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读者热心期待,文章拥有百万级阅读量,常年出现在图书畅销榜。
《所有的动力都来自内心的沸腾》由王蒙、梁晓声、梁衡、迟子建、陈爱玉、撒贝宁等名人推荐。
“相信阅读的力量,优秀的书会对你的一生产生美好的影响”。
毕淑敏的文字有着高原的凌冽,青春的沉重,生命的厚实,以及面对死亡的笃顿与清醒。她用朴质细腻的笔,捕捉生命无所不在的传奇与感动。她教你在浮夸中寻找单纯的生活必需品,在躁动中慢节奏地生活。她告诉你爱上不完满的自己是勇敢者的行为,风无法打败阳光,感恩所有的快乐与忧伤。
那些不生蛀虫的甜蜜絮语,为你点亮暗夜里明亮的灯。那些不矫情不做作,健康低糖的文字,是华枝春满的静谧与坦荡后,指引你一生的和暖温煦警策。
《所有的动力都来自内心的沸腾》是毕淑敏“青春读书课”之励志卷,是一册催人奋进,汲取人生正能量的书,全书分8部分,60余篇文章,主题涵盖追寻人生目标与意义,寻找成功与幸福的秘诀,以及在持久努力过程中如何保持身心健康等。毕淑敏的文笔读来令人如沐春风,又深受教益,她用朴质细腻的笔,捕捉生命无所不在的传奇与感动。她教你在浮夸中寻找单纯的生活必需品,在躁动中慢节奏地生活。她告诉你爱上不完满的自己是勇敢者的行为,风无法打败阳光。全书设计精美,全彩印刷,辅以青年插画家花生坚壳、咖啡色精心绘制的30余幅唯美插画,堪称丰盛的心灵与视觉盛宴,富有收藏价值。
我的大学时代,是在“文革”当中度过的。工农兵学员,一个被历史雪藏的名词。
那时,我在西藏阿里军分区卫生科当卫生员。海拔五千多米的高原,我们五个女孩是第一批女兵。1972年的一天,领导通知我说,速去乌鲁木齐报到,新疆军区军医学校在若干年停顿之后,今年第一次招生。只分给了阿里军分区一个名额,首长们经过讨论,决定让你去。本来,是要送你上军医大学的。但是,去年(1971年)林彪自我爆炸,他在总后勤部的死党,曾在各个军医大学为他的儿子挑选妃子,那里都是重灾区,到今天清查还没搞完,不知道今年军医大学还有没有招生的可能了。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如果让你死等着军医大的名额,怕太悬。所以,不如先到新疆军医学校去学吧。
按说,我听到这个消息,该喜出望外才对。且不说我能回到平地,吸足充分的氧气,让自己被紫外线晒成棕褐色的脸庞得到休养生息,就是从学习的角度讲,在重男轻女的部队,能够把这样一个宝贵的名额分到我头上,也是天大的恩惠了。但是,记忆中,我似乎真是无动于衷的。也许是雪山缺氧把我的大脑纤维冻得迟钝了,淡漠了高兴也淡漠了庆贺。我很平静地听完了这个指示,然后收拾起自己简单的行李,从雪山走下来,奔赴乌鲁木齐。
自从我1969年从北京到西藏当兵,那种中心和边陲的、文明和旷野的、优裕和茹毛饮血的、高地和凹地的、温暖和酷寒的、五颜六色和纯白的……一系列剧烈反差,已在我的心底搅起了沧海桑田的变化。面临死亡咫尺之遥,面壁冰雪整整三年,我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天真烂漫的城市女孩,内心已变得如同喜马拉雅万古不化的寒冰般苍老。我不会为了什么事件的突发和变革的急剧而大喜大悲,只会淡然承受。况且,在心底深处,我知道自己是优秀和努力的。我认定有一天,天道酬勤,我该有一个机会。现在,这个机会不过是如约而至,还没有我想象中的那般完美,怎会欣喜若狂?
不过,我也并非修炼到波澜不惊的境界。
久居高原,对平原已很陌生。当汽车从高原俯冲而下,汹涌的绿色惊涛骇浪般扑面而来的时候,顿生出惊骇的恐惧。在阿里,除了冰峰就是雪原,冰冷的银色世界中,连眼光都被冻得单调和脆硬了。长达数年的日子里,几乎完全和绿色隔绝。当你的生命和一种人类与生俱来的颜色相阻断,那是怎样让人无法接受的空白啊!当你无助地绝望地被迫地忍受了它,甚至在痛苦的分离之后,决然地将它彻底忘怀,否定了它的存在之后,突然在某一个清晨,它裹着辣透咽喉的饱满空气,一下子扑入你的眼帘。厚而浓烈的绿浪,呛得你连睫毛都滴下绿来,那种令人窒息的震慑,那种荒疏了的陌生和熟稔,那种痛彻肺腑的激荡,让我失声痛哭。
到学校报到后,得知将举行一场入学考试。校方一再解释,同学们都是各部队选送来的出色人才,并不是借此想查出谁不合格,好把人退回去,学校绝无此意。因为中断教学多年,教员们对同学们的水平不摸底,不知道怎样才能让大家学得更好,故设计了这样一场入学考试。不论成绩如何,都与入学资格无干。
话虽这样说,大家还是很紧张。彼此都是各部队来的,谁也不认识谁。大眼瞪小眼的,估计就是想作弊,也弄不清哪个基础好些哪个不好,也不晓得从哪方面复习。一时间,很有黑云压城的惶恐。
也许因为在阿里山上寂寞惯了,我很少同人搭话。并不是喜好孤独,只是习惯使然。进入考场,在指定的座位坐下,见我的同桌是一位男生,憨厚样子。
第一轮是考语文。好像有些语法的题目,重点是一篇命题作文。我在京读书时,是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的学生,文科乃长项。我看了看题目,略作思考。按要求需感怀时政,范围很宽,也没有字数的限制。我想,既然是摸底考试,校方无非是想知道大家的文字水平。既然如此,我只需通畅达意即可。想定,提笔写下一篇几百字的短文。
毕竟是考试,心绪紧张。唰唰挥笔的时候,顾不上看我的同桌一眼。待我写完了,才向他的桌上扫去。不是想作弊,只是想看看他写了多少。不看不要紧,一看,吓我一大跳。啊呀呀!厚厚一沓纸,起码两干字以上。该男生还意犹未尽地甩着胳膊,一副大干快上的模样。
我呆呆地坐着。因为规定统一收卷,即使答完了,也不得提前退场。百无聊赖,看周围的同学,都是洋洋洒洒数千言的架势,庄重得仿佛在撰中央两报一刊社论。我不禁『皇然,自己是否太大意轻敌?但木已成舟,我不可能重写。况且,我是个散淡的人,心想,这文章就算差,也在及格水准之上吧?行了。
P11-13
跋 所有的动力都来自内心的沸腾
一个人躺在地上,如果他不想起来,那么十个人也拉不起他来,即使起来了,他也马上会趴下。
所有的动力都来自内心的沸腾。如果你做不到一件事,无论是搞好关系还是寻找爱人或者减肥,都是因为还没有真正想做。
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心理小游戏。来,集合起十来个人,然后找一个人来扮演那个躺在地上的人。不用找体重特别沉的,那样容易影响咱们这个游戏的真实感。请这位朋友赖在地上,大家用尽全力把他拽起来。
我见过三十个人都拉不起一个人的情景。我本来在上文中想写这个数字,但又怕大家觉得太夸张了,就写了十来个人。这是千真万确的。只要你不想起来,没有人能把你拉起来。心理上的问题也是一样的,只要你没想通,你不是真的心服口服,那么,无论外界多么努力,都是劳而无功。
女子当妈妈,对待自己的孩子时,要记得这个游戏。他虽然小,也有自己的独立意志,你要把道理给他讲清楚,而且要让他明白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有人会觉得孩子还小,没必要讲那么多。可是,成长是一个逐渐发生的过程,你不能在一颗幼小的心里种下强权的种子。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这是从小就要养成的习惯。
你举目四望,很容易就能发现:很多人的生理上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但他们仍然不满意,奔突不止,骚动不宁,缺少一种能使他生机勃勃的动力,欠缺稳定祥和。像这样缺少主动性的生活,无论表面上多么风光,都是不值得羡慕的。
那种使自己变得生机勃勃的动力是什么呢?谁来回答你呢?谁来帮你寻找呢?谁为你一锤定音?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只有当理想的光芒照耀着我们,而且它和广大人群的福祉相连,我们才会有大的安宁和勇气。
你可曾体会到种子的疼痛?那种挣开包锁自己的硬壳,顶出板结的土壤的苦难,对一个柔弱的芽来说,可以说是顶天立地的壮举。一个人觉醒时的力量,应该大于一粒种子啊!
有些人把梦想变成现实,有些人把现实变成了梦想。关键是,你的梦想是什么,你为你的梦想做了什么。
有梦想,就不会寂寞。当你寂寞的时候,只要招招手,你的梦想就飞到了你身边。剩下的事,就是琢磨怎样把梦想变成行动了。
毕淑敏有一种把对于人的关怀、热情和悲悯化为冷静的处方,集道德、文学、科学于一体的思维方式、写作方式与行为方式。善意与冷静,像孪生姐妹一样跟随着她的笔端。唯其冷静才能公正,唯其公正才能好心,唯其好心世界才有希望,自己才有希望。她确实是一个真正的医生,好医生,她会成为文学界的白衣天使。
——著名作家 王蒙
苦难之于人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一种是对生活永久的怨艾和变本加厉的报复,一种是对生活的珍惜和积极的不遗余力的创造。毕淑敏属于后一种,她用自己的笔,使那片雪域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梦想和圣地。
——著名作家 迟子建
毕淑敏的文字如诗般美丽,如歌般动听,如焰火般五彩缤纷,让人看了心花怒放。她的作品充满人性、人情和伟大的人道主义,让人感到亲切、温暖、明丽和康健,觉得生活多么丰富多彩和美好。她是从苍茫的昆仑山流出的一股清泉,带着那纯净的透明和冰清玉洁的美。
——著名文艺理论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童庆炳
作家是社会良心,文学是精神故乡。毕淑敏的作品蕴涵医者仁心,充溢诗家真情,荡气回肠,温润美好,堪称经典,自然也是我们“海量阅读工程”的关注重点。相信阅读的力量吧,让每个孩子都来做读书的种子,在很好文化的滋养中一路走过青春之地。
——北京市**七一中学校长 陈爱玉
有这样一类人,他们用文字和世界沟通,告诉别人他的故事,倾听别人的声音,为大家构建心目中可能欢喜可能忧伤的世界,他们是作家。毕淑敏老师就是这样一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家。
——央视主持人 撒贝宁
旅行是对自我和世界的重新定义,是梦想启航、心灵对话,一个更大的世界由此展开。读着毕淑敏老师的作品长大,对她的新作更充满期待,让我们“与美好的世界相遇”,成就更好的自己。
——美国法律博士、律师 戴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