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地雷有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谭克明编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安哥拉,位于非洲西南部,北邻刚果共和国和刚果民主共和国,东接赞比亚,南连纳米比亚,西濒大西洋,海岸线全长1650公里,面积124.67万平方公里,人口1’7007j。安哥拉虽然靠近赤道,但由于地势高耸,又有大西洋寒流影响,使其最高气温不超过28摄氏度,年平均气温只有22摄氏度,素有“春天国度”的美誉。

但“春天国度”却并不事事如春天。

在中世纪时期,安哥拉分属刚果、恩东戈、马塔姆巴和隆达四个王国。公元1482年,葡萄牙殖民船队抵达安哥拉,从此安哥拉就成了葡萄牙的一个“海外省”,由葡萄牙政府派总督进行统治。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简称“安人运”)、安哥拉人民解放阵线(简称“安解阵”)和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简称“安盟”)先后成立,开始进行独立解放运动。1975年1月15日,上述三个组织同葡萄牙政府达成关于安哥拉独立的《阿沃尔协议》,并组成过渡政府。

过渡政府过渡得很不愉快。“安人运”、“安解阵”、“安盟”之间由于各自的期望值不同而产生了尖锐的利益矛盾,进而刀兵相见,大打出手,发生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导致过渡政府于1975年8月解体。

葡萄牙当局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愿陷人安哥拉内乱的泥潭,就于1975年11月10日宣布:“把权力交给安哥拉人民。”11月11日,“安人运”宣布成立安哥拉人民共和国,阿戈斯蒂纽·内图出任总统。

但独立后仍长期处于内战状态。1976年,安哥拉人民共和国政府军击溃“安解阵”部队,并将“安盟”部队逐出城市,基本掌控了全国局势,巩固了执政地位。但反政府武装割据一方,继续与政府军对抗,国家长期处于战争状态。1992年8月,安哥拉议会决定将国名改为安哥拉共和国。2002年4月,安哥拉政府与反政府武装最终签署停火协议,结束了长达27年的内战。

在安哥拉27年的内战中,交战各方在城镇周围、要塞据点和交通要道埋下了上千万枚地雷,用以阻止或迟滞对方进攻,保卫己方安全。战争期间,先后有100多万人丧生,其中有数十万武装人员和平民百姓因地雷致残或死亡。

内战结束后,安哥拉政府开始采取措施清除地雷。但由于布雷面积广、数量多、型号杂,且时间长、缺乏详细的布雷资料,给清除地雷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安哥拉至今仍是非洲乃至世界地雷密集度最高的国家之_。据国际禁雷运动组织发布的地雷监测报告称,战后,安哥拉境内仍遗留着上千万枚地雷,平均每人都能摊上一枚地雷。每年该国仍有众多的民众被遗留的地雷致残或不治身亡,已拥有8万多名因地雷受伤截肢的人,全国人口每1000个人中就有5个人是地雷致残者。在一个雷患异常严重的小村庄,50名村民仅有40条腿。

让地雷与小姐结缘,将残缺与选美联姻,“地雷小姐选美大赛”的幕后策划者是挪威著名艺术指导莫滕·特拉维克。

2003年,在安哥拉首都罗安达,民间举办了一场特殊的选美比赛,特拉维克获邀担任比赛的评委。

这是特拉维克首次来到安哥拉。大凡搞艺术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到了一个地方都想到处转一转,游历名山大川,了解风土人情,丰富自己的阅历,在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获取灵感,为艺术创作积累素材。

特拉维克的安哥拉之行却让他大失所望。“安哥拉全国各地都遍布着内战时期遗留下来的地雷”,特拉维克说:“你根本去不了什么地方。因为大部分地区都没有进行地雷勘测,别说是进行清除了。”随遇而安吧,特拉维克便安可心来参加选美比赛的评判,哪儿也没有去成。

他所要参与评判的这场比赛极为娱乐化、平民化,并非现代意义上的西方商业化式的选美比赛。没有豪华的舞台,没有镁光灯,也没有蜂拥的媒体,而是由当地热心居民自发组织和参加的一个娱乐活动,更像是一个社区的聚会。7岁到17岁的小姑娘排着队上台走步,一举一动也没有职业模特儿那么专业规范,但朴实自然的表演却足以让人赏心悦目。特别是几位触雷致残女性的表演,更透出了她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正是这场远非专业的选美比赛给了特拉维克一些启发:为什么不用艺术的形式来表现那些被地雷夺取肢体的年轻女性呢?她们的身体虽然有残缺,但同样有追求尊严和完美的权利。由此,他产生了举办“地雷小姐”选美比赛的想法。

P3-P4

后记

对于“地雷履约”这一重大而又神秘的国际题材,应该如何客观公正去把握、恰如其分去描述?作者力求采用纪实文学的创作手法,依托丰富、生动、真实的材料,再现国际地雷问题的由来和地雷履约的发展历程,以历史的纵深感、履约的神秘感和内容的新鲜感来感染和吸引读者,并为此作了不懈的努力,但由于文学造诣不深、地雷知识匮乏,难免有不当或不周之处,恳请广大读者,特别是广大“地雷履约”的亲历者批评指正。

本书的编撰得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地雷履约部门的大力支持,为作者详细介绍了地雷问题的由来和地雷履约的有关情况,协调安排了采访事宜,认真组织了审校把关,为本书的编撰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得到了军地有关部队、院校、科研、生产单位以及驻厂军代表室的领导、专家和近百位当事人的大力协助,特别是总参军训和兵种部履约事务局原副局长郭守民,总参工程兵军事代表办事处原主任陈洪强,他们为本书提供了大量的文字图片资料和采访线索,并亲自陪同采访,为本书的编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人民防空》杂志社朱汉仓编辑为本书的图片选配和封面设计做了大量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在编撰过程中参阅或引用了《地雷行动》《望而却步的武器》《地雷军控手册》《人道主义扫雷技术》、历年《地雷监测报告概要》《杀伤地雷是不可或缺的武器吗》《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等书籍以及互联网、报刊上的中外文资料,由于无法与作者取得联系,请发邮件到2296967417@qq.com,我们将依照有关规定保障您的合法权益。

目录

第一章 “地雷小姐”惊世秀

 (一)地雷与小姐结缘,选美与残缺联姻,安哥拉评选“地雷小姐”震惊世界

 (二)柬埔寨叫停第二届“地雷小姐”选美比赛,特拉维克遭遇“滑铁卢”

第二章 古今中外地雷阵

 (三)火药的发明,使战争硝烟弥漫;炸药的诞生,使毁伤威力无穷:地雷的出现,使战场举步维艰

 (四)军队进攻能力的提高,推动着防御兵器的发展。种类繁多的地雷,构筑起坚固的防御之盾

 (五)技术决定战术,战争样式的不断演变,催生出与地雷相关的诸多战法

 (六)打得赢是硬道理,地雷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在战争史上书写了自己的辉煌

第三章 禁雷浪潮连天涌

 (七)地雷危机催生出国际禁雷运动

 (八)乔迪·威廉姆斯和“国际禁雷运动”组织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九)戴安娜成为国际禁雷运动的形象代言人

第四章 地雷走进联合国

 (十)世界需要一个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协调机构和外交平台

 (十一)以法治雷,联合国与两个国际地雷公约的出台

 (十二)地雷行动,联合国致力于减少地雷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十三)地雷有个国际日——国际提高地雷意识和协助地雷行动日

第五章 中国限雷不禁雷

 (十四)解决地雷问题应平衡考虑人道主义关切和正当防卫需要

 (十五)中国的安全环境复杂,禁雷不能满足正当防卫需求

 (十六)中国反侵略战争的经验:地雷是以弱胜强的有效盾牌

 (十七)履约在行动,中国在限雷问题上说到做到,成效显著

第六章 中国边境大扫雷

 (十八)雷患之痛,中国西南边境的田蓬镇沙仁寨,87位村民仅剩下78条腿

 (十九)扫雷壮举,在世界上难度最大的雷场上,创造了骄人的奇迹

 (二十)雷场风采,扫雷人大智大勇降伏“雷魔”写春秋

 (二十一)扫除雷患,昔日千里雷场建成生态绿洲、边贸通道

第七章 扫雷学子聚江淮

 (二十二)南京,汤山,国际人道主义扫雷培训综合演练技惊四座

 (二十三)南工、徐工,忠实履约竭诚施教扫雷学子桃李天下

 (二十四)生活、友谊,尊重体贴人文关怀文明古国名不虚传

第八章 扬威厄立特里亚

 (二十五)慎重首战,不打无把握之仗

 (二十六)肢体语言,心有灵犀一点通

 (二十七)率先垂范,危难时刻显身手

 (二十八)事实说话,扫得净是硬道理

第九章 泰束边境显身手

 (二十九)援泰扫雷专家有幸做客央视《新闻会客厅》

 (三十)援泰扫雷专家荣膺中共十七大代表

 (三十一)援泰扫雷专家组里有一位扫雷排爆的兵专家

 (三十二)援泰扫雷专家组个个竞风流

第十章 扫除雷患路漫漫

 (三十三)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全球地雷意识有待深化

 (三十四)需求是存在的必然,替代地雷应用有待时日

 (三十五)雷患是现实的伤痛,全球地雷行动任重道远

 (三十六)扫雷是紧迫的使命,先进技术装备事半功倍

附录一 《修正的地雷议定书》

附录二 《渥太华禁雷公约》

后记

序言

地雷是一种高效费比的防御性武器,花钱不多,好使管用。人们常常利用它的爆炸性能,以多种方式和手段杀伤敌人、摧毁兵器、限制机动,令人望而生畏、举步维艰。但它又是一把“双刃剑”,既可杀敌,也会误伤平民。而且,地雷特有的杀伤性和长效性并不随战争的结束而终结,遗留的隐患会长期危害平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阻碍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放眼世界,哪里发生过战争,哪里就留下了地雷。遗留在全球近百个国家或地区的上亿枚地雷,像穷凶极恶的隐形杀手,成群结队地潜伏在大地深处,或占山为王,或割据一方,长期蛰伏,时刻在捕杀过往的无辜生灵,每年都会带来成千上万人的伤亡,已成为战后难以医治的创伤,引起了全人类的关注。

20世纪90年代,随着冷战的结束,因雷患而引发的人道主义问题日益凸显。目睹地雷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一些国家呼吁国际社会要广泛关注地雷引起的人道主义问题,提出了全面禁止杀伤人员地雷的主张;一些国家则提出要兼顾人道主义关切和正当防卫需要,合理限制地雷的使用。于是,地雷问题便形成了禁雷和限雷两大阵营,主张彻底禁雷的国家签订了《渥太华禁雷公约》,主张合理限雷的国家签订了《修订的地雷议定书》,并各自在履约问题上作出了不懈努力。联合国不断加大了解决地雷问题的协调力度,建立了地雷行动机构,开展了地雷履约活动,还将每年的4月4日确定为“国际提高地雷意识和协助地雷行动日”,从2006年开始,每年的4月4日,联合国秘书长都要发表讲话,呼吁全球关注地雷问题。

中国政府充分理解国际社会对杀伤人员地雷滥伤平民问题的人道主义关切,支持国际社会为解决这一问题所作的努力。多年以来,在地雷履约、境内扫雷和国际人道主义扫雷援助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中国一贯主张合理限雷而不是彻底禁雷,因为中国的安全环境和国情决定了在找到杀伤人员地雷的替代方法并形成有效防御能力以前,不得不保留在本土上使用杀伤人员地雷进行自卫的权利。

地雷这种极其普通的常规兵器,由它引发的地雷问题却如此吸引全球目光.触动人类神经,那么,地雷问题究竟缘何而起、争论焦点何在;地雷行动有何举措、进展情况如何;消除雷患有何愿景、未来走势怎样……这些都无不需要人们去关心、了解和探究,无不需要人们的理解、共识和行动。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精巧的构思、生动的笔触,对地雷问题作了全景式的记述,详细介绍了地雷的相关知识,生动再现了地雷行动的伟大进程,充分展示了国际社会为解决地雷问题所做出的不懈努力,热情讴歌了我国地雷履约的火热生活和广大履约人的精神风貌,是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反映地雷问题的纪实文学作品’也是一部系统介绍地雷武器知识的科普读物,具有较强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本书的出版发行,对于普及地雷知识、强化雷患意识,引导读者理解和支持地雷行动,具有积极意义。

内容推荐

地雷是一种家喻户晓的常规兵器,由于特有的杀伤性和长效性,战时可杀敌,战后也会误伤平民。随着冷战的结束,因雷患而引发的人道主义问题触动着人类的神经。

地雷问题究竟缘何而起、争论焦点;地雷行动有何举措、进展情况;消除雷患有何愿景、未来走势……应是人们了解当代世界军控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

谭克明编著的《地雷有约》以翔实的资料、精巧的构思、生动的笔触,对地雷问题作了一个全景式的记述,是我国一部全面系统反映地雷问题的纪实文学作品,也是一部系统介绍地雷武器知识的科普读物,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知识性和可读性。

编辑推荐

谭克明编著的《地雷有约》以翔实的资料、精巧的构思、生动的笔触,对地雷问题作了全景式的记述,详细介绍了地雷的相关知识,生动再现了“地雷行动”的进程,充分展示了国际社会为解决地雷问题所做出的不懈努力,记述了我国地雷履约的实际情形,描述了广大履约人的精神风貌,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反映地雷问题的纪实文学作品,也是一部系统介绍地雷武器知识的科普读物,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本书的出版发行,对于普及地雷知识、强化雷患意识,引导读者理解和支持“地雷行动”,具有积极意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