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事业上,如果你已经取得了你想要的成功,那么你能从史考特·亚当斯著的《我的人生样样稀松照样赢(呆伯特的逆袭人生)》中收获的可能只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男人如何一路跌跌撞撞从失败迈向成功的过程。但从作者的故事中,你也可能会注意到一些熟悉的模式,这些模式将让你确信(或者偏信)自己的成功并非完全靠运气。而你肯定不能从家人和朋友那里得到这些,他们看到的常常是你狼狈不堪的生活。
这是一个历经了许多尴尬的失败、看似不可能成功的人,却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如果你刚刚开始踏上通往成功的旅程——无论你怎么定义你所处的人生阶段——或者你正在质疑自己,你正在反思到现在为止你到底做错了什么,那作者希望这本书能给你一些启发。也许你所拥有的智慧加上作者所知道的,将足以使你摆脱困境。
这是一个男人一路跌跌撞撞从无数尴尬的失败迈向成功的逆袭故事。
史考特·亚当斯,影响世界的《呆伯特》漫画作者、职业演说家、畅销书作家。在《我的人生样样稀松照样赢》中,他以其独特的诙谐手法写下了他对成功的种种思考,以及他是如何与失败相处,最终走向成功的,并对关于成功要素的陈词滥调进行了讽刺,鼓励人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探索属于自己的成功模式。他认为目标是属于失败者的,大多数成功者追随的是系统,而不是目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好还是“擅长两种互补技能,而不是仅仅在一个方面优秀……当我把平庸的业务技能与糟糕的艺术技巧以及我相当普通的写作才能结合起来时,得到的力量是强大的。”
史考特·亚当斯还提出了关于激情的看法,他表示成功者经常把激情说成自己成功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所有人都可以对一些东西或其他东西有激情”。在他看来,激情是成功的副产品,而不是它的先决条件。
阅读《我的人生样样稀松照样赢》,你将在史考特·亚当斯轻松幽默的语言中了解他独特的人生经历,并在他的引导下对人生、成功、幸福进行深刻地思考,你将发现亚当斯如你我一样普通,你我也能像史考特·亚当斯一样取得成功,逆袭人生。
那时我疯了
2005年的春天,我的医生诊断我患了某种精神病。虽然他并没有直接使用“精神病”这样的词汇,但他确实推荐我去看心理医生,我明白了他的暗示。
凯撒卫生保健机构的心理医生听了我的故事后,得出了相同的结论:疯了。但和我的医生一样,她没有使用“疯了”这样的词汇。心理医生建议我服用安定,并根据我的情况提供了建议,她说减少我的压力可能会使我的行为恢复正常。
我拒绝服用安定,因为我并不觉得自己疯了。我甚至都没有感觉到压力,或者至少在医生和心理医生都认为我可能精神失常之前,我都没有感觉。我当然理解为什么这两个专业人士都倾向于那个诊断结果。以任何标准来衡量,我那段时期的行为,甚至对我自己而言,都有些疯狂。
我的症状是:我突然失去了与人说话的能力,尽管我一个人的时候能正常讲话,我甚至可以对我的猫说话。我的私人医生以及凯撒卫生保健机构的专家们都已系统地排除了每一个可能造成我失语症的原因。过敏吗?不是。常见的呼吸道问题?不是。胃酸倒流吗?不是。肿瘤或是喉咙息肉吗?不是。中风?不是。神经系统问题吗?不是。除了突然失去了与人说话的能力外,我看起来很健康。我可以和我的猫讲话,我一个人的时候可以讲话,我可以背诵一首诗,但是在电话里,我几乎挤不出一句可以让人听明白的话,我患上了某种奇怪的社交喉炎。说到底:疯了。
当你要诊断的病人是作家和艺术家时,疯狂总是很合理的诊断结果。有时疯子和艺术家的唯一真正区别是,艺术家们记录下了他们想象中的东西。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的博客里几乎每周都有人质疑我的心理健康。我理解他们,我也读过我自己的作品。我的大脑的理性部分知道,如果足够多的人认为我可能疯了,那么我需要考虑一下这种可能性。
我可能有一些疯狂的基因。我的外祖父在精神病院呆过一段时间,或者叫疯人院,那个时候这么叫。如果我记得没错,他接受过电击治疗。显然不管用,因为我的母亲和外祖母后来永远地离开了他,她们除了身上的衣服,什么也没拿。那时他正拿着钝器沿路追赶她们,很显然,他的脑子里想的是杀人。我不能排除我继承了外祖父的疯狂基因的可能性。
一个疯子的生活是艰难的。当我试图与人说话时,我的声带在某些辅音那里不自觉地发紧,给人的印象就像一段非常糟糕的手机通话,每三个音节就中断一下。当我在餐馆想要点一份健怡可乐时,我能说出来却是“……怡可……”,最后我通常得到的是一个同情的眼神和一杯常规的可乐。或者更糟的是,服务员会说:“我很好,谢谢您的关心。”然后我什么饮料也得不到。
这是一个让人很困惑、很恼火的问题。我能流利地唱歌,尽管唱得很难听,但这对我来说完全可以做到。我还可以轻松地背诵出记忆中的片断。然而在一场对话中,我说不出一句正常的、可以让人听懂的话。
我就像一个121吃者,学会了避开那些会使我出洋相的音节。如果我想要口香糖,我知道我说出来的会是“……糖”,所以我会尝试一个变通方法,例如我会说“我想要你咀嚼的东西。”这种方法通常会失败,因为人们并不会想到在偶然的交谈中会有谜语要猜,而且不管我的暗示多么清楚,我能得到的反馈就是一个迷惑不解的表情,以及一个“啥?”
失去说话的能力显然是一个社交噩梦。你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处在拥挤的房间里的幽灵,那种感觉是如此超现实。我一点也不夸张,我真的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幽灵,你可以想象那是什么样子的,这种孤独感使我越来越衰弱。有研究表明孤独像衰老一样损害身体。我的确感觉是这样的,每天我都感觉刚打了一场败仗。
我明白了倾听别人说话并不能治愈孤独。只有当你自己说话以及——最重要的是——你的话被人听见,才能真正治愈你的孤独。在接下来的三年半里,我的生活完全脱离了正常的轨道,我体验到了一种非常深刻的孤独。尽管有家人和朋友的关爱和支持,我的生活质量却低到极点。
在最初的几个月里,我的声音问题比我的孤独问题要严重得多。我除了是一个与多家报刊签约的画《呆伯特》的漫画家以外,还是一个高薪职业演说家。并且,几周后我还要参加一个活动,但我已经失去了说话的能力。即使我提前准备好演讲稿,我也无法预料我的声音到时是否会像我在唱歌或者背诵一首诗时一样正常。我的声带会在讲台上突然关闭并一直那样吗?我会站在1000人面前,说一堆让人无法理解的废话吗?P1-3
成功到底是因为天赋、运气、努力,还是三方面兼而之?到底有没有一套固定的模式可寻?
作为译者,我其实也是抱着这样的好奇心接受这份翻译任务的。
如果译完这本书能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人生的意义,总结出一套更容易获取成功的经验和策略,同时把这些经验传播给更多的读者,何乐而不为呢?
所谓“译者后记”,一般是附在图书最后一页的,然而,就如同你很难找到固定的成功模式一样,读者的阅读习惯也是没有固定模式的。有的人拿起一本书,先看目录和前言,有的人则会直接翻到最后一页,先看看“译者后记”,通过译者的翻译感受判断这本书的阅读价值。
所以,即使是最后一页,也不能“剧透”。
我只能说,如果成功真有模式可寻,就如同“1+1=2”一样,作者根本就不需要用一本书来阐述了一个标题或公式能解决的问题。
从本书的标题我们可以获取到的信息是:作者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但最终走向了成功。由此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这本书是作者人生经历的真实记录,是经验之谈,是作者一生的智慧结晶。
没有人能因为阅读一本励志类图书而走向成功,但是我们至少能从这样的阅读中获得力量和智慧。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像作者一样,不怕挫折,不断学习,不断提升,管理好自己,饮食健康和运动,让自己的能量水平处于最佳的状态.相信自己,肯定自己,我们就会走向成功。
就像作者在引言中说的:“无论你怎么定义你所处的人生阶段——或者你正在质疑自己,你自问到现在为止你到底做错了什么,我希望你能从这本书中得到一些启发,也许你所拥有的智慧加上我认为我所知道的,将足以使你摆脱困境。”
尼采说:“凡是不能杀死我们的,都会使我们更加强大。”
史考特·亚当斯说:“失败让我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翻译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并不会因为翻译完一本书而走向成功,但我知道,我们就是这样,行走在通向成功的路上。
作为译者,我真诚地希望这本书能获得读者的认同。
最后我想感谢每一位在翻译过程中给过我帮助的朋友。李璞先生是我的译作的忠实读者,几乎每一部译作他都会帮我细心校阅。还有李成宇、韦露、叶照明、刘庆华、叶丽丽、宫希贤、宫喜玲、金平秀、刘绪磊等朋友,都会在某些专业领域给过我及时雨般的帮助,在此一并感谢。
感谢本书的出版方和编辑,希望他们能为中国读者引进更多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我们需要读书。
朱银涛
亚当斯的关于如何能够成功的想法是有趣的、令人耳目一新的。
《科克斯评论》
自1989年以来,史考特·亚当斯已经画了近9000幅呆伯特漫画。他对现代管理理念、领导管理的有效性、办公室格子间的生活的嘲讽已经影响了数百万人的世界观。但是,他的成功主要是在不断的试错和失败的过程中建立的。
《哈佛商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