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随笔与读书随笔一样,同样是看似容易实则需要真工夫的活计。
人人能写,但出彩的较少。所谓门槛低,若舞出七彩龙腾来,实在寥寥。
《巴黎的忧伤(下午茶)》是赵焰的最新电影随笔,延续了他的风格,像娓娓的人生,没有跌宕华丽,更显淡静平易。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巴黎的忧伤(下午茶)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赵焰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电影随笔与读书随笔一样,同样是看似容易实则需要真工夫的活计。 人人能写,但出彩的较少。所谓门槛低,若舞出七彩龙腾来,实在寥寥。 《巴黎的忧伤(下午茶)》是赵焰的最新电影随笔,延续了他的风格,像娓娓的人生,没有跌宕华丽,更显淡静平易。 内容推荐 《巴黎的忧伤(下午茶)》是赵焰的最新电影随笔。看电影是意见无比幸福的事,本书记述了:塞纳河蜿蜒地流过巴黎,市中心的河水有一处特剐宽广,水中有两个迷你小岛,一个是西堤岛,一个是圣路易岛,这两座小岛以桥与左岸右岸相通,位于巴黎的心脏部位,这也是人最多的地方。 目录 巴黎的忧伤 一张纸牌的正反面 一个英俊无比的浑球儿 西伯利亚,不是童话 天才是支离破碎的 梦的私密与无限 我们都是狙击手 古井的潋滟 平淡的真实 绝色的伤口美艳的红 梦境之花 天才的代价 欧洲脆弱的心脏 日本式的简单 有关越南的童话 等待自己的灵魂 俄罗斯的隐忍 春华与秋瑟 无法逃遁的忧郁 暗流和激流 悲悯的故乡之旅 诡秘与狂放 明亮的悲伤 男人的荒凉 人性边缘的忧伤 透明的邪恶 在缓慢中老去 “流氓”天才 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风萧水寒的空明 关于罗伯茨 青春过后“大撒把” 天才魔鬼 无茎的关艳 寂寞的等待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美 诗人是孩子 似水流年的歌 欲望及对欲望的恐惧 至高无上的想象力 女人30一朵花 鳗鱼的故事 像罗伯·格里耶一样独特 春天的N个瞬间 温暖的暧昧 悲悯的凝视 沉郁的忧伤 伸向死亡的指尖 灵魂的重量 脏水,及卑微的人 记忆与忘却 记忆与爱情 和服包裹的女人 幻变中的隐秘 演员不要脸 时代的经典 无话可说的爱情 香草的阴谋 爱情如偈 禅纷似花,人淡如菊 小妖精和小仙女 那些独特的女人们 暴力和情色的禅 风中的虫鸣 深褐色的爱情 戈达尔的沙器 一种疏离的痛楚 不是谁都可以写史诗的 沉静和绝望 梦中的女人 没见过这么耍流氓的 一夜成名 独树一帜的仙人掌 对手戏 曾经英雄岁月 男人的魅力 另一个世界的女人 让我们一起当海盗 沉潜于岁月之河 如鲠在喉的迷宫 连接黑暗的幽深 最黑暗的夜,最亮的光 虽已灰烬,却是不朽 迪士尼一样的幸福人生 幽默背后的悲怆 巴黎的又一场春梦 法国美女甲天下 英国关女最优雅 古希腊的回归 无法看见的罗马 情色就像马提尼 早已冷却的咖啡渣 我不知道花为谁开放? 在烂片中成长 音乐宛如神明 音乐宛如灵魂 后记 看电影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 试读章节 巴黎的忧伤 塞纳河蜿蜒地流过巴黎,市中心的河水有一处特别宽广,水中有两个迷你小岛,一个是西堤岛,一个是圣路易岛,这两座小岛以桥与左岸右岸相通,位于巴黎的心脏部位,这也是人最多的地方。岛上处处是闻名世界的古迹,狭窄的小街,河岸带着古老的韵味,是最适合体味巴黎历史的地方——这是我在书中所看到的,也不知怎的,一看到“巴黎”这两个字,我就莫名其妙地兴奋亲切,亲切得连我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了。李安说,每一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个不同的巴黎。的确是这样,我要说的是,不仅仅是每一个人,只是我,在我的心中,就有无数个不同的巴黎。 看过很多有关巴黎的电影:《巴黎圣母院》《巴黎最后的探戈》《巴黎最后一班地铁》《戏梦巴黎》《巴黎拜金女》《巴黎,我爱你》《巴黎野玫瑰》……这些,都是题目中有“巴黎”这个词的,还不包括发生在巴黎的无数故事:《悲惨世界》《虎口脱险》等等。这一部《巴黎》,在我心目中,又增添了一个巴黎:不是波德莱尔的巴黎,也不是左拉的巴黎;不是歌薇尼夫人的巴黎,也不是雨果的巴黎;不是柯蕾特的巴黎,也不是乔治桑的巴黎;不是普鲁斯特的巴黎,也不是巴尔扎克的巴黎;不是萨特和波伏娃的巴黎,也不是纪德的巴黎……这个巴黎,是属于现实的巴黎,就是在人群中自由自在,也有着悲欢离合的普通人的巴黎。 塞德里克·克拉皮斯的镜头里,各式各样的巴黎人出现了,每一个人都是一条线,然后缠绕成线索交叉的花园:姐姐和弟弟,老师和学生,商贩和顾客,老板和店员,偷渡客和模特等等。他们在巴黎的生活,自由、幸福、孤独、忧伤、烦恼:舞蹈家患了严重的心脏病,他面临的,是很危险的心脏手术;他的姐姐,一个单亲家庭的母亲,为了孩子,一直拒绝男人;一个北非人千方百计想来巴黎,因为他爱上一个模特;一个建筑师困惑于自己的人生;一个底层的女子,姿色平平,萍水相逢地,就爱上了一个毫无特点的屠夫,这是一场底层小人物的情欲,但一次突如其来的车祸,夺去了她的生命……让人印象至深的,是一个专门研究巴黎历史的老教授,幽默风趣,才华横溢,他决定不再沉湎于故纸堆了,答应给电视台担任解说,专门拍摄有关巴黎的文化片。老教授爱上一个漂亮的年轻女学生,他不敢表白,只是冒充同学,给女学生一次次发短信,发那种深情而有才华的诗歌,他的诗写得真好,是这个时代所缺少的。那个年轻女学生,大约是被打动了,或者只是怜惜,是同情,两人就有了一夜情……这样的感觉很巴黎。在这个世界,巴黎的意义就是一种感觉吧,就是那种豪华、平静、自由而又妖娆的感觉。 塞德里克·克拉皮斯的确是有才华的。这样的片子,只要看几个镜头,就会觉得那种抑制不住的才华会溢出来。电影的调子不完全是忧伤的,却是自由自在的,是一种超脱忧伤之后的自由和平静。我得承认的是,这样的片子的确打动了我,那是一种淡淡忧伤的触动,就像一棵微不足道的植物,被潇潇的春雨淋透;还像一粒小石子漫不经心地落入池塘,水波散开的,都是淡淡的忧伤。 斯蒂芬·茨威格在他那本著名的遗作《昨日的世界》中,是这样描写巴黎的:“然而,尽管如此,我仍然觉得,能愉快地感到生活逍遥自在的地方,莫过于巴黎。巴黎以它的各种形式美与温和宜人的气候,以它的财富和传统,出色地证实了生活的逍遥。无论是中国人、斯堪的纳维亚人、西班牙人、希腊人、巴西人还是加拿大人,都感到塞纳河畔就像在自己家中一样。那里没有任何的强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说话、思想、欢笑、责骂,可以奢华也可以像波希米亚人似的简朴。一个无产阶级的工人觉得自己和他的雇主一样,是一个自由和举足轻重的公民。一个饭店服务员会在咖啡馆里和一个穿金丝边军服的将军像同事般的握手。勤劳、规矩、爱干净的小市民太太们对同一条楼道里的一个妓女不仅不会嗤之以鼻,反而每天在楼梯上和她闲聊,她们的孩子还会给她赠送鲜花呢……” 茨威格的笔下,是属于逝去的老欧洲了。至于真实的巴黎,我宁愿相信塞德里克·克拉皮斯电影中的真实,就像电影中的那个老教授,他原先还在做一个关于神圣的爱情之梦呢,以为女学生真的爱他,他们之间的爱情,是跨越时空和世俗的。但很快,他明白了,女学生只是不拒绝,只是随意呼吸他的爱情,她没有心,也没把一切放在心上。“上帝死了,我要拥抱大地”,这是老教授最后的感悟。是的,上帝死了,留给这个世界的,都是虚幻和变形,这个世界,哪有爱情呢?只有情欲,加速度地升温或冷却。(P1-P3) 后记 后记 看电影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 我们都知道赵老师不仅是一位硕果累累的作家,还是一位资深媒体人,我们现在很想知道——媒体经历对文学创作有什么样的影响? 我一直不算是文学圈里的人,我只是在文学圈外一个徘徊的人,对文字一直抱有很大的梦想,也喜欢文字这种创造、深入、自由,并且不墨守成规的方式。可以说,在文学中,我找到了一种最佳的生存方式。从总体上说,我喜欢的就是目前这种与文学若即若离的关系。可以说,从组织上太接近了,反而会远离文字,因为有各种各样的事务和派别。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所谓的文学圈子,反而离文学很远,离社会很近。我觉得我当下的状态最好,离文学圈很远,离文学却很近,跟文学是一种单纯的关系。打一个比喻来说,现在的我,与文学,是一种“梦中情人”的关系,我爱着她,她爱着我,就足够了,既然爱着,就不一定非得结婚不可,一结婚,反而是社会的了,就有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事情,七大姑八大姨之类的。我一直说,我是为自己的内心而写作,不是为了功利,也不是为了荣誉,这样的状态,比较符合我的初衷。 从职业上来说,我当然算是一个新闻人,一个媒体从业者。这样的身份,决定了我的写作和研究只能在业余时间进行,我不得不经常性地“摇身一变”,从媒体的操作者和管理者进入到写作者的角色。从另一角度来说,任何事情都是有着关联的,我的新闻人的身份与写作者的身份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闻者的身份让我更直接,也能更前沿接触到这个世界;而写作,又无形地将我与这个世界拉开一点距离,使我用一种更从容和更冷静的方式去观察和思考这个世界。我觉得这样的感觉很好。 当然,从时间上来说,一个新闻人,肯定是有着大量琐屑的事务的,这也没办法,身在这个行业,你必须将你的工作做好。不仅仅是对于读者,而且,现在的报纸还有着市场的压力。所以,对于我来说,写作实际上是业余时间整理自己、盘整自己的一个方式。庆幸的是我所在的报纸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这也为我的写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业余时间里,我没有什么其他爱好。就是看看书、看看碟、写写东西,有时候跟朋友们喝喝酒。可以说,我是在别人打牌、打麻将的时间里,进行的写作。至少到目前为止,我觉得这样的状态还可以维持一段时间。而且,从个人来说,我也不想更多地进入纯粹的文学圈,一个圈子就像一个胡同,完全地进去了,有时候反而有一种弊端。比较而言,我还是喜欢这种票友的感觉,喜欢这种‘‘玩的就是心跳”的状态。 您刚才说您平时花了很长时间看碟,我们知道您曾经出过一本电影随笔集《夜兰花》,这本书在圈内有一定影响。您作为一个作家,为什么要写一本电影随笔? 我说过我这一辈子一个很大的爱好就是看电影。当然,是看碟片,看盗版碟。可以说,我看了成千上万的盗版碟。在这些碟片中,有很多都是世界一流的电影。这是我这一辈子最值得庆幸的一件事。电影给我的启迪最为直接,我看过很多外国书,文学的、哲学的、艺术的,这些书都是经过翻译的,在翻译中,实际上丢失了很多东西。而看碟片,却不存在着这样的丢失,而且,电影给我带来的是全方位的影响,它不仅仅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的,还有世界观上的、哲学上的,甚至还有情趣和穿衣打扮上的。可以说,看了二十多年的外国电影,影响是全方位的,它给了我全方位的感悟。因为书毕竟是单向的,是借助于语言的,而电影却是立体的,是广大的,同时也是细微的。可以这样说,电影曾经使我生活在全世界。虽然我这一辈子经历的不是太多,人生比较平淡,但在电影中,我已经活过了无数人的人生。我曾比喻说,我就像站在一条大河边的小孩,然后,看千帆掠过,每一艘船上,都载着一个人生故事,我的眼中看遍了光怪陆离的世界。它让我对于这个世界有着一种最丰富最全面也最深入的认识。 看各种各样的外国优秀电影,还使我明白了,什么才是文学和艺术最好的题材。电影告诉我,文学和艺术表现的永恒题材,就是人本身。好的小说和电影,其实都是在反映人,反映人在各种状态下的活动,反映人的变异和内心拓展。很多好的电影,都可以说是发生在人性边缘的故事,阐述的是人性边缘的忧伤,它所具有的,是对于人类的“大关怀”,是悲悯的凝视。这些,才应该是文学和艺术的永恒主题。 《夜兰花》是我的第一本电影随笔集,是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的。写作《夜兰花》实际上是2000年至2003年,当时,因为事务繁忙,我写不了其他的东西,只能将我看电影过程中的一些感受记录下来。 …… 对于我来说,我只是想着把自己手头的作品写好,然后争取下一部作品比上一部作品要好。至于其他的,想得太多是不是太累了。同时,我一直觉得,写作只是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是第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生活中,有很多东西要比写作重要,比如说亲情,比如说生活本身……对于写作者来说,一定要明白这个基本道理。美只在随意和不经意问吧,机缘也是,人生,一定要懂得这个,切不可强求。 这个时代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变化得都更快,包括个人观念、生活态度乃至精神世界,各种各样的诱惑也在不断刺激着人们的大脑,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写作者怎样坚持自身的原则,去避免写作上的急功近利和粗制滥造显得尤其重要,赵老师现在的主攻方向是文化大散文,您对此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呵,谈不上不受这种浮躁的文化气息影响吧,只能说尽量地争取少受一点影响。有时候浮躁也没有用啊,也于事无补,所以只能修炼一番。其实有些问题想开一点就行,人生是一个很短的过程,不是不求,而是尽量地少求一点。因为一切都是空啊,人生只是一个过程,你安安静静地快快乐乐地把它走完了就是。而且,就写作而言,我想,最重要的,还是应该为自己的内心去写作,只有为自己的内心而写作,才能写出好的东西。当然,写作的过程也是一个寻找自己的过程,通过写作,人能够找寻到真正的自己,也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啊。从某种程度上说,写作是完善自己的一个法门,一个人,能找到这样的法门,实在是一种幸运,所以真的要珍惜自己的幸运。人的一生,多读读书,多看看电影,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因为它们都是人类存在的精华。谁也不能活两辈子,只能从书和电影中,更多地丰富自己。 (此访谈为赵焰分别接受新浪网、腾讯网访谈整理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