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京城老泡儿/历史留痕老北京市井文化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流浪的肖邦
出版社 煤炭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流浪的肖邦所著的《京城老泡儿/历史留痕老北京市井文化丛书》一书,是“历史留痕,老北京市井文化丛书”的期中一册。何谓市井文化?市井文化是一种生活化、自然化、无序化的自然文化。它包含的面儿很广,各行各业,各类人物形象。例如沿街叫卖的小贩们的各种腔调和韵律的叫卖声,摆地摊练把式的天桥文化,街头巷尾斗蟋蟀的、吹糖人捏面人的手艺人,沿街排开的剃头挑子,灰砖灰瓦的四合院……这些都属于“市井文化”的范畴,极具独特的审美价值。

本书记录的是北京过去一个特殊时代的特别有故事人的历史。他们虽然称不上“侠之大者”,却是一批“北京的爷”。

内容推荐

流浪的肖邦所著的《京城老泡儿》以真实的口吻,讲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北京一帮青年的爱恨情仇。在那个物质生活并不富裕的年代,这些青年具有更丰富硬朗的精神,无论是为弱者出头还是与坏人搏斗,都跟金钱无关,而是仅关乎一种不服输的精气神。书中既描写了爱,也描写了恨,其中几个爱情故事,其当事人的坚守和付出令人动容。从价值观上讲,书中着重传递了北京早年的一种不低头的精神,正所谓“力可行善而不为,即为恶;势可行恶而不为,即为善”。整本书所反映出来的精神力量值得当代这个物质化世界的人们所关照。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后记

试读章节

邹子庆做人的原则就是,他能接受在一番激斗后被判断为人渣,而不是在他还没下手之前就被人认出来,无论是朋友还是敌人。他帮健友不仅仅因为健友是他师父,是他大哥。他要让双河回来的兄弟都有面儿,但是他也是主动花钱安排宋健友和郎寅海和谈的。邹子庆不仅这么做,私下在郎寅海他们揭不开锅的时候给了3万块钱。1990年时3万不是小数儿,条件就是化干戈为玉帛,至少任何一方闹再大动静,不许惊官。

柱子和健友是瓷器,如果不是柱子那时还在服刑,一定会拔刀相助的。健友也没有找金陶、宝贝儿等人帮忙,可想而知,他是把自己和郎寅海的一战列入了地方内部矛盾处理,但保留着双河与新疆各自的尊严。

柱子和闫晶是邻居,俩人发小儿,那时,闫晶是京城最早发迹的黑白两道通吃人物。他是偶然的一个机会认识了当时一位副市长的弟弟,这个市长弟弟也是顽主,只不过有主业,那就是房地产开发。带着闫晶一起玩儿房子,一发而不可收。闫晶有个弟弟叫闫红,他俩是老好人儿,挖掘了一批海淀的战犯,以打架崛起的流氓为主。闫晶是当时公认的流氓大哥备选。他的所作所为就是红旗下的宋江。广结京城各路豪杰!

闫晶不仅有柱子这一悍将,他还有一个兄弟叫白小航(以下简称白航)家住北航。他小的时候看了当时很流行的电视剧《甄三》。一部老天桥摔跤的片子。他就去了海淀体校学摔跤,后来学散打,进过区队。后来,投靠闫晶,步入了社会。他平时身穿西装,彬彬有礼。长得也是貌比潘安。他一出道就惊动了四九城各路流氓。也是以最快速度上位刑警队危险人物排行榜前三名的。

白航最漂亮的一场仗就是跨区到丰台西局消灭了浙江村的黑势力。那时北京有三股外地人势力横行,丰台西局浙江村;朝阳太阳宫市场河南帮;海淀魏公村新疆帮;三股势力均被北京爷们儿们搞定。西局是白航去的。就因为浙江人设局开赌场,坑了很多北京人的钱。村里的浙江帮无论流氓还是商人,夜里或者远途打车从来不给钱。海淀出租车开小面的于扬是白航的邻居,知道于扬受了欺负以后,白天单枪匹马一个人进了浙江村,他不喜欢用枪,他说过:“比起枪,我还是更喜欢刀,因为它不仅能扎人砍人,还能削水果。”

白航一个人跟八个浙江帮滚起来了,结果就是打残了八个。全村浙江帮出动,白航跑了,晚上带着大勇、小勇、小痞子等十几个哥们儿,持刀挨家挨户砍人。砍了几户后,浙江帮老大服了,谈和。白航开了三条件:第一,不许欺负北京本土人。包括房东。第二,不许和北京人赌钱,人家偏要玩儿,你们只能输,所以玩不玩自己看着办。第三,每月上交8888管理费,少一毛钱,迟一分钟都不行。完事儿给浙江村的村花曼红拉走了。最有意思的是,曼红爱上了白航。这件事儿以后,浙江帮开始内讧,老乡干老乡,绝不和其他城市的人发生冲突。真的被白航打服了。没多久,不可一世的浙江村就四分五裂,散场了!

白航是一个很冷静的人,他可以穿着登喜路西装用砍刀砍人,让西服不起褶儿,也可以和一个姑娘花前月下三天不出门。他说过:“青春是把砍刀,砍了我所有的伪装。自古英雄和美女,人间不能说白头。”

P4-5

序言

2015年,冯小刚主演的电影《老炮儿》在京城的院线热映,因为影片讲的是上世纪70年代北京城发生的事儿,所以猛吊北京人的怀旧胃口,当然,也引起一些老北京人的热议。老炮儿演老炮儿,可谓一“炮”打响。

《老炮儿》引发热议,除了片子内容和视觉艺术本身之外,就是片名儿,即什么是“老炮儿”?

很多人认为“老炮儿”,是一句典型的北京土话。影片简介也是这么告诉观众的:“老炮儿在北京话中,专指提笼架鸟,无所事事的老混混。”

这部电影所塑造的“老炮儿”六爷,的确有老北京“爷”的范儿。是一个玩虫养鸟,游手好闲,好打不平,爱管闲事,鳌里拔尊,横中扬腕的“混混儿”形象。

其实“混混儿”这个词是天津话,跟上海话“瘪三”、“阿飞”一样,都是流氓的意思。在影片的编剧看来,“老炮儿”也跟这些词儿一样,是流氓的代名词。

不过,从影片所塑造的六爷形象看,又不同于一般的流氓,所以让许多年轻人,尤其是外地人,以为六爷是那个年代老北京人的代表。这大概也是引发北京人热议的原因。

可以肯定地说,“老炮儿”六爷绝对不是老北京人的代表。老北京人都他那样,那还是北京吗?

那么,“老炮儿”是不是跟“混混儿”一样,是流氓代名词呢?也不是。因为在北京土话里,压根儿就没有“老炮儿”这个词儿,相应的土话应该是“老泡儿”。

什么叫“老泡儿”呢?笔者手头有一本徐世荣先生编的《北京土语词典》,还有一本陈刚先生编的《北京方言词典》。

《北京土语词典》里,没有“老泡儿”这个词儿,当然,也没有“老炮儿”这个词儿。

《北京方言词典》里,有“老泡儿”这个词儿,但它的注释有二:一、年轻时调皮过的老人;二、男妓。显然第一种解释,跟北京人说的“老泡儿”有些相近。

“老泡儿”这个词流行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北京人已经很少有人说了。

像“圈子”(女流氓)、“老兵”(老红卫兵)、“边儿懒”(白边的懒汉鞋,即带白边儿的松紧口布鞋)、“盖了”(极好)、“瞎菜”(麻烦了)、“给他一大哄”(起哄)等词儿一样,属于北京土话中的流行语。用现在的话说是“热词”,即流行一段时间,热乎劲过去,词儿就哏屁着凉了,也就是没什么人说了。

是《老炮儿》这部电影又让这个词儿起死回生了。在此之前,也许只有四五十岁以上的北京人,才听说过“老泡儿”这个词儿。这种属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北京的流行语很多,因此,徐先生在八十年代出版的《北京土语词典》里,没把这些“热词”列入其中。

其实,“老泡儿”是一句隐语,换句话说它本来是一句黑话。

在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俚语隐语行话词典》里,有“老泡儿”的词条。它的解释是“北京流氓团伙的老流氓。”这跟我小时候在胡同里,听到的“老泡儿”意思是相吻合的。显然电影《老炮儿》,应该是《老泡儿》。

互联网时代,是酷词、热词不断翻新的年代,您把“老泡儿”写成“老疱儿”也不会有人跟您急,更不会有人为这个跟您较真儿。

但偏偏有人为“老炮儿”这个词儿,站出来自圆其说:为什么把老流氓叫“老炮儿”呢?这个词儿是从炮局胡同这儿来的。

炮局胡同是东城的一条元代就有的老胡同,从大地方说离雍和宫不远。清代曾在胡同设有炮厂,也就是做大炮的地方。老北京把做什么物件的地方叫“局”,所以这条胡同后来就叫炮局胡同。

清朝末年,大炮不在这儿做了,原址改为监狱。一直到北京解放,这所监狱关押过抗日英雄吉鸿昌,中共地下党员安子文等,也关押过汉奸王克敏、川岛芳子等。当时,这里四面是高墙电网,还有七个炮楼,看上去阴森恐怖。

我小的时候,老北京人吓唬小孩时,常常会说:“小子(音贼)你要不老实,不听话,把你送到炮局去。”

其实北京解放后,炮局胡同的监狱已经改为拘留所,后来是劳改局,再后来是北京公安公交分局,早就不是监狱了。所以把“老炮儿”这个词,往炮局胡同这儿“贴”,有点儿不靠谱儿。

这种说法也有些牵强附会。老北京城里的监狱,不止炮局胡同一处,其它还有如草岚子、半步桥等多处监狱。以前压根儿也没听说过,蹲过炮局胡同监狱的人叫“老炮儿”。

而且词意上也对不上茬儿。在北京话中,炮属于大的事物,一般不带儿化韵。带儿化韵的“炮”,只能是小孩儿往地上摔的“摔炮儿”,或者是用东西能砸出响儿的“砸炮儿”。

……

我小时候跟我外祖父长大。外祖父是清末秀才,是京城有名的藏书家,他对晚辈管教很严,每天要背《三字经》、《名贤集》、唐诗宋词之类的。我平时短不了在同学面前背一段,显摆显摆。二哥知道我好这个,所以常常听我背诗。

当时,一条胡同犹如一个封闭的小社会,谁家出点什么事儿,可胡同的人都知道,当然,二哥“进去”的事儿家喻户晓,所以他这个“老泡儿”是胡同里的“名人”。胡同里的孩子到外面打架,总要提二哥的大号。  二哥平时很少出门,他养着几盘鸽子,每天放鸽子占去他很多时间,此外他还养蛐蛐儿,养了两盆龙睛鱼。

北京人把鸽子也叫“斗气虫儿”,因为放飞的鸽子在天空飞的时候,养鸽子的人相互“裹”,行话叫“撞盘儿”,你把我的鸽子“裹”去,我把你的又“裹”进来,相互之间常常为此争斗。

有一次,二哥一只“乌头点子”被白塔寺的老五给“裹”走了。二哥的一个朋友找人讨要。老五是那一带有名的流氓.放出话来:“让他拿五只别的鸽子来换。”

二哥听了这话急了,把自己腰上的板带解下来,递给那位朋友,对他说:“跟老五说这‘点子’是我的。”

那个朋友拿着二哥的板带,再去找老五。老五傻了眼。不但把鸽子给了二哥,事后还请二哥在同和居撮了一顿。可见二哥的范儿有多大吧。

像那个年代的北京人一样,平时二哥办事总拘着面子。很少跟人有红脸的时候,至于说找茬儿出去跟人碴架,我从来没听谁说过。不过,他的气场在,胡同里的孩子见了他,总会带有几分敬畏。

二哥在家“泡”了几年后,三哥托人给他在铁路上找了个差事,后来听说他娶妻生子,有了家室。我参加工作后,一直没见过他。他要是健在,现在也得有七十多了。

物换星移,物是人非。当年的“老泡儿”,现在大都在六十岁以上了。他们身上的某些东西代表着逝去的那个时代。同样,他们的行迹也深深地打着那个时代的烙印。

现在,回过头去看那个时代的“老泡儿”,您会觉得有些举止挺好玩儿,但在猎奇的时候,您也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某种荒唐。这也许正是“老泡儿”留给历史的感喟,也是让我们值得回味的地方。

刘一达

2016年12月18日

于北京 如一斋

后记

从2015年初,接到了《京城老泡儿》的书稿算起,到该书出版,历时了两年的时间。

整篇东西看完之后,感觉是小说又不像小说。为什么这么说呢?小说的内容多是虚构的,而这本书中所叙述的事儿,在二十多年前的北京都曾真实地发生过。和作者沟通后才知道,“流浪的肖邦”为写此书曾走访了书中一百多位叙述事情的亲历者。从这个角度看,该书叙述的事儿可以说是“老泡儿在北京江湖”的口述故事。针对这本书的一些特点,我们在编辑的时候注意和解决了一些问题。

对于书中主人公的姓名,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大部分做了调整和修改。对于书中所涉及的城区,如西城区、海淀区等都保留了原名称。

原书稿在网络上的书名是《京城流氓谱》,我认为用《京城流氓谱》做书名有点夸张也不准确。2015年底,冯小刚主演的《老炮儿》正在热映,本书中的主人公形象很像影片中的主人公六爷年轻时的形象,所以将书名改为《京城老泡儿》更为贴切。

《京城老泡儿》一书,说的是北京的故事,有些京腔、京味的感觉,谁来为本书作个序?我们马上想到了现代京味文学大家刘一达先生。通过联系,一达先生欣然命笔、洋洋十数页,把京城老泡儿分析、刻画得恰到好处,令人读后叫绝。在此,再次表示对一达先生的谢意。

在书稿编辑工作要完成的时候,一天,该书的作者跟我说,他的许多朋友说,《京城老泡儿》在煤炭工业出版社出,有点不对路子呀!我听后对他说,是的,以前的煤炭工业出版社是单一的科技类出版社,随着出版社的改制、改革,我社已改变了原有的出版模式。现在,社科类图书也在快速发展着,我社形成了科技类、社科类图书两条腿走路的发展形态。说句玩笑话,煤炭工业和煤炭工业出版社的优势和传统是什么?是发掘!煤炭工业是发掘地下的宝藏,让这些宝藏发光发热;煤炭工业出版社也是发掘,发掘深埋在北京这座古老城市下的文化、文明,发掘那些吃了一次再也忘不掉的美味小吃,发掘那走出千里万里也忘不掉的乡愁……作者听完后哈哈大笑,就你这儿了!

《京城老泡儿》一书,是我社已定的“历史留痕,老北京市井文化丛书”的第一卷。何谓市井文化?市井文化是一种生活化、自然化、无序化的自然文化。它包含的面儿很广,各行各业,各类人物形象。例如沿街叫卖的小贩们的各种腔调和韵律的叫卖声,摆地摊练把式的天桥文化,街头巷尾斗蟋蟀的、吹糖人捏面人的手艺人,沿街排开的剃头挑子,灰砖灰瓦的四合院……这些都属于“市井文化”的范畴,极具独特的审美价值。

这些,都是我社“历史留痕,老北京市井文化丛书”所涉猎的方向。

这项编辑“历史留痕,老北京市井文化丛书”的工作,已经展开并且会坚持下去的。

编辑

2017.1.6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记录的是北京过去一个特殊时代的特别有故事人的历史。他们虽然称不上“侠之大者”,却是一批“北京的爷”。

……这是值得有心的人用笔开掘和记录的历史,也是北京史的一部分。

——苏文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1: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