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觉醒的力量(散文典藏)(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周国平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觉醒是一种巨大的内在力量,没有什么能夺走你内在的珍宝。

《觉醒的力量(散文典藏)(精)》是周国平先生的最新散文集,收入2011年至2014年所写的文章,也是周国平先生的第六本散文集。

在本书中,周国平先生将自己关于“觉醒”的切身体会,与读者分享共勉。

内容推荐

《觉醒的力量(散文典藏)(精)》是周国平先生的最新散文集,收入2011年至2014年所写的文章,也是周国平先生的第六本散文集。

作者以“觉醒”来作为这四年思考写作的关键词,书中的话题涉及哲学、信仰、阅读、教育、生活等,而在作者看来,哲学的沉思,信仰的寻求,经典的阅读,教育的进程,生活的磨炼,终极的目的都是为了觉醒。如果不能觉醒,哲学就只是逻辑,信仰就只是姿态,经典就只是文献,教育就只是培训,生活就只是遭遇,一切都仍然是外在于自身的。

作者认为,觉醒是一种巨大的内在力量,拥有了这个力量,一切外来的负面力量都不能真正把人打败。面对天灾人祸,世风的不正,人心的不善,落在头上的不义,人们诚然仍会痛苦,但是,一定能够极大限度地保持内心的平静,因为这是我们会知道,没有什么能夺走自己的内在的珍宝,使自己的人生失去方向和意义。

目录

第一辑 觉醒之力

 论感恩

 哲学与你有缘

 探路幸福

 ——《智慧引领幸福))前言

 什么是幸福?

 ——威廉·施密德《幸福》中译本序

 人生的三个觉醒

 和少年朋友探讨人生的真理

 ——写在“周国平经典散文少年读本”各册前面的话

 重视内在生活

第二辑 伤痛三记

 孩子和哲人

 —一忆念铁生

 中国最有灵魂的作家

 想念

 ——我生活中的邓正来

 受伤记

第三辑 阅读季节

 青春期的阅读

 让小柏拉图结识大柏拉图

 ——“小柏拉图”丛书总序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大师哲言录总序

 哲学始于惊疑

 ——《苏菲的世界》中文插图本序

 让穷孩子们仰望星空

 守护童年,回归单纯

 学校是读书的地方

 ——推荐《优秀教师的30本案头书》

 怎样通过叙事来说理

 苏轼《超然台记》荐语和批注

第四辑 传承高贵

 我心目中的好教师

 剩下的才是教育

 怎样教孩子处世做人

 ——接力出版社((飞罗告诉我》丛书序

 尼采反对“扩招”

 母语是教育的起点

 ——((咬文嚼字》2012年合订本序

 传承高贵

 沙漠上的一块小小的绿洲

 ——在北京第十五中学初中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诗性的教育感悟

 理想照耀下的务实

 ——赤峰建筑工程学校印象

 中学老师是最难当的

 ——《教师行走丛书》序

 教育不是热闹的事

第五辑 书生之见

 知识分子何为?

 ——《知识分子与中国社会》序

 法治社会与公民幸福

 公民对于法治建设的责任

 ——推荐密尔((论自由》

 文化就是命运吗?

 这个世界会好吗?

 不让任何人有隐身术

 在全球视野中看文化

 十字路口的中国改革

 ——《重启改革议程——中国经济改革二十讲》推荐语

 GDP光芒背后的另一面中国

 ——丁燕((工厂女孩》推荐语

 出版要和传媒划清界限

 坐而论道是为了起而行路

 ——首届文笔峰会文集序

 医学是精神事业

 ——《医院文化20年》序

 车风和人品

第六辑 生命考试

 人生没有假如

 信仰的奇迹

 可爱的于娟

 死亡是生命的毕业考试

 南丁格尔的中国传人

 ——《天使的微笑》序

 医患共识:医学的局限性

第七辑 书林风景

 一个可爱的老人

 ——读周有光((拾贝集》

 济群著作推荐语

 风景是永恒

 “俯拾是瓷,仰看成诗”

 “有个小小的姑娘”

 遇见诚实,所以惊喜

 童年记忆和时代变迁

 ——“那年那月小时候”系列作品总序

 从根源人手匡正世风

 中国当代农村现实的一个缩影

 可爱的尽孝方式

 从女性视角探究情爱

 画坛上的一朵莲花

 ——《郑勤砚书画艺术》序

 有哲学气质的魔幻艺术家

 性情中的“哲学大使”

 ——《从石库门走出的驻德大使》序

 情感世界的风雨

第八辑 自序辑 录

 朗读的魅力

 ——有声读本((周国平经典哲理美文》序

 高贵是精神血脉的传承

 ——((周国平论教育:传承高贵》序

 我就是这么一个认真的人

 ——《幸福的哲学》等二书序

 记忆永远是改写

 ——《侯家路》序

 马克思的思想依然是一个宝库

 ——《人性的哲学探讨》首次出版序

 热闹网络上的安静角落

 ——《愿你的生命从容》序

 我的日常写作

 ——为再版散文和随感系列写的“作者的话”

第九辑 访谈辑录

 应试体制下好教师的责任

 ——答((教师博览》

 做一个有精神目标的人

 ——答浦发银行刊物《卓信))

 功利化教育与其中的学生

 ——答北师大《京师学人》杂志

 哲学和艺术在精神世界相遇

 ——答《南都周刊》

 翻译著作的价值

 ——2叭3年傅雷翻译出版奖访谈

 德鲁克经典五问:我的回答

 ——应《费加罗杂志》之约

 语文教学的功能

 ——答《北京晚报》

 我的教育梦很古老

 ——答《上海教育》杂志

第十辑 编外三篇

 悲智具足南普陀

 ——电影《南普陀寺》解说词

 张晓刚的艺术与现代性中的记忆问题

 纪事和感想

试读章节

2.哲学开始于惊疑

谈心谈什么?谈宇宙,谈人生,总之是谈大问题。从事中跳出来,看宇宙和人生的全景,想大问题,你的心就会变得开阔。

柏拉图有言:哲学开始于惊疑——惊奇和疑惑。惊奇,面对的是宇宙;疑惑,面对的是人生。无论是人类,还是个人,一旦对宇宙感到惊奇,对人生感到困惑,哲学就开始了。

在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开始于仰望星空,早期哲学家多半是天文学家。古希腊第一个哲学家泰勒斯,总是专注于抬头看天,有一回不慎掉人井中,因此遭到身边女仆的嘲笑,笑他急于知道天上的事情,却看不见地上的事物。我替泰勒斯回答她:宇宙无限,人类的活动范围如此狭小,忙于地上的事情而不去探究天上的道理,岂不是更可笑的无知?

到了苏格拉底,希腊哲学发生了一个转折。按照西塞罗的说法,苏格拉底是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召唤到地上来的人。他的哲学聚焦于人生,看见人们似乎明白实际是麻木地生活着,他就用追根究底的提问使之产生疑惑,激励其开始思考人生。他的这种做法得罪了许多人,因此被雅典法庭判处死刑。宣判之时,他在法庭上说出了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康德说:世上最使人敬畏的两样东西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哲学无非是做两件事,一是思考头上的星空,宇宙的奥秘;二是思考心中的道德律,做人的道理。所以,可以这样给哲学下定义:哲学是对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的思考。

3.孩子都是哲学家

人们常常说哲学玄虚、抽象、艰涩,其实不然。用哲学的定义来衡量,你会发现,孩子都是哲学家。

举我的女儿为例。4岁时她问:“天上有什么?”妈妈答:“云。”问:“云后面呢?”答:“星星。”问:“星星后面呢?”答:“还是星星。”问:“最后的最后是什么?”答:“没有最后。”问:“怎么会没有最后?”妈妈语塞。她又问:“第一个人是从哪儿来的?”答:“中国神话说是女娲造的。”问:“女娲是谁造的?”妈妈也语塞。女儿5岁时知道人长大了会老会死,因此常说一句话:“我不想长大。”有一天自语:“假如时间不过去该多好,我就不会长大了。”然后问我:“为什么时问会过去?”我同样是语塞。

其实,做父母的只要留心,都会发现自己的孩子问过类似的问题。这类问题之所以回答不了,原因不是缺乏相关知识,而是因为超越了知识的范围,是所谓终极追问。这正是哲学问题的特点。

请回想一下,在童年时代,当你仰望星空之时,何尝不是对宇宙之谜怀有一种神秘感?当你知道生必有死之时,何尝不是对生命意义产生了一种困惑?反过来说,面对浩渺宇宙不感到惊奇,面对短暂人生不感到疑惑,岂不是最大的麻木?所以,哲学问题绝不是某几个头脑古怪的哲学家挖空心思想出来的,而是人生本身就包含着的。如果你葆有孩子般纯真的心智,它们一定仍然是你的问题。

哲学是对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的思考——在这个定义中,请注意两个关键词。其一,根本问题。哲学不只是方法论,如果你撇开根本问题,只是琢磨用什么聪明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枝节问题,你就仍然与哲学无缘。其二,思考。哲学不是教条,如果你放弃独立思考,只是记诵一些现成的结论,你离哲学就比没有学这些教条的时候更远了。

哲学上的根本问题,比如世界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原是没有最终答案的,更不存在所谓标准答案。如果有一种哲学宣称能给你一个标准答案,那一定是伪哲学。哲学的原义是爱智慧,什么是爱智慧?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苏格拉底的这句名言是最好的注解,就是绝不肯糊里糊涂地活,一定要想明白人生的道理。可是,教条式的哲学教学做的正是相反的事情,恰恰是要给你一个不思考的人生。

所以,我认为必须改革我们的哲学教学。哲学教材应该以问题为核心,辑录大哲学家们的相关著作,让年轻人知道人类最伟大的头脑在思考什么问题,有些什么不同的思路。通过这样的学习,唤醒你心中本来就存在的类似问题,使你对它们的思考保持在活跃和认真的状态。达到了这个效果,你就是真正进入了哲学。P6-8

序言

本书是我的一本新散文集,收入2011年至2014年所写的文章。在按时间顺序的结集中,这是第六本,此前的五本先后是《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生命的品质》。

检视这四年里的文字,我选定了一个关键词,便是“觉醒”。书中的话题涉及哲学、信仰、阅读、教育、生活等,然而,哲学的沉思,信仰的寻求,经典的阅读,教育的进程,生活的磨炼,终极的目的都是为了觉醒。如果不能觉醒,哲学就只是逻辑,信仰就只是姿态,经典就只是文献,教育就只是培训,生活就只是遭遇,一切都仍然是外在于你的。

怎样才算是觉醒?我认为有三个主要标志。一个觉醒的人,第一有坚定的价值观,知道人生中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不被社会的习俗和潮流左右;第二有清楚的自我认识,知道自己的禀赋和志业之所在,不被偶然的风尚和机遇左右;第三有强大的精神性自我,知道灵魂的高贵和自由,不被外部的事件和遭遇左右。

坚定的价值观,清楚的自我认识,强大的精神性自我,这三者构成了坚强的核心。有了这三者,一个人才真正地成了自己的主人。觉醒是一个过程,对于这三者,需要不断地巩固和维护。套用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就好比做日课,一个人不妨经常反省自己:我把名利之类次要价值当作人生主要价值来追求了吗?因为机会的诱惑或惰性的支配,我在做自己不喜欢也不擅长的事吗?我陷在一个当下的遭遇中,丧失掉理性的沉静和灵魂的自由了吗?这些情形往往是常态,唯有对之保持警惕,觉醒的力量才得以不断生长。

觉醒是一种巨大的内在力量,拥有了这种力量,一切外来的负面力量都不能真正把你打败。面对天灾人祸、世风的不正、人心的不善、落在你头上的不义,你诚然仍会痛苦,但是,你一定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内心的平静,因为你知道,没有什么能夺走你内在的珍宝,使你的人生失去方向和意义。这是我的切身体会,在本书出版之时,我愿以此与读者共勉。

周国平

2015年2月8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2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