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日》作者马利亚什·贝拉巧妙地藏在作品中人物的背后,通过他们离奇,悲惨,甚至恐怖的命运,指责时代和社会的不公。比如警察伊什特万对自己和社会充满了绝望,认为整个社会都烂透了,无药可救了。于是他把怒气发泄到老婆身上,实施家暴以缓释愤懑。比如可怜的精神病患者卡塔姑娘,她只是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之中,对任何人都没有威胁,但这幢楼里的男人们,像虫子般生存的男人们,却集体卑鄙地侮辱她,亵渎她,轮奸她,后在全楼人的冷漠注视下,卡塔把自己套在院子里的晾衣绳上自尽了。公寓楼里视卡塔为自己未来标本的小姑娘小波莉被这一场景吓住了,她隐约看见了自己的将来……
本书的价值在于:以文学形式记录东欧剧变给普通人造成的灾难,揭示社会动荡及无序带来的道德滑坡及精神虚无对弱者会造成怎样的伤害。
马利亚什·贝拉著的《垃圾日》以匈牙利布达佩斯一栋摇摇欲坠的老旧公寓楼为背景,知名的律师、疲惫的医生、意气风发的学生、充满幻想的失业者、机灵的商人、出色的厨师、古怪的发明家、疯癫的工程师、自暴自弃的精神病患者、渴望赚钱的骗子等形形色色的人居住其间,通过对他们生活状况的描写,诠释了这些社会底层人的孤独与无奈。
二层四号艾米大婶
艾米大婶很穷。住在这幢楼里的所有住户都非常穷,他们全都活一天算一天,不能、不想,也不愿意打破他们一直这样过着的生活,但跟艾米大婶相比,他们所有人都是富人。因为跟别的人不一样,艾米大婶连那可怜的一点点退休金也没有,她只能靠着救济金过活,将将能支付其实极少的电费和煤气费,平时她用电用煤气总要精打细算,担心超出自己所能支付的额度;一旦超过,她支付不起,煤气就会被人断掉,自己会冻死在小屋里。
有一段时间,她搭乘公共汽车到城外的菜田里去拔胡萝卜、白萝卜,至少可以把它们煮熟了充饥,但是自从有一次被人抓住,挨了一顿暴打,艾米大婶再也不敢去那里了。她没有孩子,亲戚之间也没任何来往,所以没有人能在钱上或食物上帮助她。
有许多次,艾米大婶一连好几天没有吃东西。她在居民楼附近绝望地转悠,几乎没有任何希望,能够找到什么食物聊以充饥。即便在商店、农贸市场附近的垃圾堆里,也很难找到可以下肚的东西;垃圾桶里即使可能有什么剩菜剩饭,也早被那些无家可归者给捡走了。
有一回,艾米大婶又踏上了她的发现之旅,走到附近的一家医院。她围着医院建筑转了一大圈,后来在立在医院后部的一只巨大的铁皮垃圾箱内掏了起来。她并不在乎进进出出的病人们盯着她看,致命的饥饿驱使着她拼命地掏啊,掏啊,已经掏了很深,但仍一无所获。她感到恼羞成怒,一阵凄楚的怨气和无奈的羞恼,突然赋予她一股巨大的蛮力,向更深处掏去。
就在这时,她的手碰触到一个质地很厚的塑料袋。她立即将塑料袋周围的垃圾扒开,继续往下掏,终于抓住了战利品,使劲拽了出来。她打开塑料袋,朝里望了一眼,看到血糊糊的一块肉,旁边还有一团绷带和线绳。她根本管不了那东西是什么,一把抓住口袋塞进包里,立即掉头回家。
在家里,艾米大婶从口袋里掏出战利品,放到水龙头下开始冲洗,这时候她才辨认出,塑料袋里装的是一只血肉模糊的孩子的手。她取出一口平底锅,从骨头上剔下可以吃的肉,放进锅里,点火煮开。她往锅里撒了一些辣椒粉和别的调料,紧张得几乎要晕倒在地。她兴奋不已地等待大功告成。
肉炖好了,她郑重其事地将铁锅摆到已经铺好桌布、摆好餐具的饭桌中央,然后仪式般隆重地把它盛到盘子里,用祖传的刀叉开始进餐。开始的时候,她觉得有些恶心,肠胃痉挛,倒海翻江,但是她还是强迫自己喝了几口汤,吃了几块肉。吃完饭后,她躺到床上休息。她睡得很深很沉,并做了许多噩梦。她梦到一个陌生孩子向她讨要自己的手,那孩子痛哭,抽泣,哀求,但是她束手无策,不知道该如何安慰他。
没过几天,艾米大婶的感觉好多了,她从令人毛骨悚然的体验中缓了过来,恢复了一些体力,重返医院寻找食物。她后来得知,医院里设有创伤外科,专门处理意外事故中的伤残者,因此,垃圾箱里会有术中截下的残肢,有时还能捡到一些无从辨认部位的碎肉。
这样一来,艾米大婶的用餐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慢慢的,她终于习惯了吃人肉,尽管这不是一桩容易的事情。人肉的味道还是不错的,跟其他动物的肉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稍微有一点甜。最重要的是,她能够从中获取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用餐的口味也随之调整,去医院觅食成了她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P7-9
亲爱的中国朋友!
在这里,在匈牙利,在这个虽然很小、但故事很多的中欧国家,有着一个很怪的习俗:垃圾日。情况大概是这样的,市政府每年都会指定出一天,让当地居民们将所有没用的东西——自己没用、但可能别人有用的东西,或体积太大、无法扔进普通垃圾桶的大件家什——统统从家里、阁楼里、地下室里找出来扔掉。
在这一天,街边堆满了各种各样神秘的旧物,缺胳膊少腿儿的破家具,老掉牙的坏电器,发黄了的老照片,多余的门窗,过期的药物,蒙尘的画作,旧书旧报旧杂志旧衣物旧体育器械,总之,所有的一切,所有曾几何时有人(因为好、有用、好看)需要过、使用过或收藏过、但现在已经时过境迁、成为破烂了的一切,都被扔了出来,说不定别人捡回去能用。不少人一条街接着一条街地巡猎,在陌生人的弃物和过去中竞相翻腾,将一些可能有用、可能卖钱、可能修好的东西找出来运回家;那些剩下来的、确实没用了的破烂则留在街上,第二天早上被垃圾车拉走。
以前我并不住在这里,所以当我知道有这个习俗时,对我来讲特别有趣。我出生在南斯拉夫,那是一个多种宗教、多个民族的国家,后来那里爆发了轰轰烈烈、兄弟相残的内战,我从那里逃走了,为了逃避兵役,为了不杀人;我逃到了匈牙利。
这个对我来说全新的世界,当时也处于动荡、奇怪的状态。俄罗斯军人刚刚撤离,很快就来了美国人和西欧人。当地人对学英语的需求突然剧增,尽管没怎么当过教师,但我的英文很好,加上没有工作,所以我当起了私人教师,一来养活自己,二来了解对我来说新世界的居民。
我在一幢摇摇欲坠的公寓楼里租了一个小房间,很快,知名的律师、疲惫的医生、意气风发的学生、充满幻想的失业者、机灵的商人、出色的厨师、古怪的发明家、疯癫的工程师、自暴自弃的精神病患者、渴望赚钱的骗子和许多形形色色的其他人从早到晚跟我泡在一起聊天,学英语。
自打认识了他们之后,我的心灵很快就变得像一幢公寓楼,许许多多的古怪人物门挨门地住在里面。他们是一个动荡时代的社会角色,这些彼此截然不同的人们不得不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因为他们既不富得能搬进别墅,也没穷得要流落街头。
亲爱的读者,你在这本书将要结识的就是这个时代最典型、最古怪的一些角色,这些人的故事深深留在了我的心里,并在我的心里获得了新的生命。好人和坏人,富人和穷人,成功者和失败者,强者和弱者,精神病和正常人,渴望者,梦想家,罪犯和自暴自弃者。
这本书是我的垃圾日,我从我的心灵深处把他们翻出来,把他们的欲望、恐惧、美丽与疯癫、爱情与暴力等扔到天光之下,也许对你有用,也许对你没用,请读者们自己挑拣。
当你们认识了这些人,知道了这些稀奇古怪、扣人心弦的故事,你们肯定会非常震惊,你也许会哭,会沉思,而且回头还会笑,你终于了解了一个世界,对它进行沉思,以此使它变得更快乐、更有意义。
我相信,当我们以后有机会见面,你也会告诉我你的故事。但是,你要了解我的故事,现在你必须读一会儿这本书,但这是一本很浓稠的书,它讲给你许多讲故事的灵感。
能跟你分享这些故事,对我来说是一个天赐的礼物。你好好地读它们吧,就把它当成一样样有趣的东西玩物,拿在手里,攥攥这个,捻捻那个,玩一玩,然后扔掉或揣起来,随身带着或转给别人。我相信,你在他们中间肯定不会感到无聊,你会从中为你自己找到一些令人兴奋的、有价值的东西。
垃圾日快乐!
马利亚什·贝拉
二〇一五年五月二十六日.布达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