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自学丛书(作曲卷):复调音乐基础教程》分上、下两篇。上篇——对位法,共十章。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对位旋律的写作原则,以及各种对比式、模仿式写作手法。下篇——复调音乐体裁,共九章。重点分析各种对比式复调小曲、卡农曲、创意曲及赋格曲的结构形式和写作要领。目的是解决对位法如何在不同体裁的复调乐曲中实际运用的问题。下篇最后两章为支声复调和复调写法在主调音乐中的运用。前者是一种民间风格的多声音乐形式,创作中很常见,学习者不可忽视。后者则着重介绍主调织体中的复调因素,主、复调织体的交替、综合写法等。在上、下篇之后另有附录一篇,即习题选答。就一般情况而言,复调练习中的创作成分大大多于和声练习,虽不便作对错之分,却常有优劣之别。所谓“答案”当然不可能是“正确”的,仅仅是为学习者提供参考而已。
《复调音乐基础教程》在编写时力求把学习复调写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分化解析,以便帮助学习者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对位法的技术要领并在实际创作中加以运用,是作者梦寐难忘的目标。
赵德义,1941年1月生,安徽省宿州市人,教授,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湖北省音协副主席、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硕士生导师。
1956年入中南音专附中学习钢琴专业;1959年升入湖北艺术学院理论作曲系,师从谢功成、马国华、廖宝生、王义平等教授;1965年本科毕业;1991年至1992年分别在武汉大学、西安外语学院进修;1993年至1994年赴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音乐学院作高级访问学者。
1964年至1979年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歌舞团任创作员和乐队指挥;1979年调回母校任教;1983年任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1986年任教务处长;1993年任副院长;1996年12月经民主推选为武汉音乐学院院长;1984年被评为副教授;1993年晋升教授。
主教课程为和声学、复调音乐;主要著作有《和声学基础教程》、《和声应用教程》、《复调音乐基础教程》、《小型乐队编配教程》等;主要论文有《侗族多声部民歌研究》、《分岔·分层说》、《隐伏声部剖析》、《萧斯塔科维奇二十四首序曲与赋格调思维特征》等;主要作品有《幸福列车到苗岭》、《校园新歌》(舞蹈音乐)、《江河水》(钢琴与民乐队)、《毛主席长征到过我家乡》、《敬酒歌》、《同心乐》(歌曲)等。曾参与策划、组织或主持多次全国性音乐学术活动,如:两届《和声学学术报告会》(1979、1985)、两届《青年作曲家新作交流会》(1986、1998)、《音乐艺术院校民乐新作品交流会》(1995)、《曾侯乙编钟出土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1998)等。
上篇 对位法
第一章 对位旋律写作原则
第一节 音高关系
第二节 节奏关系
第三节 句幅关系
第四节 写作示范
练习一
第二章 对位中旋律的类型
第一节 对位中旋律的不同形态
第二节 对位中旋律的组合形式
第三节 旋律的对比性质
第四节 写作示范
练习二
第三章 二声部复对位
第一节 复对位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八度复对位
第三节 十二度复对位
第四节 写作示范
练习三
第四章 倒影与逆行
第一节 倒 影
第二节 逆行
练习四
第五章 二声部模仿
第一节 模仿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原形模仿
第三节 变形模仿
第四节 综合模仿
练习五
第六章 卡 农
第一节 卡农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卡农的写作步骤
第三节 有终卡农
第四节 无终卡农
练习六
第七章 模 进
第一节 模进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卡农模进
第三节 对比模进
第四节 复对位模进
练习七
第八章 多声部对比式写作
第一节 和声基础
第二节 节奏组合
第三节 织体类型
第四节 复对位
练习八
第九章 多声部模仿
第一节 原形模仿
第二节 变形模仿
第三节 二重模仿
练习九
第十章 多声部综合织体写作
第一节 模仿与复对位
第二节 倒影与复对位
第三节 模仿与对位旋律
练习十
下篇 复调音乐体裁
第十一章 复调小曲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一段式复调小曲
第三节 多段式复调小曲
练习十一
第十二章 卡农小曲
第一节 原形模仿卡农小曲
第二节 变形模仿卡农小曲
第三节 卡农与其他手法综合运用的小曲
练习十二
第十三章 创意曲(一)——巴赫的创意曲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巴赫二部创意曲范例分析
第三节 巴赫三部创意曲范例分析
练习十三
第十四章 创意曲(二)
第一节 小创意曲
第二节 单主题创意曲
第三节 双主题创意曲
第四节 以“序曲”作为标题的创意曲
练习十四
第十五章 赋格曲(一)——呈示部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赋格的主题
第三节 赋格的答题
第四节 赋格的对题
第五节 赋格呈示部的基本格式
第六节 对应呈示部
练习十五
第十六章 赋格曲(二)——间插段中部再现部
第一节 间插段
第二节 赋格的中部
第三节 赋格的再现部
第四节 持续音与结束句
练习十六
第十七章 赋格曲(三)
第一节 二部小赋格曲
第二节 三部赋格曲
第三节 格式特殊的赋格曲
练习十七
第十八章 支声复调
第一节 支声复调的概念
第二节 支声复调的基本形态
第三节 支柱音与支柱性特征音调
第四节 和声特性与旋律线条
第五节 运用支声手法的风格要求
第十九章 复调写法在主调音乐中的运用
第一节 主调织体中的复调因素
第二节 段落内部两种织体的交替写法
第三节 段落之间两种织体的交替写法
第四节 赋格段
附录 习题选答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