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怡著李劲堃主编的《挥笔颂山河(关山月小传)/广东现当代画家小传》以文学性的叙事方式讲述艺术家活动及经典作品背后的故事,使读者重回那段令人荡气回肠的岁月。全书遵循从史到论,论从史出,通过文学家的艺术剪裁,注重围绕史料开展研究,力求科学严谨地再现传主的生平经历、创作历程、学术贡献和历史影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挥笔颂山河(关山月小传)/广东现当代画家小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关怡 |
出版社 | 岭南美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关怡著李劲堃主编的《挥笔颂山河(关山月小传)/广东现当代画家小传》以文学性的叙事方式讲述艺术家活动及经典作品背后的故事,使读者重回那段令人荡气回肠的岁月。全书遵循从史到论,论从史出,通过文学家的艺术剪裁,注重围绕史料开展研究,力求科学严谨地再现传主的生平经历、创作历程、学术贡献和历史影响。 内容推荐 关山月,岭南画派一代宗师、杰出美术教育家,以创作《江山如此多娇》闻名于世。他把自己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品,捐献给国家;他无私奉献,桃李满天下;他主张“笔墨当随时代”,坚信“艺术源于生活”。读关怡著李劲堃主编的《挥笔颂山河(关山月小传)/广东现当代画家小传》,知关山月人生艺术道路,懂“梅花香自苦寒来”之意。 目录 一 命运安排 二 专心学艺 三 以画抗战 四 行万里路 五 《山长水远》 六 教学相长 七 江山多娇 八 “文革”前后 九 《祖国大地》 十 真实记录 十一 无私奉献 十二 山月长明 附一 艺术年表 附二 参考资料 试读章节 关山月原名关泽霈,乳名应新,字子云。后来他的老师高剑父先生给他改名关山月。1912年10月25日(农历九月十六日),关山月出生于广东省阳江县埠场镇那蓬乡果园村,时值辛亥革命的第二年。他的父亲关籍农是乡村小学教师,晚清一个满腹诗书的旧学书生,也是个适应潮流的知识分子,他认识到帝制被推翻后,迎来的是一个新世界,所以给儿子起名字也与时代分不开。 关山月(应新)的祖父关鹤俦,是清朝拔贡,家里有十多亩田地,还有一个小书斋,后面是个小花园,种有荔枝树和梅花、兰花、翠竹等。花园门口挂着一副竹刻的对联:“为室困树,补层牵萝”。果园村18户人家,都很贫困,没有地主、富农,连中农也没有。应新的家庭原先属于尚可温饱的书香门第,但到了应新出世时,家道开始中落了,应新的父亲年轻时也应过试,自以为迟早可中举,为了挣一笔钱替人科考,结果替人考中了秀才,自己却名落孙山,而后来辛亥革命废除了科举制度,书香之家也破产了,剩下的只有几亩薄田。 全家人靠父亲教书维持生活。应新因其眉心长了一颗黑痣,当时有人说是吉星,也有人说是克星,父亲却不迷信。应新从小就看到勤劳的母亲每天内外不停地干活,由于名分是“小”的,还要受大母(父亲的正妻)麦氏和大嫂的欺负,父亲从来不吭声。母亲陈氏只能搂着小应新委屈地抽泣。母亲告诉小应新,她娘家在阳江县织箦山区的一条小山村,她六岁就被父母卖给人家做婢女,十多年后,好心的籍农老师把她讨回来做小老婆。应新母亲苦难的人生,在应新幼小的心灵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产生“发誓一定要学好本领,为母亲争口气”的思想。 应新五六岁就跟着母亲干活,结网、削竹篾都会。村里妇女唯一的副业就是结网,谁家的梭子坏了,都要找应新帮忙,因为他修得又快又好。 应新六岁开始在九乡私塾读了两年书,九乡私塾于1922年改名关村小学,1924年父亲关籍农曾任讨校长。 关山月1983年在《我与国画》一文中回忆道:“我从童年开始就喜爱涂鸦。”“我喜欢边玩边画,拾起碎瓦片,捡来木炭柴就在晒谷场的地上画起来。” 应新每年最盼望的是过年,春节刚过没几天,果园村出了一件怪事。清晨,当大家开门纳福时,发现门前贴的大红春联被人撕得各散东西,人们异口同声地问:“这是谁在搞破坏呢?”村里的18户人家,你问我,我问他,大家都说不知道,后来再一打听,原来是应新做的“好事”,想不到是这么乖的孩子做的。问应新:“你撕春联做什么?”应新答道:“用这些大红纸浸水做红颜料,画画用的。”于是,宽厚的大人们原谅了小应新,只说了句:“以后不要这么早就撕。”也不追究此事了。 然而,这件事传到父亲耳里,立刻皱起了眉头。他是村里最有学问的小学教师,身穿深灰长袍,国字脸上蓄着两撇胡子,拄着拐杖,急忙走进儿子的房间。儿子见到父亲的身影,立刻变得规矩了,装着用心地做作业,父亲随手翻开习字簿和课本,上面画得乱七八糟,父亲大声地说:“以后不准再画画,要好好读书!”应新反问:“为什么不准画画?”父亲严厉地回答:“画画没有出息,读书才是正经事。”七岁的应新无法理解父亲的定论。其实父亲不准儿子学画,是想儿子读好书,取得文凭,将来找份好工作,可以养活全家就行了,这种观念是由家庭遭际、农村意识所形成的。 虽然父亲反对应新学画,但只字不识的母亲却偷偷地支持他,每逢上山砍柴,母亲总要带回一包在山上摘来的黄栀子,给他做黄色颜料。有时,母亲要走四五十里山路到罗琴山砍柴,再把柴挑到20多里路外的平岗圩去卖,用她的血汗钱为儿子换回一两刀竹纸,给儿子画画,如此付出都是母亲对儿子的期望。 P1-2 序言 回顾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史,中国画的现代转型与“新国画”运动密不可分。发端于广东的岭南画派在这场“新国画”运动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以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等为代表的岭南画派,以革命性、创新性的新思路,折衷中外、融汇古今,注重现实关怀、题材开拓和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开启中国现代绘画的新风气,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美术的现代化进程。 继“二高一陈”后,以关山月、黎雄才、赵少昂、杨善深等为代表的艺术家,更是把岭南画派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并卓有成效地拓展了现代美术教育体系,使岭南地区迅速成为新中国美术教育基地之一,培养了许多影响21世纪中国美术进程的画家。他们继承和延续岭南画派的艺术精神,践行着创新和发展的道路,使广东成为中国美术教育与创作的重镇。 在对中国美术发展史的研究中,岭南画派一直是被关注的,但系统完整的广东现当代画家传记著述却较少见到。梳理这些画家的人生经历,再现他们的探索过程,总结他们的创作思想,对于推动广东美术创新发展,增强广东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我们编辑出版《广东现当代画家小传》丛书。 丛书根据艺术成就及社会影响力甄选了20多位现当代画家作为传主,以文学性的叙事方式讲述艺术家活动及经典作品背后的故事,使读者重回那段令人荡气回肠的岁月。丛书遵循从史到论,论从史出,通过文学家的艺术剪裁,注重围绕史料开展研究,力求科学严谨地再现各位传主的生平经历、创作历程、学术贡献和历史影响。丛书资料翔实、图文并茂,大量由家属提供和从档案中查阅到的第一手资料更为珍贵。 对岭南近现代画家的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是广东地域美术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丛书的出版将极大地丰富画家档案及文献资料,为广东画家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更好地促进广东美术繁荣发展。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