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上海南汇卷)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胡郎中看病》、《突然爆发的争吵》、《白泰官行医》、《“开篇大王”陶云飞》、《杨香桃对牛吹笛》、《武功高手徐锡凡》、《李金生碰着贼爷爷》……周进祥编写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上海闵行卷)》收录充满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启迪性于一体,让我们于妙趣横生中品味本土异乡风土人情,于奇思妙想中感悟世间百态、懂理明智。

岁月砥砺,口耳相传。

让这些美好的故事流传下去,成为世代相承的永恒记忆——向热爱讲故事、听故事、写故事的人们,致敬!

内容推荐

《一字值千金》、《分马》、《亮眼吞屁》、《为国王画像》、《胡郎中看病》、《突然爆发的争吵》、《白泰官行医》、《“开篇大王”陶云飞》、《杨香桃对牛吹笛》、《武功高手徐锡凡》、《李金生碰着贼爷爷》……周进祥编写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上海闵行卷)》收录了当地包括神话、故事、传说、笑话在内的民间故事数十余万字,这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为读者生动地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与劳动画卷,卷中附有数十余幅展现当地风土人情的彩色插图,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目录

传说

人物传说

甘露没有爷

崇德皇帝做媒

祝枝山乘船

倪克球的肉馒头

董其昌鼓楼丢字纸

雍正皇帝禁赌

钦连修海塘

乾隆皇帝颠倒诗

乾隆“得胜回朝”

郑板桥游金山寺

郭有松拆字

彭玉麟的祝寿诗

张舜岩的传说

袁世凯死后还杀人

朱元璋的传说

海水为啥变成

黄牛钻进螃蜞洞

会走动的菩萨

会飞的鸭子

顾成天的传说

天赐砚台

金殿赐戒尺

顾国师撞官船

顾国师拉纤

邱德元的传说

假瞎眼卖镯头

假瞎眼撞真瞎眼

欺小囝

叶天士巧借仙针

叶天士治穷病

甘蔗治病

误食砒霜

反拜为师

神针复活

沈鲁珍的神针

奇特的医术

神医孙绍庆

黄鞭高升治病

琵琶弹开浒墅关

蒙冤亲王府

扬名大阪

阿炳也会浦东派琵琶

《婆媳相争》的由来

阿弥陀佛

弥勒佛和如来佛

如来佛头上的大鹏鸟

吕洞宾南翔开店

铁拐李讨饭

铁拐李偷锅还锅

吉庆有余

面长鱼的来历

沙潭水的传说

地方传说

风物传说

福泉寺的钟声

新场古牌楼

夏保庙忏亭

紫金锭

寺庙传说

白虎庙的传说

东狱观又叫郭家庙

南小庙的由来

螃蜞庙

石关帝庙

晏公祠

施相公庙

富宅庙的由来

九老爷祠堂

武圣宫的由来

黑脸杨老爷

杨社庙的神船

杨老爷娶妻

杨老爷遇上吕神仙

桥名传说

飞云桥的传说

玉蟹桥

千秋桥又叫仗义桥

来鹤桥

包家桥为啥叫受恩桥

状元桥

地名传说

龙潭的来历

龙取水

通海井

三眼井

泥龙江

紫微河

檀香港

新场的由来

到了泥城勿见城

老鹳嘴

石头湾

倪家仓的传说

东海五鹤滩

砖屑堰

张叶弄

其他传说

大团盛氏“第一家”

叶十房的传说

姓火的由来

动植物传说

含羞草的传说

黄金瓜

龙眼为啥改名桂圆

种花鸟

水牛为啥没有门牙

生肖蛇

生肖马

生肖羊

生肖猴

生肖鸡

风俗传说

过年的来历

贴豁字的由来

哭出嫁

摆座台

送春牛

腊八粥

中秋吃月饼

咬断线头的来历

挑花篮的来历

故事

动物故事

狐狸也会上当

老虎怕鹿

蝙蝠的故事

猫和老鼠

斑鸠吃太阳

幻想故事

宝船

神仙小石磨

法宝葫芦

宝鸡石

神龟变石龟

八十一个老爹

八兄弟

揭花

种芝麻

李四遇仙记

鬼见愁

拾柴囝问佛

未出世的皇帝

黑心哥的下场

明中、暗中俩兄弟

一段仙布

树蜗牛状元

小皮匠揭皇榜

身穿百鸟衣的人

王小毛吹牛

屁眼箭

神箭将军

田鸡做亲

小黄龙

蚂蚁报恩

大蛤蟆恩报小孤儿

石头人

智断奇案

不怕贼,只怕“漏”

百脚斗蛇

珍珠蚌

蚕王

生活故事

官吏故事

彭知县勿是昏官

县官巧断案

缺一少十无东西

穷书生智斗主考官

糊涂县官判案

金鼻头太太

“汉郎头”来来去去

蔡吉诚报荒

三大天地

一张太师椅

长工与财主故事

待匠

红砒霜,白砒霜

无头石乌龟

报应

萝卜

聪明的弟弟

婚姻家庭故事

画最美的人

金家媳妇顾绣娘

青蛇沐浴汤

奇怪的男人

大娘子怨歌

姐夫惹阿姨

休妻

靠石子安度晚年

数银圆

兄弟俩分家

老太念经

遗书

“张半票”唱戏

改长衫

诗与对故事

新场才女巧答题

秀才祝寿

四个朋友聚会

巧对

文童答对子

县官与小孩

屠夫与顾客

招亲

有话呒事体

挑女婿

文人招女婿

三字同头,三字同旁

踱头吟三句半

秀才、和尚、庄稼汉

三女婿寿堂试文才

三个女婿比诗

大小多少

巧女傻婿故事

巧妇驳倒贪官

智救丈夫

村妇难倒秀才

贪嘴先生

白牡丹三戏李成祥

舔屁股“先生”

“回敬”塾师

马桶盖当护壁板

试新娘武功

三个笨儿子

捉板头的小女婿

寿头女婿

戆大女婿

三女婿较量

愚媳妇

处世道德故事

砻糠茶

郎中和农夫

剃头匠和猎人

叫花子会友

哭笑不得

四把算盘

母女斗盗贼

骗局

张媒婆做媒

神仙服枸杞

拆来拆去

讨口彩

官出财进

穷开心

解梦

乌米饭

奚老三掸走铁木鱼

王公子设淡宴

一字值千金

分马

亮眼吞屁

为国王画像

胡郎中看病

突然爆发的争吵

白泰官行医

“开篇大王”陶云飞

杨香桃对牛吹笛

武功高手徐锡凡

李金生碰着贼爷爷

神拳大龙

熟语故事

有金头与呒金头

拾到象牙筷弄穷人家

千金小姐

乱话三千

碰一鼻子灰

贪小失大夫妻哭一夜

有眼不识泰山

贪心不足蛇吞相

炎金娘子——死生活

祝家桥花鼓戏——硬绷

和尚做亲——呒日脚

试读章节

这时,天上神仙正好驾着祥云经过此地,低头一看,朱元璋用扁担做枕头困觉的样子正好是一个“天”字,预料到朱元璋将来会成为天子,于是给他开了个玩笑,命东海龙王偷偷涨潮。东海龙王听了神仙的差遣,一歇歇潮水没到了朱元璋困觉的地方。

朱元璋被潮水l京醒,翻身碌起来,一看两筐盐已经被海水烊脱,只剩下两只空筐,朱元璋光火了,举起扁担朝着海水用力拍打,大声喝道:“你涨潮为啥不声不响,不来通知我一下,真是不讲道理。”啥人晓得扁担拍打惊动了龙宫,震得东海龙王头痛不止。朱元璋发泄了一阵后走了。因为盐烊在潮水里,所以从此以后海水就变得咸了;也由于朱元璋用扁担拍打海水.因此涨潮时就有波涛的声音了。

听老一辈的人讲,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在我伲南汇的海滩上放过牛哩。

少年日寸代的朱元璋聪明过人,不怕天不怕地,专门和地主老财作对。

有一年,朱元璋在一个大地主屋里放牛。每天清晨,他赶着一群牛和长工们一起来到海滩上,他放牛吃草,长工们坌地开荒。地主狗皮倒糟⑤,长工们连饭都吃不饱。春二三月的一天,地里青黄不接,长工们饿得头昏眼花,而东家只叫人送来一桶草头粥。朱元璋早就恨透了地主,他牵来一头膘肥的黄牛说:“各位大叔大哥,我伲一起把这头牛宰了吃掉。”长工们一听,连连摇头:“这还了得,吃了牛啥收场呢!”朱元璋抓过一把铁错说:“你们放心吃牛肉,我有办法对付东家。”说着一铁错砸在黄牛的天门顶上,黄牛伸伸腿就断气了。他和几个胆大的长工,把黄牛扛到一个荒野的地方,剥皮抽筋,烧熟后和长工们饱吃一顿。

到了夜里,朱元璋告诉地主:“东家,勿好哉!一头牛钻到螃蜞洞里去了。”

地主哪能会相信:“啥?牛会钻到螃蜞洞里去格?”

朱元璋说:“不相信,你明朝去看嘛,牛尾巴还露在螃蜞洞外头。”

第二天,地主带着一帮狗腿子,来到朱元璋放牛海的滩上恶声拉气㈤说:“你讲牛是哪能钻进螃蜞洞的?”

朱元璋说:“昨日下半天,牛正在吃草。辣陌生头一头牛狂奔起来,我马上追过去,追着追着,牛不走了,就在迪格辰光,牛旁边的一个螃蜞洞胀得像牛车棚一样大,牛就钻进去了,我赶紧去拉,螃蜞洞就缩小到原来的样子,牛拉不出来,只抓住这条牛尾巴。不相信,你看。”朱元璋指着旁边一个螃蜞洞,里面真的有一条牛尾巴。

地主听了,有点疑神疑鬼,就叫狗腿子去拉,可是随便哪能幽也拉不动!

这夭是大潮汛,只看见远处的潮水像山一样高,“哗啦哗啦”卷过来,朱元璋对着长工们喊:“大家快跑呀,海龙王的兄弟地龙王发火了。”

地主问:“啥,你在讲啥?”

朱元璋说:“东家,你不晓得,那头牛是地龙王要去的,你为此发火,地龙王也发火了,所以叫他阿哥发大潮来淹死我伲。”

地主发急了:“哪能办呢?”

朱元璋说:“在此地打两根木桩,再把两头牛绑在这里,地龙王会来牵走的,这样它就不会叫海龙王来淹死我伲了。”

地主吓得愣嘴曙舌⑥:“好,好,就照你说的办。”说完,带着狗腿子逃命去了。

原来,朱元璋宰了黄牛以后,和长工一道掘开海滩,在地下打了十字桩,再把牛尾巴绑在上面,所以随便哪能拉也拉不出来。P18-19

序言

故事,是人类对历史的记忆,它记叙和传播着社会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构建着社会的文化形态。具有五千年文明底蕴的古老中国,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讲故事的传统。那些“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奇的故事,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澎湃着感人的生命张力。作为先人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民间故事中充满了民族的智慧和生命的记忆,它传承了朴素的文化血脉,是民族文化得以认同的载体。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生命尊严的守护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上学读书带来的影响力还要绵久和强大。民间故事中蕴含着的历史文化、理想信仰、价值观念、情感道德、生活知识等丰富内容,具有精神娱乐、知识传播和教化启蒙三重作用,不仅给人以知识和智慧,也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不仅传播着社会价值理念,也构建着美好的精神家园。

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文化史,我们的祖先讲着“女娲补天”的故事,开创了华夏民族的创世纪元;伟大领袖毛泽东讲着脍炙人口的故事“愚公移山”,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改革开放大潮中,我们又讲着春天的故事,跨入了豪迈的新时代。一个有故事的人生是辉煌的人生,一个有故事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故事,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民族走向成熟,也伴随着我们的国家走向强大。

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故事,强大的国家不能没有故事,复兴的时代不能没有故事。那些美妙动人的民间故事,在世代的传承中,已经内化为我们的民族精神,融入中华儿女的品格中。然而,在文明更迭、社会转型的年代,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把祖先留下的精神遗产抢救下来、保存下来,完整地交给后人,是几代民间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为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把对民间故事的抢救和传承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并将《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常抓不懈。

除了中国,哪个国家还能有如此丰富的故事,并有如此众多的故事传承人和听众!作为一种民间文学样式和娱乐方式,民间故事或许会被人们冷落,但我相信,作为中华文明的血脉,民间文化的基因始终流淌在亿万人民的血液里,它的根不会断。人类没有故事将会平淡无奇,世界没有故事将会索然无味。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文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让我们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美好故事世世代代地讲下去,让中国的崭新故事向人类倾诉更多的精彩。

2014年4月

(作者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后记

2006年4月,上海市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召开编纂工作会议,根据《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总编委会的部署,要求各区、县在民间文学集成资料本的基础上,进行遴选与增补,编纂《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上海区、县卷,每卷30万字,所收作品要体现全面性、科学性和代表性。南汇区于1988年编印的民间文学集成资料本,选登民间传说故事106篇,10余万字,数量上缺额很大,质量上离“科学版本”的标准尚有差距,感到工作量很大,编纂任务繁重。

在南汇区文广局和文化馆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编纂工作较快启动,并采取了几项措施。一、结合正在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要求各镇普查小组摸清流传于当地的民间传说故事,科学记录一定数量的故事作品。二、在区文化馆网站、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简报和《南汇文艺》上刊登征稿启事,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征集民间故事。三、组织有采风经验的民间文学爱好者,深入到农村和街道社区进行重点收集。区文广局还解决了编纂工作所需的经费,保证了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共收集到迄今仍在当地流传的故事270余篇,为编纂工作奠定了基础。作品主要来自两块。全区14个镇的普查小组提供了180篇,尤其是祝桥镇和书院镇,经广泛宣传发动和深入细致的普查,祝桥采录到传说故事70篇,书院镇采录了62篇,这两个镇还编印了以民间文学作品为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册。另一块由民间文学爱好者提供了90余篇,如叶竹青、王作九、张伟、池波等老先生,不顾年迈体弱,不计报酬,经常到村和街道社区进行采录,每人都收集到数十篇传说故事。他们的心愿就是为了能给后人留下一笔文化遗产。

有了比较完备的故事资料,2007年底进入编纂阶段。经编辑人员认真审读,反复筛选,从370余篇故事中选出258篇,根据内容按三级目录进行编目分类。对入选故事,在保持作品原貌的前提下,在文字上做些修改。最后由编辑人员统一加注释。为突出南汇民间传说故事的地方特色,特辟“顾成天的传说”“浦东派琵琶传说”“生肖属相传说”等栏目,“官吏故事”“熟语故事”栏目也颇有地域特点。

此书编纂过程中,得到南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中心、南汇区博物馆以及区摄影家协会的张才福、顾永彬、康康等同志的大力支持,为本书提供了30余幅照片,从不同的历史时期,记录了南汇的地理风貌、风土人情和与传说故事有关的地方风物。也始终得到市民间文学集成办阮可章先生的帮助指导,在此致以谢意。 《中国民问故事丛书·上海·南汇卷》凝聚了众多讲述者和记录者的智慧,是南汇区民间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必将含苞绽放。由于编者水平所限,难免有疏漏和谬误之处,敬请读者和专家指正。

编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20:4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