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梦里燃灯人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燕燕燕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梦里燃灯人》一书是散文作家燕燕燕的个人随笔精选集。作者出身书香世家,有较为深厚的文化积淀,本书分上下两部分,第一部分多为作者读书、观影、听戏的心得感悟,所涉猎之文艺作品多为文学经典或曲艺名段,如《锁麟囊》《西游记》《白蛇传》等等;第二部分为作者个人的生活琐忆,童年记趣,富于生活情调。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内容推荐

由燕燕燕所著的这本中国当代散文集《梦里燃灯人》收录了《爱情不美,玫瑰无香》、《一生是几个长镜头》《南京·流水四章》等49篇文章。

目录

序:爱恨深处。娑婆生琉璃(翟业军)

自序: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梦中之影

 分我一支珊瑚宝

 白蛇在红尘中

 凤冠梦

 五可姑娘

 爱不重不生娑婆

 怜香伴

 走失的夫

 游龙戏凤

 凡心

 夜奔

 当君怀归日

 知音

 爱情不美,玫瑰无香

 摇晃的粉红钻戒

 一生是几个长镜头

 卜算者

 多瑙河上的骊歌

 好女子不摘花

 永恒

 黑蝶漫舞

 狐狸娶亲

 花朵与骨头

 画疼

 两个萨贺芬

 花豹玛娜娜

 葡萄未熟之时

 在被诅咒之地

 羞耻之花

 以沉默,以眼泪

 远方

 通往安宁的路

梦中之人

 芭蕉

 瓷器

 过天星

 蜜与糖的滋味

 猫

 明珠点绛唇

 山花插宝髻

 金盆夜捣凤仙花

 胭脂

 秦淮河上的花朵

 童话的蛇足

 最是销魂菜煎饼

 梦中记

 情深情薄

 西王母

 长乐未央

 父亲的桃与李

 南京·流水四章

代后记:燕燕燕

试读章节

分我一夫珊瑚宝

京剧里的程派唱腔幽深沉郁,一段听下来只觉曲折回肠,如呜咽,若游丝。《锁麟囊》是其中的经典大戏,唱词典雅,人物扮相清新美丽,声音摄人魂魄。这戏我前后看过数遍,最初知道程派也是因它。

故事很温情,又有寓意。一开场,富家小姐薛湘灵要出嫁,阖家人都忙着置办嫁妆,而她只是百般地挑剔。绣花鞋图样换了再换,鸳鸯一个要飞一个要游。老管家拿来了锁麟囊,那麒麟绣得不合她意,便讥讽为耕牛与野骠。

正觉得这位小姐不甚可爱,她却幽幽道出一段心事:怕流水年华春去渺,一样的心情别样娇。不是我无故寻烦恼,如意的珠儿手未操。

这才恍然明白,原来,一个深闺小姐,面对未知的新生活,心中满怀忐忑,又不好与旁人诉说,所以才会表现得不可理喻。她的老母亲为了让女儿欢喜,在锁麟囊内装满了珠宝,但是薛湘灵的婚前抑郁症是连夜明珠也不能使她展颜的。

同一天出嫁的还有贫女赵守贞。千挑万选的好日子,却天降暴雨,两顶花轿在春秋亭内相遇。或许赵守贞的寒酸更映衬了薛湘灵的娇贵,让她突然明白世上原来也有饥寒伤悲,也有失意痛哭。如果说薛湘灵之前还有些自恃骄矜,此刻这种感觉已全然雪消,只有旁边轿内女子的哭声令她心乱如麻。

她在轿中赤手空拳,身边只有一个锁麟囊可赠。那囊中究竟有何宝贝,戏里有分晓:有金珠和珍宝光华灿烂,红珊瑚碧翡翠样样俱全,还有那夜明珠粒粒成串,还有那赤金链紫璎簪,白玉环双凤錾八宝钗钏,一个个宝蕴光含。

她主意已定,唱道:分我一支珊瑚宝,安她半世凤凰巢。这真是我听到关于救贫济困最美最感人的句子,让人眼泪喷涌。于她的身家来说,这囊儿不过如头上插着手里拿着的一支珊瑚宝,却足以换取另一女子的半世安稳。既是如此,何不慷慨解囊。

切莫以为这是容易做到的,富者多不仁,人情有冷暖,哪怕是举手之劳,袖手旁观者一样大有人在。

锁麟囊原是早生麟儿的吉祥物,丫鬟劝她不要送人,她朗声道:这都是神话凭空造,自把珠玉夸富豪。麟儿哪有神送到,积德才得玉树苗。薛湘灵自小娇生惯养,被人捧着哄着,不想今日竞能怜惜别人的处境,做出这般义举。又有胸襟有见识,胜过多少男子,并且不让丫鬟说出姓名,根本不指望别人日后相报。

台上演的总是浓缩的人生,幕布一合再一拉,有个人出场道一句“光阴荏苒”,几年的时光就带过了。薛湘灵婚后生活安稳静好,琴瑟和谐,生了麟儿。最可夸耀的,是依旧未老的玉貌朱颜。

后来的事,如她自己所说:只道铁富贵一生注定,又谁知人生数顷刻分明。与儿子乘马车走过长街,一场洪水袭来时,她的生活就毁灭了。家人离散,流落异乡,不得不在当地一个员外家做了保姆。

人生何处不相逢,她的东家,正是当年的贫女赵守贞。

这个有志气的女子,出嫁前老父为不能置办嫁妆而烦恼,她没有使性埋怨,反而转过头来安慰父亲。但当日在春秋亭内躲雨,只有一顶陈旧残损的破花轿,受尽侮辱。又与薛湘灵贫富相遇,触景生情。再思量着到婆家后必定还要遭人耻笑,便顾不得出嫁的吉日,在轿内大放悲声。不料那边轿内女子竞解囊相助,她心中如何能不感恩。待到发迹后,将那囊儿供在朱楼之上,见物如见恩人,日日像神明一样对待。

当她知道眼前的薛妈即是恩人时,也并未立刻说破,怕的是贫富颠倒,当年富贵小姐如今成了自家的下人,面子上会难堪。她心思暗转,眉眼含笑,笃笃定定,让人把上好的衣裳给不知所以的薛湘灵换上。恰逢薛湘灵的母亲、相公、儿子寻到此间,这时,她才向大家道出缘由。然后,端端正正地,请薛湘灵受自己大礼参拜,真是一个有情有义、知恩图报的女子。戏尾二人结拜姐妹时最好看,两位旦角身段灵动,水袖翻转,整个台上一片花团锦簇,直看得人眼眶发热,无语凝噎。多么好,这锦绣圆满的人生。

然而,细想时,还是觉得这戏有些粉饰了。在最痛苦的时候,薛湘灵有过一段憬悟: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他教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身,早悟兰因。我喜欢“休恋逝水”四个字,旧时光如逝去流水,让人看到富贵者难长久,强健者必衰老,相爱者终分手。在这出戏中,老天爷一番教训后,仍让薛湘灵与家人重逢,富贵也半点未少。虽然善有善报是每一个好心人都希望发生的事情,但真实的生活往往并不如此恩怨分明。

只是观众也着实不易,看戏等同于在戏中人的人生里又活了一遭,任谁也不愿看到结局是悲剧。现实凉薄,戏里总要给人留一点温暖和念想。何况这故事也提醒了世人,人生繁华如梦渺,富足时,莫忘记分出一支珊瑚宝,这样的善举总是没有错处的。(P003-005)

序言

燕燕燕《梦里燃灯人》序爱恨深处.娑婆生琉璃:

二〇〇四年夏天,我在南京大学文学院活水轩接待前来报考作家班的考生。上午将尽时,一个瘦削、穿花裙子的女孩子来报名,跟着一位同样瘦削又因为瘦削而显得高得有些突兀的(高可能只是我的印象,未必可靠)白发老先生。不知道是出于师道尊严,还是因为羞怯,一种在美好事物面前本能的羞怯,我没有细看她长的什么样子。不过,围绕着她,还是有一些地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她竟然叫燕燕燕,怎么可以,怎么可能?要知道,我手里拿着她的报名表和身份证,这可不是笔名、艺名,而是真名。其次,她是那么静,静到让活水轩里的喧嚣止了,溽热消了,静到她必须穿上一件花裙子才不算死寂,这时候的花裙子也不再花团锦簇得招摇,而是天边虹一样的静美。最后,都这个岁数了,还要爸爸陪考,爸爸竟然也是同样的静,没有跟任何人寒暄,包括我,就静静地站,或者坐,一眼不错地看着他的女儿完成各种手续,他的任务好像也仅止于看着他的女儿,看着。直至写作此文的当下,我才知道这位业已往生的安静的老先生的名讳:燕云峰。

后来,她入学了,我们并无多少交集。记得有次冬天,很冷,一群人聚会,结束后我和她一起回学校,她穿一件棉袄,像是缁衣,一如这惨淡的冬日。我们就走着,没说什么,因不知从何说起。忽然,她叹息了一声,那时我心想,她是不是要跟我说什么?她的过去?她的心事?我有些期待,又有些害怕,仿佛那是一片太幽深的湖,不应该涉足、打扰。但然后又静了,她仍然没说什么,也许本来就没打算说什么,我有些失望,同时释然。她在《白蛇在红尘中》一文里引述到亡命中的胡兰成与友人的对话。胡试探:白娘娘为什么不对许仙说出自己的真身,是怕得不到谅解?友人说,当然谅解,但这么贵重的情感,连万一亦不可以有。我当然不是她的许仙,她也未必有着像白娘娘原来是蛇身一样令人震悚的秘密,但我珍惜与她的友情,这友情是贵重的,不可以有万一,所以我宁愿她对我、对世界永远地缄默下去。

毕业后,她安静地生活在一个安静的小城,一下子这么多年过去了,都快“十八春”了。知道她一直在写散文,偶尔也会从微信上看到一鳞半爪,没太当回事,直至《梦里燃灯人》的书稿打开在我的电脑屏幕上。鼠标滚动,书稿一页页翻过,安静得连静电声都没有,但我分明听到了她内心里的山呼海啸,我开始相信,她真的有着蛇身一样的过去,如此,她的文字才会一翻滚就是水漫金山,一歌哭就是杜鹃啼血。她的文字与她的安静形象之间的反差真是大啊,在她的文学世界里,如果是绽放,就必须最绚烂,如果是枯萎,就必须最决绝,她要的只能是最黑的黑、最红的红。反过来说,正因为她已经在文字中活过多少辈子,每一辈子都活得豪奢时烈火烹油、破落时白茫茫一片,现实生活怎么可能有这样的际遇,即便曾经有过,又哪能再奢求,于是,她便能安安稳稳地在一个博物馆里打发她的日子,就像一个老人(对,是老人,耗尽了所有爱恨的老人)把一篮子陈米一颗颗拣进另一只篮子,还有大半篮子,够她拣的呢。

在散文集的扉页上,她引述白居易的禅诗:“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我想到废名太过钟爱“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径直略过李商隐的原意,做出自己也许更动人的“曲解”:“他大约想象这些好看的花朵,虽然是黑夜之中,而颜色自在,好比就是诗人画就的寄给明天的朝阳。”她就跟废名一样,哪里顾得上自居易的禅意,她所看到、所心心念念的只是“两重虚”几个字——是啊,生而为人,不正如梦中说梦,说到底只是虚上加虚?但是,千万不要被她迷惑,以为她的世界观的底子只是一个“虚”字。虚毋宁只是她的追求的起点,一个被压得太低所以一定会反弹得极高、极劲道、极恣肆的起点,虚甚至只是一个发语词,类似于戏台上青衣抛着水袖,幽幽一句“苦啊”,后面才是长长一段灼烫的爱恨,抑或控诉。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正因为世界已经被她事先指认为无非就是“两重虚”的,她才有理由用一段段加粗、加黑、加着重号的爱恨来填补怎么也填不满的巨大的空洞,她本人也在精卫填海一样无望的填补行动中一次次体验着苦情戏女主角的悲欣。那么,到哪里才能找到利刃割人般的爱恨呢?当然是戏台和银幕,所以,《梦里燃灯人》的第一辑就是“梦中之影”,专门讲述戏曲、电影中的爱恨传奇。有意思的是,她坚决不碰冷门的故事,所说大抵只是《锁麟囊》《白蛇传》和《梅龙镇》之类众所周知的篇目。这不是因为她视野窄、储备薄,而是有着更深沉的潜心:冷门的之所以冷门,是因为它们如此涣散、不经心,它们无法把观众同样涣散的心弦绞紧;众所周知的之所以众所周知,则是因为它们如此剧烈、刻骨,一啸就能裂帛,一鞭就见血痕,它们仿佛可以代代传唱下去,直至“末世”和“末人”出现——只有这样的经过万口唱、万耳听,烂熟到极致每次看和听时却又觉得陌生到极致的篇目才是她的盐中之盐。就在那些剧烈到悲欣交集的时分,每一句爱的言语都栖居在时间之外,柔软着每一位时间之内的渴望爱的人们,就连恨都是让人流连的,因为隔着一座戏台、一道银幕,我们知道我们是在为古人担忧,更因为恨毕竟证明曾经爱过,一种肌肤贴着肌肤的不思量、自难忘的爱。所以,爱恨深处,娑婆生琉璃,“梦中之影”才是她的东方净土。

我猜,当她每次从戏曲、电影穿越回现实的时候,应该会有强烈的恍惚感、隔离感吧,就像王佳芝走出珠宝店时奇怪天怎么还没有黑,因为刹那已是永恒,日复一日其实不过是一刹那而已。于是,她必须把现实升华为传奇,把实打实的世界抽干成海市蜃楼,把坐卧行走中的常人点化成瑶池边上的金童玉女,就连菜煎饼这样的寻常食物也要在一则类似于“雪夜访戴”的动人的因为太动人又不免让人觉得不真实、不诚恳的故事中“令人销魂”起来,才有资格走进她的文字。所以,她要的只是童话,童话里什么东西不是最剧烈、最纯粹的?最令她怃然的莫过于童话怎么可以有蛇足,有时竟然还是“蛇足中的蛇足”。对于蛇足的恐惧,带来一些后果:其一,“梦中之影”如此饱满、酣畅,现实生活中到哪里去找这样的巅峰体验?于是,第二辑“梦中之人”注定是捉襟见肘的,我仿佛看到她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其二,昆德拉说,堂吉诃德一下子摔断好几颗牙齿,说故事和看故事的人都不会关心他的疼,可是,要是让你牙疼几天呢,试试看?从他的意思推衍开去,我可以说:摔断几颗牙齿照样生龙活虎的堂吉诃德先生毕竟是神话里的人物,现实中的我们会疼的,锥心的疼,我们疼不起,所以,不要让我们太彻底,蛇足就蛇足吧,蛇足才是我们活着的证明。

南京大学文学院 翟业军

后记

代后记:燕燕燕

燕燕燕,燕是我的姓,读阴平,燕燕是我的名,读去声。父亲中年得女,好似天上为他掉下来一颗夜明珠,不觉欣喜若狂。灵光闪现间,取了这样一个名字给我。燕燕本是很常见的女孩名字,假如是张燕燕,王燕燕,李燕燕,都称不上稀奇,然而我是燕燕燕。

在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时,有位教古代汉语的柳老先生,平日里不苟言笑,对待学生十分严格。柳先生第一天为我们上课时,先讲了他上课是必点名的,如果有人缺席三次,就要取消其考试资格。随后便开始念名册,但那天就偏有几个人没到,柳先生脸色越来越阴沉。直到念到我的名字时,他突然就发笑了,大声说:“啊,这个名字有意思,三个燕。”我在下面应了一声。他看着我说:“我懂这个名字,别人一定都是叫你燕燕燕(三个去声),但我知道你应该是叫燕燕燕(阴平,去声,去声)。”我笑着点点头。柳先生愈发开心起来,抛下点名册,先对其他同学讲了我的名字为什么要这么读,后来又举了几个其他有趣的名字。记得他当时在黑板上写了三个乐字,说他见过有个人叫乐乐乐,而这个名字的读音就像燕燕燕一样,都不是一般人会读的。

此后柳先生上课每逢点到我的名字必会笑上几声,惹得同学们也在底下大笑,这大概就是汉语言文字带给他的巨大乐趣。直到我毕业许久后,遇到一位师妹,她告诉我,柳先生在给新学生上课时,经常还会提起以前有个学生名字叫燕燕燕,别人肯定都叫她燕燕燕,但是,他知道她应该叫燕燕燕……我想我与柳先生应该彼此很难忘记对方了。

可惜我遇到的人里像柳先生这样懂的并不多,所以,从小到大,我不得不无数次地向别人解释我的名字。

通常,对陌生人报上名后,首先要面对极大的质疑,燕姓本来就少见,又是三个燕在一起,人家一下子就糊涂了:“这是什么名字啊?真的是你的真名字?”

“是的,这就是我身份证上的真名实姓,就姓这个姓,就叫这个名。”

等到对方好不容易相信了,会接着再问:“那这个名字怎么读呢?”

正如柳先生所说,许多人都不知道“燕”在作姓的时候应该读一声,而都会把三个燕全读成四声,没有起伏,极不动听。我便开口给他们示范:“燕——燕——燕,舌尖略抬,慢慢送气,由轻及重,重复三次,燕——燕——燕。”

在他们相信之后,还是不肯彻底相信,犹自念叨:“怎么会有人叫这么奇怪的名字呢?哎,这样的名字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肯定没有人会和你重名吧?”

有时还会联想到自己身上,不由幽默起来,姓钱的朋友会说以后要改名叫钱钱钱,姓王的也说那我干脆改名叫王王王。

然后再问:“谁给你取的这个名字呢?”

“我父亲。”

“你父亲一定是个很有学问的人。”

“是的,我父亲,他是一位老师。”

有时我也会对这种无休止的解释心生厌倦,我不是喜欢哗众取宠的性格,但每逢结识新朋友,每逢到一个新学校和新单位,或是去需要用到名字的公众场合,总不免要多浪费些唇舌,多招惹些眼光。比如去医院就诊,大家的名字都会排在电子屏幕上,等待时人都无聊,自然就都会盯着屏幕看。一次我看到有个名字叫李换弟,顿时觉得这个女孩真可怜,她的降生是多么不蒙喜悦啊,虽然她父母没有灰心,仍然决定继续努力,但她一生都要顶着这样一个荒唐的名字活着。又看见有个叫周双成的,心想这个名字倒是不错,因为记起《长恨歌》里面有一句“转教小玉报双成”,不过这个人的名字未必是从这其中而来。后来我还看到过有人叫曹雪芹,有人叫王昭君。这世上引人注目的名字其实很多,但我那三个字重重叠叠摆在那里,却尤其显得突兀,让人疑心是不是打错了字。我耳中不断听到周围人的议论,但他们还不知道燕燕燕究竟是谁,直到叫到我时,智能呼叫器当然更不懂如何正确发音,三个字读出来格外机械刺耳——此时我一起身,最是惹人注目。

为着名字给我带来的这些小烦恼和小麻烦,我也时而去向父亲撒娇,怪他不该这样别出心裁,但是正如张爱玲在一篇文章里所说:“为人取名字是一种轻便的、小规模的创造。”我的名字,就是父亲灵感进发时的伟大创造,所以他怎么会在意别人对他的作品反响热烈呢,他反而十分高兴。

其实我也是高兴的,高兴自己有这个名字,高兴今生能有我父亲这样的父亲。我与他之间的情意,思量起来就教人悲欣交集,热泪滚滚。父亲一生读过很多书,教过很多学生,他内心是有大才情和大理想的,无……讲遗言时我们约定好的。

我在沛县寻到一位家族中的二爷爷,他带我们去了燕桥西村,找到我家祖屋的所在之处。那里有一座很大的院落,被两扇生锈的铁门紧锁着,从门缝隙处看进去,里面是几排废旧的厂房,其他并无什么。门上挂着一块不知何年何月的牌子,上写着某某粮油公司某某收储库点南库区。不远处有一座白石小桥,两边槐树郁郁,槐花清芬。二爷爷对我讲述着,我的高祖父以熬梨膏糖为业,后来的家业便是全靠那糖一点点熬出来的。他是那个时代少有的开明人,让子女念书求学,又出钱资助曾祖父办学校。到了祖父那一代,日子过得更殷实些了,祖父和祖母结婚后一起去上海大厦大学读书。二爷爷那时还是个小孩子,见我祖父从上海回来时,身上穿着的是西装和绸缎马甲,又带了好多衣料分给家人。那真是轻裘肥马的一段时光。  我记得那日我站在那铁门外,听着,想着,生着兴亡之叹,恍然中如同置身在几十年前。我看见这里是高墙围楼,几进大院,两扇黑油油的大门,门前停了两辆四个轮子的木头车,那车至少要四匹马才能拉得动,门外种了几十棵大杨树,树干粗壮,两个人都抱不过来。我看见家中有油坊和酒坊,家人在忙着磨油蒸酒,院子里种着竹子桃花,养着马牛驴骡。我看见我的祖母和我的四姑奶奶在家中办了小学堂,教附近的孩子读书认字,我这位二爷爷就在学堂里跟着祖母上学。我看见家族里有一位老奶奶,最是慈悲心软,时常在门前架几口大锅,烧得热腾腾的,为村里的穷人施粥。我看见我的祖父是一个热血胆大脾气暴烈的人,他和邻近的几十个青年人组成了抗日民团,一次被日本人堵在了邻村,除了他跳墙逃脱,其余人全都遇难。而我亲爱的父亲,我更看见了他那时的样子,他还是个不识愁的俊美少年,性格有点内向,然而还是快乐的。他在县城里读书,放假回家,家里人带他去认识自家的田地,一些附近的孩子正在地里拾麦子,见他去了,都拿眼看他。家人让我的父亲快把这些小偷赶走,看他们在偷我们地里的麦子呢。父亲不知道该怎么说,有些不自在,犹豫了一会儿,才对他们问出一句:“你们在这里干什么啊?”那些野孩子们听了哄一声都笑了,纷纷说道:“你听,他问我们在干什么啊,我们倒要问问你,你在干什么啊?”我那羞涩的父亲,脸皮那么薄,实在应对不了他们这样的闹腾,急忙转身跑回家了……

这些对我来说无比珍贵的故事,大多都是以前父亲对我讲的。那些逝去的先人,那些早已在岁月中被无数人遗忘了的旧事,在这一时间,经由我记忆的翻找与呼喊,全都化作清晰的场景一一呈现。

彼时,亦真亦幻,百感交集。我不由退后几步,在那铁门前跪下,向着我的祖先们端正地磕了三个头。历史与命运都已成定局,当年家败人散,祖母带着父亲从这里离开,几个姑奶奶远嫁他乡,堂姑堂叔们也都出去读书做工。在之后的岁月中,大家的命运各不相同,但幸得个个知书达理。平常人的一生,虽称不上传奇,却也是百转千回,遭际波澜无数。我与祖父从未谋面,更遑论曾祖和高祖。然而,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刻,我在这里,向他们的和父亲的亡魂致上我的追思。愿他们能知,我将永记这世上有过他们,也愿我未见过面的祖先们能知,这世上又有个我,燕燕燕。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6: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