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瑟罗(中文本)》是威廉·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
剧中写一个名叫奥瑟罗的摩尔人,与年轻貌美的苔丝梦娜秘密结了婚。由于阴谋家伊阿戈利用苔丝梦娜不小心丢失的手帕设下陷阱,致使奥瑟罗把其爱到活活卡死,最后自己也饮恨自杀。
剧本通过对伊阿戈这个人物的天才刻画,显示了邪恶的巨大破坏力量。全剧充满了诗意的语言,出色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段,是莎翁晚年成熟的名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奥瑟罗(中文本)/莎士比亚全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英)威廉·莎士比亚 |
出版社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奥瑟罗(中文本)》是威廉·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 剧中写一个名叫奥瑟罗的摩尔人,与年轻貌美的苔丝梦娜秘密结了婚。由于阴谋家伊阿戈利用苔丝梦娜不小心丢失的手帕设下陷阱,致使奥瑟罗把其爱到活活卡死,最后自己也饮恨自杀。 剧本通过对伊阿戈这个人物的天才刻画,显示了邪恶的巨大破坏力量。全剧充满了诗意的语言,出色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段,是莎翁晚年成熟的名篇。 内容推荐 《奥瑟罗(中文本)》是威廉·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也是他晚年成熟的诗歌名篇。 讲述了:奥瑟罗是威尼斯公国一员勇将。他与元老的女儿苔丝狄梦娜相爱。因为两人年纪相差太多,婚事未被准许。两人只好私下成婚。奥瑟罗手下有一个阴险的旗官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奥瑟罗。他先是向元老告密,不料却促成了两人的婚事。他又挑拨奥瑟罗与苔丝狄梦娜的感情,说另一名副将凯西奥与苔丝狄梦娜关系不同寻常,并伪造了所谓定情信物等。奥瑟罗信以为真,在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当他得知真相后,悔恨之余拔剑自刎,倒在了苔丝狄梦娜身边。 目录 出版说明 莎士比亚诗体重译集序 《奥瑟罗》导言 奥瑟罗 文学翻译与中国文化梦——《奥瑟罗》译后记 试读章节 威尼斯一街道 罗德里戈与伊阿戈上 罗德里戈 算了,不要说了!我觉得你,伊阿戈,这样做不太好。你花我的钱就像花你自己的,但对我这么重要的事情,却现在才告诉我。 伊阿戈 老天在上,你怎么不听我说?我要是做梦想得到他会干出这种事来,老天也不会原谅我。 罗德里戈 你告诉过我,你对他怀恨在心。 伊阿戈 我怎能不恨他呢?三个城里的大人物正式向他推荐我做他的副将,这简直是向他脱帽致敬了,说老实话,我也知道自己的身价,够得上这个格;但是他却目中无人,别有用心,满嘴吐着带火药味的字眼,用些不三不四的话来搪塞,把我的三个大人物打发走了。说什么“当然哕!我已经选好了我的副将”。选了什么人呢?一个会加减乘除的算学家,一个叫迈柯·卡西奥的佛罗伦萨人——因为老婆漂亮注定要戴绿帽子的家伙——他在战场上不会排队列阵,就像个足不出户的老姑娘一样,只有书本知识、空头理论,那也比不上穿宽袖长袍的元老呀。他的全副本领在于空口说白话,不能联系实际。但是天哪!他却被选上了。我呢,摩尔人亲眼看见我在罗得岛,在塞浦路斯,在基督徒或异教徒的战场上,是怎样打仗的,但是我却无风难行船,不得不低三下四地听这个收支不符的账房先生的摆布。他——运气真好——倒成了副将,而我呢——真对不起!——还是摩尔将军的小旗官。 罗德里戈 我倒巴不得是把他吊死的刽子手。 伊阿戈 唉!真没办法;这是军队的规定:提升要讨上级喜欢,要得到他的好感,而不是按老规矩一级一级上升的。现在,先生,你该明白我没有任何理由喜欢这个摩尔人吧。 罗德里戈 那我可不愿跟着他这样的人干哪。 伊阿戈 啊,先生,你认为我愿意吗?我跟他也有我的打算。我们不能每个人都做主子,主子也不一定有人真心跟随。你可能看到一些老老实实、卑躬屈膝的奴才,心甘情愿地忍辱负重,逆来顺受地消磨时间,简直像是主人的一头驴子,他的要求不过是吃饱肚子而已,等到老了,就给打发出门;这种奴才难道不该挨上一顿鞭子?还有一些人表面上已经磨炼得到家了,摆出一副尽心尽力的样子,其实却有自己的打算,看起来是为主子效劳,心里却是想踩在他们肩膀上往上爬,等到时机成熟,过了河就拆桥:这种人倒有心计,不瞒你老兄说,我承认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敢肯定你是罗德里戈,但假如我是摩尔人,可不敢肯定我会要伊阿戈这样的副手。我跟着他,其实是顺着我自己。老天可以作证,我装模作样,既不是对他好,也不是要尽责,而只是有自己的打算。假如我外表的行动会泄露我内心的算计,那不消多久,你会看到我袖中暗藏的玄机也会挂到面子上来,让乌鸦乱啄。我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我。 罗德里戈 那厚嘴唇的摩尔人要吃得消你这一套,就算他走运了! 伊阿戈 把她的父亲叫醒吧!要吵得他睡不着觉,不让他舒舒服服地过这一夜,到大街小巷去宣布这件丑事,给她的亲戚煽风点火,就算他住在天气这样好的地方,也要让蚊子苍蝇来骚扰他;给他的快乐泼上污水,涂上阴暗的颜色。 罗德里戈 这就到了她父亲的家。我来喊叫吧!伊阿戈 喊吧!拼命喊吧!就像大城市夜里失了火一样,喊得大家丧魂失魄吧! 罗德里戈 出事了!喂!布拉班修!布拉班修大人,喂!伊阿戈 起来吧!喂!布拉班修,有贼,有贼!瞧瞧你家丢了什么?女儿在家里吗?丢了钱财没有?捉贼,捉贼呀! 布拉班修 (自高台,在一窗口)半夜三更这样叫嚷干吗?出了什么事吗? 罗德里戈 大人,你们全家人都在家里吗? 伊阿戈 你家的门上了锁吗? 布拉班修 你们问这些干什么? 伊阿戈 先生,你家里丢了人啦。真丢脸,快穿上你的元老服吧!你的心都要碎了,你已经丢掉了半条命:就是现在,现在,的确就是现在,一头黑公羊正在糟蹋你家的小白羊呢。起来吧,起来!敲钟唤醒酣睡的市民吧,要不然,魔鬼就要让你做外公了。起来吧,听我的! 布拉班修 怎么,你发糊涂了? 罗德里戈 尊敬的大人,你听得出我的声音吗? 布拉班修 听不出。你是谁呀? 罗德里戈 我是罗德里戈。P12-15 序言 1623年,莎士比亚的演员同僚们倾注心血结集出版了历史上第一部《莎士比亚全集》——著名的第一对开本,这是三百多年来许多导演和演员最为钟爱的莎士比亚文本。2007年,由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推出的《莎士比亚全集》,则是对第一对开本首次全面的修订。 本套《莎士比亚全集》新汉译本,正是依据当今莎学界最负声望的皇家版《莎士比亚全集》翻译而成。译本的凡例说明如下: 一、文体:剧文有诗体和散体之分。未及最右行末即转行的为诗体。文字连排、直至最右行末转行的,则为散体。 二、舞台提示: 1)角色的上场与下场及其他舞台提示以仿宋体排出,穿插于剧文中的舞台提示以圆括号进行标注,如:(对亨利王子)。 2)舞台提示中的特殊符号。译本所依据的皇家版《莎士比亚全集》的编辑者对舞台提示中的不确定情形以特殊符号予以标注,译本亦保留了这些符号:如(旁白?)表示某行剧文既可作为旁白,亦可当作对话;又如某个舞台活动置于箭头↓↓之间,表示它可发生在一场戏中的多个不同时刻。 三、脚注:脚注中除标注有“译者附注”字样的,均译自或改编自皇家版《莎士比亚全集》注释。脚注多为对剧文中背景知识及专名的解释,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剧情;亦包含部分与英文原文相关的脚注,以使读者在品味译者的佳文时,亦体验到英文原文的精妙。 四、文本:译本以第一对开本为蓝本,部分剧目中四开本与之明显相异的段落亦有译出,附于正文之后,供读者参考。 此《莎士比亚全集》新汉译本历经策划、翻译、编辑加工和印装等工序,各个环节的参与者均竭尽全力,力求完美,但由于水平、精力所限,难免有所错漏,敬请广大读者赐教指正。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综合出版事业部 后记 文学翻译与中国文化梦——《奥瑟罗》译后记 我国要建设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我看来,这就是要实现中国文化梦。要实现中国文化梦,对于一个文学翻译工作者来说,一方面要把外国优秀的文学作品译成中文,另一方面又要把中国优秀的文学作品译成外文,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使世界文化更加光辉灿烂。由此可见,文学翻译对实现中国文化梦的重要性。 如何吸收外国文化,又使本国文化走向世界呢?这就和翻译理论有关系了。目前在世界上流行的,是西方的对等(Equivalence)翻译理论。因为西方语文如英、法、德、俄、西等,据电子计算机统计,约有90%的语汇有对等词,所以西方语文互译时,基本可用对等译法。但中国语文和西方语文大不相同,大约只有一半语汇有对等词,所以对等译论只有一半可以应用于中西互译。那不对等的一半,不是中国的表达方式胜过西方,就是西方的表达方式胜过中国。换句话说,不是中文占优势,就是西方语文占优势。所以在中西互译的时候,应该避免劣势,争取均势,最好尽可能发挥译语的优势(Excellence),这就是中国文学翻译的发挥译语优势论或“优化论”。 全世界有十三亿人用中文,约有八亿人用英文,中文和英文是世界上用得最多的语文,因此中英互译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语际翻译。不能解决中英互译问题的理论不能算是重要的国际译论。对等译论只能解决大约50%的中英互译问题,还有一半不能解决,而中国的“优化论”却基本可以解决中英互译问题。事实上,世界上有史以来,还没有一个西方翻译家既出版过中译英的文学作品,又出版过英译中的西方名著,而中国却有不少能中英互译的翻译家。所以中国的文学翻译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 中国翻译理论家钱锺书说过:“艺之至者,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意思是说:艺术的最高境界,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不违反客观规律。联系到文学翻译上来,文学翻译不是科学,不是l+1=2的数学,而是艺术,是1+1>2的优化艺术。“从心所欲不逾矩”出自《论语》第二章,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可见中国文学翻译理论源远流长。《论语))第六章中又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应用到文学翻译上来,就是说:译文首先要使读者知道作者说了什么,其次要使读者喜欢听作者的话,喜欢读译者的译文,最好是要读者读后感到乐趣。换句话说,“知之”解决“真”的问题,“好之”解决“善”的问题,“乐之”解决“美”的问题。文学翻译的第一标准是求真,第二求善,第三求美。求真是低标准,求善是中标准,求美是高标准。西方译论要求对等,只停留在求真阶段,还在必然王国进行斗争;中国译论早已超过求真,已经进入自由王国求善求美了。简单说来,这就是中国译论和西方译论不同之点。西方译论只要求“不逾矩”,是消极的;中国译论不但要求“不逾矩”,还要求“从心所欲”,是积极的。一般说来,中国译本重“真”,如《奥瑟罗》一开场伊阿戈就表示对奥瑟罗不满,说“我知道我自己的价值,难道我就做不得一个副将?可是他眼睛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这个译文“不逾矩”,重“真”而不重“美”。再看本书译文:“我也知道自己的身价,够得上这个格;但是他却目中无人,别有用心。”这就可以算是“从心所欲”了。 莎士比亚的现实主义可以从人物的生动描写中看得出来,浪漫主义却表现在剧中人物语言的具体形象化上。例如伊阿戈说卡西奥是“一个会加减乘除的算学家……因为老婆漂亮注定要戴绿帽子的家伙”,用词多么具体而形象化。其实,这是莎士比亚自己在说话,所以译文也要译出莎剧语言的特点。但是已经出版的译本如何呢?我读得最早的是梁实秋的译本,当时的印象是:这样的莎士比亚怎么算得上世界名著呢?读了朱生豪的译本,觉得这才可以算是文学作品。再后又读到卞之琳的译本,它的特点是以顿代步。以音美和形美而论,卞译胜过朱译;以意美而论,从对等的观点看来,也是卞译更对等。但是总的说来,卞译虽然可以使人知之,但却不如朱译更能使人好之,甚至乐之。因为卞译以顿代步,有时翻译腔严重,而据中国学派的译论家如钱锺书说,译文要读起来不像翻译,而像作者用译语写出来的作品才好。从这个观点来看,卞译不如朱译,其他后出的版本,几乎没有超过卞译的。朱译虽然是用文学语言,但不适合舞台演出,不像作者用译语写出的作品。如果译文要不像翻译,而像原作者的创作,那正是我译的莎士比亚与众不同之处。 关于作者用译语写作的问题,我有过把自己的作品译成外语的经验,现在举例说明如后。1940年9月9日我写了一首《阳宗海之恋》,写大学时代和女同学携手下山的事,后又译成英文,现在把《逝水年华》中的中英文都抄在下面: 青山伴着绿水, 山影在水中沉醉。 第一次挽着意中人的手 肩并肩走下山丘。 唯恐手上的余香 会流入遗忘的时光, 就把手和十九年的生命 投入一干九百岁的湖心, 要溶出一湖柔情, 和湖水一样万古长青。比较一下中文英文,可以发现“沉醉”“遗忘”“十九年”“柔情”等都和英文大不相同;而英文的fall in love,bathed in moonshine等也是中文所没有的,由此可见思想内容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可以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又如2005年杨振宁和翁帆新婚时,我送了一首贺诗: 振宁不老松, 扬帆为小翁。 岁寒情更热, 花好驻春风。人名英译没有意义,所以说是没有年龄的人不会老;第三句说爱情会使寒冷的冬天变得温暖,我最满意,所以抄下来供参考。也可看出,同一作者用不同的语言,会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总而言之,研究各家译本,可以知道中国文学翻译理论是否胜过西方对等译论。我的结论是:中国译论水平之高,不在西方译论之下,可以进入世界文化的先进行列,使世界文化发展得更加光辉灿烂,这就是中国的一个文化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