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慢慢来修行就是修理自己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白云禅师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慢慢来修行就是修理自己》是一本不一样的佛法演讲集,涵盖了佛门大德白云禅师海内外演讲的精粹,针对世人面临的普遍问题,揭示佛理,一针见血,直击要害。作品语言浅白,以平常事物为切入点,告诉世人,真正的修行,是修养自己,修养自己的身口意。修行不是打坐、念经,是修理自己,让自己的人生更为圆满、智慧。

内容推荐

《慢慢来修行就是修理自己》是台湾千佛山开山宗师白云禅师弘法数十年来首部演讲集,涵盖了他1999至2003年间在海内外的精辟演讲。他以平常事物为切入点、以聊天的形式阐述佛的智慧,告诉我们,学佛不是背经典,是用佛法修正自己的身口意。佛法不是保存起来的佛经,是优化生命的智慧。

目录

禅的内心世界

好好开拓自己

谈心

尊重与珍惜

运用思想发挥智慧

从生活中认识佛法

修行是一辈子的事

自清凉而无碍

试读章节

修行是一辈子的事

今天的主题,是有关修行的问题。修行,如果不知道其要领,会把方向弄错,而修养是从修行慢慢累积起来所完成的内涵。

修行是什么?修正我们的行为,谈的是身、口、意,也就是身体的行为、言语的行为、意念的行为。身体和言语的行为,是外表的行为,人人能看得到、听得到的,而意念的行为是内在的行为,别人用肉眼看不到的。可是,身体的行为、言语的行为,发起的力量,来自于意念,也就是内在的行为,它完成一种力量,使身体、言语表现行为。

人的行为表现,往往依于自己的意念,以自我意识去表现。在这中间你会发现,每个人的知识、经验中,所完成的修养有多少,就能确定行为表现的好坏。因为,依于自我的意念往往使身体、言语行为表现得不理想,甚至会造成伤害,所以我们才要去修行。

经典里谈修行,是修正身、口、意的行为,可是太多学佛的人,把修行当成找个法门照着去做。昨晚,我提到找些方法——念佛、学密、学禅、学净土……找个方法是因为自己还不能做主,需要依赖,使身、口、意行为不要有偏差,造成伤害。

修行人刚开始依赖这些是必需的,但是,绝不是永远地依赖就能有修养,就能培养智慧、求得解脱,甚至证得道业,而是要从身、口、意上面去着手,唯有身、口、意的行为做得了主,才不会犯错、造成伤害,甚至还可以帮助别人得到利益。这里要说明一点,帮助别人得到利益,首先,自己要得到利益,也就是说自己先要有修行,完成修养才行。

至于求解脱、证得涅槃,解脱是修行的整个过程去表现的行为,它包括外在的、内在的。而涅槃是最后的目的。为什么要修正身、口、意行为?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为人处世,像工作、事业、学业,或多或少会伤害别人,或使自己受到伤害。因此,才要去修行。

佛陀的道理、方法教我们去调节身、口、意行为,使之不要出错,不要造成伤害,得到利益。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在修行的过程中,欢欢喜喜承受它的果报,不管是善的、恶的,或苦的、乐的,业报受完,清净了,可以成就道业。此漫长的过程即是修行。

修行到达圆满的境界,就是最后的结果。我提醒各位,不管你修什么法门,都只是暂时的依赖,这点要特别注意,不能永远都只依赖这些。不是常有这种现象吗?譬如,你到寺院,听佛法介绍,这时自己可以做主了,心里面也很清净、欢喜。可是,一旦法会结束,当你走在回家的路上,原来的问题还是存在,那是为什么?

因为,法会只是让你暂时完成心理目标上的转移,除非你在法会中能得到好处。所谓好处就是价值,什么价值?从道理、方法中,发现你平常所不知道的,去理解它,比平常知道的更深入、更增上,当法会结束,走在回家的路上,就会欢欢喜喜的。然而,不是参与法会时的欢欢喜喜,而是事后要欢喜得起来。这种欢喜,就是你得到的利益。

所以,我们常说,学佛要去学智慧,在现实生活中,才不会被迷惑、才不会起烦恼,最后就可以表现出修养。可是,要怎么样去着手?我提出“三多”政策,什么叫“三多”?多看、多听、多问。

多看,看什么?不管是看经典,看别人的行为表现,还是参与共修法会,都可以。在这里讲多看,不是单一的看,譬如说看经典,经典并不容易了解,因为有太多的名词、名相,所以,要去看不同的注解、不同的心得、不同的特色。看了还不够,还会有问题,没有关系,至少你已经收到很多的资讯,看完了有问题,要去问。P184-187

后记

自清凉而无碍

这是上白下云老禅师投身弘法工作数十载以来的第一本演讲集。内容多收集自老禅师于1991至2003年间应海内外各地信众邀请而广开法筵的精辟演讲。

我们不敢说这本演讲集是如何掷地有声,但我们绝对可以肯定:以它的法要而言,将是近代佛教史上一本不一样的演讲集。

一般读者在阅读此书时,尤其是对久已熟悉日下所盛行流通的诸多佛教名相的学佛行者而言,或许会惊讶于书中若干的阐述方式。本书虽以介绍“佛法”为主,但却摆脱了所谓“教”的痕迹,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外,另辟一道新路——如何从现实“人我”纠葛的藤蔓中走出一条通往智慧与觉悟的路,走出清凉自在。这也是本书孕育而生的缘由。

白云老禅师说过:“如果佛法不能运用在现实生活中,则毫无价值可言,也就是于众生没有饶益性。”老禅师深知佛法不该只是囹圄在自筑的藏经阁楼之内,也不应是一堆佛教名相的堆砌,更不是在佛表面的定义上断章取义,而是能够融通、运用在实际生活里,能真真实实地替我们消除烦恼、化解问题;绝不是以“出世”作为逃避的借口,而应让我们勇敢地承担生命中的聚情与离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忧喜悲苦。以饥饿为喻,佛法应该是帮助人学得谋生之法,而非只是一块止饥之饼。

这本演讲集里,看不到艰深的佛教名词,也看不到字句上精雕细琢的痕迹,白云老禅师只是很平实、自然地在说话,在说话中传递他人生九十载的观察与体验心得。他用最简单的陈述,打破一般思维习惯的条条框框,乍看似与所谓的“佛法”无关,却是一位曾经“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的禅行者,在八十多年的出家岁月里,日夜咀嚼如来法义从而与之融为一体后的恳切心要。

当然,这本演讲集摘录的内容非常之广,有深度的思考,亦有浅白的譬喻,尤以禅法方面的见解见长,对于部分不惯于动脑“闻、思、修”的读者而言,会是一大挑战。对于从未接触过白云老禅师法要的人来说,此书将为您的心灵开启一扇全新的视窗。

目前白云老禅师年事已高,不便辗转南北奔波演讲,是故这本演讲集弥足珍贵。在此要向读者们致歉的是,本书在汇集整理上恐有疏漏不尽,这也是我们自觉美中不足之处。另若读者从头至尾阅读一遍,会发现有几处演讲内容稍有重复,这是由于白云老禅师在分布于不同时空的演讲中,为使听闻者在短时间内将其思想精华完全领会,以让大众全面吸收为目的,不免苦口婆心、譬喻再三,乃言者谆谆之悲心恳切。所谓温故知新,读者可将之视为于生活中实践佛法的精神指标。

任岁序流转,而法法相传已然千万年无尽之意,在此对致力于流布本书的朋友致上最深的谢意!

2004年编者谨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