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来完成商业计划书,但残酷的是,投资人或投资机构也许只用5分钟的时间决定是否同意你的申请。如果你不能在这关键的5分钟之内吸引他们,勾起他们给你投资的念头,就意味着前期的工作收效甚微。
投资人看商业计划书,看的是什么?他们期望中的理想投资对象是怎样的?只有搞清楚这些,做商业计划书才能有的放矢,为融资成功打下基础。
4.3.1 你在做什么,我为什么要投资你
对于创业者来说,一切都是开始,仅凭一个商业点子就想获得投资方的融资,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商业计划书送到投资人面前,他们希望看到的,是你的团队,你的产品,是否能给他带来投资收益。具体到自身,就是:你是谁?你是做什么的?我为什么要投资你?
你是做什么的?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什么?独特性在哪里?主要解决用户的什么问题?这些内容要说清楚。商业计划书中,项目介绍模块包含了以上问题。
融资是为了将产品推向市场,或者扩大原有产品的市场规模,那么你要让投资者了解你的目标有多大,是保守经营,还是敢于寻找更广阔的市场?投资者要根据你的规划,确定合适的投资规模。
在介绍项目的时候,要让投资者看到值得他投资的地方。你的企业在行业中是否占据领先地位?你的商业模式是否切合当下用户群的需求?你的管理团队是一支优秀的队伍吗,有没有知名的关键人物?有哪方面的优势,就要突出出来,增加亮点。
4.3.2 计划摘要、财务分析、管理团队
在审阅商业计划书的时候,有经验的投资者在最初的5分钟里,一般是按照这样的顺序阅读:首先阅读计划摘要,了解项目的整体情况;其次是财务分析;接下来看管理团队的部分。这3部分要写得足够精彩,以使投资人建立起足够的信心,愿意花更多的时间阅读计划书的其他部分。也许你把公司的运营计划描述得非常好,但是如果计划摘要和财务分析对投资者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他们就根本不会去细读运营部分。
关于财务分析,需要明确的是,早期项目的盈利不重要,投资人主要对高增长感兴趣。所以要告诉投资人,自己一定时间内需要多少钱,你将在接下来的3~6个月时间里做哪些事,产品如何开发、营销推广如何开展,各个方面的费用开销大概是多少,准备稀释多少股份等。
对于融资金额,不要预测过高,带着现实和保守的态度,才能让投资人认真对待你的商业计划。
企业的人才队伍是投资人非常看重的,在商业计划书需要介绍团队主要成员的背景和特长。强调个人的能力适合该岗位,团队的组合适合创业项目或融资项目。不要简单地把一群人聚在一起,应区分合伙人及普通员工,不要让投资人以为你们的股权分配不清。
4.3.3 数据、图表
商业计划书不是小说,最忌讳写得密密麻麻全是字,投资者最愿意看的形式,还是最直观的数据和图表。数据直截了当,最有说服力。例如,开发一个App,它有多少注册用户?多少活跃用户?有多少利润?把数据列出来,投资人一看便知。
所以,在商业计划书里,撰写者要用最直观的方法,让投资人看到企业的发展潜力。如果有飞涨的数据,就亮出来,这有利于增加底气,引发双方的共鸣,提高谈话的气氛。
4.3.4 投资人不希望看到什么
有些创业者为了保护公司的一些机密信息,在商业计划书中加入了“保密协议”,甚至在计划书首页就声明,要签字之后才能翻开看。这是投资人最不想看到的。投资人会觉得这是对他的不信任,认为他品行不端。这样一来,他很可能干脆就不看了,免得你哪天状告他泄露公司机密,剽窃了你的创意。
创业者保护自己的专利或商业机密,这种意识是好的,但在实际操作时,可以灵活—些。如专利的核心部分、财务数据等,不要写在商业计划书中到处散发。实际上,投资人也不会过分在意你的专利有什么核心技术,他们只关,愀你能不能赚钱。
退一步说,投资人如果真想剽窃你的商业机密,即便签订了商业计划书中的保密协议,但由于商业计划书并不是法律合同,也就意味着其并不具备实际的法律约束力。
P105-107
为什么中国老板总差钱
前不久,朋友圈里一篇《为什么中国老板总差钱》的文章被疯狂转发。文章用调侃的口吻说出了中国老板光鲜外表下的诸多无奈:“中国的老板,更在重压与风险下前行,76%的中国大陆商业领导人感觉紧张有压力,其比例为全球最高。阿玛尼装点的光鲜外表之下,有着山寨工厂一样不安的灵魂。他们要用太多的精力去应付与处理各种问题,而一旦有所失手,英雄落难,便会有太多声音指指点点……”
即便如此之难,还是有很多人走上创业这条路,相比稳定的打工,创业所积累的财富物质与精神更多更快。于是,各种企业就像韭菜一样,一茬接一茬,其中大部分中小企业坚持一两年就消逝了。根据美国的统计数据显示,30%的中小企业撑不过两年。尤其是经济下行背景下,民营企业举步维艰,企业家因资金链断裂难以为继而自杀的悲剧时有发生;只有少数坚挺的“胡萝卜”熬过了创业的艰辛,挺过了转型的瓶颈,得到一轮轮融资机会,最终成功上市。成功与失败,只有一步之遥,失败的企业家产品未必差,市场也很好,为什么还会输呢?很大原因在于,他们在现金流管理上出了问题,因为种种原因,融不到资。
很多中小企业主抱怨融资难。我国金融市场不健全,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不够,银行门槛太高,固然是原因;但企业自己也要思考一下,同等条件下,为什么有人能够拿到一轮轮融资,而你没有呢?我们的创业者很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很多年轻的创业者更专注于自己的产品和项目,对资本运作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贸然去找风投,签了卖身契,等反应过来又后悔不迭,抱怨风投奸诈,抱怨资本无情。
此时,最应该做的其实是问问自己:你对银行的贷款业务了解多少?你知道银行喜欢什么样的财务报表?你知道信用调查的·内容有哪些?你对国家的金融政策法规了解多少?你可曾做过公司的财务规划?如果只知道自己缺钱,却对这些统统不了解,还一心想融资,还想从融资合同中获得利益最大化,简直是痴人说梦。
其实资本市场从来不排斥创业者,银行、投行、信托、民间借贷,并不缺钱,他们总想把钱借出去(这样才能赚到钱),他们跟你一样,怕赔钱。金融机构当然是想稳稳妥妥日进斗金,为了规避金融风险,金融机构有完整的风控要求,而很多中小企业是达不到金融机构风控要求的。长久以来,国民金融信用意识淡薄,自酿苦果。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在银行很难拿到贷款,也很难获得银行的优惠政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信用等级低、与银企关系差。还有一些中小企业利用虚置债务主体、假借破产之名、低估资产、逃避监督等各种方式逃、废、赖掉银行债务。银行不是慈善机构,银行的业务员没有必要为了不怎么熟悉的企业家承担金融风险。有了前车之鉴,即使是不想欺诈银行的企业去找银行,银行也会事先提出苛刻的审查条件来规避风险。
很多创业者财务管理观念十分淡漠。财务报表都是为了应付检查,这么做最终是应付了自己,当真正需要去银行融资时,才发现自家的表格不符合要求,临时抱佛脚做出的东西拿给银行的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看,结果会怎样?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缺钱的时候就不跟银行等金融机构打交道,等缺钱的时候再去找,已经来不及了。
资本市场的规则从来都是开放的,就像体育比赛一样,选手赛前都要适应场地,牢记规则。当你决定做老板,必须全盘考虑,融资更是关键中最关键的一环。决定跟资本市场建立关系的时候,有必要了解资本市场是什么,资本市场有什么规矩。在融资以前,要了解融资的方方面面,知己知彼,才能从容迎战。
本书就是为准备与资方建立良好关系的老板而写的。我看过太多投资人与不了解的项目擦肩而过的例子,也看过因不了解合同轻率订立契约不欢而散的例子。开卷有益,如果读者能通过阅读本书认识融资,少走弯路,顺利完成融资,这就是我最大的愿望。
企业在发展和投融资的过程中大多会面临这样的问题:面对好的项目,采用哪种融资渠道融资成本最低?投资缺乏计划性,缺乏完整的投资决策体系,在市场大环境下如何顺应经济形势,把握好企业发展方面?韩伟华著的这本《融资的力量(大创业时代老板融资密码)》详细介绍了企业投融资的模式、途径、方法,以及企业在新时期的经济转型与整体调整,帮助读者掌握资本运营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从而提高决策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本书适合企业投资人与股东、董事长、总裁、总经理、副总经理等企业高层决策管理者,以及企业战略规划总监、账务总监等相关部门负责人阅读。
凛冬已至,中国实体经济面临严峻局面,融资破局已成中小企业最迫切的渴求,然而在中国企业家中间,却普遍存在众多融资误区,一场融资观念革命亟待展开。
到底为什么要融资,是的确需要扩大经营,还是看到其他公司上市,自己也想跟进?融资的规模应该如何确定?钱越多越好?这些问题,管理者应该给自己及企业一个明确的答案。融资,不仅仅是“借钱”,它是一种资本运营的方式。在进行融资的时候,要慎之要慎,避免陷入误区。
韩伟华著的这本《融资的力量(大创业时代老板融资密码)》详细介绍企业投融资的模式、途径、方法,以及新时期的经济转型与企业调整,帮助读者掌握资本运营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从而提高决策力和资源整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