里面等着。她们坐在长板凳上,娜娜躺在地板上,这就是唯一的差别。她们假装不理她,觉得她的社会地位低一等。其实,她才瞧不起她们那轻浮的谈话呢。她讨厌达林太太的朋友来参观育儿室,但是如果他们真的来了,她会先把迈克尔的围裙扯下来,给他戴上那个镶蓝边的,接着把温迪的衣服抚平,最后匆匆理一下约翰的头发。

没有哪个育儿室管理得比这个更恰到好处了,达林先生也知道这一点,不过他有时心中也忐忑不安,担心邻居说三道四。

他必须考虑自己在城里的地位。

娜娜也让他从另一个方面感到烦恼。他有时感觉,她并不佩服自己。“我知道她非常佩服你,乔治。”达林太太会安慰他说,并示意孩子们对爸爸要特别好一些。随后,大家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有时家里唯一的女仆莉莎也获准参加。莉莎穿着长长的裙子,戴着女佣人的帽子,刚雇用她的时候,她发誓自己早就过了10岁了,但是她看上去还是那么矮小。这些跳舞的人多快乐啊!而最快乐的当属达林太太,她踮着脚尖疯狂地旋转,你看到的只是她的那个吻。此时,你要是冲过去,或许能得到那个吻呢。他们一家人单纯极了,快乐极了,正是在这样的时刻彼得·潘来了。

达林太太第一次听说彼得,是在给孩子们清理头脑的时候。好妈妈晚上都有个习惯,就是等孩子们睡熟以后,看看他们脑海里面有什么,把白天散乱的许多东西放回原处,为明天早晨做好准备。如果你还醒着(不过你当然不能),你就能看见妈妈做这些事,你会发现观察她非常有趣。这很像整理抽屉。我能想到,你会看见她跪在那儿,津津有味地察看你的一些东西,弄不明白你究竟是从哪儿拣到的这个;她发现有些东西很可爱,有些却不可爱;她还把一件东西贴在脸上,仿佛是一只可爱的小猫;她还急忙把另一件东西藏起来,不让人看到。你早晨醒来了,你入睡时的那些淘气想法和不良念头都已经叠得小小的,压在你的心底,而上面摆着的,是你的那些美好想法,晾得干干的,等你去穿去戴。

我不知道你是否见过人脑的图画。医生有时候会画你的其他器官的图像,你自己的图像会非常有趣,但是瞧瞧他们试图给小孩子画的大脑画像吧,不仅杂乱无章,而且一直绕圈儿。上面有弯弯曲曲的线条,就像你的体温卡片,这可能是岛上一条条的道路了。因为永无乡差不多就是个岛屿,到处色彩斑斓,令人称奇;珊瑚礁露出海面,轻舟在疾驰;岛上野人出没,遍布幽深的洞穴;还有土地神,他们大多数都是裁缝;还有岩洞,里面河水潺潺流淌;还生活着有6个兄长的王子;有一个很快就会烂掉的小屋;还有一个长着鹰钩鼻子的小老太太。如果只有这么多东西,这个图画起来也并非难事。但是,还有上学第一天,宗教,父亲,圆形水池,针线活,凶杀案,绞刑,带与格的动词,巧克力布丁日,穿背带裤,数到99,还有3便士的自己拔牙奖励等等。这些不是岛的一部分,就是画在另一幅画上的。总之,这让人稀里糊涂,特别是因为,这里的东西没有一样是静止不动的。

当然,永无乡跟永无乡相去甚远。譬如,约翰的永无乡就有一个泻湖,火烈鸟在湖面上飞翔,约翰正在朝它们射箭。而迈克尔呢,年龄尚小,只有一只火烈鸟,上面有泻湖在飞。约翰住在一只倒扣在沙滩上的小船里,迈克尔住在一个小棚屋里,而温迪却住在一个用树叶巧妙缝制而成的房子里。约翰没有朋友,迈克尔到了夜里才有朋友,温迪有一只被父母抛弃的小狼当宠物。不过总体而言,他们的永无乡酷似一家人。要是站成一排,你会发现它们的鼻子很像,这种相似之处不一而足。在这一片片神奇的海滩上,孩子们在嬉戏,一次次驾着小船靠岸。我们也去过那里,虽然不再上岸,但是我们现在还能听到海浪拍岸的声音。

在所有的开心岛中,永无乡算是最舒适、最紧凑的了,既不太大,也不太分散,从上一个奇遇到下一个奇遇的距离十分紧凑,不会让人感到厌烦。白天,你在岛上用椅子和桌布玩游戏,一点也不让人吃惊;可是,在你睡着前的两分钟,它顿时变得非常真实,需要点上夜灯才行。

达林太太偶尔会去孩子们的脑海里漫游,发现了一些自己不能理解的事情,最让她费解的,就是彼得这个名字了。她不认识什么彼得,可是在约翰和迈克尔的脑海里,处处都是这个人,在温迪的脑海里已经涂得到处都是。这个名字比其他的字都粗大醒目。达林太太注视着它,觉得它有一种奇怪的傲气。

“没错,他是非常傲。”温迪面对妈妈的质问,遗憾地承认。

“可是他是谁啊,我的宝贝?”

“他是彼得·潘,你知道的,妈妈。”

起初,达林太太并不知道,可是在回忆起童年的时候,她便想起了有个彼得·潘。据说,他是跟仙子住在一起。关于他,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比如有个故事说,孩子们死了,他会陪着他们走上一程,免得他们害怕。当时,达林太太相信确有其人,可现在她结婚了,也懂得道理了,就很是怀疑是不是真有这么一个人。

她对温迪说:“那么,到现在,他也应该已经长大了。”

“噢,没有,他没有长大。”温迪自信地告诉妈妈,“他跟我一样大。”她的意思是说,彼得的身心都和她一样大。她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知道的,反正她就是知道。

达林太太请教了达林先生,但是他不屑地笑了笑,说道:“听我说,娜娜一直在对他们胡说八道呢,只有狗才会有这种想法。不要管它,这事会渐渐平息的。”

但是,这事没有平息,很快这个令人头痛的男孩就让达林太太大吃一惊。

孩子们会遇到千奇百怪的事儿,但是他们并不会感到不安。譬如,事情发生了一个星期以后,他们才会想起来说,自己在树林里遇到了去世的父亲,还与他一起玩游戏。有一天上午,温迪就是这样漫不经心地提到了一件叫人不安的事。育儿室的地板上发现了一些树叶,前天夜里孩子们上床时明明还没有。达林太太觉得这些树叶甚为蹊跷,温迪却并不在意,笑着说:

“我想这又是彼得干的吧!”

“你到底是什么意思,温迪?”

“他太淘气了,脚也不擦。”温迪叹了口气说。她是个爱干净的孩子。

她真有那么回事似的说,她觉得彼得有时夜里会来育儿室,坐在自己床脚边,吹笛子给自己听。可惜,她从来没有醒过,她不明白自己是怎么知道的,反正她就是知道。

“宝贝儿,你在胡说什么呀。不敲门,谁也进不了屋。”

“我认为他是从窗户进来的。”她说。

“亲爱的,这可是三楼啊。”

“树叶不是在窗户跟前吗,妈妈?”

没错;树叶就是在窗户附近被发现的。

达林太太不知道该怎么想才好,因为这一切对温迪来说似乎是那么自然,所以你不能说她是在做梦把这件事给糊弄过去。

“我的孩子,”这位母亲说,“为什么之前你不告诉我呢?”

“我忘记了。”温迪轻轻地说。她急着去吃早餐。

哦,她一定是在做梦。

不过,话又说回来,树叶的的确确就在那儿。达林太太很仔细地看了一下;都是些干树叶,但是她肯定,这些树叶决不是来自英格兰所生长的树。她趴在地板上,借着烛光盯着地板,看看是否有什么陌生的脚印。她用拨火棒惊慌失措地捅着烟囱,敲打着墙壁。她从窗户放下一根带子,一直到人行道上,足足有30英尺高,连一个可以攀爬的雨水管都没有。

温迪一定是在做梦。

不过,温迪并不是在做梦,第二天夜里就证明了这一点,孩子们非同寻常的冒险可以说就是从这天夜里开始的。

那一夜,孩子们又都上床睡觉了。刚好那天晚上娜娜不在,达林太太给他们洗了澡,为他们唱了歌,直到他们一个个松开她的手,溜进梦乡。

一切看起来平安而舒适,因此她嘲笑起自己的担心来,然后平静地坐在炉火边,做起针线活儿。

那是给迈克尔做的,他生日那天要穿衬衫了。炉火暖融融的,可是,育婴室却朦朦胧胧地点着三盏夜灯,不一会儿,针线活儿就落在了达林太太的膝盖上。然后她的头点啊点,哦,真是优美啊。她已经睡着了。看看他们一家四口,温迪和迈克尔在那边,约翰在这边,达林太太靠在炉火旁。那里应该有第四盏夜灯才好呢。

达林太太睡着的时候,做了一个梦。她梦见永无乡离得很近很近,一个陌生的男孩从那里钻了出来。他并没有让达林太太惊慌,因为她觉得自己以前曾经在许多没有孩子的女人脸上看到过他。也许在一些妈妈们的脸上也能看到他。不过,在梦里,他拉开了隐藏着永无乡的薄纱,达林太太看到温迪、约翰和迈克尔正从缝隙里张望。

梦本身不过是一件小事,可是就在她做梦的时候,育婴室的窗户被吹开了,一个男孩儿落在地板上。伴随他的还有一团奇怪的光,不比你的拳头大多少,它像一个活物一样在屋子里乱飞,我想一定是那团光把达林太太惊醒了。

她突然站了起来,叫了一声,看到了那个男孩儿,不知怎么地,她一下子就知道他是彼得·潘。如果是你、我或者温迪在场的话,我们就能看到他很像达林太太的那个吻。他是个可爱的男孩儿,身上穿着干树叶和从树里流出来的汁液做成的衣服,不过,他最迷人的地方就是他那一口小乳牙。他一见到达林太太是个大人,就朝她龇着一口珍珠般的小牙。

P1-19

序言

《彼得·潘》是全球最经典的童话故事之一。作者詹姆斯·巴里(1860—1937)是英国著名的剧作家和小说家,一生为孩子们写了很多经典的童话故事和童话剧,《彼得·潘》是他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巴里正是凭借彼得·潘这一深入人心的儿童形象享誉世界。

童年的巴里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天真快乐,后来他的哥哥大卫意外去世,他的母亲悲痛万分,无暇顾及年幼的巴里。长大后的巴里一直渴望重拾童年的快乐,他把自己对童年生活的不舍和怀念倾注在自己创作的童话故事中。1897年,巴里住在伦敦肯辛顿公园附近,在下班的路上认识了经常在公园做游戏的几个孩子,他们用泥巴盖房子,用树枝搭城堡,挥舞着木剑和小道具,各自扮演着王子或恶魔。童心未泯的巴里加入了他们的游戏,还和他们成了好朋友,这几个孩子便是《彼得·潘》中人物的原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永远不会长大的孩子——彼得·潘。他快乐、勇敢、骄傲,还会飞,喜欢在达林家窗外听温迪讲故事。有一天,他飞进了达林家孩子的育婴室,认识了温迪以及她的弟弟约翰和迈克尔。彼得教给了他们飞的本领,把他们带到了他居住的岛——永无乡。岛上奇幻迭出,仙女、海盗、红皮肤的印第安人以及泻湖里的美人鱼让孩子们应接不暇。彼得和走丢的孩子们让温迪当他们的妈妈,给他们讲故事。孩子们一起经历了一段惊险刺激的生活。他们和邪恶的海盗打斗,从海盗手中救出了印第安人的虎莲公主,还打败了船长胡克,让他最终葬身鳄鱼的口中。后来,不顾彼得百般阻挠,温迪还是要带着弟弟和其他孩子回家。好心的达林夫妇收留了其他的孩子,彼得不愿意长大,所以独自回到了他的永无乡。多年后,彼得回来找温迪去永无乡帮着春季大扫除,结果痛苦地发现温迪竟然长大了,还做了母亲。他的痛苦并没有持续很久,因为他发现了温迪的孩子玛格丽特,并把她带去了永无乡。孩子一代又一代地长大成人,而彼得永远都是那个满口乳牙的快乐小男孩儿。

童话故事向来是孩子们的最爱,然而我们很难界定《彼得·潘》的读者范围,因为不管哪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在彼得·潘的故事中找到震撼人心的惊喜或感动。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是一部充满奇幻和冒险的童话故事,故事中的冒险情节和奇幻色彩充分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达林太太的吻,仙女的传说,神秘的泻湖,险象环生的森林,让人眼花缭乱,孩子们不自觉地就走进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对于成人来说,它却如同一个充满玄思哲理的寓言,因为它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它有着一个对于成年人来讲经久不衰的话题——缅怀童年。彼得害怕上学,拒绝长大,有着最纯真的微笑和永不餍足的好奇心,每个人都曾经拥有它,它是我们无比珍贵却一去不回的童年。长大后的温迪则是我们,我们和温迪一样,在对童年留恋和对未来的好奇中无可阻挡地长大。

富有想象力的作者巴里,赋予了每个人物丰满而生动的性格特点,我们甚至不能以一个简单的词语来概括出任何一个人物,孩子们会说彼得是快乐的,胡克是邪恶的;而长大后的人们再读这部小说,终会觉得那样的描述并不充分。作为一部成人的童话,我们看到的是彼得快乐背后散不开的忧伤,叮叮铃嫉妒背后单纯的爱情,温迪成长的无奈。

彼得一直以他的方式快乐着,成人的世界里充满了欺骗,彼得也并没有因为他的刻意远离而幸免,他只不过以另一种方式避免了伤害。当他伸手去拉比他站得低的胡克的时候,被胡克咬了一口。那是他第一次被欺骗,但他选择了遗忘,依旧没心没肺地活着。“谁也不会忘记自己遇到的第一次不公平;只有彼得除外。他常常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可他总是忘记。我猜想,这就是他和其他孩子们真正不同的地方吧。”(第八章后半部分)我们更多地记住了伤害,和温迪一样在伤害中不断长大,背负着太多的记忆和烦恼,所以最终飞不起来。然而,彼得的快乐有时却难以掩饰他的忧伤。他曾经不过是个贪玩的孩子,从家里飞走以后,以为母亲会守着窗口等着自己回家,却发现窗子早就关上,自己的床上又躺着一个新的孩子。他以满不在乎的态度来掩盖他所受到的伤害,他不允许其他孩子们提到母亲,他不理解母亲有什么值得一提。而当他离开达林家守在窗外看着房子里温暖、欢欣的一家人,他的眼睛里里充满了落寞。“他有着很多其他孩子没有的快乐,但他却永远得不到他透过窗子看到的那种幸福。”(第十六章末尾)彼得很健忘,所以每一天对于他都是崭新的,没有伤害的。可他的遗忘也有失效的时候,或许这就是彼得总是在梦中哭泣的原因吧。他是快乐的小飞侠,他也是一个可怜的孩子。

小仙子叮叮铃在故事中所用的笔墨虽不及彼得和温迪,却是整个故事不可或缺的一个角色。“第一个婴儿第一次笑的时候,笑声就分成了一千片,它们全都蹦来跳去,仙子就是这么来的。”(第三章中间)叮叮铃是无数仙子中的一个。他们因为我们的相信而存在,只要我们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仙子,‘他们就会存活下来。“每次一个孩子说:‘我不相信仙子’,某个地方就有一个仙子落下来死了。”(第三章中间)哪怕已是成年人的读者看到这里也禁不住想:“伴着我的第一声笑而诞生的仙子又是在什么时候死掉的呢?”叮叮铃是我们纯真情感的本身。她爱彼得,她小小的身体里只能装得下一种情感,而这种情感却是简单而深刻的,让她嫉妒,让她奋不顾身地喝下彼得的毒药。只可惜我们没心没肺的童年(彼得)承受不了这么复杂的情感,很快就把她忘记了。多年后温迪问起彼得叮叮铃的时候,彼得说:“叮叮铃是谁……这样的小东西有很多啊……恐怕她已经不在了吧。”(第十七章中间)叮叮铃稍纵即逝的生命和单纯的情感让她成了故事中一个让人心痛的角色。

温迪和其他的孩子包括海盗胡克,是我们每个人,每个经历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欢欣快乐的少年,最终长大成人的我们。无论小时候的经历有多真实,都在迈克尔式的怀疑中烟消云散——“可能,压根儿就没有这么个人。”(第十七章中间)无论你有多不情愿,每个孩子都在回忆和遗忘中长大了。温迪的那句看似简单明了的一句话相信会触痛每个成年人的心——“我去不了了,我已经忘了怎么飞。”(第十七章中间)对童年的美好抒怀的同时,巴里呈现给我们的是成长的痛苦和无奈。

整个小说在巴里的奇思异想中散发着快乐而忧伤的气息,庸庸碌碌的生活中翻开这本经典的童话故事,我们还会禁不住地在这狂想曲般的童话中对号入座,因为我们就是相夫教子的温迪,是头戴假发的法官图图,是拿着公文包在路上匆匆走过的尼布斯,是开着火车的迈克尔,是从来不会给孩子讲故事的爸爸约翰。虽然长大后的人们忘记了怎么去飞,但童年时光的美好总是让人忍不住回想。

还记得那条奇妙的梦想之路吗?——“第二个路口往右拐,然后一直往前走,直到天亮。”(第四章开始)

译者

2010年5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9: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