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客”仵寿庵四十六七岁,因为没有经历过黄土地里汗珠子摔八瓣的农夫式艰辛,看上去显得不怎么苍老。他自小跟父亲学生意,可是,在继承父亲聪明的同时又继承了父亲的迂腐,虽然早早练出了一手“铁算盘”的好功夫,但任凭算盘珠子拨拉得多么响亮,却一直没能创造出什么值得炫耀的财富。在河南奔波了一阵子,撞了个眼肿鼻子青,羞愧地回家而来,便在盐店街怡丰汇商行安分地干起了并非肥差的账房先生。“怡丰汇”离王苍巷不远,生意也不兴隆,一天到晚,算盘珠子拨弄不了几下。打烊后,不光彩地顺便在路上捡点破烂,也算讨得了愁眉不展的老婆的一点儿喜欢。几年前,一心要发家致富的仵寿庵曾有个分两步走的宏伟规划:第一步,稳住三原,而要稳住三原,必先购置房产,购房首选自然是现在租住着的仍然保持着贵族遗风的这处二进的院落;第二步,杀回雒仵,振兴祖业!
仵寿庵艰难地拼搏着,却被花红柳绿的世道无情地嘲弄着。事不随意,心灰意冷,可却喜好抽一口。端起那把黄铜水烟袋,填上一撮黄亮的兰州产水烟丝,烟瓶里响起了有节奏的奔腾声,这才在云山雾罩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活。
仵家经济上捉襟见肘,但人丁却很兴旺,老婆一共为仵寿庵生了四个儿子、三个女儿。眼看着从自己的身上找不到什么希望,于是,儿子们就成了他的全部寄托。心想,拼死拼活也得供他们上学,而且要学业有成。大儿子仵德厚,是他第一个希望所在。按照他的设想,小学毕业了上中学,中学毕业了再上大学,草窠里飞出金凤凰,看巷子人还能再小瞧我仵某人。可是,大儿子考上初中以后,世事的艰辛又一次嘲弄了雄心勃勃的仵寿庵。 ~
两年前,被寄予厚望的大儿子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初中。然而,等待他们的并非欢声笑语,而是一连串的灾难——从未拥有一分田产而要养活一家八九口的“铁算盘”失业了。失业,面临的实质性问题首先是吃饭。在饥饿与造就人才的权衡中,两手空空的仵寿庵只好终止了大儿子的学业。仵德厚辍学,家中的口粮也在预料中发生了改变。吃不上细粮吃粗粮,粗粮接不上吃野菜,就在吃食这种缺乏热能的绿色草本植物中,他的不到两岁的、长着一双水灵灵大眼睛的、还没有来得及起大名的二女儿冬女,饿死了。仵寿庵拎着一张破席掩埋了死去的冬女,老婆李淑贤在饥饿与痛苦的挣扎中一病不起。
饥饿,还在持续着。
在紧接着的日子里,辍学的仵德厚被送进南关的一家染房学起了手艺——按照惯例,字号老板对刚进门的“相公娃”不供给伙食,薪俸也很微薄。几天后,又一个灾难发生了。手艺没学到手的仵德厚和他的母亲一样,也饿得一病不起。
这一病,就是难熬的半年。唉!粮食!
仵寿庵终于挺过来了。仁慈的东家免除了房租,同样仁慈的“怡丰汇”老掌柜尽管生意仍不兴隆却给这个忠诚的“铁算盘”加了薪,再加上厚着脸皮在大街上捡破烂,一家人总算摆脱了死亡的威胁。随着饭碗里飘出了油香,仵寿庵造就儿子的计划又一次得到实施。与当初不同的是,这一次没让大儿子继续常规的初中学业,而是让他报考不用交学费且校址就在三原县城的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从戊戌变法后沿袭下来的对师范教育的优惠政策,让仵寿庵和他的大儿子得到了几近于义务教育的好处。仵寿庵用心良苦,始终不渝地造就子女。多年后的事实表明,他的五个子女,无论是在民国年间还是共和国诞生初期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仵德厚顺利地考上三原师范,但这并没让仵寿庵兴奋多久——一场难以用简短文字表述的“学潮”最终导致学校的暂时停办。仵德厚又一次辍学了。
接踵而来的沉重打击,还在等待着命运不济的仵寿庵。
初秋的渭北,枪声四起。三原县城,风雨飘摇。这一天,喜好抽一口的仵寿庵诚惶诚恐地走出怡丰汇商行,顺便捡了些破烂,回到家里,又习惯性地摸起水烟袋——这时,在他那雅致的水烟袋里填进去的已不是黄亮的兰州产水烟丝而是廉价的旱烟末子。而这时,他根本料想不到镇嵩军一枚炮弹将要袭向他的家里。当他贪婪地吞吸了头一袋水烟还没有填进去第二锅的时候,忽然“嗖”的一声,一颗炮弹飞进了院子。P6-7
两年前,《铁血悍将——台儿庄战役敢死队队长仵德厚的风雨人生》,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审核批准,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出版合同将要到期之时,本人有意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再版,陕师大出版社的朋友尊重我的选择。中国文史出版社及时与我签订了合同,并再次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审批,这部著作终于在京再版了。
这部抗战题材的长篇纪实文学首发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于是书贩开始忙碌起来,一部标价四五十元的书,却以翻番的价位出现在网上书店;一些朋友告诉我,不少“发烧友”前往书店购书,但都空手而归。看来,这部著作急需再版。
提起这部著作,最遗憾的是,当初的采访还未最后结束,仵德厚老先生便撒手人寰,并由此带来一些难以弥补的遗憾:“边角料”不足——难以以充分的资料,对著作中所涉及的一些比较重要人物有个完满的交代。比如台儿庄战役中,率部与日寇打响第一枪的孙连仲部一八三团骑兵连连长、中共地下党员刘兰斋,坚守孤城、等待驰援的孙连仲部一八六团三营营长禹功魁,守城战后期的实际指挥者、孙部三十一师副师长屈伸等。
对于上述缺憾,我打算再版时,进行必要的补正,同时,也期待着仵德厚的同僚、部属或他们的子女以及有关人士“站出来说话”。这方面,随后,有所收获,也荣幸地与几十位西北军将领的亲属有所交往。比如,居住在波士顿的美籍华人、屈伸将军的儿子屈令谋,通过网络看到了并不完整的《铁血悍将》,通过其姐、原化工部化工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屈令婉女士与我取得了联系—吨之所以能与我联系,却得益于与我已有交往的国民党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将军的外甥女、天津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惠兰女士。与这么众多的朋友交往,使我获取了一定的第一手素材,并得到宝贵的教益。
因此,此次再版,我对一些史料进行了补充,核实了一些地方的史实错误,订正、梳理了全部文字。但对于前文所提的刘兰斋、禹功魁等,尽管后来进行过补救性采访,又查阅过大量的历史资料,依然没有突破性进展。随着本书的再版,依然希望引发出“意外”——获得一些新的资料,能使诸如刘兰斋这样的抗战功臣的人物形象更丰满。假若这样,我则双手合十,感谢上苍。
本书出版后,有的朋友与读者曾对我提出了批评性意见和质疑。有的说,那么多的共产党将领不去写,为什么偏要写一个坐过牢的国民党将领?有的说,为战犯歌功颂德,政治方向何在?平心而论,对于政治方向,只要认真阅读2005年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纪念抗战70周年系列重要讲话,就有了答案。对于这个选题,我也注意到,近年来,国共两党的交流日趋频繁,但出版的属于正面反映国民党将领的文学作品,却为数不多。因为少.因为缺,因为时代需要,因为具有挑战性,才对我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当然,剑走偏锋,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但这正是我所追求的担当精神。
一件事情往往不在于它的本身,而在于它背后千丝万缕的联系。本书不是竭尽全力地去描写、去刻画一个功罪一身的国民党将领,而是以史实为依据。真实地反映这个“失败者”,在各个历史时期与共产党的恩恩怨怨:真实地反映改革开放以后,这个被改造成新人的“战犯”,拨动了国共两党这同一架琴瑟上的两根丝弦……是的,就是这位抗战老兵,为陈旧的过去唱起了新歌.向海峡那边的同胞动情地摇曳起红色康乃馨。
我始终认为,一部关乎国共两党与海峡两岸的纪实性文学作品,能在全国政协办公厅所属的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最合适不过了。2014年4月和8月,我曾两次赴京:第一次是受几位国民党爱国将领的子女的邀请,进行文化交流;第二次是受第二炮兵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邀请,为即将开拍的30集电视剧《吉鸿昌》的剧组人员讲授西北军军史。两次进京,下榻之地恰在中国文史出版社附近,于是便有了与该社第一编辑室主任王文运同志交往的机会,便有了该书在这家出版社出版的结果。在此,对为本书再版付出了辛勤努力的编辑同志和有关人员再道一声“谢谢”!
张志扩
于2015年1 1月出版前夕
2007年6月7日上午,一辆车牌为“陕A—FL821”的轿车,行驶在被苍翠的树木笼罩着的由西安通往泾阳县龙泉乡的公路上。公路两侧,关中平原辽阔的田野,花草飘香、飞鸟歌唱,金色的麦浪滚动着丰收的喜悦。轿车里坐着一位台商——西安汇国科贸有限公司副总裁张钧锐先生,他正怀着兴奋的心情前往龙泉乡雒仵村,在那里,他要看望原国民党第三十军第二十七师少将师长仵德厚,并向他送交一份特殊的礼物。
这是他第三次来看望仵德厚老人了,但这次泾阳之行与前两次有所不同:他受托要将来自台北的一帧珍贵的墨宝送交仵德厚,并转达馈赠者对他的问候和祝福。这墨宝,既不是仵德厚的台湾故旧所写,也不是台湾书法名流所写,而是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所写。
张钧锐抚摸着昨天才收到的这件墨宝,感慨万千。一想起它的来历,不觉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它是在海峡两岸尚未实现“三通”的情况下,由台北国民党中央党部寄出,曲折地辗转香港等地,才到了他的手中。墨宝的背后,还有着一段耐人寻味的经历。
自大陆《人民日报》、香港凤凰卫视等新闻媒体将原西北军将领、曾是战犯的仵德厚英勇抗日的事迹推向海内外之后,在台湾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在赞赏共产党对昔日对手的功过是非能给予客观公正评价的同时,对仵德厚在抗战中特别是台儿庄战役率领敢死队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的大无畏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对他由内战引发的个人悲剧也给予了莫大的关注和同情。这些报道,也引起了时任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的连战的关注。然而,向这位风烛残年的老将军表达发自内心的敬佩与祝福,却难以找到合适的机会和途径。
转眼中国人民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活动过去快两年了,而这时健康状况不佳的仵德厚已经住进了医院。就在连战主席殷切的期待中,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见了供职于国民党台北市内湖区党部的部属许聪明先生,而许的外甥恰是在西安从事商务活动的张钧锐。张是仵的“粉丝”。此前,张与汇国公司总裁贺胜利先生已两次看望过病榻中的仵德厚。于是,通过许聪明、张钧锐以及西安汇国公司这一渠道,使关注仵德厚的连战得以了解到仵德厚更多的信息。
连战主席饱含激情地泼墨挥毫,一幅道劲有力的题字写好了。然而,想将它送交大陆的仵德厚却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容易。因为这不仅仅是连战与大陆某人的个人交往,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台湾国民党当局向大陆示好的一种敏感的政治行为,必须接受中央党部的审查。
其所以审查,源自于执政的民进党与在野的国民党2008年度争夺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选举。
众所周知,民进党与国民党最大的区别在于两岸政策。大选序幕一拉开,坚持“台独”与反对“台独”的两党便唇枪舌剑地交锋起来。失去政权的国民党与大陆任何正常的交往,都会被垄断着行政资源的民进党炒作为“不正常”。在政治生态极端不利的情况下,谋求再次执政的国民党稍有不慎,就会在选情上对自己造成不利,国民党不得不小心翼翼。
题字顺利地通过了审查。
小汽车驶出西(安)铜(川)高速公路,在低等级乡间道路上出现了颠簸。雒仵村快到了,张钧锐似乎听到了仵德厚熟悉的声音。心想,10天前,连战和许多人惦念的这位老人经过在泾阳县医院的精心治疗出院了,身体状况现在一定恢复得不错。送去连战主席的特殊礼品,他一定会惊愕,一定会喜出望外。接受吧,来自台北的浓情雅意!接受吧,来自海峡那边的问候!想到这里,张钧锐红润的脸盘上绽出了莲花般的笑容。
然而,张钧锐完全没有料到,就在他接到来自台北的墨宝的时候,这位年近百岁的老人健康状况急剧恶化。
当肩负着神圣使命的张钧锐和随行的两名《华商报》记者风尘仆仆地来到了嵯峨山下的雒仵村时,出现在他们眼前的并不是仵德厚热切的笑容,而是一副冷冰冰的棺材——将军已于昨日下午二时十五分辞世了。
尊敬的仵老将军,对不起,我们来迟了!未能如愿以偿的张钧锐心头涌起一股酸楚,默默喟叹:讨嫌的“台独”!
望着仵德厚沉睡般的遗体,张先生肃然致哀。在人们的注目中,他将连战主席亲书的条幅敬献在灵前。
那是一幅装帧精美的三尺红色撒金宣。其上为:
德厚老先生惠存
民族之光
连战(印章)
这时候灵堂前一片寂静,瞑上双目的仵德厚好像在开颜地微笑。
简朴的灵堂,陈列与悬挂着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由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题写章名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和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书写的条幅以及西安华商报社赠送的仿制的西北军大刀片等,似乎将人们引入到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历史岁月。
穿越历史风尘,仵德厚传奇、壮烈、功过一身的风雨人生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画卷,在硝烟退去几十年后的改革开放年代,史诗般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张志扩著的《铁血悍将(台儿庄战役敢死队队长仵德厚的风雨人生)》是仵德厚先生健在时,作者对其进行了50余日面对面的“最后采访”,又遍访他当年浴血奋战的战场、有关历史当事人和他们的子女,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后,伏案四年,饱含深情,创作完成的一部长篇纪实文学。
全书真实再现了仵德厚由士兵到将军、由将军到囚徒、由囚徒到农民,再到晚年成为海内外媒体广泛关注的抗战英雄悲喜交加、大起大落的一生。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文笔流畅,有血有肉,引人深思。
张志扩著的《铁血悍将(台儿庄战役敢死队队长仵德厚的风雨人生)》全景式地记述了仵德厚将军起伏跌宕的一生,真实地还原了这位民族英雄可歌可泣的传奇事迹。该书描写台儿庄战役敢死队队长仵德厚,从士兵到将军,从囚犯到农民再到被全球华人所尊崇的抗日民族英雄的人生颤变和传奇经历。生前,他是中国民国战争史上的“活化石”,也是国共两党合作与分裂的历史见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