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兴学强国120年(我们的交大老师)(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从编排说,由贾箭鸣和史瑞琼所合编的《兴学强国120年(我们的交大老师)(精)》一书以年代为纲目,以自述为基干,以冀一册在手,能够触摸到百年交大南洋启帆,历经沧桑巨变,奋斗于今的脉搏;《我们的交大老师》和《我们的交大学长》亦大致以时代年月为经,以人物类型为纬,以在校任教先后、入学届别先后等分而辑之,力图从不同侧面和角度,摹写和礼赞建校120年来,那些胸怀振兴中华崇高理想,高举兴学强国熊熊火把,跋山涉水,勇攀高峰,毕生献身于交大发展、祖国伟业和世界进步的人们。

内容推荐

由贾箭鸣和史瑞琼所合编的《兴学强国120年(我们的交大老师)(精)》一书根据以往各种媒体所载,收文近百篇,以西安交大120年薪火相继、灿若星河的教师队伍而言,不啻冰山一角。虽然只是管中窥豹,但交大精神亦可见一斑。分为三辑:“先贤礼赞”为学校的开创人、部分老校长等立一小传;“师表礼赞”旨在缅怀那些为学校事业鞠躬尽瘁的先生们;而“薪传礼赞”所述,则是那些依然拼搏奉献在岗位上的众多西安交大老师。在编排上,第一辑大致以先贤前辈在学校任职先后为序,第二辑以所写人物不幸故去的年月为序(尽管有些篇章为生前写照),第三辑则以媒体发表的前后为序。

目录

先贤礼赞

 盛宣怀:近代兴学第一人

 何梅生先生传略

 唐文治与交通大学

 凌鸿勋:南洋校长与铁路大师

 叶恭绰:命名交大,构划未来

 蔡元培与交通大学的一生情缘

 黎照寰校长的大学理念

 彭康,不能忘记的名字

 大西北医教拓荒者徐佐夏

 侯宗濂:医学泰斗,兴学楷模

师表礼赞

 福开森事略

 一生唯好酒书诗——纪念陈柱尊先生

 裘维裕先生与交通大学

 谈“师生永契”铜匾和纪念四教授

 谢尔屯——在交通大学工作17年的外籍教师

 30年代交大教授们的优良教风

 缅怀马就云老师

 师表——忆朱公谨先生

 杜定友与交通大学图书馆

 怀念恩师周铭先生

 追忆杜光祖教授

 唐庆诒师教我古诗文

 1934级15位级友在母校耕耘的点滴事迹

 缅怀工程力学专业的奠基者朱城先生

 德识才兼备的张鸿教授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怀念陈大燮先生

 追思陈季丹老师

 拼搏在学术前沿——怀念唐照千

 一代宗师钟兆琳教授

 在严先生身边工作的难忘岁月——悼念我的老师严唆教授

 怀念梦林同志,学习梦林同志

 一息尚存,奋斗不已——怀念殷大钧教授

 我所认识的沈尚贤教授

 忆苏庄同志

 怀念庄礼庭教授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赵富鑫先生印象

 回忆周惠久教授

 我与顾崇衔教授的师生情缘

 回忆我的老师周建枢先生

 革命本色,公仆风范——怀念伊里同志

 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记江其务

 严师情——庄懋年教授二三事

 拳拳之心,殷殷之情

 吕卓人:演绎卓越人生

 岁华摇落追日忙——记屈梁生

 境界——记党锡淇

 勤勉儒雅铸师魂——忆徐桂芳教授

 老松泰斗邢润雨

 担当身前事,何计身后评——弟子们心目中的何正嘉教授

 身体力行,做教书育人的楷模——纪念王季梅教授

 老骥伏枥——记蒋大宗

 白求恩式的好医生孟绍菁

薪传礼赞

 把心血倾注给科学事业的人——记程敬之

 爱与教——班主任唐敦乙和她的学生们

 一切为了祖国——记姚熹

 教授的航程——记杨延篪

 陈辉堂与我国第一个教学机器人

 洗礼·升华——青年教师在社会实践中

 闯就有路——王建华这几年

 真情真才双飞翼——记一位青年教学尖子

 灶台春秋——记丁阿四

 铸魂——记丁梵林

 教授好年轻

 为了祖国21世纪——记郑南宁

 师生情谊三十载

 耕耘正是好年华——记席酉民

 赤诚——记陈学俊

 披肝沥胆——记史维祥

 岑寂与瑰奇——记俞茂宏

 跨世纪人

 今天去北京——记王尚锦

 心智马拉松——记殷勤业

 成功之路——谢友柏与他的同事们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二记韩崇昭

 物含妙理总堪寻——记卢秉恒

 行进在教育与科技原野上——记汪应洛

 追求大成智慧的人——记钟明善

 泥魂——贾濯非印象

 名师的风采——记陶文铨

 为了神圣的责任——记冯博琴

 名师的风范——记马知恩

 三尺讲台演绎美丽人生——记王兆安

 痴痴教师情——记何雅玲

 师德如光——记刘志刚

 勇于涉猎世界科技前沿——记林宗虎

 静以研修,行以致远——记王锡凡

 从“科学研究”到“国家行动”——李树茁、朱楚珠团队的研究与实践

 认认真真教书,老老实实做学问——访罗先觉

 回到原点显身手——记单智伟

 点亮丝绸之路的“芯’’起点——记云峰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践行者——记管晓宏

 从“零的突破”到“高端领跑”——记蒋庄德

 探寻数学的交叉之美——记徐宗本

 交大校园是怎么绿起来的——记赵保林

 我的图书馆前辈老师

试读章节

盛宣怀:近代兴学第一人

汤黎

盛宣怀(1844-1916),江苏武进人,清代著名政治家和实业家,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历任天津海关道、山东登莱青兵备道、大理寺少卿、会办商务大臣、邮传部尚书等职,并领太子少保衔。

盛宣怀自投身矢志自强的洋务运动,从19世纪70年代初到90年代中后期,经过近30年的开创和经营,控制了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轮船、电报、钢铁、铁路、矿产、纺织、银行等16家比较大型的企业,成为中国近代办工业的先行者之一。

盛宣怀每创办或接办一项新的实业,都特别重视人才。他唯贤唯专是用,注重对新式人才的任用、培养,然而经营实业多年,每每看到各项实业的兴办、新政的实施,甚至外交、海关等要害部门都要聘用外人,他都深深地感到中国科学技术的落后与人才的匮乏是密切关联的,当务之急应该“兴学树人”。而当时中国兴的是科举制度,学的是八股之学,这样是根本不可能培养出懂近代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的人才的。所以盛宣怀办企业之初,最感缺乏的就是懂科学和技术等有用之学的新式人才。办新事业必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式人才,否则将一事无成。怎样解决新式人才的问题呢?在当时只有两条路:一是聘用外国人才,这在当时不但费用高,而且这些人都比较傲慢,难以与中国官员合作;另一个就是自己培养人才。在盛宣怀看来,聘用洋人只能是暂时的、短期的,新式人才必须立足于自己培养,且迫切需要培养难度较大的专门人才。

在早期,盛宣怀曾派人跟随聘用的洋技师学习,但学技术要有科学基础知识,如果对近代科学技术知识一无所知,跟随洋人也只能学个皮毛,根本学不到真正的技术。他也曾派人出国留学,这当然是一个途径,但学成回国总要花几年时间,远水解不了近渴。在办企业的过程中,盛宣怀也曾根据不同的需要,创办过附属于企业的带有学堂性质的短训班,如办电报局时在天津、上海等地办的电报学堂,督办汉阳铁厂时附于该厂的学堂,但这些也只能培养技术工人,还是解决不了所需的专家级人才的问题。甲午战争后,盛宣怀更是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认为国家欲图自强,筹设学堂、培育人才是关键。在给朝廷的奏折中,他讲到“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西国人材之盛皆出于学堂”,最后盛宣怀决定仿照外国的模式,在中国创办永久性的大学。

他以兴办学堂为己任,1892年任津海关道时即着手研究兴办新式学堂。盛宣怀与当时在天津自办中西书院的美国人丁家立来往颇密,多有接触,常研讨办学之事。后盛宣怀秉承李鸿章办新式学堂的意旨,和丁家立积极筹办,经细致研究将办学章则、办法、实施计划草拟完成,于1895年春向李鸿章禀请具奏,继之又将《拟设天津中西学堂章程禀》递交给继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王文韶,请求予以支持和批准。1895年10月2日,盛宣怀又通过王文韶,禀奏光绪皇帝批准设立新式学堂,光绪帝御笔钦准成立天津北洋西学学堂,这一日也就成为中国第一所新式大学的建校纪念日。天津北洋西学学堂是现在天津大学的前身,盛宣怀更喜欢称其为天津北洋大学堂,有时亦称北洋公学,它在当时被誉为“东方康奈尔”,其头等学堂的毕业生可免试进入美国哈佛、耶鲁等著名大学。高等学府,古已有之,但把高等学府称为“大学”,在我国则是清朝末年诞生于盛宣怀之手的事了。

北洋大学堂创办之初,设立了头等四班——大学本科四个班,二等四班——大学预科四个班,每班30名学生,共有学生240人。学生除学语言文字外,主要学习理工方面的基础知识,如算术、地理、逻辑、物理、化学、机器制造和采矿等,这些都是公共必修课。公共课之外,另择其中30名优秀者,分为律例、矿务和制造三个专科,再分类学习,以培养专门的人才。1897年北洋铁路学堂合并于北洋大学堂,于是又增加了铁路这一专科。从以上北洋大学堂所开设的课程和划分的专科看,它已经是一所近代的大学了,且是一所工科大学,它的创办比京师大学堂——现在北京大学的前身还早了两年多。(P2-3)

序言

前言

西安交通大学双甲子庆典在望,“兴学强国120年”系列图书编讫。一并付梓凡三种:《我们的交大岁月》《我们的交大老师》《我们的交大学长》,共收文约330篇,120余万字。百年大树根深叶茂,世纪华章粲然夺目,编者先睹为快,感慨系之,因有句云:

南洋浪急一帆举,

兴学强国敢擎旗。

醒狮起兮搏大地,

美哉吾校傲然立。

疾入风雨传薪火,

勇攀高峰探穹宇。

精勤敦笃淬巨梁,

爱国爱校寓真理。

黄金年华长相忆,

烽火岁月多奇迹。

昂首西行衔使命,

大树尽染莽原碧。

中国梦即交大梦,

圆梦自有万众力。

壮志当惊世界殊,

继往开来无穷期。

此三册图书所载文献,大多辑自百余年来有关交大的书籍和报刊,也蒐集近年来的征文,乃至转录若干出版物、网络文字等,同时还约请有关人士撰写了若干篇什。星转斗移,日新又新,学海浩瀚,气象万千,关于人与事的记载和回顾、感念和讨论,不啻汗牛充栋,蔚为大观,自当精彩纷呈,珠玑盈目,惟编者囿于眼界、识见与学养,仅能从中撷取很少的一部分。管中窥豹,祈盼此吉光片羽,一鳞一爪,有助于读者朋友能够稍稍了解19世纪末以来,横跨三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以交大为代表的我国大学崛起和发展所经历的沧桑风云,从中体味大学精神的魂魄与魅力。

从编排说,《我们的交大岁月》以年代为纲目,以自述为基干,以冀一册在手,能够触摸到百年交大南洋启帆,历经沧桑巨变,奋斗于今的脉搏;《我们的交大老师》和《我们的交大学长》亦大致以时代年月为经,以人物类型为纬,以在校任教先后、入学届别先后等分而辑之,力图从不同侧面和角度,摹写和礼赞建校120年来,那些胸怀振兴中华崇高理想,高举兴学强国熊熊火把,跋山涉水,勇攀高峰,毕生献身于交大发展、祖国伟业和世界进步的人们。编者心目中,此三册图书所选篇目或详或略,无论长达万言还是仅有几百千把字,都有其价值在,都是很好的文字,其中许多篇章是足以感染读者和流传下去的。尝一脔而知味,不求全而求真,也是我们在编排中所遵循的一条原则。当然,遗珠之憾及失当之处亦在所难免,有待于后续工作予以弥补和校正。  尽管也做了努力,但由于时间仓促和能力所限,来不及与本书所涉及的一些图书报刊的出版单位和文章作者取得联系,在此谨深深鞠躬致谢,并待出版后继续加强联系。同时也要向给予编者很多帮助的西安交通大学校庆办公室、校友关系发展部和交大出版社致以真诚感谢。

2015年7月30日付梓谨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4: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