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玉吅读碑(碑帖故事与考证)(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家葵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碑铭上的预言

平安跨入21世纪,2012转瞬又将来到,末日预言再次蛊惑人心。按照预言家的逻辑,万物皆有其生长壮老矣,这一过程属于冥冥中的“定数”,因此可以推算。预言的震慑效应在于应验,可事实上,绝大多数关于预言的传说,都有加工、描摹的痕迹,很难保证真实性。我听过一个堪称拍案惊奇的故事。

有人从一位精通奇门遁甲的窑工处买了一对瓷枕,使用了一段时间,失手打烂一只,碎片中竟然夹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此枕当于某年月日某时刻破。买家一看,分毫不差。于是想,另一只枕头里也应该有条子吧,终于拗不过好奇心,把另一只也敲碎,同样飘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此枕因彼枕碎。”

碑刻上偶然也镌刻这样的预言。传说东汉桓帝元嘉年间(公元151年),度尚做上虞长,为孝女曹娥建庙立碑,由邯郸淳作文,这就是著名的《孝女曹娥碑》。后来蔡邕夜半过曹娥江,扪碑而读,留下一句隐语,一句预言。隐语见于裴启的《语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影射的是“绝妙好辞”四字;预言则见于王羲之小楷《曹娥碑》:“三百年后,碑冢当堕江中,当堕不堕,逢王匡。”“匡”应该是匡扶的意思,从度尚为曹娥造墓,到东晋升平二年(公元358年)王羲之重书碑文,也不过两百年,距离蔡邕的预言,则只有一百五十年,可见其荒谬。

《孝女曹娥碑》的真伪不可知,不过,南北朝直到隋唐,确实有一种在墓铭上题写预言的风气。晚近出土北齐天宝六年(公元555年)《元子邃墓志铭》,末句说:“今葬后九百年必为张僧达所开,开者即好迁葬,必见大吉。”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认为:“盖术者厌胜之辞,古人墓志之文多有之。”所谓“厌胜”,是巫术之一种,通过诅咒法术来制服人或物。这段预言以乞求的成分居多,尚算不上诅咒,而且时间也不灵验。赵万里还举有两例:安阳出土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赵洪墓砖》,结尾云:“千七百年为乐受所发。”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李府君夫人贾嫔墓志》,结尾说:“后一千三百年为刘黄头所发。”推算时间,都不正确。

北齐徐之才、徐之范兄弟,不仅以医术见长,也是当时著名的“预言家”,史书说徐之才“少解天文,兼图谶之学”。前一篇提到徐之范诊断武明娄太后的怪病,太后听信巫觋的建议,改名“石婆”。徐之范以为不吉,但也不明究竟,于是向兄长徐之才转述一段童谣:“周里跂求伽,豹祠嫁石婆,斩冢作媒人,唯得一量紫靴。”徐之才分析说:“跂求伽”是外国话“完了”的意思,所谓“豹祠嫁石婆”,岂能有好事?“斩冢作媒人”,这是准备与先帝合葬。徐之范又问“紫靴”何意,徐之才说:“紫之为字,此下系;者熟,当在四月之中;靴者革旁化,宁是久物。”《北史》得意地公布答案:“至四月一日,后果崩。”  《徐之才墓志》没有什么古怪,而1976年出土的《徐之范墓志》,结尾也是一段预言:“公第四弟之权谯郡太守散骑常侍卜此葬地,得泰卦。后一千八百年为孙长寿所发,所发者灭门。”翻译成白话,这块风水宝地由徐之范的四弟,谯郡太守徐之权占卜所得,占得“泰”卦,卦象显示,一千八百年后将被孙长寿其人盗发,于是施以恶咒,“发者灭门”。从句式来看,当然属于“厌胜”,但显然需要满足两个条件,诅咒才能生效:盗墓人名叫“孙长寿”;发掘时间据下葬后一千八百年。由此见这位同样精通术数的徐之权对自己的预言充满了信心。但根据《文物》杂志《山东嘉祥英山二号隋墓清理简报》,此墓1976年发现以前,盗墓贼已多次光顾,仅存几件粗笨的石器,这块墓志散置于甬道中央——盗墓人是否名叫“孙长寿”,是否被这段诅咒吓唬住,是否因此灭门,当然不得而知,不过,即使按1976年计算,距离下葬之开皇四年(公元584年),尚不足一千五百年。

P7-10

书评(媒体评论)

王家葵的《玉叩读碑:碑帖故事与考证》,其“玉叩斋碑随笔”以千字短文,引申发挥,显示出我想称之为“金石学的想象力”的一种新的研究路径和能力。

——贺宏亮

他关于碑刻拓本的考证文章,仍然属于旧的金石学范畴,与前代的区别是使用了现代的研究方法。其证真、辨伪的结果,服务于学术和艺术两个领域。

——九喜

后记

2011年承新星出版社老愚兄的美意,把我在《南方都市报》玉叩读碑栏目连载的50篇文字编辑为《石头的心事》,此后又续写了20篇,遂搁置下来。今年早些时候,拗不过老友鸿哥的一再坚持,将这70篇短文汇为“玉叩斋碑随笔”,加上历年所写的有关《何君阁道碑》《袁安碑》《瘗鹤铭》《智永真草千字文》等的考据文章,汇为“玉叩斋碑帖考”,组成新版的《玉叩读碑》,交付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

感谢鸿哥发起此事,感谢平之兄精心编校。此书请居老、苇士兄、长云兄题笺,宏亮兄、九喜兄赐序,竹庵兄赠读碑图,非常感谢。经上说“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能得如此好因缘,善哉!

2015年8月5日王家葵记于都江堰外滩公园

目录

弁言:琐记“玉吅”的来历

玉吅斋碑随笔

 序:金石学的想象力/贺宏亮

 碑铭上的预言

 才薄将奈石鼓何

 秦始皇封泰山

 秦始皇东巡讲话

 治水的政治学

 鲁殿灵光

 袁敞之“被自杀”

 忌讳与敏感词

 汉缪纡墓志题跋

 张天师会仙友

 汉代成都也看海

 祭孔子祀老子

 纬书中的孔子

 孔宙和他的儿子们

 从让梨到争死

 故事新编之张迁碑

 曹全碑中的匕首药与神明膏

 神仙故事之唐公房

 谣谚与妖言

 循吏韩仁

 神奇的穿越

 世袭与禅让

 他者眼中的诸葛亮

 东吴的祥瑞

 天书闲话

 钓鱼的太公

 徙戎及其他

 北凉的高昌

 大家来找茬

 古阳洞中杨大眼

 两位皇帝吊比干

 张猛龙之“囧”

 流失海外的曹望禧造像

 精神科专家徐之才

 故事新编之瘗鹤铭

 阿育王所造像与造阿育王像

 优填王造像

 曹植的七步诗

 拥美人入梦

 唐太宗的纪功碑

 故事新编之孔子庙堂碑

 唐代的避暑山庄

 盩厔楼观台

 李泰与伊阙佛龛碑

 名相房玄龄

 龙门药方校读记

 故事新编之同州圣教序

 神仙故事之王子乔

 二孔先生

 皇帝的家务事

 李靖传奇

 王洪范碑所见茅山道教饵术传统

 高句丽兴亡记

 玄奘法师别传

 杜审言的《欢喜诗》

 卢正道的表扬信

 信行禅师的三阶教

 另类的裸捐

 神仙告御状

 将军画家李思训

 神仙故事之叶法善

 多宝塔内外

 神仙故事之麻姑

 茅山宗师李含光

 丞相祠堂何处寻

 世间只是重高僧

 文人惜惺惺

 梦英大师的小红花

 烈士要离

 被啮噬的丰碑

 后记:玉吅斋碑随笔

玉吅斋碑帖考

 序:碑刻考证的“福尔摩斯”/九喜

 论何君阁道碑

一、何君阁道碑流传经过

二、新见本真实性讨论

三、金石本、益部本辨伪

四、何君阁道碑年表

 汉袁安碑研究

一、袁安碑问世始末

二、由书法推考袁安碑与袁敞碑的关系

三、袁安碑的碑例与相关史实

四、马衡、欧阳辅关于袁安碑真伪意见的讨论

五、结论

 瘗鹤铭作者平议

一、瘗鹤铭文本的考察

二、陶弘景与瘗鹤铭

三、皮日休与瘗鹤铭

四、疑问与推测

五、关于壬辰、甲午的另一种可能性

 龙门药方考释

一、道兴造像与治疾方

二、药方与《备急单验药方》《龙门方》的关系

三、再探道兴造像兼论药方的写刻

四、简要小结

 智永真草千字文考略:有关千字文两段掌故的考据

一、智永临写千字文八百本

二、周兴嗣次韵右军千字

三、智永真草千字文真相

 屏风帖校理

一、屏风帖的流传

二、屏风帖的作者

三、屏风帖的内容

四、屏风故事重新整合

五、屏风帖之试还原

后记:玉吅斋碑帖考

序言

弁言:琐记“玉吅”的来历

我在十七八岁的时候开始学习刻印,大约是初生牛犊的缘故,渐渐地竟然敢把印面涂黑,在上面胡乱刻画。姑婆所住的方池街离我们的陕西街不远,在人民公园饮茶以后,她也会过来坐坐。是她老人家要求我,还是我主动奉承她,已经不太记得,总之要刻一方“玉林”两字的小印,这是她老人家的名讳。涂黑的印面上很快出现了“玉”字的轮廓,“林”则应该先勒出中间两竖,一时糊涂,我首先在印石边上刻了一长竖——这就没有办法补救成“林”了。我又不忍放弃,忽然想起东城根街口有家小食店招牌上的“口吅品”三个字,于是信刀改成了“吅”字,“玉吅”从此作为我的别号和斋馆。

“口吅品”本来是商家利用文字制造的噱头,不仅少见的“吅”字引人驻足,“口”依次增加的三个字,也寓有食客众多,生意兴隆的意思。妈妈是语文老师,所以我一直就知道这个字的正读为xuān,至于意思则没有真正弄清楚过。现在借来做了字号,也不敢简慢,翻看刚买的《汉语大字典》第一册上“”字的解释:(1)音义同“喧”,大声呼叫,声音杂

乱,也作“諠”、“讙”。(2)音义同“讼”,争讼。我郁闷啊!按照第一义项,一块玉石,吵吵嚷嚷算什么呢?第二义项更奇怪,好好的,怎么和玉打起官司来了?还好,我以前读过胡钁印谱,注意到他在边款上署的“菊邻”两个字,经常写成“匊吅”,依稀记得“吅”是“邻”的俗字——这一义项见于《中文大字典》,出处是《字汇补》。玉吅,玉的邻居,正好与我的表字“曼石”贴切,一方顽石而已。不过念作“玉līn”不太上口,我还是愿意读作“玉xuān”,所以在天涯社区注册,“吅”字不被接受,我用的谐音是“玉轩主人”,新浪的博客因

为“yuxuanzhai”已被占用,我便用“yuxuanwaizhai”。

“口吅品”小食店有一个搞笑的读法:“口ber品”,“ber”,接吻声也。“玉ber”显然没有什么意思,可一位突梯滑稽的朋友,循着这一思路加以引申,称我“玉双路口”,这是成都一个公交车站的名字,如果我家住在水碾河附近,倒也贴切无比呢。

内容推荐

王家葵著的《玉吅读碑(碑帖故事与考证)(精)》包括“玉吅斋碑随笔”及“玉吅斋碑贴考”两个部分。在“玉吅斋碑随笔”中,作者以随笔的体裁,对古代碑文及其中提及的事件进行精细的考据和引申发挥,包括轶闻掌故和犀利风趣的历史评说,融汇了丰富的历史、宗教知识。“玉吅斋碑贴考”则为作者对“何君阁道碑”、“汉袁安碑”“龙门药方”等著名碑帖相关的学术性考证释疑,既有对古代碑刻拓本从现存实物、文本内容、图像等多个角度进行的综合、比对,也有以证据为基础的推理。

编辑推荐

当今这样的数字信息时代,读纸质书的人少了,读古书的人更少,而读古碑并能从中读出问题、发掘出新意来的就更是凤毛麟角。而《玉吅读碑(碑帖故事与考证)(精)》作者王家葵就是这样的中青年学者的代表,他采用了现代的研究方法,对古籍的文字、图片运用数字检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逻辑严密的分析推理,被认为是开拓了金石学研究的新途径。

书中作者的层层分析,读来“其实更像是读侦探小说,或是看悬疑电影,在错综复杂的文字中理出头绪,正如同迷雾遮掩下的案情逐步明了,置身其中,宛若在欣赏大侦探福尔摩斯如何解谜,怀疑、问题、假设、立说、求证和推断依次推出,引人入胜。”

专业读者能从作者的考证方法中获得启示,为将来的金石研究或相关古籍研究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而普通读者以阅读第一部分的随笔为基础,再读后一篇的考证论文,也能读出其趣味。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5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