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代良医叶熙春(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叶熙春,生于1881年,殁于1968年,终年88岁。叶老是名人。新中国成立后他是浙江省中医药队伍的领军人物,长期担任浙江省卫生厅副厅长之职。为浙江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编著的《一代良医叶熙春(精)》主要介绍了名老中医叶熙春的生平传略、治学经验、研习经典医籍的心悟、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医案选录与评析等,是一本带有鲜明的名医个人特色,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实用价值的书籍。

内容推荐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编著的《一代良医叶熙春(精)》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良医叶熙春共三章,分别为奠基立业余杭篇、峥嵘岁月上海篇和叶落归根杭州篇。依照时间和地点的变迁,对其一生活动的起始作了详细的介绍。下卷叶熙春学术经验共四章,分别为主要学术思想和特色、治疗经验选介、叶熙春医案和诊余漫话。本书对于医学院的学生是一位难得的良师益友,对于从事中医药工作的职业医生是一本难得的参考书,对于爱好中医药学的朋友来说开卷有益。

目录

上卷 良医叶熙春

第一章

奠基立业——余杭篇(1886~1929)

 祖籍慈溪 出生钱塘

 第二故乡是余杭

 博采众长 自成一家

 医家荟萃的木香弄

 乡谊情深 侠骨仁心

 没有笑声的家庭

第二章

峥嵘岁月——上海篇(1929~1948)

 险风恶浪闯上海

 谱写人生新篇章

 受拂西洋文明之风

 忘年之交冯尚文

 爱憎分明 赤子情怀

 “孤岛”上的“接待站”

 “十万山水” 医画情缘

 铁蹄之下 国破家碎

 短暂的痛苦与欢乐

 遭陷害黯然返乡

第三章

落叶归根——杭州篇(1948~1968)

 大隐隐于市

 成了重点保护对象

 治好了谭震林夫人的痼疾

 带头联合创办中医院

 从上海请回来的副厅长

 三角钱的药方救了贵宾的命

 为防治流行病疫作贡献

 和各界知名人士的交往

 闲话蝌蚪避孕惹风波

 身心两健的耄耋老人

 “红色风暴”的首次冲击

 “要留清白在人间”

 叶熙春年谱

 主要参考资料

下卷 叶熙春学术经验

第一章

主要学术思想和特色

 学术渊源

 学术思想和特色

第二章

治疗经验选介

 治疗外感热病的经验

 治疗痰饮的经验

 治疗胃脘痛的经验

 治疗月经病的经验

第三章

叶熙春医案

 温病

风温

春温

暑温

湿温

伏暑

秋燥

冬温

风斑

 内科

咳嗽

哮喘

痰饮

肺痈

肿胀

胃脘痛

胁痛

黄疸

疟疾

痢疾

眩晕

痹症

痿症

血症

蛔虫

 妇科

月经不调

带下

胎前

产后

妇人杂病

第四章

诊余漫话

 冬令进补话膏方

 论流派

 论处方格式

 用药不在多而在于精

 论处方之药味与剂量

 论温病之用人参

 论苏子、葶苈子、皂荚子

 论治疗瘩

 论湿

 论八脉丽于阳明

试读章节

祖籍慈溪出生钱塘

叶熙春,幼名锡祥,字倚春,清光绪七年十月初十(1881年12月1日)在浙江省钱塘县(今杭州市)武林门外响水闸出生。据其本人生前自述,他的祖籍在浙东慈溪,19世纪60年代,其祖父叶良松和祖母为躲避太平军(当时老百姓称之为“长毛”)与清军在浙东地区反复拉锯作战的战乱,挑了一副简陋的家当担子,一路逃难来到省城杭州定居下来。抗日战争爆发前,叶熙春旅居上海行医,慈溪老家还曾派人去分送祭祖的供品,并要他在续修的宗谱上补进自己及夫人子女的姓名,此后即失去联系。迁杭第一代的祖父叶良松因为是难民,既无亲友可投靠,又无田地和富足的资产,只能做些小生意勉强度日,家境清贫。祖父死后,叶熙春的父亲叶德发和母亲就到附近的余杭县良渚镇上摆设贩卖粽子豆浆之类的小吃摊子谋生,而把年幼的叶熙春留在响水闸旧居,随同祖母一起生活。在叶熙春5岁那年,祖母也去世了,幼年的他这才到良渚,跟随父母度过了没有多少欢乐回忆的童年时代。按照当时的家境,稍长大后,叶熙春就该给父母当帮手,日后也就是做个小摊贩的城镇贫民。但因他从小体质比较单薄,天性又聪敏好学,父母不忍心让他跟着干力气活吃苦,就送他上私塾,七岁启蒙,读了几年书(另有一种传说是送他到镇上一家酱酒店当过几年学徒)。此时叶熙春所接触的邻居乡亲们都是贫苦百姓,那时的穷人们最怕的,除了官府催税征丁、地主逼租讨债外,就是怕家中有人生了病,没钱求医买药,往往小病拖成大病,最后丢了性命。读过几年书的叶熙春对此深为同情,下决心要投师学艺,做一个为乡亲们解除病痛、救死扶伤的好郎中。在叶熙春十五六岁时,禁不住他的一再恳求,父母终于遂了他心愿,筹借了一笔钱,托人将其送至当地名医莫尚古先生门下学习中医。

这位莫尚古先生受业于当时号称“浙江四大名医”之一的姚梦兰(1827~1897)。姚氏擅内、妇:儿诸科,对湿温时症尤为专长。姚老夫子不但医术高明,还悉心传教了后来被称为“三鼎甲”的三位名医,除了其次子姚耕山(20世纪60年代前的杭州名中医史沛棠就是其弟子)和马幼眉外,另一位就是莫尚古。叶熙春师从莫尚古的初期,姚老夫子尚健在,他见这个徒孙聪敏过人、悟性特好,又勤奋好学,十分喜爱,所以也常对叶熙春予以教诲和指点,并嘱咐传承其医道的次子姚耕山也要对这个师侄多加关照指教。有些介绍文章中说,姚梦兰曾破例指定他随自己侍诊;但姚于1897年即已逝世,此时叶熙春初入师门,似不可能随师祖侍诊,故本书未从此说。在两代名医的指引传授下,立志于中医事业的叶熙春犹如获得阳光雨露滋润的幼苗茁壮成长。加上他苦研中医学典籍,喜探古人秘方,并注重发掘民间流传的验方、单方。所以当他三年满师时,已颇熟悉中医的专业知识,并在临床诊断时基本上能自如地独立诊病用药了。  叶熙春虽然出生于现杭州市郊(今属拱墅区),生前一直把杭州当做自己的故乡,但后来其到上海行医期间,门口挂的牌子上却自称是“禹航叶熙春”(余杭,别称禹航),而且他始终把余杭当做自己最眷念的第二故乡,对余杭怀着极其深厚的恋乡情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他的业师莫尚古先生,虽然是医术很高的良渚名医,但心胸气度却不很豁达。他见叶熙春既聪颖过人,又勤奋好学,日后前途不可限量,生怕他年“教会徒弟饿煞师傅”,因此当初在勉强收下这个日后必定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徒弟时,就对叶熙春立下一条只针对其一人的独特门规:满师后不准在良渚方圆20里之内开业,只能到较远的别处去挂牌行医(当时交通不便,一般病家是不会轻易到20里之外的远处去求医的),而且满师后还要尽义务帮师三年。等到叶熙春艺成满师,又尽了三年帮师义务后,他虽由家庭包办已娶妻成家,却不幸父母先后亡故。带着新婚妻子而又心高气傲的他,既不愿去岳父家做“倒插门”的上门女婿,又无其他亲友可以投靠,无家可归。茫茫大地,哪里才有安身立命之处呢?正束手无策、一筹莫展之时,幸有同门师弟胡念祖伸出了热情的援手,介绍安排他到自己的家乡余杭镇(正好离良渚20里路之外)去开业行医。P4-5

序言

要写好叶熙春真的不容易,因为他是名医,名人。也因为我们太年轻。

当我们为《一代良医叶熙春》写上最后一句话,画上最后一个句号后,我们抬头望了一眼蓝天,终于松了一口气。一颗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在纪念叶熙春先生诞辰130周年之际,我们终于可以把《一代良医叶熙春》捧上,献给读者。

叶熙春,生于1881年,殁于1968年,终年88岁。

叶老是名人。新中国成立后他是浙江省中医药队伍的领军人物,长期担任浙江省卫生厅副厅长之职。为浙江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文化大革命”时期在杭州生活的人都铭记着一件事,疯狂的造反派曾经演出过一场闹剧,把两位在省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权威绑在垃圾车上,在闹市区游街示众,其中一位是有“江南活武松”之称的盖叫天,另一位就是叶熙春。

叶老也是名医。他在1961年80岁生日时曾作过一首七律诗,诗中有一句话:“六十余年如一日”。这样算来,他从医的时间有近70年之久。叶老天性聪明,悟性极强,熟读经典,又得名师指点,早年就有病家信服其医术,称其为“叶半仙”。叶老信奉“三人行必有我师”,对民间验方、偏方,不问来自何等人士,都悉心揣摩,谨慎验证。对于西学渐进,叶老从不排斥,常常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在上海时,叶老患急性肺炎,病势凶猛,亲身体验了盘尼西林的疗效,有感而发:“古老的中医中药固然有自己的不可替代的特点和长处,但治疗某些危急病症还是现代西医西药有效、来得快,我们当中医的可不能坐井观天、夜郎自大啊。”70余年的医学生涯,历经磨砺,叶老终于脱颖而出,成为当时浙江省最著名的中医师。

叶熙春是名医不假,但我们在编撰这本书的时候,被他的一件件轶事所打动,他是名医,但他更是受人尊重的苍生大医。由此我们想到一则古训:“不为良相即(则)为良医。”我们一致决定把这本书定名为《一代良医叶熙春》。

《一代良医叶熙春》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良医叶熙春共三章,分别为奠基立业余杭篇、峥嵘岁月上海篇和叶落归根杭州篇。依照时间和地点的变迁,对其一生活动的起始作了详细的介绍。这部分主要由叶熙春幼子叶炳南撰写。炳南先生虽说是幼子,但也已是古稀之人了。他长期从事历史研究,有着深厚的专业基础。因为早年参军,许多材料都是源自亲朋好友、文献报刊,也有是道听途说的。为了证实这些材料,他花了很多的时间和心血进行调查研究,没有证据的只能舍弃。下卷叶熙春学术经验共四章,分别为主要学术思想和特色、治疗经验选介、叶熙春医案和诊余漫话。这是本书的精彩之处,由学会工作人员朱泓雨、胡小花从早年中医学会对叶熙春先生的经验总结中进行精选和编撰。

编撰《一代良医叶熙春》是为了继承发扬他的精湛医技医术和高尚的医风医德,特别是爱国爱乡爱民的高风亮节,为祖国医学宝库提供一份足资借鉴的一代良医的历史资料,当然也是为了纪念叶熙春。

《一代良医叶熙春》对于医学院的学生是一位难得的良师益友,对于从事中医药工作的职业医生是一本难得的参考书,对于爱好中医药学的朋友来说开卷有益。

因才疏学浅、时间仓促,不足乃至某些差错之处在所难免,谨请读者批评指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8 8: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