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散文家、哲学研究者、作家,是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一。《周国平自选集(上卷丰富的安静)》荟集了作者三十余年间散文和随感的精华。本书是上卷——散文,按照写作的时间顺序分为九辑。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周国平自选集(上卷丰富的安静)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周国平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散文家、哲学研究者、作家,是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一。《周国平自选集(上卷丰富的安静)》荟集了作者三十余年间散文和随感的精华。本书是上卷——散文,按照写作的时间顺序分为九辑。 内容推荐 《周国平自选集(上卷丰富的安静)》所辑篇目为散文,由作者周国平自己编选,荟集了作者三十余年间散文的精华,按照写作的时间顺序分为九辑。周国平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目录 散文 1985—1990 幸福的悖论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 人与书之间 寻求智慧的人生 在义与利之外 性爱五题 旅+游=旅游? 艺术·技术·魔术 爱书家的乐趣 悲观·执著·超脱 1991—1992 等的滋味 孔子的洒脱 人生贵在行胸臆 父亲的死 平淡的境界 家 失去的岁月 智者的最后弱点 男人眼中的女人 调侃婚姻 自我二重奏 1995—1995 习惯于失去 时光村落里的往事 “沉默学”导言 永远未完成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爱情不风流 心疼这个家 救世和自救 康德、胡塞尔和职称 车窗外- 被废黜的国王 在沉默中面对 1996—1997 私人写作 人不只属于历史 在黑暗中并肩行走 侯家路 临终的苏格拉底 孤独的价值 现代技术的危险何在? 报应 “己所欲,勿施于人” 婚姻中的爱情 1998—1999 世上本无奇迹 都市里的外乡人 人人都是孤儿 记住回家的路 另一个韩愈 论自卑 医学的人文品格 安静的位置 中国人缺少什么 2000—2001 让世界适合于小王子们居住 纪念所掩盖的 人类的敦煌 欣赏另一半 成功的真谛 南极素描 在维纳斯脚下哭泣 向教育争自由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2002——2005 亲密有间 丰富的安静 城市的个性和颜色 亲疏随缘 直接读原著 花心男女的专一爱情 经典和我们 生命中不能错过什么 走进一座圣殿 可持续的快乐 2004—-——2008 把我们自己娱乐死? 哲学不只是慰藉 表达你心中的爱和善意 快乐工作的能力 善良·丰富·高贵 男人要懂得算总账 教育的七条箴言 无趣的时代 人生边上的智慧 我们都是幸存者 内在生命的伟大 最合宜的位置 2009—2014 经济危机下的生命反思 诗意地栖居 真文学是非职业的 戏说欲望 信仰的奇迹 我心目中的好教师 不让任何人有隐身术 受伤记 知识分子何为? 人生的三个觉醒 试读章节 幸福的悖论 一 把幸福作为研究课题是一件冒险的事。“幸福”一词的意义过于含混,几乎所有人都把自己向往而不可得的境界称作“幸福”,但不同的人所向往的境界又是多么不同。哲学家们提出过种种幸福论,可以担保的是,没有一种能够为多数人所接受。至于形形色色所谓幸福的“秘诀”,如果不是江湖骗方,也至多是一些老生常谈罢了。 幸福是一种太不确定的东西。一般人把愿望的实现视为幸福,可是,一旦愿望实现了,就真感到幸福么?萨特一生可谓功成愿遂,常人最企望的两件事,爱情的美满和事业的成功,他几乎都毫无瑕疵地得到了,但他在垂暮之年却说:“生活给了我想要的东西,同时它又让我认识到这没多大意思。不过你有什么办法?” 所以,我对一切关于幸福的抽象议论都不屑一顾,而对一切许诺幸福的翔实方案则简直要嗤之以鼻了。 最近读莫洛亚的《人生五大问题》,最后一题也是“论幸福”。但在前四题中,他对与人生幸福密切相关的问题,包括爱情和婚姻,家庭,友谊,社会生活,作了生动透剔的论述,令人读而不倦。幸福问题的讨论历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方面,关系到幸福的客观条件;另一是心理方面,关系到幸福的主观体验。作为一位优秀的传记和小说作家,莫洛亚的精彩之处是在后一方面。就社会方面而言,他的见解大体是肯定传统的,但由于他体察人类心理,所以并不失之武断,给人留下了思索和选择的余地。 二 自古以来,无论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爱情和婚姻始终被视为个人幸福之命脉所系。多少幸福或不幸的喟叹,都缘此而起。按照孔德的说法,女人是感情动物,爱情和婚姻对于女人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但即使是行动动物的男人,在事业上获得了辉煌的成功,倘若在爱情和婚姻上失败了,他仍然会觉得自己非常不幸。 可是,就在这个人们最期望得到幸福的领域里,却很少有人敢于宣称自己是真正幸福的。诚然,热恋中的情人个个都觉得自己是幸福女神的宠儿,但并非人人都能得到热恋的机遇,有许多人一辈子也没有品尝过个中滋味。况且热恋未必导致美满的婚姻,婚后的失望、争吵、厌倦、平淡、麻木几乎是常规,终身如恋人一样缱绻的夫妻毕竟只是幸运的例外。 从理论上说,每一个人在异性世界中都可能有一个最佳对象,一个所谓的“唯一者”、“独一无二者”,或如吉卜林的诗所云,“一千人中之一人”。但是,人生短促,人海茫茫,这样两个人相遇的几率差不多等于零。如果把幸福寄托在这相遇上,幸福几乎是不可能的。不过,事实上,爱情并不如此苛求,冥冥中也并不存在非此不可的命定姻缘。正如莫洛亚所说:“如果因了种种偶然(按:应为必然)之故,一个求爱者所认为独一无二的对象从未出现,那么,差不多近似的爱情也会在另一个对象身上感到。”期待中的“唯一者”,会化身为千百种形象向一个渴望爱情的人走来。也许爱情永远是个谜,任何人无法说清自己所期待的“唯一者”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只有到了堕入情网,陶醉于爱情的极乐,一个人才会惊喜地向自己的情人喊道:“你就是我一直期待着的那个人,就是那个唯一者。” 究竟是不是呢? 也许是的。这并非说,他们之间有一种宿命,注定不可能爱上任何别人。不,如果他们不相遇,他们仍然可能在另一个人身上发现自己的“唯一者”。然而,强烈的感情经验已经改变了他们的心理结构,从而改变了他们与其他可能的对象之间的关系。犹如经过一次化合反应,他们都已经不是原来的元素,因而不可能再与别的元素发生相似的反应了。在这个意义上,一个人一生只能有一次震撼心灵的爱情,而且只有少数人得此幸遇。 也许不是。因为“唯一者”本是痴情的造影,一旦痴情消退,就不再成其“唯一者”了。莫洛亚引哲学家桑塔耶那的话说:“爱情的十分之九是由爱人自己造成的,十分之一才靠那被爱的对象。”凡是经历过热恋的人都熟悉爱情的理想化力量,幻想本是爱情不可或缺的因素。太理智、太现实的爱情算不上爱情。最热烈的爱情总是在两个最富于幻想的人之间发生,不过,同样真实的是,他们也最容易感到幻灭。如果说普通人是因为运气不佳而不能找到意中人,那么,艺术家则是因为期望过高而对爱情失望的。爱情中的理想主义往往导致拜伦式的感伤主义,又进而导致纵欲主义,唐璜有过一千零三个情人,但他仍然没有找到他的“唯一者”,他注定找不到。 无幻想的爱情太平庸,基于幻想的爱情太脆弱,幸福的爱情究竟可能吗?我知道有一种真实,它能不断地激起幻想,有一种幻想,它能不断地化为真实。我相信,幸福的爱情是一种能不断地激起幻想、又不断地被自身所激起的幻想改造的真实。 三 爱情是无形的,只存在于恋爱者的心中,即使人们对于爱情的感受有千万差别,但在爱情问题上很难作认真的争论。婚姻就不同了,因为它是有形的社会制度,立废取舍,人是有主动权的。随着文明的进展,关于婚姻利弊的争论愈演愈烈。有一派人认为婚姻违背人性,束缚自由,败坏或扼杀爱情,本质上是不可能幸福的。莫洛亚引婚姻反对者的话说:“一对夫妇总依着两人中较为庸碌的一人的水准而生活的。”此言可谓刻薄。但莫洛亚本人持赞成婚姻的立场,认为婚姻是使爱情的结合保持相对稳定的唯一方式。只是他把艺术家算作了例外。P5-7 序言 《周国平自选集》由作者自己编选,荟集了作者三十余年间散文和随感的精华。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是散文,按照写作的时间顺序分为九辑。下卷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文札,为七组系列散文或札记的选辑;二是随感,为四种随感集的选辑。 2016年4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