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壶中书影--米舒评说千古文人(增订本)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曹正文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曹正文所著的《壶中书影--米舒评说千古文人(增订本)》,评点历史文人,正如为该书作序的《新民晚报》资深报人严建平先生所评述:“他评点的历史文人,有些是大家熟悉的,但作者挖掘的史料却不大为人所知……”对过去较少评论的历史人物,作者选择一个角度,展开议论,每篇一千余字,短小精干,娓娓道来,有故事,有细节,有观点,有评论,可读性强。

内容推荐

王阳明从小想当圣人,父母让他丢弃奇谈怪想,为他娶了个妻子,不料结婚当日,宾客满座,新郎却不见了,翌日找到王阳明,他在庙寺中打坐一夜。

曾国藩是“同治中兴”第一人,从小资质不高,每晚背书至深夜。一次一贼想等其熟睡后行窃,不料等了两小时,见他还未背出,便跳下来怒日:“你小子真是太笨!让我背与你听……”

《解缙之躁》《和士开之狎》《申时行之圆》《王钦若之邪》《温体仁之鸷》《李三才之肆》《曹振镛之恭》《洪亮吉之案》《杨乃武之屈》……看曹正文所著的《壶中书影--米舒评说千古文人(增订本)》中评说130位文人的奇闻趣事,每一篇见解独到,观点新颖,让你爱不释手。

目录

不曾停歇的笔(代序)

先秦两汉

 鲍叔牙之荐

 孔子之求

 荀子之实

 陈平之精

 司马相如之媚

 刘歆之惶

 季札之让

 孟子之辩

 李斯之死

 贾谊之识

 东方朔之诙

 严光之拒

 老子之道

 庄子之境

 萧何之污

 董仲舒之窥

 司马迁之愤

 李膺之威

魏晋南北朝

 杨修之逞

 钟会之诬

 王献之之悔

 萧衍之禅

 阮籍之醉

 石崇之富

 陶渊明之悦

 和士开之狎

 贾充之凶

 葛洪之度

 谢灵运之诞

 孔范之谀

隋唐五代

 杨坚之误

 孙思邈之寿

 骆宾王之坎

 周兴之恶

 李泌之智

 封德彝之揣

 马周之异

 宋之问之谄

 张九龄之仪

 孟郊之寒

 魏徵之谏

 李义府之佞

 上官婉儿之弄

 李林甫之嫉

 王叔文之败

 韩愈之鸣

 元稹之薄

 冯道之滑

 薛涛之情

 温庭筠之舛

 李煜之悲

 白居易之勤

 李商隐之憋

北宋南宋

 赵普之谋

 丁谓之鬼

 包拯之刚

 苏舜钦之悖

 沈括之瑕

 朱淑真之怨

 蔡京之舞

 李清照之寡

 史弥远之擅

 寇准之奢

 范仲淹之乐

 梅尧臣之抑

 司马光之诚

 苏轼之仁

 舒亶之猛

 米芾之癫

 秦桧之臭

 朱熹之位

 王钦若之邪

 张先之谑

 欧阳修之美

 王安石之拗

 吕惠卿之险

 黄庭坚之直

 周邦彦之贬

 陆游之梦

 贾似道之玩

元明清

 管道升之忒

 朱升之忧

 杨士奇之名

 沈石田之宽

 王阳明之诡

 海瑞之苛

 王世贞之闳

 叶向高之公

 董其昌之霸

 袁宏道之睨

 钱谦益之降

 张养浩之察

 刘伯温之惑

 解缙之躁

 李东阳之忍

 严嵩之变

 徐文长之傲

 李贽之真

 申时行之圆

 温体仁之鸷

 胡震亨之纂

 柳如是之翘

 杨维桢之妖

 方孝孺之勇

 况钟之正

 唐伯虎之浪

 陆炳之阴

 张居正之权

 陈继儒之隐

 李三才之肆

 徐霞客之行

 冯梦龙之俗

 袁崇焕之冤

 牛金星之恃

 金圣叹之趣

 于成龙之治

 袁枚之闲

 洪亮吉之案

 洪秀全之假

 李岩之义

 冒襄之幸

 汤斌之耿

 纪晓岚之达

 曹振镛之恭

 杨乃武之屈

 张岱之博

 李渔之雅

 郑板桥之怪

 钱沣之劾

 曾国藩之韧

增订版后记

试读章节

鲍叔牙之荐

鲍叔牙生于春秋年间,那个时代人才辈出。以鲍叔牙的才能而言,他还排不上号。他出名,是缘于他交了个好朋友管仲。管仲辅助齐桓公建立霸业,使齐桓公成了“春秋五霸”之首。但倘若没有鲍叔牙推荐,管仲很可能一辈子默默无闻。

鲍叔牙之父鲍敬叔是齐国贵族,鲍叔牙从小生活很优裕,他说:“人生有两大快事,一是食盾鱼,二为饮玲珑。”由于鲍叔牙好吃盾鱼,盾鱼后易名为鲍鱼。玲珑茶则被改名为鲍叔芽,成为胶东名茶之一。鲍叔牙还有一个特点,很善于鉴识人才。

鲍叔牙在南阳遇见了家境贫困的管仲,两人一交往,鲍叔牙对管仲很赏识。两人合伙做买卖,每次算账,管仲总要多占一点,鲍叔牙笑呵呵同意了。管仲拿了钱去做生意,亏本了,鲍叔牙也不在乎。后来,管仲从军,当了逃兵;管仲去当小官,又干不好。有人便来劝说鲍叔牙,管仲这个人一事无成,你为什么要如此迁就他呢?鲍叔牙说:“管仲家贫,多分一点钱,情有可原;他从军做逃兵,因为他有老母亲要服侍;他当官被驱逐,由于他的能力没发挥出来。”总之,管仲落魄多年,鲍叔牙一直宽厚地对待他,这让管仲很感动。

管仲、鲍叔牙终于在齐国当上了大夫。当时齐僖公有三个儿子,长子诸已立为太子,他想让管仲、鲍叔牙辅助另两个儿子。管仲选了次子纠,鲍叔牙当了第三个儿子白的师傅。

公子诸即位后当了齐襄公,齐襄公荒淫无道,引起齐国大乱。公子纠由管仲辅助逃到了鲁国,公子白则在鲍叔牙帮助下逃到了莒国。十年后,大臣发动了政变,齐襄公死,公孙无知被拥立为国君,又过一年,公孙无知被人杀死,齐国陷于混乱之中。

公子纠与公子白都急于回国当国君,在途中管仲遇见公子白,便一箭射中公子白,公子白诈死,他在鲍叔牙帮助下抢先回国,成为齐桓公。

齐桓公想聘鲍叔牙为相。鲍叔牙说:“您如想治理好国家,我可以胜任。您如想成为一代霸主。那非用管仲不可。”齐桓公刚被管仲射中一箭,恨之入骨,说:“我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焉能用他!”鲍叔牙耐心分析,管仲射你,是各为其主。如您用他,他必报以忠心。

鲍叔牙见齐桓公不允,继续讲了自己有五点不如管仲,一是安抚百姓,二是治理国家,三是结交诸侯,四是制订礼仪,五是指挥军队。他认为管仲在这五方面能力都在自己之上。齐桓公终于被其说服,拜管仲为相。

管仲给齐桓公提了三条建议,一是“均地分力”,把田地分给百姓,调动民众积极性。二是精简军队,兵不在多而在精。三是“尊王攘夷”,先从吃掉小国开始。这就是齐国后来称霸的三条谋略,经济上改良,军事上强兵,政治上扩张。  齐桓公照之而行,富国强兵,灭掉了30多个小国,管仲终于让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后来管仲病重,齐桓公哭之,问他可否用鲍叔牙为相。管仲摇摇头:“鲍叔牙善恶过于分明,他不能为相。”

齐桓公当时宠爱两个小人。一个叫易牙,他当年因齐桓公想吃婴儿的肉,就把亲生的儿子煮了献食,齐桓公以为他很忠心。另一个叫竖刁,他为了亲近齐桓公,居然把自己阉了,当上太监来服侍齐桓公。这两个人便赶去向鲍叔牙告密,鲍叔牙笑道:“管仲忠于国家,没有私心。若让我为相,我早就容不得你们两个小人了。”

由此可见,鲍叔牙虽在治理国家上不如管仲,但他的眼光与识见,都是第一流的。

管仲死后,齐桓公没听管仲遗言,重用易牙、竖刁与开方这些佞臣。两年后齐桓公病重,易牙、竖刁居然把宫门禁闭,把齐桓公活活饿死了。齐桓公在饿死前,一定会特别想念管仲与鲍叔牙。

P1-2

序言

不曾停歇的笔

(代序)

严建平

1981年下半年,我与正文兄先后进入正在筹备复刊的新民晚报。从此,我们的命运和新民晚报紧紧连在了一起。弹指一挥间,我和正文做了整整31年的同事。

据说正文进晚报是有一点争议的。因为当时他已小有名气,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报社领导怕他来了以后不安心新闻工作。记得我进报社时,也听老同志们讲过,如果你想当作家,就不要进来。一开始我并不十分理解,后来才慢慢明白,做新闻工作,是要有牺牲精神的。当记者,时刻要准备去第一线采写新闻;做编辑,则要甘坐冷板凳,为他人做嫁衣裳。如果你自己想搞创作,势必与之发生矛盾,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但正文最终还是如愿进了晚报,不知他当时有没有做过什么保证。

正文进报社后,先是在政法部当记者。印象比较深的是,1985年,当时开始重视培养青年干部,上海新闻界也提拔了一批年轻人。正文为之感到欢欣,写了热情洋溢的报道,并因此与时任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的赵启正同志结下了友谊。

1986年晚报第一次扩版(6版扩为8版),当时报社采取“招标”的办法,正文主动请缨编辑“读书乐”专版,试刊成功后,一编就是22年。在“读书乐”专版创办1000期时,老作家流沙河先生撰文赞道:“读书乐”专版挺立二十年,真是“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他觉得“读书乐”成功之处在于:一是内容的普及,二是文章的短小,三是联系的周到。这其中包括同读者的联系、与作者的联系。他风趣地说道:“对我这样一个懒作者,米舒(正文的笔名)都不嫌弃,信函电话,频频联系。逢年过节,还寄贺卡,真是周到,使我愧受。米舒无意间为‘读书乐’专版积聚了一笔无形的资产,谓之敬业,谓之努力,皆可。”

因为编“读书乐”,正文接触了许多名家,读了更多的书,有了更多的知识积累,他的创作热情因此进发。其实,晚报一直是鼓励编辑记者多写文章的,只不过希望大家不做作家当杂家。受此影响,正文的写作也深深地打上了晚报的烙印,短小精悍,以小见大。他一篇一篇地写,然后集腋成裘。如今他的新书《壶中书影——米舒评说千古文人》即将出版,真是为他感到高兴,同时也钦佩他持之以恒的勤奋。

正文告诉我,他的文史知识,受益于章培恒先生。1978年至1981年三年中,他每周去章先生家听课,在章先生指导下读《二十四史》,写下了不少读书札记。近年来,在这基础上他又加以整理,补充新的内容,提出新的见解,陆续在新民晚报《夜光杯》上发表。因工作关系,我得以先睹,大体上有这样一些印象:

一、他评点的历史文人,大多是大家熟悉的,但发掘的史料却不大为人所知,即所谓“熟人生事”。如沈括是古代杰出科学家,但其人品之瑕,一直为后人所忽视。又如张居正,他一直被正面歌颂,但其人品亦有可议之处。

二、对一些过去较少被评论的历史人物,选择一个角度,展开议论。如孔范之谀,李东阳之忍,董其昌之霸……让读者看到这些历史人物的不同侧面。

三、每篇文章都在一千字左右,娓娓道来,有故事,有细节,有观点,有评论,可读性强。

四、所选人物,上至先秦下到清代,从这些古代知识分子身上看到封建社会的烙印和他们的局限性,同时也折射出他们的优点、弱点及其觉醒。

作为一家之言,他的文章刊登后,也有一些读者来信提出商榷,这说明他的文章有人看。这样的互动,也增强了报纸的影响力。正文对待读者的意见是认真的,凡言之成理的,都虚心接纳,在出版时作了修正。

正文的成功,在于他继承了晚报老一辈报人的好传统,为读者而写,笔耕不辍。如今,当面对新进报社的年轻人时,我想对他们说:“如果你选择新闻事业,那么,你手中的笔永远不要停下。”

(本文作者为《新民晚报》副总编辑)

后记

增订版后记

拙著《壶中书影》自2013年8月出版后,颇受广大读者青睐。在当年上海书展时,出版社赶出250本新书,在我签售中一销而空。至2013年年底,拙著已基本售完。

由于《读者》《报刊文摘》与《读书文摘》的转载,我陆续收到全国各地读者来信购书,我在网上购得拙著若干本,挂号邮寄给书友。至2014年秋天,网上的书也已售完,我只得写信向爱好此书的读者致歉。

《壶中书影》是我上世纪70年代末,师从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章培恒先生(他当时还是讲师),在他指点下阅读《二十四史》时写下的读书笔记,章先生为我选读的是《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名篇,让我从阅读中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史,并在学习中获取历史启迪。比如他说:“历史是需要沉淀的,只有隔了一个朝代,才能写出比较客观公允的前朝历史。”又比如他说:“通过读古人原作,比较能接近历史真相,并对你阅读古汉语,会从文法到段句中领略古文的魅力。”

这两点对我形成自己的文史观很有启迪,也使我的写作生涯终身获益。

通过浏览《二十四史》,使我对中国封建专制社会的体制有了清楚的认识。中国的封建史太漫长了,读某些历史事件与某个人物的遭遇,常常让我愤慨得透不过气来。中国历史上有五个给人民带来极大灾难的皇帝。第一个是秦始皇,他焚书坑儒,用专制独裁的愚民政策来统治人民,不允许老百姓学习文化。第二个是汉武帝,他废黜百家,用舆论一律的手段统治思想界,不允许老百姓有异见。第三个是武则天,她鼓励朝野每个人打小报告,还奖励告密者,助长和推动了人人互相监督的恶劣环境。第四个是朱元璋,朱元璋大杀功臣,大搞“文字狱”,视知识分子为仇敌。第五个是朱棣,在诛连九族之外,再加一族(朋友),形成人人自危的社会局面。

正如为本书作序的严建平先生所言,这本《壶中书影》选取了一些大家熟悉的古人,从旧史料中挖掘出新的内容,又评点了一些过去不常读到的历史人物,我在这两方面下了功夫。

严嵩是大家熟悉的巨奸之一。但我细看他一生的传记与诗文,知道他在中年时还是一位富有正义感的士大夫,他的谏议颇为切中时弊。名相杨廷和与李东阳也很赏识他的才华(严嵩的书法堪称一流)。但严嵩是在前半生经历了太多的折腾与挫折后,才不得己做一个“勤勉”加“温顺”的臣子,因为严嵩侍候的主子是乖僻多变的嘉靖皇帝,嘉靖迷恋道教而性格专横,是个很难侍候的主子。他需要的是一个言听计从的首辅,夏言因为直言,被嘉靖赶下了台。严嵩59岁时开始走阿谀奉承之路,他终于讨得了嘉靖的欢心。由于嘉靖迷恋炼丹药而不上朝,让严氏父子把持朝政20年。严嵩的变坏是有一个过程的。依我看,正是封建专制体制促使其人品变坏。过去把严嵩一棍子打死,是片面的历史观。

明末农民起义军中的李岩,文武全才,为人正直,正是他加入了李自成这支起义队伍,才使屡战屡败的李闯王起义军一改面貌,攻下北京城。但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后,忙于掠金庆功,李自成从尊重李岩到完全不听李岩的良策,后兵败出逃,李岩请命领军抗击,让具有小农意识的李自成产生了错觉,他以为李岩要拥兵自立,居然动了杀机。李岩被杀,正是李自成起义军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壶中书影》增订本又增加了46篇新作,如《丁谓之鬼》《王叔文之败》《李三才之肆》《胡震亨之纂》《和士开之狎》《钟会之诬《《贾充之凶》《洪亮吉之案》《温体仁之鸷》,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都有很强的可读性。

比如曹魏时的钟会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但当他获得司马氏集团重用后,便变得骄妄不可一世,他嫉妒他过去崇拜的魏晋时代名人嵇康,用谗言使这位文学家死于小人之手。他在征讨蜀汉之际,四面插手,权欲熏天,为了害死诸葛绪与邓艾,他用诬告的卑劣手法置对方于死地。他自以为得逞于一时,可以取而代之,但结果是诬告者死于非命。

又如和士开只是北齐皇帝高湛的一个“男宠”,因为和士开生得英俊,又会棋艺,更是奉承拍马的好手,便让高湛与他惺惺相惜,须臾也离不开。北齐几个皇帝高欢、高洋、高湛,都是荒淫无耻之极,专干淫乱不堪之事。高湛的皇后胡氏,是个风流荡妇,她勾引和士开,高湛知道后,反而成全了两人,这样高湛有更多的时间和新的美妇淫乐。高湛即位三年后卒,胡氏与和士开的亲密关系不再是公开的秘密,和士开仗着与胡氏有染,大肆提拔亲信,终于恶贯满盈。中国古代封建史上,类似胡皇后这样的狠毒淫妇都拥有男宠,都曾引起朝野愤慨,和土开上位只是其中的一例。

在中国封建史上,有许多正直清廉的大臣,除了包拯、海瑞、况钟等人,这次增订本又补充了张养浩、汤斌、洪亮吉、钱沣等人,其中清嘉庆年间发生的洪亮吉一案,曾轰动朝野。洪亮吉是乾隆五十五年的榜眼,在翰林院任总编修,他学问广博,性格疾恶如仇。嘉庆扳倒和珅后,想广开言路来挽救弱势,洪亮吉信以为真,写了几千字上书,并把朝臣的贪婪原因与国之不兴作了分析,并指出根本原因在于皇帝本人。嘉庆读完奏章,勃然大怒,他本来只是反几个贪官而已,没想到会引火上身,当即将洪亮吉抓入天牢法办。而后将洪亮吉发配新疆,朝野上下从此皆不敢言。当时天灾越演越烈,北方连续几个月骄阳如火,嘉庆亲自率众臣求雨,未果。他迫不得已赦免洪亮吉,居然“诏下而雨”。洪亮吉捡回一条性命,后来成了清朝的经学大家。这段历史记载,今天读来仍有启迪。

还有一篇写曹振镛,也令今人深思。曹振镛来头很大,是曹操的嫡脉后裔,他三朝为官,官至宰相,死后谥文正,人祀贤良祠。表面上看来他功勋卓著,其实曹振镛升官的秘诀如他自述:“无他,但多磕头,少说话耳。”从中可见中国封建官场之大弊也。

这本《壶中书影》增订本共收130篇,其中46篇是新写的,陆续发表在《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上,责任编辑是史佳林兄。笔者对其他旧作也作了润色与修订。承文汇出版社社长桂国强先生与责任编辑竺振榕女士鼓励与支持,增订本得以与广大读者见面,特此感谢!特约编辑郭伟涵的审阅,纠正了笔者的不少笔误和引文之错,对此十分感激。张晋兄为拙著设计封面,画家侯仁端为我新写的历史人物作了逼真的插图,也一并致谢!

笔者从小喜欢文史,喜欢用简洁洗练的文笔描述中国古代各种人物的经历,给读者通俗而形象的解释与启迪,让人们认识中国封建专制制度之罪恶,这是笔者从小立下的愿望。愿《壶中书影》启蒙人们的现代文明意识,吾以此而自勉。

曹正文

写于2015年10月28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3: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