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乐府诗集里的故事/古典新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韩萌编
出版社 黄山书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这首《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在《乐府诗集》中收入“相和歌辞”。此诗最早著录于《宋书·乐志》,名为《艳歌罗敷行》;在南朝徐陵所编的诗歌总集《玉台新咏》中,又题为《日出东南隅行》。郭茂倩在《乐府诗集》沿用的是晋人崔豹在《古今注》中提到的《陌上桑》。“陌上桑”指的是大路边的桑林,也就是故事发生的场所。

古代男女分工以男耕女织为主,“女织”除了纺织刺绣以外,也包括采桑养蚕。桑林位于野外,林地比较宽敞,桑叶茂密繁盛,又可起到很好的遮蔽作用,所以在男女大防还不很严厉的时代,桑林实是极好的幽会场所。在这里,谁知道发生过多少浪漫的故事!在《诗经》里的爱情诗中桑林便不断出现,比如有名的《桑中》,写的就是男女幽会:“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从那时起,桑林已经有了特殊的象征意味。

《陌上桑》的故事也发生在桑林中,故事的女主人公名叫罗敷,是秦家的女子,算得上地方上大户人家的女儿。每当阳春三月日上梢头的时候,罗敷都会来到城南的桑林采桑叶。她带着精致的提篮,上面装饰着用黑丝线做成的络绳,手里用来钩桑枝、挑竹篮的笼钩是用桂树枝做的。这个女子是如此才貌出众:头上梳着最流行的发髻,耳上坠着明珠耳环,穿着浅黄色花纹的丝绸下裙,紫色缎子的短祆。路上的行人看到罗敷,不自觉地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欣赏罗敷的美丽;青涩的少年看到罗敷,马上摘下帽子整理头巾,想要引起罗敷的注意;田里的农夫也被罗敷的倩影吸引,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耕地的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农活没有干完,只好彼此抱怨。在这一段中,作者并没有特意去描写罗敷的相貌,只是简单交代了罗敷高贵大气的衣着装饰。罗敷之美是通过旁观者的反应来体现的。行者、少年、耕者、锄者,所有见到罗敷的人不由自主地都被罗敷的美貌吸引、折服,喜爱她、欣赏她是一种必然。人们见到罗敷时的各种失态的行为虽然惹人发笑,却表现了人们对于美丽事物发自内心的欣赏。

一天,一位太守从南边乘车路过,也注意到了美丽的罗敷,就命侍从停下马车。太守派了一个小吏过去,打听她是谁家的姑娘。小吏回报说:“是镇子上秦家的姑娘,名字叫做秦罗敷。”太守又问:“这个罗敷多大年纪?”回报说:“她二十岁还不到,但已经过了十五岁。”太守于是走过去对罗敷说:“你愿意同我一起乘坐马车么?”罗敷看出了太守的用心,上前斥责太守道:“使君你是多么的愚蠢!你已经有了妻室,我也是嫁了夫婿的,你的邀请实在有失礼仪。”

接着,罗敷开始夸赞自己的丈夫:“我的丈夫在东边做官,出行时的随从人马有一千多,都很敬重他,他总是排在最前头的。哪一个是我的丈夫呢?就是那个骑着白马后面跟随着两匹黑马的大官。他骑的马在马尾上拴着青丝,马的笼头是用黄金做成的,腰里佩着价值上千上万的鹿卢宝剑。他十五岁在太守府里做小吏,二十岁就在朝廷里做大夫了,三十岁的时候做了宫廷的侍卫官,四十岁就做了太守,成了一城之主。他为官清廉,留着显得成熟干练的胡子。他从来都遵法守礼,走着轻缓的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官府集会的时候,在座的有好几千人,都夸赞我的丈夫出色。”

《陌上桑》的故事其实早在西汉刘向的《列女传》中就有原型。书中记载,鲁国人秋胡娶妻五日后就离开了家,到外地去做官,五年后当上了大官才回家。他在快到家时看到一个美妇人在路旁采桑,便下车调戏她,却遭到了采桑女的断然拒绝。回家后,秋胡与妻子相见,才发现原来就是那个采桑女。妻子鄙夷丈夫的所作所为,羞愤之下竟投河而死。在汉乐府中有《秋胡行》这一诗题,就是后人有感于这一传说而作。而《陌上桑》的故事一般认为就是直接从《秋胡行》演化而来的,不同的是,秋胡的故事最终以悲剧结束;《陌上桑》以喜剧结束。《陌上桑》中,作者花了大量笔墨描摹罗敷的美貌,以及周围人对她的爱慕,使她在轻松的气氛中显得更为可爱。这个年轻、美丽、高贵、富有、幸福、聪慧、坚贞的姑娘,几乎寄托着民间对好女人的全部想象。

P12-15

目录

爱情与婚姻

 有所思

 上邪

 江南

 陌上桑

 饮马长城窟行

 艳歌何尝行

 白头吟

 怨歌行

 冉冉孤生竹

 迢迢牵牛星

 上山采蘼芜

 孔雀东南飞

 子夜歌

 子夜四时歌

 华山畿

 西洲曲

 羽林郎

民生与命运

 巫山高

 平陵东

 相逢行

 鸡鸣

 东门行

 妇病行

 孤儿行

 艳歌行

 悲歌

 古歌

 怨旷思惟歌

 思悲翁

 五噫歌

 城中谣

军旅与战争

 东光

 战城南

 十五从军征

 木兰诗

 胡笳十八拍

 小麦谣

伤时与感怀

 箜篌引

 长歌行

 乌生

 薤露

 蒿里

 生年不满百

 驱车上东门

 龟虽寿

序言

“乐府”,最初指的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府,负责搜集、整理民间歌谣,创作新声乐调。根据班固《汉书》等史籍的记载,一般认为乐府是从西汉武帝时期开始设立的。但1977年在秦始皇陵附近出土了刻有秦篆“乐府”二字的编钟,意味着秦代可能就已有乐府设立。儒家认为“乐者,天地之和也”,音乐不仅能够表达人心中的哀怨情仇,而且有教化人伦风俗的功能,因此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秦汉时期设立乐府的目的,主要是制礼作乐以及采诗观风。所以,当时乐府所掌管的诗歌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专供朝廷祭祀宴飨所用,一类是从全国各地民间采集而来的俗乐。到了魏晋时期,人们把“乐府”这个官方机构采集、创作的歌诗也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一词变为一种诗歌体裁的名称,成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南朝以至隋唐时期,许多文人借乐府的题目和形式来创作诗歌,并不谱曲调,后来这类诗歌也归入乐府诗的范畴。著名的如李白的《将进酒》《蜀道难》,高适的《燕歌行》,这类借用旧有乐府题目所写的作品被称为“古题乐府”;而如杜甫的《兵车行》、自居易的《新丰折臂翁》这类自制新题的作品被称为“新乐府”。乐府诗最大的优势就是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严格限制,在内容表达上有更大的空间。

宋代的郭茂倩搜集整理了自汉代至唐代的乐府诗歌,编辑成现存最为完备的乐府总集——《乐府诗集》。书中共收诗歌5000多首,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这些乐府诗中,最有价值的要数“可以观风俗,知薄厚”的俗乐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但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民歌较少,只有四十多篇,主要保存在《乐府诗集》的“相和”“鼓吹”“杂曲”三类中。进入南北朝后,乐府民歌有了很鲜明的地域色彩,南朝民歌多书写男女情感,温婉且热烈,北朝民歌受少数民族影响,多慷慨激昂。

本书共选取乐府作品50余篇,以汉代乐府民歌作品为主,同时也收录了一些南北朝时期的民歌及知名的文人乐府作品,以情感表达与人文诉求为核心,分别从不同的内容主题切入,与大家共同阅读、分享乐府民歌中所歌唱的喜乐与悲伤、情爱与怨恨。希望与读者从这些充满魅力的诗句中,倾听那些淹没在历史深处的故事与情感,在古人的故事中找到久违的感动。

内容推荐

韩萌编著的《乐府诗集里的故事》共选取乐府作品50余篇,以汉代乐府民歌作品为主,同时也收录了一些南北朝时期的民歌及知名的文人乐府作品,以情感表达与人文诉求为核心,分别从不同的内容主题切入,与大家共同阅读、分享乐府民歌中所歌唱的喜乐与悲伤、情爱与怨恨。希望与读者从这些充满魅力的诗句中,倾听那些淹没在历史深处的故事与情感,在古人的故事中找到久违的感动。

编辑推荐

乐府诗歌创作于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保存在宋代郭茂倩所编辑整理的《乐府诗集》当中,由于能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这些发自民众内心的歌吟,直接的反应了当时人们的生活与情感,因此有着极高的文学与历史价值。韩萌编著的《乐府诗集里的故事》选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乐府民歌,对其行注释和解读,方便读者领略乐府民歌的精髓,感受诗歌的不朽魅力。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9: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