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活泼生动的世界史趣味读物,70处人类引以为傲的世界遗产,是70个你最意想不到的历史老师! 听世界遗产讲诉你前所未闻的最惊悚、最有趣、最精怪的历史故事。北京人脑袋有洞、商朝大鼎是拿来煮人的、犹太人亡国流浪…… 这些重要的真相,教科书里都没有写。
趣味小故事,历史大爆炸,就发生在世界遗产里!世界遗产的真正用途,不是观光景点,而是希望我们记住隐藏的历史内幕。
重口味、暗黑系,真正满足你的猎奇心理,颠覆你对世界历史的既有认知!
博学坚持俱乐部著的《历史大爆炸》一书,从全球的世界遗产中,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70处,在这些地方,要么发生过令人好奇的故事,要么经历过惊心动魄的事件。
博学坚持俱乐部著的《历史大爆炸》一书,从全球的世界遗产中,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70处,在这些地方,要么发生过令人好奇的故事,要么经历过惊心动魄的事件。例如,法国协和广场和英国伦敦塔曾经都作为刑场;墨西哥古城奇琴伊察和埃尔塔津都发生过大量活人献祭;传说法国凡尔赛宫和舍农索堡游荡着死去王后和王妃的魂灵……透过一幅幅旖旎壮美的画面,将几万年来人类历史演化过程中残酷的、悬疑的、有趣的、惊悚的重大内幕,一一为你道来。让你在空间和时间共同构建成的宇宙坐标轴中,重新认识人类历史。
推荐序世界遗产的历史意义
第一章 教科书里没说——斗争的结局,赢家才能执笔
没有面包和马戏,哪来的角斗士?
揭开集中营入口招牌的秘密
城墙埋死人,城门卖活人
头砍下来当球踢,真有这回事
巴黎市民的娱乐,需要“人道关怀”
三教圣地的传说,要从此地说起
20万人的大烦恼:建造圣苏西宫
皇帝搞政变,珍妃躺着也中枪
在太阳神的地盘上,兴建朱庇特神庙
犹太人亡国始末
白色巨塔里的薄命女王与王后
“天使之城”意图掩盖的恶行
第二章 教科书不会提起——末日诅咒与不死爱情
玛雅末日预言不准,但历法超准
“法老的诅咒”真的存在吗?
听过《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这首曲子吗?
英国莎翁名剧的丹麦主角
输了这场球赛,你的下场就是……
在20世纪的庭园,遇到18世纪的王后
谁把基督像埋进清真寺的墙壁?
英国巨石阵的谜题,答案是什么?
舍农索堡的倩女幽魂
第三章 教科书里忽略的——史上之最,源自不能说出的野心
迷宫般的防盗系统,地宫是怎么设计的?
《史记》不瞎掰,秦始皇真有地下宫殿
北方威尼斯,沙皇滨海造镇
欧洲之王的野心,教皇认证还不够
超级迷信的商朝,将人煮了祭神
文明古都曾发生过核爆炸?
长城万里长,但——多高?
蒙哥夫人和蒙哥人,差一万多年
脑袋打洞的北京周口店头盖骨
第四章 教科书也不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事?这些文明竟瞬间消失
极少数被保留下来的“平民遗迹”
与埃及艳后齐名的美女,如何搞垮国家?
莫阿伊石像,人性贪婪的见证
空旷沙漠中,从地上长出来的脑袋
罗马人为何对腓尼基人这么残忍?
只凭180名士兵,打赢3万大军
佛教之国出现无头佛像,谁干的?
重现1900年前的死亡瞬间
因为一句话,亚历山大烧光波斯之都
第五章 教科书一定删掉——神鬼交错的历史,成佛封印的愿景
往观音净土出发,有去不准回
名将木乃伊,有天会苏醒
琉球尚氏王朝,其实不姓尚
宫岛的7件不可思议之事
“阿菊井”传说,姬路城的深夜怪谈
挡路柱子,只为封印圣德太子
德川家康的遗体,为何改葬日光?
第六章 “关键时刻”才会播的历史——外星人、怪建筑、祖灵、圣痕、神谕
世界最大佛寺为何沉睡地底?
伊斯坦布尔古地图,早麦哲伦400年画出南极
“流泪基督像”:逼真到真的流泪
想看外星人,就来“小矮人之家”
原来吴哥窟朝西盖,是故意的?
巴黎圣母院屋顶,为何要摆怪物像?
祖先魂灵现身的大峡谷石屋“住宅”区
外星人派来考察地球的白色巨人
沙特尔大教堂,保存圣母马利亚的衣服
方济各会创始者的圣痕奇迹
祭司们为何靠吸毒气传达神谕?
一盖就垮的圣母堂,是圣灵显现?
第七章 教科书不解释的——神所创造的奇观之地
“在坟墓之山上,盖座教堂”,否则脑袋戳洞
至今只挖出1%的死亡之城
寺院充满“性爱”雕刻,羞奔……
六角形石柱,是痴情巨人回家的路
世界最大溶洞中“失落的约翰”
世界最后秘境,至今无人生还
你看过精灵玩泥巴吗?
海盗的最爱:生人勿近的魔窟
踏入土耳其,往东走就会到达地狱
充满奇珍异兽的“不适合动物生存”之地
有治疗气喘功效的溶洞
为夺王位,信佛的国王不惜杀父
结语 揭露教科书里没说清楚的历史真相
没有面包和马戏,哪来的角斗士?
意大利/梵蒂冈 罗马历史中心
文化遗产 1980年/1990年列入
罗马拥有许多世界知名的观光名胜,其中最能象征古罗马帝国极盛时期光荣的建筑,莫过于“罗马竞技场”(Colosseum)。这座位于罗马城中的古代圆形竞技场,大约建于公元72年左右,四层楼结构没有屋顶,能容纳五六万人。
罗马竞技场在198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和圣保罗大教堂(Saint Paul’s within the Walls,意大利统一后在罗马兴建的第一座非天主教教堂)等遗迹a一同以“罗马历史中心”b(Historic Centre of Rome, the Properties of the Holy See in that CityEnjoying Extraterritorial Rights and San Paolo Fuori le Mura)为统称列入名录。现在,许多从世界各地来造访罗马的游客,都是为了目睹这座巨大遗迹的风采。
但一些罗马当地人却非常厌恶这座历史建筑。因为罗马竞技场曾经是罗马民众观看以猛兽处决犯人的地方。一直到公元5世纪初,皇帝霍诺里乌斯(Honorius,又译霍诺留)才下令禁止这种风俗。
公元2世纪初的古罗马诗人尤维纳利斯(Juvenalis,作品常讽刺罗马社会的腐化和人类的愚蠢)曾对因观看处刑表演而兴奋不已的罗马市民写下一句著名评论:“市民只热衷追求两件事,面包和马戏。”罗马市民已经不满足于人畜鲜血横流带来的兴奋感,还想看到更加残酷刺激的格斗场面。
罗马市民的这种需求背后,其实隐藏着政府长期征兵和沉重赋税所带来的巨大的压力。因此,国家为了加强管束,就在罗马竞技场提供免费的食物和表演,让市民宣泄平时累积的郁闷。这种被称作“糖果和鞭子”或“面包和马戏”的政策紧紧抓住了罗马市民的心。
当时罗马的马戏是充满血腥的实境表演,与现在的马戏截然不同。罗马竞技场刚落成不久时,为了纪念竞技场启用,举办了长达百日的角斗赛,在此期间丧命的角斗士就有数百名。2000年上映并获得奥斯卡奖的电影《角斗士》(Gladiator),讲述的就是在罗马竞技场上的角斗士的故事。
但光是看角斗士格斗,对罗马市民来说还不过瘾。他们有时还会从罗马水渠往竞技场中引入大量的水,举办大规模的海战演习,同样死伤无数。
在这些另类的表演中,最残酷的莫过于公开处决死刑犯。据说行刑方式是将狮子、老虎或鳄鱼等猛兽,与手无寸铁的死刑犯一同关进竞技场内,让死刑犯成为猛兽的饲料。罗马市民的口味越来越重,甚至完全沉醉在这种残忍至极的表演中。
鉴于这段残暴的历史,现在的罗马竞技场已成为废除死刑的象征。
揭开集中营入口招牌的秘密 波兰 前纳粹德国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
文化遗产 1979年列入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的文化遗产中,也有一些是过去人类犯下的错误所造成的“负面遗产”。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纳粹党元首;1933年担任德国总理)率领纳粹党所一手打造的“前纳粹德国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Auschwitz Birkenau German Nazi Concentration and Extermination Camp)就是其中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希特勒为打造纯种“雅利安人”(Aryan)的第三帝国a,在马丹涅克(Majdanek)、特雷布林卡(Treblinka)、海乌姆诺(Chelmno)、施图特霍夫(Stutthof)等地设立了多座集中营。其中以波兰的“奥斯维辛”规模最大,能容纳25万人。
纳粹大言不惭地将“劳动带来自由”(德文:Arbeit Macht Frei)这句话,铸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入口处的铁门上。他们强迫犹太人劳动,并残酷杀害那些承受不住高强度劳动的人,虽然他们对外宣称这里是保护犹太人的场所,但从未公开他们究竟在这里干些什么。
实际的情形是,他们在通有高压电流的双排带刺铁丝网内,夜以继日地实施着令人发指的暴行。
他们用运送牲畜的车子将犹太人送进奥斯维辛,纳粹党卫军将其区分为可强制劳动的人,和直接送进毒气室的人。直接送进毒气室的都是14岁以下的孩子、孕妇、50岁以上的男女或是病人。德国纳粹以消毒为由,在毒气室里对全身赤裸的犹太人进行大屠杀。然后再从堆积如山的尸体中剥取毛发、牙齿,甚至是皮肤拿去卖钱。最后一个步骤,就是将尸体送去焚化炉焚烧。但焚化炉一天最多只能烧2000人,无力消化集中营里每天病死或受刑而死的大量犹太人的尸体,所以纳粹又在森林深处挖了一个大坑,将尸体丢进去并浇上汽油焚烧。尽管当地居民们每天都能闻到飘散在空气中的尸臭味,但在纳粹的独裁统治下,他们也完全无能为力。集中营每天都在进行着残忍的屠杀暴行,直至1945年1月苏联军队解放波兰。如果你仔细看拱门上“劳动带来自由”这句话,会发现“ARBEIT”的“B”居然是上下颠倒的,恰恰说明了这是一句彻头彻尾的谎言。P3-9
推荐序
知名文史工作者谢哲青
布达佩斯(匈牙利首都)的地铁M1线建于1896年,是欧洲第二古老的地铁系统。总长只有5公里的M1线,保留了工业革命时代大众交通工具最原始的风貌。每次拜访布达佩斯,我总会找机会搭乘M1线,在古老的黄色车厢里感受旧时代的速度;接着在戴阿克?费伦茨广场站(Deak Ferenc Square)下车,穿越著名的瓦茨街(布达佩斯主要购物街之一)来到水岸,再从链桥(Chain Bridge)跨过多瑙河,花10分钟登上城堡山,从渔夫堡(Fisherman’s Bastion,又称渔人堡)俯瞰布达佩斯迷人的全貌。
渔夫堡所坐落的城堡山,是旧城的瞭望塔,也是历史的制高点,这里斑驳的石墙,更是人类历史的见证。20世纪上半叶历经的两次世界大战,都造成了许多自然环境与文明的毁灭。直到今日,我们仍难以衡量战争所带来的破坏及影响。
文明普世价值(Universal Value,其价值或理念皆为所有人认同)在1950年开始复苏,战后重建也为世界带来新希望。到了1960年,世界人口已突破30亿,新兴国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工业文明发展所产生的公害、污染,正以不同的速度,破坏我们的世界。
幸运的是,许多有志之士的发声,促使签署世界遗产公约的缔约国提出,由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简称UNESCO)列名,永续保存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源。
过去,旧城布达与新城佩斯为了均衡发展,当地政府一度要拆除城堡山大部分的建筑,重新设计新的国家象征。如果当年现代化的新城市中心方案通过,布达佩斯的城市历史发展,势必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我也只能在老旧照片中,追忆那似水年华的美丽城景,而不是站在山顶怀想历史。
本书《历史大爆炸》,用图片和文字带领读者重返古代现场,通过故事分享,揭开隐藏在时间背后的种种秘密,让这些古文明遗迹不再只是著名的观光景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