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主讲人、著名学者郦波教授引经据典,解读张居正的双重面孔!透过张居正在亲情与理想之间痛苦挣扎,在世俗与操守之间艰难取舍,来展现一个不一样的千古名相张居正!
阎崇年、王立群、钱文忠、鲍鹏山等著名文化学者联袂诚意推荐!
《千古名相(郦波评说张居正)》内附精美插图和郦波教授精彩点评。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千古名相(郦波评说张居正)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郦波 |
出版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百家讲坛主讲人、著名学者郦波教授引经据典,解读张居正的双重面孔!透过张居正在亲情与理想之间痛苦挣扎,在世俗与操守之间艰难取舍,来展现一个不一样的千古名相张居正! 阎崇年、王立群、钱文忠、鲍鹏山等著名文化学者联袂诚意推荐! 《千古名相(郦波评说张居正)》内附精美插图和郦波教授精彩点评。 内容推荐 历史上的张居正,是一个充满了传奇色彩的矛盾体。有人褒扬他说,为官当如张居正,在其位谋其政,是他以一己之力挽救了整个大明王朝。也有人评价他是一个独断专行、表里不一的弄权小人。 世人点评张居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截然相反的争议?张居正跟太监冯宝有没有暗中勾结?万历皇帝为何要对张居正秋后算帐?千古名相,还是官场小人? 《千古名相(郦波评说张居正)》中,百家讲坛主讲人、著名学者郦波教授通过多年研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张居正是大明王朝不世出的奇才! 目录 第一章 最失败的教育 万历皇帝爷儿俩的老师 四个和尚没水吃 大明王朝最大的遗憾 家长式教育 第二章 天才“落榜”之谜 家族里的军功血液 “白龟”时代 落榜的天才 第三章 少年时的恩怨 鸿门宴里的杀机 天才的第二次落榜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第四章 直面奸相严嵩 官场菜鸟的“岗前培训” “大老板”的脾气有点儿怪 扳倒首辅分两步 不怕没能力,就怕没立场 第五章 向左走向右走 俺答来“串门”了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徐阶的“拖刀计” 站队的艺术 第六章 决胜三字真经 走钢丝的“旁听生” 忍字心头一把刀 藏锋不露是高手 大智慧胜过小聪明 第七章 谁是谁的朋友 朋友要交到里子上 天下英雄吾与汝 三位能臣一台戏 第八章 妙计初安天下 中国人的老毛病 三娘子引发的血案 内阁里的“自己人” 第九章 宰相打架事件 “宰相公斤级”决斗 性格决定命运 第十章 是谁勾结了谁 一个向左走,一个向右走 太监里的“千年老二” 第十一章 荒谬的阴谋论 一句话吓坏孤儿寡母 朝会上的惊天大逆转 史书背后的真相 第十二章 精神之恋之谜 生命中第二个最重要的男人 小万历真正的监护人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第十三章 铁三角的一角 站在皇帝和太后身边的人物 这位“大臣”不简单 按先生说的办 孤独者方为真英雄 政坛“铁三角” 第十四章 治国用人之道 既让新人笑,又不让旧人哭 用干事的人,不用说话的人 用稳重的人,不用极端的人 第十五章 神奇的“考成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太祖皇帝曰过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第十六章 背后来的冷箭 有决心,有勇气,更要有杀气 拍马屁拍到了马脚上 学生告老师 “坑爹”的老爹 改革是场有进无退的战争 第十七章 施行一条鞭法 海瑞罢官 清丈出半个荷兰 开辟“经济特区”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第十八章 左继光右成梁 高高秋月照长城 大明王朝最后一位“伯乐” 这位将军有点儿“狠” 第十九章 父与子的麻烦 人生得意须谨慎 老爹最后带来的麻烦 自古忠孝难两全 不能放他走 第二十章 夺情伦理风暴 又一位骂老师的学生 呐喊与彷徨 廷杖与理想 第二十一章 国家利益至上 愿以深心奉尘刹,不于自身求利益 回乡葬父 “长定堡大捷”疑案 第二十二章 成长中的烦恼 父与子 改革接班人 青春期的逆反心理 第二十三章 误判去留之间 张居正的政治智慧 大明首辅的操切风格 万历皇帝的“约拿情结” 误判去留 第二十四章 人亡政息之叹 死于痔疮的大明首辅 急于抄家的大明皇帝 人亡政息的一声叹息 第二十五章 生前身后名 两个疑问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精诚留此,国无江陵 属于整个民族的期望 附录:张居正大事记 试读章节 第十五章 神奇的“考成法” 我有一个习惯,就是不太相信自己。 这个不相信自己并不是不自信,而是不相信自己的记忆力。 但凡有个什么事要做,或者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我都不敢把它们完全交给自己的脑子,而是非要把它们写下来不可。所以,我身边一直有这样一个本子,上面写着所有马上和即将要做的事,大到几月几日要给学生开一场讲座,小到下班回家按老婆交代要到超市买瓶酱油,我都会把它们记下来,再照着本子上记的事情和日程逐条去做、去完成。 这样的本子我用过很多个了,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考成簿”。有人会笑我,说你看上去也没那么老啊,怎么记忆力就变得那么差了?买个酱油这种事儿还非得写下来,难道这你都记不住吗? 您还别说,我这人的缺点还就是容易忘事儿,但这并不是我要用这个考成簿的主要原因。我之所以这么多年来喜欢用考成簿来记事儿,是因为这是我向一位古人学习的一个绝招。这一招用过之后,我发现,这样做对我的生活确实产生了很积极的影响与改变。 这个传授我这一绝招的古人是谁呢?他就是明代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被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称为明朝历史上唯一的大政治家的张居正。 有人会说我这是故弄玄虚,说什么张居正传授,那本子还叫什么“考成簿”,其实不过就是记事簿呗,这种方法我们老早就在用了。 这说的也倒不假,其实我这个考成簿,它本质上也算是个记事簿,但运用记事簿这一方法要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它的源头倒确实起自张居正。 这就要说到我为什么把那个记事的本子叫作“考成簿”而不叫“记事簿”了,那是因为这个颇具创意的工作方法,在张居正创立它的时候,它的原名叫“考成法”。 当然,张居正创造的这个“考成法”,说起来就不是记事簿这么简单了。 那么,这个“考成法”到底不简单在哪些地方呢?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说起考成法,就要说到张居正要推行万历新政时首先要面临的两大难题了。 第一个问题:官僚主义。 虽然官僚主义是个外来词,但这种不敬业、不专业、不负责任、扯皮推诿、人浮于事、事因人败的工作作风在我们中国的官场上,从古到今,倒是颇为盛行的。 事实上,历朝历代,不论什么时候,要想做出点儿成就,第一个要面对的难题往往就是官场上官僚主义盛行的问题。 我们一般理解的官僚主义主要是扯皮推诿、人浮于事,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这些官僚之所以不负责任、人浮于事,根本原因还是他们干不了事。明代有首童谣,讽刺官场上的官员说: 儒生曳白,无如国子监……天文固陋,无如钦天监;音乐舛谬,无如太常寺……书之恶劣,画之芜秽,无如制诰两房、文华武英两殿。(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二·明官场弊事》) 翻译成白话就是:考试交白卷的,总是出身于最高学府国子监的;最不懂天文的,刚好都进了天文台;五音不全的,正主持着国家乐府机构;写字难看、画画像鬼的,莫过于文华殿上的大学士们! 明代的野史里还记载过这样一个司法笑话。说有一个人夏天的时候住店,第二天早晨走的时候偷了店家的一张席子。被店主人发现了,就扭送到衙门里了。结果,县官要判偷席子的这位死刑。旁边师爷一听傻眼了,说偷张席子判死刑,这恐怕没有法理依据吧? 哪知道这位县官一摇头,说怎么没有司法依据啊,孔圣人不就说过“早闻盗席,死可以”吗? 师爷一听啼笑皆非,心想人家孔子说的是“朝闻道,夕死可矣”,那意思是早晨听到了人生的至理名言,理解了人生真谛,哪怕晚上就死去那也没有遗憾了。结果这位“白字先生”不会断句,以为是听到有人“盗席”,那这盗席的人也就“死可以”了。堂堂一个县官就这么不学无术,窥一斑可知全豹,整个官场什么样也就可想而知了。(事见《笑海丛珠·官引法书》) P208-210 序言 2008年12月10日,对我来说,那是一个永生难忘的日子。 前一天,我正在《百家讲坛》录制《风雨张居正》系列的最后几集,那几讲是讲述张居正作为一个改革家所独具的孤独的心路历程。其中,讲到他在父亲去世之后,在亲情与理想之间痛苦挣扎,在世俗与操守之间艰难取舍。当时,因为过于投入,讲述中竟一时情难自抑,潸然泪下。 过后,现场观众和编导们都来对我说:“郦老师,您讲得太感人了!” 我知道,这是大家对我的认可,我很感谢他们。可当时的我,闷闷不乐,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 我以为自己还只是沉浸在人物命运的悲欢离合中。 我自觉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对于讲述对象总喜欢做心灵的感悟与揣摩。在《百家讲坛》讲述明代大改革家张居正的风雨人生,前前后后,共录制了近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里,我越来越泥足深陷,不可自拔。很多时候,尤其是漫长的夜里备稿的时候,在昏黄的灯光下,在泛黄的书页上,似乎总能看到那从遥远时空映射来的消瘦身影,似乎总能听见那从历史深处传来的一声呐喊,也总能清晰地感受到一个灵魂的孤独与彷徨。 所以,那一年里,自己也变得很孤独,很彷徨,甚至很沉默。爱人说我有些走火入魔了,分不清自己是讲述者还是被讲述者! 所以,我一直以为是张居正这个人物命运的沉重让我快乐不起来。尤其是讲到他在推行改革最紧要的关头,父亲的突然去世,竟意外地引发了政治风暴!在亲情与世情之间,在世俗伦理与个人理想之间,他不得不做痛苦的抉择。内心的挣扎和失去亲人的痛苦纠结缠绕,让张居正终于有了惊人之举。 我自觉感受到了他内心的那种孤独与痛苦,所以率性讲来,一切皆属当然。 可除了这些,也还有种隐约的预感,让我愈发开心不起来。 10日这天,我坐在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偌大的候机厅里,看着机场上空满天的阴云,麻木地等待着晚点的航班。 突然电话铃响,是父亲的来电。 我很奇怪,父亲已退休多年,平常多是我打电话去问候他,倘若没有什么事儿,他很少会主动打电话给我。 父亲先问了此次的录制,又问了我最近的工作情况,最后又翻来覆去地叮嘱我要注意身体,讲课、写作,孤身在外,都不能累着,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我轻松地回答他说:“您放心,只要是上课,我就很开心,不会累着的。” 他突然笑着说:“呵呵,当初你研究生毕业,我劝你留校当老师,这没错吧!” 当初我毕业的时候,有各种各样的选择。正因为有选择,反而让我痛苦不堪。我去请教父亲,他说:“自己的人生,应当自己选择。不过要是换了我,我会选择一件能让我一辈子都开心的事儿去做。可惜我年轻那会儿没机会选择,换了我是你,我就愿意当个大学老师。” 我知道他说的是心里话,父亲戎马一生,后来转业到了地方,干过很多工作,但他最喜欢的竟还是去培训班给人上课。他口才好,又很勤奋,别人都喜欢听他的课。可惜的是,他上课的机会实在不多。 其实我知道,他一直都有一个当老师的梦想。 于是,我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去完成他那个一直以来的梦想。 后来,我惊奇地发现,大概是父亲对讲台的热情影响了我,自己竟也如此热爱这小小的三尺讲台。人们总把教师比作蜡烛,是因为它们燃烧了自己,散发出了光和热。我却发现,在燃烧的过程中,得到温暖与光亮最多的就是蜡烛自己。 我因此而幸福,并因此由衷地感谢父亲,是他用他的智慧点亮了我的人生。 父亲在聊了半天后突然说,他也在机场,马上要去云贵一带出差,要去参加一个“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会上他还要做主题发言,所以等我回到南京,他就已经离开南京了。 我听了突然有一种异样的感觉,昨天讲完张居正后那种闷闷不乐中的预感忽然在心头闪过。我对他说:“都退休了,就好好在家歇着呗!干吗还要出差?还要去云贵高原这样的地方?你总劝我注意身体,我这么年轻,有啥好注意的?反倒是你啊,跑那么远!高原气候适不适应?要不咱就别去了!” “真是说孩子话!我马上都要走了,怎么能不去呢?你放心吧,我身体好着呢!”父亲浑厚的声音里充满了自信,“好了,我要登机了,等回来我们再聊。” 我默然无语,以为他要挂机了,他却在挂机前又说了句:“以后一定要学会照顾自己,好好注意身体啊!” 这就是我听到的父亲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 仅仅一天之后,噩耗传来,父亲在做完大会主题发言后,突发心肌梗死,倒在了会场上。而我与他远隔天涯,竟不能见上最后一面! 我终于知道,我在讲述张居正丧父后的痛苦时为什么会泪流满面! 我终于知道,我在黯然走下讲台时为什么会有不祥的预感! 我终于知道,我在机场的满天阴云下为什么会接到父亲的电话! 只因为我敬爱的父亲就要这样离我而去了,而我却无法挽留住他,我却只能这样眼睁睁地看着他如流星一样从我的身边永远地划过…… 我多想再回到那一刻,讲述张居正的孤独与痛苦的那一刻。我愿意永远在那一刻的孤独里徘徊,只要时间能停下来,不再过去!只要我的父亲没有登机,没有打电话来! 可我,终究还是无能为力! 后来,我在思念父亲的岁月里有了一个小小的愿望:如果将来有一天,要告别这美丽的人世间,也要像父亲一样,微笑着倒在我热爱的讲台上。 父亲说过:是我们的梦想,赋予生命以荣光! 谨以此书献给我永远敬爱的父亲! 是为序。 郦波 于石头城畔“潮打空城寂寞回”的夜晚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