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背影/中外名家随笔精华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朱自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背影》是朱自清最著名的散文集,其同名散文《背影》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篇经典回忆性纪实抒情散文,曾多次被选入初中语文教科书。本书收录了朱自清的《背影》 《荷塘月色》《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等代表作,还收录了其在欧洲、伦敦的旅行游记散文以及日常杂文随笔。这些文章思想内涵极为丰富,是代表朱自清散文最高成就的经典作品,值得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反复去品读、去体会。

内容推荐

《背影》为朱自清散文随笔精选,他的随笔平实而蕴藉温情,细腻又不失率真,在通俗与清雅间写尽人生况味,是公认的“白话美文典范”。书中精心挑选了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散文随笔名篇,如《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以及一众被收入中小学课本的文章。本书包括四辑,第一辑“皎月方来”,写景抒情;第二辑“荷塘月色”,望乡怀人,第三辑“欧游随笔”,写旅行见闻,第四辑“雅俗共赏”,为杂文闲语。

目录

皎月方来

 匆匆

 歌声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扬州的夏日

 冬天

 看花

 南京

 潭柘寺戒坛寺

 白马湖

 春

 松堂游记

 海行杂记

 说梦

 初到清华记

 外东消夏录

 温州的踪迹

 文物·旧书·毛笔

荷塘月色

 背影

 荷塘月色

 儿女

 给亡妇

 哀互生

 哀韦杰三君

 父母的责任

 别

 憎

 沉默

 一封信

 怀魏握青君

 我所见的叶圣陶

 刹那

 赠言

 北平沦陷那一天

欧游随笔

 威尼斯

 佛罗伦司

 罗马

 滂卑故城

 瑞士

 荷兰

 柏林

 德瑞司登

 莱茵河

 三家书店

 公园

 吃的

 加尔东尼市场

 乞丐

 房东太太

雅俗共赏

 航船中的文明

 论说话的多少

 我所见的清华精神

 谈抽烟

 正义

 论雅俗共赏

 大学的路

 “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论自己

 论诚意

 论做作

试读章节

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922年3月28日

(原载1922年4月11日《时事新报·文学旬刊》第34期)

歌声

昨晚中西音乐歌舞大会里“中西丝竹和唱”的三曲清歌,真令我神迷心醉了。

仿佛一个暮春的早晨,霏霏的毛雨默然洒在我脸上,引起润泽、轻松的感觉。新鲜的微风吹动我的衣袂,像爱人的鼻息吹着我的手一样。我立的一条白矾石的甬道上,经了那细雨,正如涂了一层薄薄的乳油;踏着只觉越发滑腻可爱了。

这是在花园里。群花都还做她们的清梦。那微雨偷偷洗去她们的尘垢,她们的甜软的光泽便自焕发了。在那被洗去的浮艳下,我能看到她们在有目光时所深藏着的恬静的红,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与绿。以前锦绣般在我眼前的,现在都带了黯淡的颜色。——是愁着芳春的销歇么?是感着芳春的困倦么?

大约也因那蒙蒙的雨,园里没了浓郁的香气。涓涓的东风只吹来一缕缕饿了似的花香;夹带着些潮湿的草丛的气息和泥土的滋味。园外田亩和沼泽里,又时时送过些新插的秧,少壮的麦,和成阴的柳树的清新的蒸气。这些虽非甜美,却能强烈地刺激我的鼻观,使我有愉快的倦怠之感。

看啊,那都是歌中所有的:我用耳,也用眼、鼻、舌、身,听着;也用心唱着。我终于被一种健康的麻痹袭取了。于是为歌所有。此后只由歌独自唱着,听着;世界上便只有歌声了。

1921年11月3日,上海

(原载1921年11月5日《时事新报·学灯副刊》)P3-6

序言

朱自清随笔略说

随笔是散文中的一种,又称小品文,它最早起源于英国。如果从始祖培根算起,至今已有400年的历史。随笔一度雄霸英国散文的主导地位,五四之后开始传入中国。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朱自清,就是随笔写作的大师。

随笔突出的特点是不拘一格,随意而谈。只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即可纵横恣肆、挥洒自如。它侧重于作者个性化的看法和感受,要求有新意,要么就有深刻的一面,随笔不是杂感,不是随想,不是生活感受的描摹,随笔的写作要求比较高,需要生活经验的积累,写作经验的积累,是作者综合写作素质的整体表现。朱自清在写作随笔时,总是如实道来,避免矫揉造作与人为的拔高,它注意联系实际,促进人们心灵的交流。《谈抽烟》一文就是如此:

抽烟可用不着这么费劲;烟卷儿尤其省事,随便一叼上,悠然的就吸起来,谁也不来注意你。抽烟说不上是什么味道,勉强说,也许有点儿苦吧。但抽烟的不稀罕那“苦”而喜欢那“有点”。他的嘴太闷了,或者太闲了,就要这么点儿来凑个热闹,让他觉得嘴还是他的。

抽烟本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但朱自清善于体察细节,又有感觉,并细致地描写,使你于平常境体会到一种新意,或者还有一点批评之意。正因为抱定了闲适的心态,写起来才能那么从容,那么缜密,语言才那么具有表现力。这段文字几乎没有藻饰,全部使用平平常常的现代口语,却实实在在地渲染了一种宁静悠闲的文化况味。

随笔由于是随意而谈,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所以它的题材比一般散文更加广泛。现实生活的见闻,以往事件的漫忆,所思所想,作家作品的漫评,以及古今中外,天南海北,工作学习,旅游见闻,史话传说,掌故轶闻,笑、憎、苦、恨,千秋刹那等,无不可作为随笔的材料。朱自清的随笔题材就是丰富多样。

他的笔端既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扬州的夏日、北京的潭柘寺和戒坛寺,又有欧洲的罗马、柏林、伦敦、巴黎等城市。对于每一地的风土人情,他总是娓娓道来。例如写秦淮河,他就是写了秦淮河里的船,秦淮河里的水,还有秦淮河里特有的歌声。欧洲诸国的城市,也写出了各自的特征,如瑞士美丽的自然风光,荷兰的各式各样的建筑,柏林的大大小小的古迹,巴黎的塞纳河和铁塔等,无一不被他收入笔下。

人物抒写方面,既有对已逝人物的怀念,如《哀韦杰三君》《给亡妇》等,也有对现实人物的摹写,如《怀魏握青君》《我所见的叶圣陶》《房东太太》等。他以哀伤的笔调,叙写了他对清华学生韦杰三,以及自己早逝妻子的怀念。但是,他又以睿智甚至有些许幽默的笔调,抒写了生活中的英国房东太太和好友叶圣陶等人。

朱自清还有众多的随笔文章,是对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思考。例如在《正义》一文中,他就反复地问人间的正义究竟在哪里;在《论自己》中,他认为“自己是世界的时代的一环,别脱了节才真算好”。在《论诚意》中说,人为自己活着,也为别人活着,在不伤害自己身份的条件下顾全别人的情感,都得算是诚恳,有诚意。此外,还有《论废话》《论做作》《论轰炸》等文章。

朱自清随笔还有一大特色,那就是它的口语化。它所使用的口语是在作家选择、提炼之后,重新组织起来的一种现代口语,是一种具有时代特点的“谈语风”的艺术语言。既明白如话,通俗平易;又形象生动,优雅隽永,堪称为一种口语和美文相结合的大雅大俗的文体。作者充分调动了现代汉语口语的特点,将语言的潜力发挥到极致。例如《航船中的文明》一文中有这样几旬:

航船中的乘客大都是小商人;两个军弁是例外。满船没有一个士大夫;我区区或者可充个数儿,——因为我曾读过几年书,又忝为大夫之后——但也不是例外之外!真的,那班士大夫到哪里去了呢?这不消说得,都到了轮船里去了!

因此,朱自清的随笔总那么可亲,就像是与读者拉家常。英国随笔作家大都主张用活的口语,形成一种近似谈话的文体,深入浅出地讲述自己的人生观点和个人遭际,使读者读来备感亲切。一位作家甚至主张:“曾有人说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取下来,使之居留人间。我却大胆地希冀有人说我把哲学从斗室、图书馆、学校里搬出,而把它放在社会中,茶座上,咖啡室里居住。”咖啡馆、酒吧等都是英国中产阶级平民经常活动的地方,英国历史上,很多富有特色的小报,便是诞生于酒吧、咖啡馆。它们所刊载的文章更是街头市民的口味,态度平易亲切,内容也多偏向于风土人情,和人们的普通生活。这同样也是朱自清的随笔所追求的语言风格。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2:5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