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克平带您足不出户品四方佳肴美馔,开卷有益谈食文化掌故趣闻。食里有乾坤,自乐在其中。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食趣儿(董克平饮馔笔记)(精)》分为四篇,【食材妖娆】讲述好食材才有好味道,真材实料带给你舌尖玩美感受;【四方美馔】带您“走”遍大江南北品尝各地真实、特色的味道;【寻根溯源】闲谈美食佳酿掌故趣闻,上一道菜,说一个故事;【谈荤论素】食里自有大乾坤,治大国若烹小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食趣儿(董克平饮馔笔记)(精) |
分类 | 生活休闲-烹饪美食-家常菜谱 |
作者 | 董克平 |
出版社 | 青岛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董克平带您足不出户品四方佳肴美馔,开卷有益谈食文化掌故趣闻。食里有乾坤,自乐在其中。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食趣儿(董克平饮馔笔记)(精)》分为四篇,【食材妖娆】讲述好食材才有好味道,真材实料带给你舌尖玩美感受;【四方美馔】带您“走”遍大江南北品尝各地真实、特色的味道;【寻根溯源】闲谈美食佳酿掌故趣闻,上一道菜,说一个故事;【谈荤论素】食里自有大乾坤,治大国若烹小鲜。 内容推荐 《食趣儿(董克平饮馔笔记)(精)》收录了作者董克平的近50篇饮食随笔,说说食材说说菜,找找渊源寻点典故,美食之外,还有更多做人处事的道理,“治大国若烹小鲜”说的大概也就是这个道理吧。 目录 1 食材妖娆 好食材才有好味道 有关鲥鱼 大白菜 款款茶香入菜来 花入口,齿留香 三文鱼 黄鱼 好吃的小龙虾 时不同,蟹不同 2 四方美馔 大足的邮亭鲫鱼 嘉陵江边的渔船鱼 顺德食鱼记 鹅油捞饭好吃过猪油捞饭 各有特色的重庆火锅 简单、质朴、美味的重庆小面 烤鸭 烤羊腿 泉州寻味 老北京小吃——豆汁儿 驴肉火烧 烧饼 文昌鸡 人生苦短,肥肝相伴 鱼饭 美味的骨付鳥 3 寻根溯源 广西美食拾趣 鸭血粉丝汤不是南京传统小吃 饕餮在今天 元宵与汤圆 青精饭 素食与素菜 白粥与香粥 茶成为饮料 腌渍也美味 药膳浅谈 二十九,蒸馒头 4 谈荤论素 由豆包想起的 年夜饭 关于打赌吃蟹辨蟹的一点议论 顶级名厨的心路历程 大排档与酱油水 5000元一壶茶 醋吃与报应 学艺,偷师,斗心眼 味精有害么 初识闽菜 此京的徽菜馆 说说谭家菜 边地无大菜,风味却独特 意大利菜在北京 试读章节 好食材才有好味道 做菜时,碰到新鲜上好的食材那是再好不过,如果再加上几分厨艺,那就是一场美味盛宴了。中国菜的选材非常丰富,有一句俗语称:“山中走兽云中燕,陆地牛羊海底鲜。”几乎所有能吃的东西,都可以作为中国菜的食材,但食材的选择关系到菜品的质量。对于烹饪美味佳肴来讲,选对的、选好的食材很重要,食材的好坏基本上决定了菜品的质量,当然这是要有一定的厨艺功夫作保证的。 白水洋豆腐上桌的时候,微黄的汤汁还在冒着小小的气泡,白嫩的豆腐在汤汁中颤巍巍浮沉着,有点欲语还休的娇羞。看着豆腐上的小孔,我想到的不是即将入口的美味,而是朱自清先生的一段文字:“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朱先生1921年在台州临海居住时,为他喜爱的白水洋豆腐写下的一段文字。品尝时,体会到朱先生用‘‘养”字的意义了。鲜美的汤汁千滚万滚,白嫩的豆腐愈发地丰腴,豆腐上的小孔吸足了汁水,鲜嫩中多了几分妖娆,这一美味不就是厨师用心“养”出来的么? 在北京吃到豆腐是件很容易的事情,街上小贩在卖,超市里各种豆腐摆满了货架,餐馆做出餐馆的味道,家庭做出家庭的芬芳。白水洋豆腐能在京城扬名,除了新荣记餐厅大厨们的精心烹制,怕是还和豆腐本身的质素有着极大的关系。 白水洋豆腐是浙江台州的地方特产,用的是当地优质的黄豆,取山泉水,用盐卤点成,每天从台州运到北京。新荣记酒楼的厨师用高汤精心炖制,吃起来格外软嫩鲜滑,滋味丰富饱满。如果你和餐厅熟悉的话,还可以让他们加一些台州特产的河豚干一起炖制,价格也许要贵一些,却又是一番滋味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米,巧妇便有了用武之地。有了好米,巧妇定是能做出好味道的米饭来。在讲究生活品质的今天,好味道的根本是离不开好功夫和好原料的。 餐厅如此,家庭也不例外,好吃的东西同样要有好的食材。 饺子是北方人喜欢的食物,不但过节吃,一些节气也要吃。“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民间的俗谚这样规定了伏天里的吃食。为什么头伏要吃饺子呢?旧日里没有这么多面粉,入伏的时候,正是新麦上市的季节,这个时候吃的面粉是新麦子磨的,透着新鲜,有股浓浓的面香。再说了,人们辛苦劳作一个冬春,此时终于可以享受劳动果实了;还有就是伏天里天气热,人们的胃口差,而饺子在早年间正是人们解馋的食物。胃口差的时候吃点好东西,自然可以多吃一些了,于是人们就想到了吃饺子。俗话说“饺子就酒,越喝越有”,饺子既是下酒菜,又是饱腹的主食,省事还美味。以前饺子是高档食品,平时很少吃到,“谁家过年不吃饺子呀”这句略带自嘲的民谚。说明了饺子是年节的食品,平日里很少吃的。据说李自成进北京,有一句口号就是“让士兵天天都能吃上饺子”,饺子在这里成为奖励、成为激励、成为犒赏、成为贫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象征。现在人们的生活好了,什么时候想吃,什么时候包了煮了吃就是了,可是要想吃到味道好的饺子,还是需要花些功夫的。 P10-12 序言 我真的不是美食家 我这个人是喜欢吃的,老话说就是嘴馋。嘴馋是因为小时候可吃的、能吃到的东西太少,肚子里缺肉少油,见着什么都觉得好吃。味道习惯也是有记忆的,小时候熟悉了的味道,就是记忆中的美食。年纪大了,吃的、见的多了不少,但是在饿了的时候,首先想到的还是小时候留在记忆中的食物,而不是经常可以遇到的什么大菜。 喜欢吃,吃的机会就多一些。在北京,或者出差到外地,我都想法变着花样找点新奇的东西尝尝。吃喝这东西向来是不入主流的闲事,也总被那些所谓玩命于事业的人所不屑。我没有那么崇高,也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能够搞好自己的吃喝,对我来讲就很不容易了;再者说,喜欢吃喝也是一种情趣,至少是对生活质量还有所追求。小民无大事,过好自己的日子就是天大的事情了。过日子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吃吃喝喝,因此也就不去追求什么远大理想了。 读过几天书,对世俗生活的东西感兴趣,也就愿意写一点自己的吃喝心得。“食色,性也”,古人的话也就是我对生活最高的理解和认识,大概此生的追求也就在这里了。吃喝心得写得多了,有朋友看到后就说你快成美食家了;这样的话听得多了,有时也觉得自己是个懂吃的人了。至于“美食家”这个称号,我无论如何是不敢应口的。 “美食家”应该是有钱有闲、有知识有文化,还要对吃很痴迷的人才配得上的称呼,从这几方面看,我是哪点也不够格。钱、闲不能说没有,但肯定是不够;知识和文化多少有点,但是距离“家”的程度可谓远矣。这不是谦虚,而是实事求是。虽然走过的地方挺多,见过的美食也算不少,但是只能是喜欢吃和爱吃,这样怎么能成为“家”? 我于“美食家”的称呼一是不愿,二是于实难副。不愿是因为成为“美食家”后,对食物多少就有了一些挑剔,而我则是个饿了吃什么都好吃的家伙;二是讲饮、讲食不仅仅是能吃,还要会吃,还要有些闲钱,还要有些文化,有些修养,有些耐心,有些细心才行,否则只能是比猪八戒吃人参果进步一些,也不过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差别。 就我们生活无法离开的盐来说,讲究就多得要命,要想整明白了,时间、金钱、学识等都不能少,否则还真难搞明白。 盐是有味道差别的。川厨爱用川盐,也就是自贡的井盐,因为井盐和我们常吃的精制海盐在做菜时产生的味道不一样。川盐能把川菜的味道调出来,而海盐则不行,用川盐做泡菜味道就正,海盐味道则苦。盐与盐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在大董先生那里吃过一道“青柠海盐牛眼肉”的菜品,海盐是颗粒比较大的那种,但是这种海盐却可以把牛肉的鲜味和汁液完整地激发出来,而普通的那种食用盐则做不到这一点;日本盐的品牌很多,有一种伊豆产的“海之精”盐,号称是未经加工的天然海盐,保存了阳光、海水的精华和营养,而熊本县的“伯方之盐”用的是古法制造,内含矿物质多达八十种;法国的“盐之花”按照美食家的说法是清脆甘香,我是无论如何也难以从盐中体会到这样的味道的;南非有一种粗盐,乍尝咸味厚重,余味却是微微带甘;美国犹他州有一种盐,在食家的口中是“鲜甜得很”,用于煮食蔬菜最见其鲜甜本色。 上述这些还仅仅是盐之味道的一小部分,在我来讲已经是匪夷所思了。要想成为一个美食家,连盐都整不清楚,怎敢称“家”呢? 这本书里的文章,是我平日里吃喝的一些心得,承蒙青岛出版社不弃,愿意把我这些零碎的浅知陋见汇编成书,在此谢过了! 董克平 2016年4月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