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承先启后--利丰冯氏迈向110周年(一个跨国商贸企业的创新与超越1906-2016)(精)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冯邦彦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利丰集团是华人冯氏创办的老字号商行,经过百余年的历史变迁,香港商行一批又一批地更新换代,而利丰始终屹立不倒,度过了一次又一次政治和经济上的危机。冯邦彦著的《承先启后--利丰冯氏迈向110周年(一个跨国商贸企业的创新与超越1906-2016)(精)》通过深入刻画利丰在各个特殊历史时期,尤其是近些年的发展轨迹,展现给读者精彩纷呈的公司发展图景和香港经济发展的画卷。

内容推荐

中国的家族企业能够屹立百年而不倒的为数并不多,而香港冯氏集团(原利丰集团)则是其中的一家。集团创办于1906年,至今已走过110年的历程,其间经历了冯栢燎、冯汉柱、冯国经和冯国纶兄弟等数代人的艰辛奋斗。目前,集团已从创办初期的一家传统贸易商号。发展演变成为一家以香港为总部,业务遍及贸易、物流、分销和零售等领域,为客户提供全球供应链管理服务的现代跨国商贸集团一冯氏集团。冯邦彦著的《承先启后--利丰冯氏迈向110周年(一个跨国商贸企业的创新与超越1906-2016)(精)》以简明、流畅的语言和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再现冯氏集团110年来的发展历程,其间的转折和经验,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以来的转型和拓展、创新供应链管理所取得的新发展、企业责任和对社会的回馈.以及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发展商机和发展愿景。

目录

一、早期发展:利丰的“海上丝绸之路”

二、现代化与专业化

三、冯汉柱与黑猫牌烟花

四、走向世界:利丰的全球供应链管理

五、冯氏集团授权品牌营运业务

六、从利丰到冯氏:转型与拓展

七、冯氏在中国内地的发展

八、企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九、发展愿景

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战后至70年代,曾在香港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洋行,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在转口贸易时期,洋行的地位极其崇高,几乎操纵了香港的整个转口贸易。然而,50年代以后,随着朝鲜战争爆发,联合国对中国实施贸易禁运,香港的转口贸易骤然萎缩、一落千丈,洋行的地位开始动摇,大批实力薄弱的洋行遭到淘汰。幸而50一60年代,香港工业化起步,洋行开始将业务重心从转口贸易转到进出口贸易上。当时,从事制造业的华人企业家,一方面因为资本有限,另一方面因为对国际市场的认识和联系有限,只有向洋行接人订单、购人原材料,并将产品委托洋行转销海外,故洋行的地位仍然得以维持。到了70年代以后,香港的工业家实力逐渐壮大,成立本身的出口部,直接向外国买家报价,以免中介人抽佣,洋行的地位至此迅速下降。①在激烈的竞争中,许多在香港有近百年及百年以上悠久历史的洋行和大公司,由于不能适应形势的转变而被收购兼并,包括著名的仁记洋行、太平洋行、天祥洋行、惠得宝洋行、连卡佛、屈臣氏、均益仓、黄埔船坞等。在激烈的收购兼并中,数家实力雄厚的洋行脱颖而出,逐渐发展成为垄断香港经济命脉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号称“英资四大洋行”的怡和、太古、和记黄埔和会德丰。

面对洋行和贸易公司中介地位的衰落,利丰急谋对策。在冯栢燎和冯汉柱时代,利丰基本扮演贸易中间商的角色,但是,随着作为买方的客户和作为供货商的厂商的影响力迅速扩大,公司的生存空间日益缩小,所收取的佣金也从早期的15%逐渐减少到10%、5%,甚至3%。冯国经回忆说:“1976年,当我结束在哈佛商学院的教书生涯回到香港时,我的朋友曾警告我说,像利丰这样的采购代理商将会在十年内消失,他们都认为‘采购代理是夕阳产业’。”这一时期,利丰亦经历了类似的危机。1975年,利丰失去美国最大一家客户C&A,导致当年营业额大幅下跌。

为应对行业危机,利丰开始转型,从单纯的中间商逐步转型为“生产计划的管理者和实施者”,其经营业务亦从单纯的采购代理向供应链的上、下游服务延伸。冯国经解释说: “在原有模式操作中,客户会说:‘这是我们需要的商品,请到最好的地方帮我购买.’而新的模式则是这样运作的:我们四大客户之一的The Limited公司对我们说:‘在下一季度,我们所想要的就是这种外形、颜色和质量的产品,你能提供一个生产计划吗?”“根据客户设计师的草图,我们会进行市场调查,寻找合适的纱并对样品布料进行染色,以达到与客户要求的颜色相一致。然后,我们会根据产品构思生产出样品。买家看过样品后会说:‘我不太喜欢那种样品,我喜欢这种,你能生产多些这种样品吗?’接下来,我们会为整季产品制定完整的生产计划,具体说明产品结构和生产时间表,我们会和所有原材料供货商和工厂签订合约,然后,我们会策划和监督工厂的生产,以确保质量和准时交付。”①

为配合转型,1989年,利丰重组了公司的组织架构,将出口贸易业务按产品组别分别管理,这些产品组别包括纺织品(美国)、纺织品(美国以外)、时尚配饰、塑料品、运动用品及手工艺品。除运动用品组别设于台湾外,其他所有产品组别都设于香港。各产品组别均管辖多个部门,每个产品组别及部门分别由产品组别经理及部门经理管理。利丰还将出口贸易业务,包括购货、采购、航运及质量控制等,全部下放由各产品组别辖下的各个部门负责执行,只将诸如财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以及人事管理等工作,集中在公司总部进行。在这种制度下,各个产品组别均以独立的盈利中心方式运作,产品组别及部门经理均享有高度自主权。③

这样,利丰确立了“顾客主导” (Customer Oriented)的公司营运架构,围绕着主要客户建立产品销售小组,并致力于拓展采购贸易的上下游业务。每一个产品小组都针对特定客户提供全面的顾问服务,为这些客户寻找适合的厂家,并担当这些厂家的咨询顾问角色,包括向厂家提供更多的市场信息、新的生产程序和新的产品线,甚至为厂家提供新的产品理念、进行产品质量控制、提供资金援助等等。正如冯国经所说,利丰开始“介入整个生产过程的前端和后端”。在前端,“我们做市场、设计和管理”;在后端,“我们做检测、包装和运输”。

P34-36

序言

2016年,在冯氏集团(原利丰集团)创办110周年之际,很高兴冯邦彦教授再次执笔,详述了集团超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史。冯教授以其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冯氏由110年前一个传统商号到今时今日跨国商贸集团的发展历程。冯教授对公司不同业务部门进行大量的数据搜集及深入访问,将冯氏四代及冯氏员工如何创业、守业,面对困难时如何应对等以生动的方式为读者展现铺陈。

冯氏集团原名利丰集团,由先祖父冯栢燎与李道明先生合资,于1906年11月28日在广州沙面成立。公司的名称由李道明的“李”和冯栢燎的“冯”两字的谐音“利”与“丰”组成,寓意“利润丰盛”。利丰开业之初,以外销陶瓷为主业,并兼营古董及工艺品。其后,利丰逐步将外销的业务扩展到竹器、藤器、烟花、爆竹,以及玉石和象牙等手工艺品等,生意很快走上轨道。

20世纪30、40年代,日本侵华,广州沦陷,先祖父冯栢燎将利丰迁移至相对安全稳定的香港。及后二战爆发,香港也沦陷了,利丰的业务陷于瘫痪。1945年,日本宣布五条件投降,先父冯汉柱领导公司,恢复业务。翌年,利丰输入了一种香港从来没有过的新产品一一原子笔(Ballpoint pen)。原子笔是美国公司在二战末期发明的一种新笔;战争结束,利丰就立即将这一产品空运来港销售,成为全港出售原子笔的第一家商号。利丰将这一新产品命名为“原子笔”,使人们联想到结束二战的原子弹,取原子弹代表先进科技的意思。而这一名称仍沿用至今。

1950年代开始,香港经济起飞,制造业发展开始蓬勃。到60年代,利丰已从40年代只有数十名职员的小型公司发展成为一家拥有数百家海外客户以及采购网络遍及香港逾1 000家工厂的贸易公司。1970年代初,胞弟冯国纶和我先后从美国返港加入利丰。为了配合宏观商贸环境的改变,我们利用从美国学到的先进管理理论,对利丰进行了一次哈佛案例式的研究,由此发现了公司在内部结构、会计部门等方面存在需要改善之处。我和国纶随即着手策划历时两年的改革,之后更于1973年将利丰成功上市,成为公司迈向现代化企业的里程碑。

1978年,内地实行改革开放,为利丰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当时,香港很多工厂将劳动密集的生产工序迁移内地,然后将为制造业提供的生产性服务如会计、物流、包装等留在香港,于是,香港逐步发展为生产性服务中心。面对这种新兴离岸生产模式,利丰与时并进,以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手段,管理已迁移到内地的工厂网络,为客户提供采购及相关服务。

踏人2l世纪,随着内地改革开放成果渐见,香港与内地的接触也愈见频繁。2003年,内地与香港签订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协议(CEPA.),从2004年起对香港开放服务业。利丰把握机会,成为最早一批在CEPA框架下进入内地的外资服务业公司。现时,集团在全球40个国家设立了300多个办事处及配送中心,拥有15 000多家供货商环球采购网络,全球雇用45 100名员工.在新经济及商业模式不断创新的时代,利丰也逐渐将工作交予下一代,以新思维带领公司,以面对新时代的挑战。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洗礼,利丰的核心业务已发展至涵盖贸易、零售、分销及物流。为了进一步厘清整个集团业务和上市公司利丰有限公司的业务关系,经过慎重考虑,集团决定从2012年8月1日起,将“利丰集团”改组为“冯氏集团”。而冯氏集团旗下最主要的上市公司利丰有限公司的名称则维持不变。

非常感谢冯教授邀请我为本书作序。如果说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反映香港的近代史,相信冯氏集团正是这样一个企业。冯氏与近代港人经历了相同的年代,见证了相同的岁月,我相信很多读者会在这部企业发展史中找到共鸣。于我而言,这部企业发展史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如果没有书中叙述的家族几代人的努力以及员工的耕耘,我们便无法跨过历史多次危机,也就无法成就今天的冯氏。

最后,我希望借着为冯教授写序的机会,向先辈们的努力表示衷心的敬意,并对所有对集团做过贡献的同事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5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