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的历史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吕思勉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吕思勉所著的《中国的历史》是对大师经典著作的整理,汲取精华,主要从政治、历史的角度谈中国历史发展脉络,主要从国家兴亡的角度学术。内容涉及自夏商以来,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元明清的历史概要。从宏观读史,以期找到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

内容推荐

吕思勉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在中国通史的构建上做出了杰出贡献。《中国的历史》以治乱兴衰为核心,从中国早期社会特征写起,一直写到清朝的灭亡,举凡历史上的事件、人物等,无不细致入微,是读者了解中国通史的经典之作。著名史学家严耕望先生曾说:“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目录

第一章 三皇五帝

 第一节 三皇五帝时代社会进化的状况

 第二节 黄帝和蚩尤的战争

 第三节 尧舜的禅让

 第四节 禹的治水

第二章 三王时代

 第一节 羿的代夏和少康中兴

 第二节 夏殷的兴亡

 第三节 商朝的事实

 第四节 商周的兴亡

 第五节 西周的事迹

第三章 春秋战国

 第一节 春秋

 第二节 战国

第四章 秦始皇帝的政策

第五章 封建政体的反动

 第一节 豪杰亡秦

 第二节 项羽的分封和楚汉的兴亡

 第三节 汉初功臣外戚宗室三系的斗争

第七章 汉朝的武功

 第一节 匈奴

 第二节 西域

 第三节 朝鲜

 第四节 闽粤南越和西南夷

第八章 前汉的衰亡

 第一节 汉武帝的内政

 第二节 霍光废立和前汉的外戚

第九章 社会革命

第十章 后汉的兴亡

 第一节 光武的中兴

 第二节 后汉的武功

 第三节 后汉的外戚和宦官

第十一章 后汉的灭亡和三国

 第一节 后汉的乱源

 第二节 汉末的割据和三国的兴亡

第十二章 两晋和五胡

 第一节 晋初异族的形势

 第二节 八王之乱

 第三节 西晋的灭亡

 第四节 胡羯的兴

 第五节 鲜卑的侵入

 第六节 东晋内外的相持

 第七节 苻秦的盛强

 第八节 淝水之战和北方分裂

 第九节 拓跋氏的兴起

 第十节 宋篡东晋和魏并北方

第十三章 南北朝

 第一节 宋齐的治乱

 第二节 北魏的盛衰

 第三节 东西魏的纷争和侯景乱梁

 第四节 周齐的兴亡和隋的统一

第十四章 军阀和异族

第十五章 隋朝的内政外交

 第一节 隋文帝的内治

 第二节 回族的起源和分布

 第三节 高车和柔然

 第四节 突厥的起源

 第五节 突厥的盛强和隋朝与突厥的交涉

 第六节 朝鲜半岛三国和中国的关系

 第七节 隋唐的兴亡

第十六章 唐朝的初盛

 第一节 唐太宗灭突厥

 第二节 藏族的兴起

 第三节 印度阿利安人人藏

 第四节 唐朝和朝鲜、日本的关系

 第五节 从魏晋到唐中国和南洋的关系

 第六节 武韦之乱和开元之治

第十七章 唐朝的分裂和灭亡

 第一节 安史之乱

 第二节 唐中叶后的外患

 第三节 肃代到穆宗时候的藩镇

 第四节 宦官的专横

 第五节 黄巢之乱和唐朝的灭亡

第十八章 五代的兴亡和契丹的侵入

 第一节 梁唐晋的争夺

 第二节 契丹的兴起和侵入中国

 第三节 周世宗的强盛和宋朝的统一

第十九章 北宋的积弱

 第一节 宋初和辽夏的交涉

 第二节 宋初的政策和后来腐败的情形

 第三节 王荆公的变法

 第四节 神宗的武功

 第五节 元祐绍圣的纷更和徽宗的衰侈

第二十章 北宋辽金的兴亡

 第一节 女真和金室的起源

 第二节 辽朝的灭亡

 第三节 北宋的灭亡

第二十一章 南宋和金朝的和战

 第一节 南宋初期的战事

 第二节 和议的成就和军阀的翦除

 第三节 海陵的南侵和韩侂胄的北伐

第二十二章 南宋金元的兴亡

 第一节 蒙古的由来

 第二节 蒙古征服漠南北

 第三节 金朝的灭亡

 第四节 南宋的灭亡

第二十三章 蒙古的武功

 第一节 大食盛强以后西域的形势

 第二节 蒙古的西征

 第三节 蒙古和朝鲜、日本

 第四节 蒙古和南方诸国

第二十四章 元朝的衰亡

 第一节 汗位继承的纷争

 第二节 元朝的政治

 第三节 元朝的灭亡

第二十五章 明朝的对外

 第一节 明朝的武功

 第二节 瓦剌的强盛

 第三节 倭寇和丰臣秀吉

第二十六章 明朝的内治

 第一节 宦官的专权

 第二节 权臣和党祸

第二十七章 清朝的兴起

 第一节 清朝的先世

 第二节 建州女真的盛衰

 第三节 海西女真的南迁

 第四节 清太祖的兴起

 第五节 辽东西的战争

第二十八章 明朝的灭亡

 第一节 流寇和北都陷落

 第二节 福唐桂三王的灭

 第三节 郑氏和三藩

第二十九章 清朝的盛世

 第一节 满洲内部特殊势力的消灭

 第二节 清朝对待汉人的政策

 第三节 顺康雍乾四朝的政治

第三十章 近代的蒙回藏

 第一节 种族和宗教的变化

 第二节 黄教的盛行和天山南路的回教

 第三节 卫拉特的盛强和清朝征服蒙古

 第四节 清朝平定西藏

 第五节 清朝平定卫拉特

 第六节 清朝平定回部

 第七节 清朝征服廓尔喀

第三十一章 近代的西南诸族

 第一节 湘黔的苗族

 第二节 滇黔的濮族和金川

 第三节 两广的粤族

第三十二章 近代的后印度半岛

 第一节 平缅麓川的灭亡和缅甸建国

 第二节 清朝和缅甸的交涉

 第三节 黎莫新旧阮的纷争和清朝讨伐新阮

 第四节 暹罗的建国

第三十三章 清朝的中衰

 第一节 乾隆时的衰机

 第二节 嘉庆时的内乱

第三十四章 中西交涉的初期

 第一节 西人的东来

 第二节 基督教初人中国的情形

 第三节 中俄初期的交涉

 第四节 西南最初对待外人的情形

 第五节 五口通商

 第六节 英法兵攻破京城和东北的割地

第三十五章 咸同时的大内乱

 第一节 太平军

 第二节 捻军

 第三节 回事

第三十六章 藩属的丧失

 第一节 英俄的亚洲侵略和伊犁交涉

 第二节 安南和缅甸暹罗的丧失

 第三节 中日甲午之战和朝鲜的丧失

 第四节 教士保护权的变迁和德据胶州

第三十七章 清朝覆亡和民国的兴起

 第一节 革新的原动力

 第二节 咸同光三朝的朝局

 第三节 戊戌政变和庚子之乱

 第四节 满蒙藏的危机(上)

 第五节 满蒙藏的危机(下)

 第六节 清朝的末运

编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三皇五帝

第一节 三皇五帝时代社会进化的状况

既然大家知道中国可考的古史,起于三皇五帝,那么,咱们现在讲历史,就可以暂时从这里起了。

要晓得一个时代的历史,总得先晓得这个时代的社会是什么状况。三皇五帝的事迹,散见在古书里的很多,关于社会状况的也不少,但是苦于没有一个条理系统,而且不尽可靠。且慢,我现在找着两种书,说这时代社会进化的状况,却是很明白的。一种是《白虎通》的论三皇,他说:

古之时,未有三纲六纪;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能蔽前而不能蔽后;卧之祛袪,行之吁吁,饥即求食,饱即弃余;茹毛饮血,而衣皮苇;于是伏羲仰观象于天,俯察法于地;因夫妇,正五行;始定人道,画八卦以治下;下伏而化之,故谓之伏羲也。谓之神农何?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谓之燧人何?钻木燧取火,教民熟食;养人利性,避臭去毒,谓之燧人也。三皇的次序,应当从《尚书大传》,燧人在前,伏羲次之,神农最后。

八卦是中国古代的宗教。燧人的时候还在“渔猎时代”,所以要教民熟食。渔猎时代,还没有“夫妇之伦”,所以“但知其母,不知其父”。渔猎时代,还没有“所有权”,所以“饥即求食,饱即弃余”。到伏羲时候,便进人“游牧社会”。游牧社会,人民便从山谷之中,分散到各处平地;“家族制度”,就从此发生,所以有“夫妇之伦”。从游牧时代,变到耕稼社会,总是因为人民众多,地力不给;所以神农才要“教民农作”。《白虎通》这一段话,无一句不和现在社会学家所说相合的,可见得真古书的可贵。

一种是《易系辞》说伏羲以后的创作,他说: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来耨之利,以教天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服牛乘马,引重致远。……重门击柝,以待暴客。……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耕稼时代,人民四处分散,更不能如游牧时代之“列帐而居”。一切需用的东西都不能取诸近处,所以“商业”就随之而起。商业既兴,“水陆交通”,就随之便利。

农耕时代,人民的生活程度渐高,所以“衣服”、“住居”、“器用”、“葬埋”,都比古人讲究。农耕时代,人民就都“定住”,而且都有了“储蓄”,就要防人“掠夺”;所以“战争”、“守御”的事情,也就随之而起。生活程度既高,“文化”自然发生了,所以就有“文字”。这一节所述,于社会进化情形也是很对的。

P1-2

序言

序例

我很想做一部《新史钞》,把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事情,钞出来给大家看看。其原因如下:中国历史是很繁的。要想博览,很不容易。专看其一部分,则知识偏而不全。前人因求简要钞出的书,亦都偏于一方面(如《通鉴》专记“理乱兴衰”,《通考》专详“典章经制”等),且其去取的眼光,多和现在不同。近来所出的书,简是很简的了,但又有两种毛病:(1)其所谓简,是在全部历史里头,随意摘取几条,并不是真有研究,知道所摘出的事情,都是有关紧要的。(2)措词的时候,随意下笔,不但把自己主观掺入,失掉古代事实的真相;甚至错误到全不可据。

因有这种原因,所以我想做部书,把中国的历史,就个人眼光所及,认认真真的,将他紧要之处摘出来;而又用极谨严的法子,都把原文钞录(有删节而无改易),自己的意见,只注明于后。但是这种书已经不大容易做了。就做成了,也不大容易刻。

这一部书,是我历年在学校里教授所预备的一点稿子,联缀起来的。虽然和《新史钞》的体例相去尚远。然而其中也不无可取之处。给现在的学生看了,或者可以做研究国史的“门径之门径,阶梯之阶梯”。我这一部书,和以前出版的书,重要的异点如下:

颇有用新方法整理旧国故的精神。其中上古史一篇,似乎以前出版的书,都没有用这种研究法的。此外特别的考据,特别的议论,也还有数十百条。即如中国的各种民族(特如南族近人所通称为高地族的),似乎自此以前,也没有像我这么分析得清楚的。

读书自然不重在呆记事实,而重在得一种方法。我这部书,除掉出于愚见的考据议论外,所引他人的考据议论,也都足以开示门径;可称是研究史学的人必要的一种常识。

这一部书,卷帙虽然不多;然关于参考的书,我都切实指出(且多指明篇名卷第);若能一一翻检,则这部书虽不过数十万言,而读者已不啻得到二三百万言的参考书。且不啻替要想读书的人,亲切指示门径。

现在读史,自然和从前眼光不同;总得在社会进化方面着想。但是随意摘取几条事实(甚且是在不可据的书上摘的),毫无条理系统,再加上些凭虚臆度之词;硬说是社会进化的现象,却实在不敢赞成。我这部书,似乎也没这种毛病。

以上的话,并不是要自行表扬;只是希望读者诸君,在这方面注意一点。至于这部书的体制,我还有几条要说,如下:

本书全用白话,取其与现在人的思想较为接近。但遇(1)文言不能翻成白话处,(2)虽能翻而要减少其精神,(3)考据必须照录原文处,仍用文言。

全书区区数十万言,于历史上的重要事实,自然不能完具。但其详略之间,颇有斟酌。大抵众所共知之事从略,不甚经见之事较详,有关特别考证之处最详。

中国的历史,和东南洋中西亚各国,各民族,关系极多。要彻底明白中国史,必须对于这诸国诸族的历史,也大略叙述。但为篇幅所限,只得想个断制之法。其民族遂入于中国,变为中国之一民族者详之。其余便只能述其与中国关系的事情。我于这一部分,也略有研究。将来若有机会,当再另做一部书,以飨读者。

引据的书,和举出的参考书,都注明篇名卷第。惟当然可知其在何篇何卷的,不再加注,以避繁琐。如某君时代某人之事,当然在正史某帝纪某人传中。

纪年都据民国纪元逆推。但若必须知其为某朝某君时之事,或须知其为西元何时之事,则或附注于下,或竟从变例。

地名除与现今相同者外,均注明其为今何地。惟区域太大者,其势无从注起(如郡只能注其治今何地,势难尽注其所辖之地),请自用读史地图等参考。人地名有参照西史的,都于其下附注原文。

凡引用成文处,除提行另写外,两头皆施“”号。删节处用……号。其(1)名词,(2)成语,(3)特别提出的名词或语句,(4)引用他人之言而不尽照原文钞录处,均用”号。

一九二。年十二月十六日著者自识

后记

编后记

吕思勉一生著有两部中国通史、四部断代史、五部专门史,加上在史学界享有盛誉的大量史学札记,共计1000多万字。在吕思勉先生众多的学术著作中,192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白话本国史》是他的史学成名作,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白话本国史》曾长期被用做大学教材和青年“自修适用”读物,仅1933年至1935年间就重版了四次,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史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白话本国史》按照社会进化的观点划分历史阶段的做法明显区别于以往的史书,对时人和以后的史学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白话本国史》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学术魅力,与该书的独特风格和吕思勉先生的治史方法是分不开的。读者可以从行文间细细品味。从严格的意义来说,《白话本国史》才是一部真正的新式中国通史,因此本次再版,从普通读者实际情况考虑,以治乱兴衰为出发点,以便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更名为《中国的历史》。

为了便于读者阅读,我们将原书竖排繁体改为横排简体;为了版式美观,将原书的双行夹注,改为单行括号的形式;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我们对稿件进行了细致认真的校对。除此之外,基本未作任何改动,目的就是让读者读到最原始、最纯粹、最璀璨的史学经典。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8:0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