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刚所著的《社会主义空间正义论》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坚实的理论基础。无论是关于空间、空间正义问题的本质与定位,抑或是对于空间矛盾和危机的揭示,还是对于影响空间公正的因素分析以及最后的对策研究,该书都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视角,进一步拓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视域。
城市空间的生产正在全球范围内对人类的生活与命运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其进程在直接的意义上也构成了当代中国重要的“生活世界背景”。王志刚所著的《社会主义空间正义论》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当代解读成果,探索马克思主义空间正义思想;放眼于马克思之后西方诸多学者的空间生产理论挖掘,吸收思想资源,开阔空间理论视域;结合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空间问题的经验分析,勾勒出社会主义空间正义的一般理论框架。本书基于“主体——实践”的解释范式,从空间的社会关系入手,赋予城市空间以主体视角和日常生活的意义,指明当前空间生产的基本矛盾可以概括为资本积累所带来的空间物化与人们的幸福生活追求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反思当代中国城市化和空间问题,在制度与政策的顶层设计、参与性民主和公民权利、责任的空间化实践中寻求城市空间正义,为化解空间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差异空间,提供可借鉴路径。
序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
第二节 围绕空间正义问题的国内外理论动态
第三节 主体性和日常生活实践:空间研究的另一个视角
第四节 为什么是城市空间正义
第五节 研究的脉络与几点说明
第一章 空间正义的基本论域
第一节 空间正义的概念界说
第二节 空间正义的凸显及其背景
第三节 空间正义研究的基本视角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空间正义思想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被遮蔽的社会空间思想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空间正义思想的三个层面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空间正义思想的当代价值
第三章 新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空间批判
第一节 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兴起的社会背景与思想特征
第二节 历史辩证法的空间转向:从“空间中的生产”到“空间的生产”
第三节 资本空间构型生产的基本矛盾与动力机制
第四节 空间正义的策略诉求
第四章 社会主义空间正义的内涵、目标与基本原则
第一节 空间正义: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第二节 社会主义空间正义的内涵与实质
第三节 社会主义空间正义的基本原则
第五章 社会主义空间正义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政府力量
第二节 资本逻辑
第三节 文化及其结构性力量
第四节 主体的认同与抗争
第六章 社会主义空间正义的本土语境、矛盾分析与建构路径
第一节 空间正义的中国语境
第二节 当代中国空间生产的基本矛盾
第三节 公正空间的建构路径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