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P创始人、国际催眠大师班德勒代表作!
世界临床催眠先驱艾瑞克森作序推荐!
资深NLP导师戴志强、黄启团作序推荐!
米尔顿·艾瑞克森是国际知名的临床催眠先驱。自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他撰写了100多篇专业的催眠文章,并且教授和实践催眠技巧。在这一领域,他探索并展现了催眠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潜力,其成就至今无人能及。
理查·班德勒、约翰·葛瑞德著的《催眠天书(米尔顿·艾瑞克森催眠模式1)》目的在于揭示艾瑞克森语言模式中重要的元素。NLP创始人班德勒再度发挥了他的个人魅力,以各种不同的催眠技巧化解各种问题与状况。同时也藉此介绍各种不同技巧的操作。让你可以按图索驿,学会如何运用与操作。这是乞今为止令人振奋的催眠书,教你在清醒和无形中随时催眠他人和自己。这是NLP领域和艾瑞克森催眠模式的重要著作!
理查·班德勒、约翰·葛瑞德著的《催眠天书(米尔顿·艾瑞克森催眠模式1)》介绍了三个层次的模式,每个阶段用单独的篇章介绍。
第一部分包含艾瑞克森的几篇文章,以及一些工作过程中的精彩案例。作者班德勒以平行的注释来界定他所采用的方法模式。与此同时,书中还呈现了艾瑞克森语言模式中最基本的要素。
在第二部分中,作者将这些模式整理并自然分类。这将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方式去理解艾瑞克森的工作和组织你自己催眠经验。作者的目的是让读者熟悉这些模式,并介绍一些发生在艾瑞克森工作中的实际案例。
第三部分对前两面部分所界定出来的模式进行了清晰的、循序渐进的阐述。这部分旨在通过对其形式特征的理解,为读者提供构建每个模式的技巧。作者相信通过此种方式,读者能够将艾瑞克森的催眠技巧模式应用于自己的日常工作当中。
第一部分 艾瑞克森催眠技巧模式之概念
第一章 模式的概貌
第二章 改善症状及控制疼痛的嵌入式催眠技巧
第三章 基本催眠引导及评论
第四章 与奥尔德斯·赫胥黎对不同意识状态的本质及特征的探究
第二部分 熟悉艾瑞克森催眠中的工作模式
第一章 匹配、分散和利用左脑的注意力
第二章 进入非优势大脑半球
第三章 结论
第三部分 艾瑞克森催眠模型的创建
第一章 语言的非正式模仿过程的构建和使用
第二章 转移派生现象
第三章 歧义
第四章 包含次要结构
第五章 派生意义
第六章 总结
附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改善症状及控制疼痛的嵌入式催眠技巧
无数次,作者被要求提交详细的、他曾用于减轻难以忍受的疼痛或更正其他各种各样疑难杂症的催眠技巧。对于这些众多的要求,仅仅口头回答似乎从来满足不了他们。因为这类催眠技巧就是一种除了控制和聚焦患者的注意力而没有其他目的的技巧,让患者进入一种容易接受和回应的心理状态,从而使患者受益于未开发的或仅部分开发的行为潜能。通过催眠技巧使这种状态得以实现,然后提供帮助和引导患者实现期待的目标或者目标的暗示与指令。换句话说,催眠技巧只是用于引导出一个有利的心理状态来帮助患者更好地利用他自己行为的潜力。
由于催眠技巧主要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治疗源于患者本身的行为潜能的引导利用,这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相同的催眠技巧可用于治疗广泛多样的患者。下面作者将引用两个实例来进行详加阐释,一个有痛苦的神经质问题的患者和一个遭受了难以忍受的疼痛晚期恶性疾病的患者。该技巧是作者在不记名主体和大学毕业生中的实验情况和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通常,这个技巧就是用于控制、稳定并抓住患者的注意力,防止他创造出阻碍治疗的困难。它是思路清晰、易于理解的技巧,用它转换无关的医患关系现状和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从而防止患者因为无法理解他正在进入的状况而产生担忧和恐惧。与此同时,在患者内部创造出理解和回答的准备状态。因此,一个良好的状态就逐渐引导出非常有益的,且之前未使用过的,或者未被完全使用的,又或者是被患者误用的行为潜能。
被引用的第一个实例所使用的催眠术,我们不会给出任何的解释说明。相反,这个例子会提供使患者达到其治疗目标的有用暗示、指令和引导技巧,而这些就嵌入在构成催眠术的整体引导思路中。这些治疗指令将不会被重复引用,他们对患者来说是口语化的,因为说出的话作为对话的一部分,比被冰冷地打印出来要容易理解得多。然而,在催眠情形能满足患者的充分需求时,少数的指令还可以被重复使用。
患者是一位62岁的退休农民,只接受了八年级的教育,但他非常聪明博学。他本来拥有可爱的、迷人的、开朗的性格,但他非常不开心,充满怨恨、敌意、怀疑和绝望。大约两年前,一些未知的或被健忘的原因(作者觉得不重要,没有影响治疗)导致尿频,这对他来说极其难受。大约每半小时,他就感到一种强烈想小便的冲动,这种冲动是痛苦的,他无法控制,而如果他不屈服于它,结果就是尿裤子。这样的冲动持续存在于白天和黑夜。它妨碍了他的睡眠、他的饮食和他的社交生活,并且强迫他做任何事情都得待在一个“安全距离”内——接近厕所的距离,并且一直携带一个装有几条裤子的公文包以防“措手不及”。他解释说,他现在带进办公室的一个公文包里就装有三条裤子,他来作者的办公室之前去过厕所、在路上去过厕所、进办公室之前去过厕所,还有一次,他中断与作者的谈话,去上厕所。他说,他已经咨询了100多名医生和知名诊所。他至少做了四十多次膀胱镜检查,已经拍了无数次的X光片,其中有些是脑电图和心电图。结果总是膀胱正常,并多次叫他一两个月后再来复查。很多次他都被告知“你想多了”,他身体根本没有问题,“你应该忙着做事而不是退休,也不该变成一个如此纠缠医生的老头儿”。所有这一切让他产生了想自杀的冲动。
他在报纸上向一些联合医疗队伍的专栏作者们描述他的问题,其中有几个人就他的问题进行了回复,给他在他贴有邮票的写好发信人地址的信封上提供了一些陈腐的论文,称他的问题是由于一个罕见的器官性病变。在他所有寻求到的答案中,没有一次是建议他去寻求心理援助。在阅读了两本误导误传、基本上欺骗的、关于“自我催眠”的书后,他主动寻求了三位舞台催眠师的帮助。三个人都给他说了常见的花言巧语,保证并承诺医疗效果,并且三个人在反复的催眠引导中都彻底失败。而且,三个人都收取了高昂的费用(作为按照医疗标准进行诊断的费用,特别是关系到没有良好的效果)。
由于所有这些错误的治疗,医疗并没有比骗子更好,实际上更难原谅。他已经变得痛苦、绝望、愤懑,对周围的一切产生了公然的敌意,他正认真地考虑自杀。一位加油站服务员建议他去看心理医生,并在周末报纸文章的内容中了解到作者。这就解释了他对作者的拜访。
在完成他的叙述后,他向后靠在椅子上,抱着胳膊,挑衅地说:“现在催眠我,治愈我的膀胱吧。”
P21-23
与潜意识“沟通”
米尔顿·艾瑞克森生于1902年,死于1980年,享年78岁。
米尔顿·艾瑞克森是20世纪最著名的临床心理治疗师之一。在他的年代,催眠治疗还不是普遍被接受的心理治疗方法。由于他在临床心理治疗上的卓越成就,20世纪70年代,催眠治疗终于被美国相关部门接纳为正式的临床心理治疗技巧。
米尔顿·艾瑞克森是美国临床催眠治疗协会的创会会长,他同时也是这个协会出版的专业刊物的第一任主编。他被誉为当代最著名的心理治疗师之一,主要是因为他的临床心理治疗效果显著,不管是催眠治疗还是非催眠治疗,他都在非药物心理治疗领域享有盛名。他本身是一位精神科医生,却从来不拘泥于精神科的传统治疗方法。每一个个案在他的面前都是“新的个案”,包括已经来见他很多次的来访者。他会根据来访者当下的状态决定他的治疗方案。他近乎神奇的敏锐观察力往往会“看见”其他人所看不见的细微关键,进而在当下创出适当的治疗方案。对他来说,没有“病症”这回事。传统的“什么病症用什么疗法”对他并不适用。
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法,该如何传承他的这种学问呢?他的学生往往感到难以捉摸到米尔顿·艾瑞克森的治疗方法。(尽管他写过多篇论文)米尔顿·艾瑞克森也觉得自己难以将潜意识的“能力”整理成意识的语言文字。所以,他的教学方式很多时候是要求学生临床观察他做个案,从中“自悟”。
同样在20世纪70年代,有两个小伙子在米尔顿·艾瑞克森的好朋友格雷戈瑞·贝特森
(Gregory Bateson)的介绍下来到他位于凤凰城的家。这两个小伙子就是NLP的创始人,约翰·葛瑞德(John Grinder) 和理查·班德勒(Richard Bandler)。这两个人相信只要是有效的方法就一定有其逻辑性和条理性,米尔顿·艾瑞克森的催眠治疗法一定有他的规律。只要整理出其规律,就可以传承。约翰·葛瑞德是语言学家,他首先从米尔顿·艾瑞克森的催眠治疗中常用的语言模式着手研究,《催眠天书》就是这些研究的成果。这份研究成果也成为NLP(神经语言程序学)的基础,NLP的“后设语言模式”“米尔顿语言模式”“魔法语言”大部分都是从米尔顿·艾瑞克森的治疗方法中整理出来的(其他部分从萨提亚治疗模式和完型治疗模式中提取)。
催眠治疗是一种有效帮助当事人与潜意识“沟通”的方法。催眠治疗师通过对大脑运作模式的了解,运用语言的技巧引领当事人唤醒相关事件的情景,再通过催眠治疗技巧在当事人潜意识的层次进行疗愈。语言模式和声调的运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模型。米尔顿·艾瑞克森通过对人性的了解及其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治疗经验,开创了许多前无古人的治疗方法。此书经过约翰·葛瑞德和理查·班德勒的整理、分析,让我们可以一窥堂奥。
我非常高兴看到《催眠天书》中文版的出版,对广大的中文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大福音。读者可以从此书中感受到语言的诸多奥妙,同时从中了解人性的许多规律。对于心理健康领域,它无疑也是一份瑰宝。但愿此书带给更多人祝福!
戴志强
中国NLP教练技术华人培训师第一人
美国Anchor Point Institute授证 临床催眠治疗师
美国临床催眠治疗师协会授证 临床催眠治疗师
美国NLP University授证NLP高级执行师
美国The NLP and Coaching Institute授证NLP高级执行师
2016年11月11日,于广州
我相当期待由理查德·班德勒和约翰·葛瑞德写的这本书。为这本书写序言是我乐意并且荣幸的事。我之所以这样说,不是因为它记载着我的催眠技巧,而是因为经过长久的期待后,需要意识到不该拖沓重复、直接提议和专制指令,而应是有意义的沟通。
——米尔顿·艾瑞克森
我非常高兴看到《催眠天书》中文版的出版,对广大的中文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大福音。读者可以从此书中学习到语言的诸多奥妙,同时从中了解人性的许多规律。对于心理健康领域,它无疑也是一份瑰宝。但愿此书带给更多人祝福!
——戴志强
近二十年来,我跟随了不少心理学大师学习,也看了大量心理学的书籍,其中《催眠天书》是我喜欢的关于语言的书籍之一。
——黄启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