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那些美丽的村庄--我在浙江的幸福游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樵夫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樵夫编著的《那些美丽的村庄——我在浙江的幸福游走》在那些有着美丽环境、悠久历史与淳朴乡村文化的村庄长久地徜徉,凝视着村庄每一处优美的场景:清丽雅秀的荷塘、纯净幽远的街巷、水波清粼的河埠头。听着古井上弥漫着的温和素朴的笑声。一棵村口的参天大树礼仪着那些高耸而气势恢宏的宗庙,礼仪着一个个学塾、私塾、学堂,你能在那儿听到一个民族低沉而雄浑的呐喊,看到人性美的光芒烛照幽蓝的天穹。在那蜿蜒而素净纯粹的乡村小巷,在一扇扇门扉前,仿佛那就是我们的家园,曾经被丢失的记忆,在这里被一一拾起。乡村的任何一个元素,都仿佛寄寓着乡愁。在那一个个历史的遗存前,那在城市被隐匿或者被久羁的灵魂,仿佛迷途羔羊,终于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内容推荐

《那些美丽的村庄——我在浙江的幸福游走》是散文作品,系“浙江记忆系列”之一。作者樵夫游走了浙江三十一个美丽村庄,见证了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以文字记录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深刻地挖掘浙江美丽乡村的内在成因,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目录

风,吹过村庄古巷

虚掩的门

雨落许家山

时光的河流,静止或流动

乡愁的守望

那一方宁静的乐土

外漕村的变迁简史

声名鹊起的金峨村

一个葡萄架掩映的村庄

一个村庄在时光里的清影

那个叫蒋家池头的美丽村庄

溪水流过村庄,潺湲地

时光之恒

山岚氤氲的李家坑

与旧时光凝视

施家岙的清丽婉转

一个上午在棠棣徜徉

斯宅里的那些陈年往事

窈口的轻盈与厚重

诗意的村庄

莲香清远

火车穿过金黄的油菜花地

树下的村庄

古樟花开

高迁是一坛酒

宁静·淡泊

有风,在这个村庄里吹

风吹一池水

圳水响千年

徜徉·旧时光·在大陈

河边的村庄

试读章节

雨落许家山

车子在村口停了下来,雨却没有停下来。雨一直下着,从宁波到这个许家山村就一直下着,大雨与雾岚混合在一起。很早就想来到这个被唤作石头村的古村落,不为别的,就冲着它是个石头村。二。一四年,又有人建议我寻访许家山村,最好是天空飘着霏霏细雨,梆硬的石头路上,湿漉漉的,泛着一些柔润的光泽,那种惬意与韵致,让人久久难忘。现在,站在许家山的村口,望着雨帘中的村庄,仿佛一幅空灵的水墨画。这是我首次走近许家山,在大雨中走近,不知会有一种怎样的际遇。

在雨中,我在许家山村徜徉了一个上午,离开它时,我有着几分难舍。在山顶上,我再次回头张望着这个让我惊叹、沉思的古村落,几乎是一步一回头,仿佛一个身体与灵魂都回来过的孩子又要远离。在这个小小的村庄,我在湿漉漉的石板巷道里徜徉时,遇到过一批又一批的旅人,离开时,只有我仿佛孤鸾般远望着这个心灵的巢穴。

这是个极美的村庄,它的建筑形态是美丽的,它与大自然的和谐是美的,它淳厚、硬朗而又绵长的文化是美的,还有久居这石头屋中的人们是美的。我心灵的池塘已长久地干涸,在许家山,一个上午,心灵的池塘又碧水盈盈,已泛起阵阵涟漪,荷叶田田,荷花欲放。

从村口沿着石级而下,不远处,古村就呈现在我眼前,石板路、石屋、石堰围成的利民池,荷塘的莲叶,盈满半池,雨落在池塘上,韵味无限。我一下就被眼前的景致吸引,打着伞在石板路上踱来踱去,看着雨水拍打着翠绿的莲叶,看着烟青色的石板路,看着用石块垒砌的墙基与门楣。我已能眺望到四合院的正堂,雨帘已从瓦檐下悬落下来,有人在帘后走动,我又远望着烟雨中村庄石屋的犄角,目光长久地停驻。后来,村民告诉我,利民池居于这个村庄的正中央,盈盈一水并不为他用,仅为守护着许家山的家园,守护着几百号村民酣睡的梦境。石头村建造在高山的山肩上,蓄水成了村庄的一件大事,防火成了村民的一桩大事。我走进正对着利民池的石屋四合院,这是个很大的四合院,每一方都仍然有人居住。四合院是石木结构,墙基及墙体为青铜色的石板垒砌,两层房子却全为木结构。用鹅卵石砌就的道地,宽阔,空间明亮,即便是屋檐大雨倾泻,屋子里依然亮堂堂。

出门往右拐就是下井街。长长的石板巷,全是石块铺砌的,深幽的,蜿蜒的,石板从巷道伸向一座座石屋,个体就与村庄联系在了一起。石板桥下的沟溪已是流水湍急,哗哗的响声使得这座沉默寡言的石头村有了难以言说的美感。这种古朴又婉丽的元素共聚一起的画面,唯许家山才有。千年的石头仿佛在流水声中一觉方醒。有打着伞的女子从我眼前远去,一把红色的伞,女子把伞举向头顶,靛蓝的蜡染碎花上衣,她踽踽而行,一点点向雨巷深处走去,或许她是个惆怅又寂寥的女子,来这个古村只为心灵的花朵盛开。我兀自就想起戴望舒的《雨巷》,我的双眼定格了这绝美的意象,雨水和着感动慢慢地从眼角流淌。我万没料到在这山肩上的古村落,会有如此的际遇,我仿佛感觉到了不同的气息。

一口古井就出现在我眼前,差点与它擦身而过,我踟蹰不前时还一直思虑,在这个满眼是石屋、石墙、石巷、石道、石板桥、石凳的硬硬的石头村,村民去哪汲一口甘甜的水。据说,这口直径一米多宽的古井从未干涸过,七百多年来,这口古井就一直滋润着许家山的叶、张、王、胡姓人家。井、池、丁字街口,这里就是许家山村村民聚集的场所,俗世的欢乐与苦涩,都会在这儿尽情上演。这儿毕竟是个生活的舞台,同为石头村的村民用不着对俗世的情感重新编辑,因为编辑的生活那是属于戏台的。

许家山石头村主要有下井街、上井街、巷弄等街弄,它们是这个村庄的经络,一幢幢石屋就依山势建在这些街巷上,上井街往山顶攀爬的一段又叫作宁象古道。古道是象山通往宁海县府的主要官道,穿越许家山的这截又唤作墙门街。伫立在古道的下方,久久地凝望着蜿蜒逶迤的石块铺就的古道,凝视着古道两旁的石门、石窗台。窗台幽深,我长久地凝视着,雨水顺着石墙淌了下来,湿了青铜色石块,湿了青苔,湿了干硬的历史,一切从时光深处活泛过来,一切仿佛仅仅是沉睡,它们一一醒来,与我对望,述说着过往。几十米长的墙门街,旧日时光,石街两边商铺林立,在雨帘中,仿佛听到当年的吆喝叫卖声。

叶氏祖屋就在这条古石巷道的下方,现在只剩下遗址,只有断壁残垣还能让人感知到历史的余烬。站在赤褐色的石门槛上,张望着已经望不到尽头的宁象古道,又望着历经岁月沧桑的叶氏祖屋废墟,我明白对于观瞻许家村来说,我仿佛已经从抚摸古石外墙而进入了石屋的道地,仿佛静立在道地中央,我能四顾石屋四合院的主人们真实、本真的日子。我已经开始从村庄的外围,渐行渐近村庄的心脏。这座祖屋的主人顺着时光隧道,从七百多年前又反身回来,他带着坚定的、沧桑的语调,坐在废墟的青石上,叙述着那些被历史烟尘遮蔽了的时光。他叫叶大卿。他与那个把宋末历史册页写满沉雄、苦难与悲壮的叶梦鼎同为叶温裕的后裔。让我们暂且停下匆匆的俗世的脚步,摇响心塬上的风铃,倾听一下那历史的清脆回声。叶温裕是宁海盖苍始祖,远在唐昭宗时他贵为殿中侍御史,后晚唐权至吏部尚书。本来这柄权杖可以为叶氏子孙带来多少富贵,但叶温裕与篡臣朱温不合,慷慨陈词叱责朱温建立梁国,遂自断权杖,弃官归隐迁居宁海东仓。叶氏子嗣枝繁叶茂,同时,耿介、悲患的人格血脉也一直在叶氏子孙的血液中流淌。多年后的南宋末年宋度宗时,叶氏后人叶梦鼎已官至右丞相,是进入国家三公九卿之列的高官,他进入了无数仕人梦寐以求的国家权力中心。叶梦鼎在朝时,秉承叶氏悲情忧患的理想人格,他一次又一次上书朝廷,要革除弊政予民生息,提出许多修明政治、振国兴邦的主张。叶梦鼎为官之后,真的是生不逢时,在他六十七岁贵为右丞相时,国家局势已危如累卵,宋亡也已在须臾之间。他为朝中重臣时,遇到佞臣贾似道,而贾既权倾朝野又是皇亲国戚。叶梦鼎一面孤力抗阻贾,一面仰天长叹,仿佛一只啼血孤鹏发出让人悲伤的哀鸣。他在七十几岁高龄时,辞官,单车于夜幕下消遁,隐匿在家乡宁海的山壑。

在叶梦鼎为国奔走之时,叶氏家族的另一支后裔,在叶大卿父子带领下,选择了有利于躲避战祸的许家山村安居下来。叶大卿是智慧的,他与儿子寻找到了这块山肩壑地,又找到了玄武岩,这真是上苍的庇佑。玄武岩石矿形成于早侏罗纪时期,浙东沿海发生区域性大断裂,滚烫的岩浆从地底喷涌而出,形成火山喷出岩,它们或纵向,或横向,像书页一样有规则地排列着,不需敲凿,只需用铁钎或木棍插进岩石缝隙,用力一撬,一块平整的石头就能完整地取下来。这种火山岩石质坚硬、表面光滑、纹理细腻,是上好的建筑材料。叶氏父子就在这建造宽阔高大的石屋。一幢铁硬铁硬的石屋,不仅是栖身之所,也是灵魂的避难所。叶氏一族就是以这种方式迎接着叶梦鼎这只抗击佞臣的孤鹏的归来。

雨又下大了,雨柱如齐发的万箭砸落在叶氏祖居废墟的乱石上,溅起的水仿佛铁砧上飞溅的滚烫的铁屑,落在我的脚上。我站在那儿沉思,历史的册页仿佛又被我翻开,一场狂风暴雨,一只孤鹏又如何抵挡得了。

官场的险恶,佞臣的奸诈,使得许家山叶氏子孙不屑官场。他们静居于这个偏僻而又秀挺的山肩,在书院里读着经书,在山地间操持着各种农事。“民依于食,故农事最为急务。”这条叶氏家训曾规规矩矩地挂在石屋的书院门上。

P14-17

序言

尘世中的精神家园

樵夫

这两年我一直在浙江的乡村行走,是一种情怀使然,没有任何来自心灵之外的力量。在这个让人感觉旋转般变化的年代,看着物质世界飞速发展,令人晕眩,心灵也时有茫然若失感。在这样的时候,我总是会拾起行囊,然后奔离城市,循着喧嚣声反向走,奔向大自然,奔向那些村庄,奔向那些安谧的所在。我明白,生命过往的美好记忆,那份浓酽的乡愁,一定还会在那些地方,那里才会是我们最后的精神家园。

在浙江大地上行走,一个个村庄果然不负我内心的期许。浙江的许多村庄都是很美的,这种美就我行走的感受来看,的确来自浙江早于全国的美丽乡村建设。任何物质,都经不起时间的啃噬,这是毋庸讳言的事实,不管气势多么恢宏、用材多么坚固的建筑,都逃不脱这一宿命。接下来的是,任其颓唐、衰败,还是用良知来重新打理这些村庄?人类聚居的形式,全部由村落、城镇与城市来实现。城市与城镇,令人沮丧的现状是。喧嚷声此起彼伏,高楼把人一步一步地托举起来,让人远离土地,让灵魂悬空、飘荡。唯有村落还是或者基本是原生状态。只是,它们也在时光的啃噬中,老去。它们一旦老去,就不仅止于村庄以及村庄的一切事物,人类的记忆、生命中美好的印痕、那份久违的乡愁,都将一一老去。人,会失去美好自身,会有一种无根的漂泊感。

就大自然与村庄而言,作为一个自由自在的行走者,一个渴望给予心灵营养的行走者,我更倾向于在村庄行走。但一切村庄,倘若是野草蔓生、瓦砾残垣遍布,我会停下行走的脚步,因为我清楚,心灵会又一次受到戕害。这与我行走的内心期许会背道而驰。所以,洁净、优雅、淳美,是我对村庄的第一要求。其次,它应有着历史的悠远,在这样的村庄,可以如我们那些晋代雅士般,坐于一隅,目视前方,“追远”。在追念先贤的体验中,让灵魂的经幡迎风飘飞,自省与先人的差距,让内心回归。

我更多地会在那些有着美丽环境、悠久历史与淳朴乡村文化的村庄长久地徜徉,凝视着村庄每一处优美的场景:清丽雅秀的荷塘、纯净幽远的街巷、水波清粼的河埠头。听着古井上弥漫着的温和素朴的笑声。一棵村口的参天大树礼仪着那些高耸而气势恢宏的宗庙,礼仪着一个个学塾、私塾、学堂,我在那儿听到一个民族低沉而雄浑的呐喊,看到人性美的光芒烛照幽蓝的天穹。在那蜿蜒而素净纯粹的乡村小巷,在一扇扇门扉前,我常常会无意识地举起手掌拍门,仿佛那就是我们的家园,曾经被丢失的记忆,在这里被一一拾起。乡村的任何一个元素,都仿佛寄寓着乡愁。在那一个个历史的遗存前,那在城市被隐匿或者被久羁的灵魂,仿佛迷途羔羊,终于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写作这部散文是艰难的。在行走、凝视、礼仪浙江最美丽的三十一个乡村后,我应该怎样用自己的文字,来固化这些美的真的善的“浙江记忆”?我曾夜不能寐,在床上辗转反侧,我应该追求自己散文写作的一贯风格,应该时刻警惕不要将写作变味成肤浅的游说。我的散文的辨识度如何呢?语言的诗性、叙事的绵密、细节的质感、哲理的升华、精神的呈现。这是我所追求的。面对一个个美丽的村庄,自己要做的是与村庄的一切进行真诚的对话,与那些悠然已去的历史、仁德高尚的远祖对话,与一切事物对话。当凝视那些事物时,我仿佛就听到它们的低吟,与村民对话,让灵魂彼此照亮。

每次从村庄归来,就仿佛一个归隐者,在幽暗中,总能将灵魂的灯盏再次点亮。

光亮,总是照着前行的路。

二〇一五年九月十九日

于宁波天一家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4: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