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来,股市危机乃至金融危机在全球频发,其背后是否有共同的理论逻辑?金融危机的诸多形态是如何相互转化、相互传染的?政府如何发挥其稳定市场预期的作用?
吴晓求编著的《股市危机--历史与逻辑》分为史论篇、专论篇两篇,共11章。主要内容包括:黑色星期一与美国股市危机、日本泡沫经济与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与外部干预、俄罗斯金融危机与政策干预、美国次贷危机与全球股市海啸等。
《股市危机--历史与逻辑》由吴晓求编著。2015年中国资本市场出现了自沪深交易所建立以来最严重的市场危机。在这场市场危机渐行淡去之际,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股票市场动荡乃至于危机为什么总是频繁发生以至于呈现出某种周期性特征?股市危机发生的理论逻辑是什么?作为危机形态之一的股市危机与金融危机的其他形态是如何相互感染、相互演化的?全球股市危机乃至金融危机有没有共同的演绎逻辑?在不同金融模式和金融结构下,股市危机对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后续影响力为什么会如此不同而呈现出巨大差异?面对股市的巨大波动,政府如何发挥其稳定市场预期的作用?如此等等。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促使作者系统而深入地研究最近30年来包括中国2015年市场危机在内的全球股市危机的几大典型事件,以期从历史事件的剖析中探寻危机演绎的逻辑轨迹,确立分析问题的正确方向,寻找解决问题思路的大致路径。
导论股市危机重演的逻辑
史论篇
第1章 黑色星期一与美国股市危机
1.1 引言
1.2 1987年10月的美国股市崩溃:历史回顾
1.2.1 崩溃前的美国股市:大牛市及其转身征兆的出现
1.2.2 5个黑色交易日:10月14--20日期间的美国股票市场
1.2.3 崩溃后的美国股票市场:平稳过渡之后重现牛市
1.3 1987年10月美国股市崩溃的经济成因
1.3.1 1987年10月股市崩溃的宏观经济金融背景
1.3.2 1987年10月股市崩溃的经济原因:三个不同视角的理论解释一
1.3.3 1987年10月加剧股价波动的具体因素分析
1.3.4 金融体系的结构性变化与金融风险:关于1987年10月股灾成因的进一步思考一
1.4 1987年美国股市崩溃中的政府救助
1.4.1 股市崩溃之前的政府政策取向:关注但放任市场自我“修正”一
1.4.2 股市波动的第二阶段:政府(尤其是美联储)强力介入救市
1.4.3 政府市场救助措施的经济效应
1.5 1987年10月的股市崩溃与美国证券监管发展
1.5.1 市场结构方面的证券监管变革
1.5.2 自动化程度提升方面的证券监管发展
1.5.3 支付清算方面的证券监管发展
1.5.4 资本充足率方面的证券监管发展
1.5.5 国际协调方面的证券监管发展
1.6 1987年美国股市崩溃的经验教训与启示
1.6.1 构建与机构投资者兴起相适应的证券市场结构
1.6.2 增强支付清算体系的服务能力
1.6.3 中小投资者保护
1.6.4 信息的集合与处理
1.6.5 证券监管
1.6.6 国际协调
第2章 日本泡沫经济与金融危机
2.1 引言
2.2 泡沫经济的形成、发展与崩溃
2.2.1 泡沫经济的形成:1983—1987年
2.2.2 泡沫经济的发展:过剩流动性的机理与后果
2.2.3 “泡沫”的崩溃与金融危机
2.3 日本与泡沫经济相关的政策货币政策的被动性与“泡沫”的产生
2.4 扩张性财政政策与20世纪90年代的长期萧条
2.4.1 扩张性财政政策实施的背景
2.4.2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过程与效应
第3章 亚洲金融危机与外部干预
3.1 历史的真相市场波动的轨迹
3.2 危机的原因
3.2.1 东南亚四国
3.2.2 韩国
……
专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