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 赌博:中国黄页
美利坚惊悚历险
马云在自己的人生走到30岁出头时,已经处在生命的转折点上,只等着他再向前迈出那最关键的一步,这时候他接触了互联网。涉足网络世界,对于马云来说纯属偶然,用马云自己的话说就是:“简直可以成为好莱坞电影故事。”
在1995年初的时候,杭州市政府正在修杭州通往安徽阜阳的高速公路。这是政府招商引资的一个项目,当时一家美国的投资公司参与了这个项目,虽然双方很快达成了一致,杭州方面也开始动工,但工程进行了一年多之后,美国这家投资公司却迟迟没有按期支付合同金。
于是,杭州方面决定派人再去和美国这家公司沟通一下,为了能够确保沟通顺畅,让美国这家公司尽早支付合同金,有人提议,让马云出面完成这次任务。当时的马云刚刚开始创业——成立了海博翻译社,虽然业务开展得并不很多,但名声在外,很多政界、商界的人物都听说过他,要知道那时候马云号称“可能是杭州英语最好的一个人”。
就这样,马云带着数千民工的期待和政府的委托,担任起了这次前往美国翻译和协调的工作。可令他没想到的是,本以为一次简单的工作之旅,却差点成了“有去无回”的惊悚历险。
到了洛杉矶之后,对方绝口不提合同金的事情,反倒是给马云安排了别开生面的“欢迎仪式”:他们派人带着马云四处吃喝玩乐,马云被安排在一家富丽堂皇的别墅里住着,美同公司派了专门的人负责照顾马云的起居饮食。虽然一日三餐什么也不缺,可马云却坐不安席。他想出去走走,没想到,门口两个保镖模样的人将他推了回来。
“对不起,你一个中国人,单独出去不安全。为了保证你的安全,你哪儿也不能去。”
两个保镖态度蛮横,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马云岂能服他们,自幼练就的散打功夫让他跃跃欲试。大概有一个保镖看出了他的意思, “刷”的一声,从腰间抽出一把手枪,那黑洞洞的枪管在马云眉心处压印了几个圆圈。于是,一股冷森森的感觉透入骨髓。这里是大洋彼岸,这里是异国他乡,这里他举目无亲——马云的理智告诉自己:不行,人在矮檐下,不能不低头。无奈,他只好退进房内。
负责接待马云的人看到马云实在无聊,便提议马云去一个更刺激的地方玩儿。得到马云同意后,那个人便带马云去了拉斯维加斯。马云站在沙漠环绕、热闹非凡的拉斯维加斯,一点赌博的兴致都没有,他只是玩了玩“电子游戏”——老虎机,就跟接待他的人出去了,接着他们去看了表演。
从赌城回来后不久,美国公司就向马云摊牌了:他们要马云和他们一起合作,欺骗中国方面来诈取钱财。原来,这是一家骗子公司。等马云恍然大悟的时候,为时已晚。身处异地的马云被软禁了起来,如果不答应合作,就会被干掉。
杭州方面也发现了这是个骗局,但鞭长莫及。可怜的马云,势单力薄落在“虎穴”里,只能靠自己的智慧来逃脱了。被看管了几天后,马云意识到自己根本逃不掉,便假装答应要和对方合作,这才换取了自由。为了能够回同,马云借口要回国考察一些其他的项目。那时的中国,互联网还是个陌生的名词,但马云在美国的这些日子,多多少少对这个高科技名词有了些了解,所以,他对那个美国公司的老板谈起了要在中国发展互联网行业。就这样,马云被“放行”了。
在机场,马云没钱买机票。正一筹莫展的时候,他看到了候机厅里的老虎机。那台老虎机张开大嘴,无情地吞噬人们的钱币,没有笑容,也没有眼泪,不感动也不激动。马云将他仅有的25美分陆续地扔进老虎机的嘴里。一美分,又一美分,老虎机不为所动,眼皮都不眨一下。
马云身边的孩子看着他笑,头上的灯光一闪一闪。
第23个美分又是有去无回,马云的手中只剩下两个了。他愤怒地投出仅有的两个美分中的一个,突然,机器乱叫,灯光闪烁,身旁的孩子们大叫:“中了,中了!”
这标准的英文,马云当然听得懂,他睁大了眼睛,喜出望外。果然,老虎机一阵颤抖,大概它也心痛,一阵“哗哗”的响声,老虎机竟然给马云吐出了600美元。
天哪!奇迹果然出现,马云用他仅有的25美分赢来了600美元。抱着这600美元,马云看到了回国的希望。
但就在他排队买票的时候,心里渐渐感到不是滋味:带着杭州人民的希望来到美国,却这样狼狈地回去,实在太不甘心了。马云越想越窝火,他干脆走出买票队伍,重新思考起下一步的计划来。
……
P3-5
在路上的兄弟
耿立
当我离开故乡择珠海而居的三年时光里,故乡的人、事还时常萦怀,有时在电话微信里,还像在故土时候,天天聚会: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
一天,接到李亮弟电话,他说他写了一本马云的书,想让我看一下。对于他的亲近文化,我是知道的。在二十年前,我们曾创办《牡丹文化》刊物,后来也都曾在抢救菏泽民俗方面着力。我们曾在一个沉沦在底层的乡村写史者的病床前,答应出版他一辈子心血的作品,后来书出来前,这个长者却去世了。当他女儿来接收李亮弟出版的民俗书时,我们对那长者的女儿说:在你爸爸坟前烧一本书,算是告慰。
李亮一直热衷文化,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和谢孔宾先生与郭满禄先生雅聚,而李亮弟的办公室就是谢孔宾先生书写的作品。那是一副内乡县衙名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所谓近朱者赤,在与诸位高手相处的日子里,李亮弟的审美鉴赏也突破原先固有的识见,开始了一种涅磐后的重生。
故当他把马云的稿子传给我阅读的时候,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就想起李亮身上传奇的种种。
李亮和马云一样出身底层,但他们身上有一种共通的东西,就是“折腾”。这是一个中性的词,我认为人生就是上帝叫你折腾的。
我们看马云的命运轨迹,那也是折腾的主儿。马云曾反复参加高考,连续三次才勉强被杭州师范学院以专科生录取,离本科线还差5分,但恰好本科没招满人,马云就这样偶然上了本科学校。
但我们可以发现,命运的偶然,有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马云毕业后做老师,但他不满足仅仅做一个优秀的老师,她发起西湖边上第一个英语角后而成立海博翻译社,但海博翻译社第一个月全部收入700元,房租2000元。为了生存下去,马云背着大麻袋到义乌、广州去进货,海博翻译社开始卖鲜花,卖礼品。
我想,冰心的诗最能诠释马云的成功: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不要只惊羡别人的成功,更应该知道别人的成功是艰苦奋斗乃至牺牲的结果,花的成功尚且如此,那人的事业的成功呢?
敢于尝试,心怀梦想,是马云身上的特质,马云曾讲过一个故事:有一家穷人从亚洲到澳洲去,那是他们经过了几年的省吃俭用才攒够去澳大利亚的下等舱船票的钱,他们准备去澳洲淘金,他们买了船票再没有多余的钱,妻子在上船之前准备了许多干粮。
在船上,孩子们看到船上豪华餐厅的美食忍不住向父母哀求,希望能够吃上一点,哪怕是残羹冷饭也行。可是父母不希望被那些用餐的人看不起,就守住自己所在的下等舱门口,不让孩子们出去。孩子们就只能和父母一样在整个旅途中都吃自己带的干粮。
父母何尝不想和孩子一样渴望吃到美食,只是他们自己空空的口袋让他们打消了这奢侈的梦想。
旅途还有两天就要结束了,可是这家人带的干粮已经吃光了。实在被逼无奈,父亲只好去求服务员赏给他们一家人一些剩饭。这时服务员吃惊地说:“为什么你们不到餐厅去用餐呢?”父亲回答说: “我们根本没有钱。”
“可是只要是船上的客人都可以免费享用餐厅的所有食物呀!”
如果他们当时尝试着问一句也就不至于这一路上憋屈着啃干粮,是什么限制了他们?是心中的胆怯。那胆怯如毒素限制了他们的行动。
因为一个人内心的孱弱和胆怯,人们失去的机会何止万千?虽然你尝试了、折腾了,最终也不一定成功,但毕竟你尝试了,一个战士最大的荣耀是战死而不是吓死。还没到战场就吓得屁滚尿流的主儿,注定是当不了将军的。
我以为,凡是成功的人,内心都有一种梦,这是一种白日梦,是可以尝试的白日梦,这梦不是幻觉,不是梦呓,是一种招引的力与美。
因为有梦,居住在大山深处的人才可能去看海;
因为有梦,才有了如今的登月和探险。
梦不是虚幻,是一种隐约的寄托和对未来的瞩望。
马云在德国的一次演讲中说:
改变世界的不是技术,而是技术背后的梦想。如果是科技改变了世界,我不会在这儿。我没有被训练成一个科技专家,我对电脑一无所知,我对互联网也了解得不多。但是我有一个强大的梦想,我要帮助中小企业。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是的,所以伟大的成功者,没有一个不是追梦人。
是的,李亮弟就是一个追梦人。他从少年时代怀着一颗挣扎奋斗的心,一路走来,他的行囊就是梦,无论风也好,雨也好,他只是前行,前面是什么,也许没有清晰的路标,他就是走,他知道前面有梦想实现的可能。
是为序。
《马云一路这样走来》是一本详细记录马云载跌宕人生年创业精髓的倾情力作。本书结合马云的传奇经历,深刻剖析马云创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讲述其成就事业之道为人处世之道。身材矮小的马云,却是这个世界上大的互联网市场中的大人物。短短年间,他从英语教师成长为互联网大亨,并带领阿里巴巴成为全世界大的电子商务平台的经历,折射出中国互联网的崛起和发展历程。翻开李亮的《马云一路走来》这本书,体悟马云的成功之道;反复阅读,吸收马云的人生智慧。
李亮的《马云一路这样走来》分上下两大部分。上部分重点讲马云的创业经历,讲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雅虎中国、阿里软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包括其中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下部分主要讲马云的个性特征和人格魅力,以及他独特的个性对日后建立庞大的网络商业帝国的影响。比如马云的侠者风范、义薄云天的豪情、未卜先知的超潜意识和知人善任的领导风范,所有这些特点汇聚在一个人身上便成为一股强大的吸引力,吸引众多有志之士为他鞍前马后,这才有了他非凡的成就。阅读本书能给彷徨者指引方向,给奋斗在路上的你力量,彻底燃烧读者的奋斗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