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顺水
分类 科学技术-建筑-水利水电
作者 赵学儒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顺是一种理念,顺是一种规律;顺是一种行动,顺是一种成果;顺是一种新境界,顺是一种新常态。弃逆归顺,才风调雨顺;顺水行舟,才一帆风顺;顺天从人,才一顺百顺……

顺义“顺水”,正是我国水利发展的一个缩影;顺义“顺水”,只是一个点,它却是一个亮点。赵学儒编著的《顺水》重点描绘了北京市顺义区的水利发展历程。他们发展节水灌溉,成为“中国粮田喷灌第一县”;他们实施生态治河,让潮白河两岸风景如画;他们精细化管理水资源,“顺”出了一条成功的水资源管理之路。

通览全书,其实就是一个从“治”字向“顺”字的转变。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治水史,一个“治”字连续了几千年。从大禹治水开始,历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在“治”的基础上,实现了“顺”的升华。

内容推荐

赵学儒编著的《顺水》记录了北京市顺义区的治水过程、理念、措施和成果,是我国水利从“人定胜天”到“人水和谐”、水与生态共生共存的历史缩影,是参与水事、了解水事者的群体记忆。书中一些故事、传说、诗歌,感人至深;一些经验、教训,可借可鉴。

本书不仅是讴歌顺义水务人的赞歌,也是献给全国水利工作者的赞美诗。

目录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空降好运

第二章 本来就很美

第三章 战洪图

第四章 斗早魔

第五章 托起水长城

第六章 “顺”潮白

第七章 中国第一

第八章 一字之差

第九章 绷紧“红线”

第十章 潮白水韵

尾声

后记

试读章节

顺义水务局相当重视,专门成立了“顺义之水”调研组,配备了老程、小姚、小孙等专门人员,准备了百万字的调研资料。我刚来,他们就把整理好的三大本资料,放到我的眼前。我的头顿时就大了,这百万字的资料就是看完、吃透,也得一段时间呀!

他们在仁和水务所给我腾了一间写作室。这里很安静,一个四合院,周边是白墙阁楼,中间是绿树鲜花。室内有两个文件柜,两张写字桌,桌上有电脑、打字机,墙角放着一张床。脸盆、香皂、杯子、牙膏、毛巾等,都准备好了。

老程叫程文生,从顺义区人大岗位上退下后来组织顺义的水文化工作,他就是顺义情况的“活字典”。小姚,女,三十来岁,圆脸、一头秀发,不胖不瘦的中等身材,略显成熟的神态,她的主要任务是司机,还有摄影、提供文字资料、协调采访。小孙,小女孩,负责采访时的录音录像及文字整理。

他们好像对我都很熟悉,一定是“百度”过我。

我从窗口望出去,对面是起伏的山脉,黛青色的。我很奇怪,顺义是平原,为什么我却看到了山脉,像我小时候在太行山老家看到的山脉。难道我出现了幻觉?真的是幻觉吗?

“我恐怕写不好这部作品!”我还是说。

老程头戴鸭舌帽,身背四方形的黑包。他说:“您写的长篇小说《大禹治水》、报告文学《向人民报告一南水北调大移民》《圆梦南姆北调》等作品,我都一一拜读了。我们相信您能写好,我们会全力配钮您的。”

说真的,我写过我国最为古老的治水故事,即《大禹治水》,也写过世界上最大的调水工程,即《向人民报告——南水北调大移民》《啊梦南水北调》,现在要写一个很普通的基层治水故事,感觉题材实在是有点小。从我了解的情况看,顺义也没有十分精彩的故事。

采访前,属于翻阅资料和了解情况阶段,老程已经给我讲了顺义很多值得骄傲的地方:

顺义历史上是“京郊粮仓”“北京的乌克兰”,现在是“北京绿色国际港”。顺义曾经是“中国粮田喷灌第一县”,曾经举办2[)()8年奥运会水上项目。顺义在北京的上游,顺义危,也危及首都安全;顺义安,则给首都几分太平。北京市第八水厂就在顺义,顺义把“血液”源源不断输到北京。“停,程老。”我说。“我想了解,顺义与首都国际机场是一种什么关系?”我说。我想,这个问题不仅是我关心的,也会是我的读者关心的。这倒是可写的一笔。

老程说:“首都国际机场一部分坐落在顺义,所以顺义担负保卫首都国际机场防汛安全的重任,顺义义不容辞保护好机场安全。”

故事发生在2012年7月21日。

那天,北京地区发生特大暴雨,倾盆大雨劈头盖脸而下。大街小巷立即积水成河,各个河道水涨流急,顺义大有被水拖起之势。

机上广播:“飞机马上降落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但是,机场跑道出现积水,雨水还在上涨。

飞机已经降下云层,却在头顶盘旋。

乘客的心,悬在半空。

如果不立即处理积水,后果不堪设想。

机场的紧急电话打到顺义区防汛指挥部。

“机场告急,请你们迅速协助排水!”

顺义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几部电话应接不暇,喊话的声音此起彼伏。室内已经聚集很多人,按照分工,各小组人员各就各位,等待防汛指令。

顺义区防办主任放下电话,立即派兵点将。

一路人马淹没在大雨中。

P2-3

序言

这本书出版前,很多人认为书名叫《顺义之水》比较好,但是作者执意要叫《顺水》,我认为他“顺”得有道理。

“顺”字有顺流的意思,本义为沿着同一方向,指水顺着水势或水流的方向而流泻。“顺”也意指面对千头万绪的事情,先要理顺思路,理清头绪。

推而广之,就是社会安定与否,在于政策是否顺应民意;家庭和睦与否,在于关系是否融洽和顺;身体健康与否,在于气血是否充盈顺畅。

这本书重点描绘了北京市顺义区的水利发展历程。“顺水”中的“顺”与顺义区的“顺”字同且义相通,“顺”的的确有道理。

顺义与水的爱恨织情,主要系在摇摆不定的潮白河和温榆河上。历史上,潮白河三年河东,三年河西,摇摇摆摆,祸害苍生。顺义的先民既择水而居,又不甘受洪水的摆弄,于是一代又一代人与洪水斗争。

新中国成立后,顺义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掀起了前无古人的治水大潮,建起了一个个水利工程。水库、灌区、机井等给顺义人民带来了福祉,一个“治”字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治”字本义,可解释为开凿水道,修筑堤坝,引水防洪。

“顺”更强调“趋”,如“顺风”“顺势”,即“顺”着自然规律,更科学、

连年干旱导致顺义的水越来越少。如何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水资源,如何确保人民生活生产用水所需,如何发挥水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成为顺义的重要课题。他们发展节水灌溉,成为“中国粮田喷灌第一县”;他们实施生态治河,让潮白河两岸风景如画;他们精细化管理水资源,“顺”出了一条成功的水资源管理之路。

通览全书,其实就是一个从“治”字向“顺”字的转变,这与我国的治水历史和现状相吻合。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治水史,一个“治”字连续了几千年。从大禹治水开始,历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在“治”的基础上,实现了“顺”的升华。

水旱灾害始终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除害兴利成为历朝历代安澜天下的神圣使命。秦国以水立国,也以水治国;汉武帝信奉治水治国理念,致力水利事业;李世民、朱元璋、康熙对江河治理多有宏图大略;孙中山的《建国方略》中也有治理开发利用江河的笔墨。

新中国的缔造者一次次发出治水动员令:“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一定要根治海河”。新中国成立以来,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不仅仅是一个水利工程,而且是国内外游客流连忘返的景区;世界上最大的南水北调调水工程,不仅成全长江水继续润泽南国,也给干旱的北方带来了绿色……

几代水利工作者与全国人民一道,奋力治水,建起一座座水库防洪蓄水,建起一个个灌区灌溉农田,建起一座座水电站。为实现人水和谐,在水资源紧缺的今天,实施生态治水,再创佳绩,造福民生。这一“治”到“顺”的转变,“顺”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常态。

顺义“顺水”,正是我国水利发展的一个缩影,相信每个与水有关联的人对那段历史、那些人物、那些事,都熟悉得犹在眼前;顺义“顺水”,只是一个点,它却是一个亮点,相信读过本书的人,能得到“顺”的启迪。

顺是一种理念,顺是一种规律;顺是一种行动,顺是一种成果;顺是一种新境界,顺是一种新常态。弃逆归顺,才风调雨顺;顺水行舟,才一帆风顺;顺天从人,才一顺百顺……

记者、作家赵学儒,多年深入一线采访,潜心抒写水利情、中国梦,出版多部文学作品,有的还翻译到国外,我们当为他点个赞。他对水的了解、理解、悟解,在《顺水》中得到更深刻的体现。

我们也希望看到作者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

是为序。

后记

2015年初夏,《顺水》写作基本完成,进入出版阶段。就要离开仁和水务所,离开我的写作室,离开这里的春夏秋冬,离开这里的白天夜晚了,还真有些楚楚的留恋。桌案上的小树,一片片叶子翘首默默,挽留她曾经的主人。

一年多的时间,匆匆,太匆匆!

因为写过我国古代的治水故事《大禹治水》,所以想写一部反映现当代治水的文学作品;因为写过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所以想写一部反映基层水利的书。这样的话,就能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全面地反映中华民族治水的人和事。

2013年下半年,这个机会终于来了。

我曾经把这想法,跟中国水利文学艺术协会的常务副主席王经国老师说过,没想到王老师还惦着这事。他给我打电话,拟推荐我去写写北京市顺义区的治水情况,问我是否感兴趣。

我大致了解了一下顺义的情况后,肯定地回复了王老师。

不料,顺义区水务局兵贵神速,一班人马迅速找上门来。在北京市水务局一间办公室内,我把我的拙作——一套《大禹治水》(中英文版)、一套《南水北调大移民》(中英文版)呈给他们。更没想到,他们当场决定委托我写这部《顺水》,并和我的工作单位做了沟通。

2013年年底,我也把这情况向报社领导做了汇报,一贯以传播、繁荣水文化为己任的社领导,非常支持。报社党委书记涂曙明,亲自担任总协调带领部室主任聂生勇和我,赶到顺义区水务局,商谈写作内容、时间,确定写作大纲。这部书是中国水利报社与顺义区水务局精神文明共建结出的璀璨花朵。

2014年年初,经中国作家协会作家定点深入生活评审委员会评审,报请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审批,我有幸被列入中国作家协会2014年作家定点深入生活名单。带着作家的使命,带着文学的理想,带着对水利事业的热爱,带着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我开始了紧张的采写。

一年多的采写,那些令人感动的人和事,不吐不快;那些令人佩服的经和典,不写不美;那些令人振奋的情和神,不抒不畅。我当记者十余年,行走于各地采访,了解到像北京市顺义区水务局这样重视文化建设的,为数不多。

他们成立了“顺义之水调研组”,专门搜集整理顺义水文化的人和事。我在写《顺水》之前,“顺义之水调研组”就把厚厚的几摞书稿提供给了我,足有百万余字。他们还“鞍前马后”协助我采访,深表感谢。他们是程文生、姚竞超和孙小。

初见孙小,胖胖的女孩,一段时间减肥下来,变得非常苗条。她甜甜的微笑成为我美好的记忆。她整理了大量的录音、文字、影像资料,着实辛苦了。

老程已经退休,不顾年迈,认真、谨慎、执着的态度令人敬重,对顺义历史、文化、水务“活字典”般的了解,令人敬仰;采访写作下来,我从他身上学了很多很多。

小姚,忙前忙后,做好服务工作。

还有“那位领导”,善始善终,协调到底。他一再嘱咐我,不要写他,他说他做的事情都是分内的工作。

还有“顺义之水调研组”之外刘海丰、徐瑞海,等等。

作品引用了《顺义县志》《潮白河畔的美丽传说》等书中的资料,在此说明;写作、采访一年多的时间,吃住在仁和水务所,厨师、职工、所长,都给了很多的关照、关怀,也表示感谢。

正当书稿要交出版社出版时,一批著名专家、作家、评论家来到顺义,为我创作的纪实文学作品《顺水》,把脉,问诊,开处方。主持人说,这是落实习主席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响应中宣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要求,首次在作家深入生活基地举办的改稿座谈会。

他们是彭学明、何向阳、胡平、李炳银、邢春、李朝全、范党辉、孟英杰、王经国、巫明强、孙景亮等。还有我工作单位即中国水利报社党委书记涂曙明、处长聂生勇。还有《人民日报》《文艺报》中国作家网、江河杂志等媒体同行。

晚上,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创联部主彭学明跟我说,要有心理准备,来的人可能意见比较尖锐。我说,我喜欢苦口的良药,因为良药苦口利于病。果然,专家真诚之至,直言不讳,直截了当,有的放矢,提出很多宝贵的意见。

当然,专家也谈到,《顺水》记录了顺义水利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呈现了水利人的治水理念、举措、成果等,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作家一直记录和关注着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他为此付出了劳动和心血,体现了作家自觉的社会担当。这是“一个劳动者写一群劳动者”的好作品。

现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水利系统著名诗人、我的好友巫明强即席赋诗一首即《写意著名水利作家赵学儒先生表敬兼贺其新著顺水即就》:

峰峙狼牙何所易,

乡间年少竞学儒。

务农不弃青云志,

转业犹读经典书。

顺水新歌时代曲,

移民早绘大功图。

中华伟梦欣才艺,

奋笔浪花七彩浮。

我把此诗,权当这次活动、这部作品的结尾吧——尽管深入生活没有结尾,尽管放歌时代没有结尾,尽管抒写人民没有结尾……

作者  2015年9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3 2: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