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著的这本《中国近代政治学的形成研究》首先将以西方政治知识图景在中国的展开过程为切入点,再进入到政治学说和政治学专著在中国的传播过程,在此基础上考察中国近代政治学的建制化、学科化的历史进程,冀图以此来比较准确地把握中国近代政治学的形成过程。
刘杰著的这本《中国近代政治学的形成研究》主要考察了中国近代政治学的形成过程。本书认为中国近代政治学的历史,主要就是西方政治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在中国的介绍、引进和本土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开始于西学东渐之后西方政治知识在中国的传播,经过较长时间的知识积累和学科建制,到1915年前后中国初步建立起了以西方政治学概念和框架为基础的近代政治学。中国近代政治学形成有这样几个标志:1、中国知识界独立的政治学体系的构建,主要标志是1906年严复发表《政治讲义》和1910年梁启超发表《宪政浅说》。2、近代学术分科制度中政治学地位的确立和政治学高等教育的开始,主要标志是1913年“七科分学方案”的确立和1910年京师大学堂法政科分科大学的招生办学。3、政治学研究的展开和学术共同体的形成。主要标志是1915年中华政治学会(Chinese Social and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成立并创办《中国社会及政治学报》(Chinese Social and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虽然早期政治学的框架体系、专业教育、学术研究存在很多不足,但是在中国学术史上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是近代政治学作为独立的学科门类形成的重要标志。
总序
弁言
一、研究的基本问题
二、研究基点和意义
第一章 西方政治知识在中国的传播
一、中西初识:无可奈何的空白
二、近代以来西方政治知识的传播
第二章 辛亥时期西方政治学的传播
一、政治学说的传播
二、政治学专著和教材的引进
第三章 中国近代政治学体系的初步构建
一、《政治讲义》与政治学体系的初步构建
二、《宪政浅说》构建的政治学体系
三、对严复、梁启超政治学体系的分析
第四章 中国近代政治学学科的建制化
一、政治学在学术分科体系中的地位确立
二、中国近代政治学教育的兴起
第五章 政治学研究的展开和学术共同体的形成
一、归国法政留学生及其影响
二、政治学学术研究的初步展开
三、中国近代政治学共同体的形成
第六章 近代政治学形成中的社会互动和专业图景
一、近代政治学形成的路径选择
二、近代政治学形成与外部政治学图景
三、中国近代政治学形成的时空坐标
四、结语
附录一:宪政浅说
附录二:中华政治学会和《中国社会及政治学报》资料译编
参考文献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